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彩色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25
课题《彩色的中国》主备人裴生粼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演唱、欣赏和创作活动,感受和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能对歌唱祖国产生兴趣,从而树立爱国情怀。
过程和方法导入式,播放歌曲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主要表现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正确的演唱曲中的休止符。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背景。
教学方法引导欣赏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光盘通用教案个性化修改情景设计聆听乐曲,让优美的旋律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问题聚焦如何欣赏乐曲。
探究与展示《彩色的中国》一:开始部分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举不胜举,美不胜收,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欣赏大屏幕。
(放课件中的图片)生:(欣赏有关草原、沙漠、长江、黄河图片)2、师:看完这些图片,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我想请你们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一说我们的祖国,你觉得可以用哪些颜色来表示我们伟大的祖国。
生:(分别交流自己的想法)3、师:(小结)我觉得大家说得都很好,很有道理,有自己的见解。
那么当你打开世界地图,你能找到中国在哪儿吗?谁来试试?(出示世界地图)生1:(上去指一指中国的位置)4、师:非常好!(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一张中国的地图,大家看一看你能找到首都北京吗?知道江苏在哪儿吗?生:(指一指,说一说)5、师:(手指台湾)这是哪儿,你们知道吗?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它的信息。
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情况)6、师:(小结)这是我国的台湾省,也叫台湾岛,它就像小船一样漂浮在大海上,那里住着台湾的同胞,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归,但我们相信祖国一定会早日统一,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
二、新授部分:1、师:这真是一个彩色的中国。
(出示《彩色的中国》歌词)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齐读歌词)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彩色的中国》。
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中国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
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
▪土地资源和石油资源是东北平原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金黄的是沙漠▪沙漠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
沙漠亦作“沙幕”,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
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
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
沙漠少有居民,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
沙漠气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中国的主要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长长的是长江▪我国第一长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古代文献中,“江”特指长江。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三级阶梯,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长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约9500多亿立方米。
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全长6380公里。
流经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弯弯的是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是世界第五长河几字形黄河黄河落日宝岛——台湾▪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彩色的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景观,令人目不暇接。
这个美丽的国家以其独特的彩色元素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浓郁的文化底蕴还是多样性的自然景观,都给中国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
文化的灿烂多彩中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六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传统的绘画艺术,如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以其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方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的传统色彩中,红色、黄色、蓝色等都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黄色代表着帝王和皇室,蓝色则象征着和平和宁静。
这些明亮的色彩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活力和热情。
美丽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色彩。
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丛林,从东部的海滩到西部的高山,中国的地理环境为其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
黄山的奇峰怪石和海南岛的碧海蓝天都让人流连忘返。
东北的红叶和西北的沙漠,给人们展示了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所呈现的独特颜色。
无论是夏日的绿意还是秋天的金黄,都让人眼前一亮。
民族文化的璀璨光芒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色彩。
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给中国增添了绚丽多彩的色彩。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和艺术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组合,展示了各民族独特的审美观。
例如,藏族的传统服装和藏青色的主色调给人们带来了神秘和庄严的感觉,而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共存,形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面貌。
现代城市的绚丽夜景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现代的中国城市焕发着绚丽多彩的光芒。
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和彩色广告牌在夜晚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光芒,给城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例如,上海的浦东金融中心和广州的珠江新城都以其霓虹灯和灯光秀而闻名于世。
夜晚的风景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彩色舞台,让人们沉浸在城市的璀璨色彩中。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景观的国家,无论是传统的文化元素还是现代的城市夜景,都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
彩色的中国彩色的中国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绚丽多彩。
无论是华美的自然风光还是多元的文化传统,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中国的大地上分布着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各种自然元素交织着,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风景线。
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雪山、草原、湖泊以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
在东部的长江、黄河两岸,沃野千里、水天一色,清澈的江河湖泊映照着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南部的云南、广西等地,热带雨林、丛林瀑布和壮丽的喀斯特地貌交相辉映,形成了奇特独特的自然景观。
而在北方的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大漠孤烟、戈壁沙场展现了无限辽阔和荒凉中的壮美。
不论何时何地,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不同的色彩和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外,中国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都孕育着独特的色彩。
传统的绘画艺术,如国画、工笔画以及山水画等,以其独特的技法和深远的内涵,为人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
江南水乡的古典园林、红墙黄瓦的皇城建筑,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象征祥瑞的红色、喜庆的黄色、祈福的蓝色等各种色彩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也离不开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当然,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之下,中国的颜色也在不断丰富与变化。
现代城市的霓虹灯、广告牌、彩色霓虹等都给中国的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电影、音乐、时尚等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色彩,使得中国不再只是传统的古老之国,而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彩色王国。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彩色的中国并非完美无缺。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中国这个彩色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珍视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让这个彩色的中国永远绚烂动人。
彩色的中国中国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这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人种、地域和文化背景,这些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多样性。
中国的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文化,这些风景和文化使中国成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家,我们可以称之为“彩色的中国”。
无论是北方的冰雪世界,还是南方的温泉和大海,中国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
华北地区的冬季可以看到雪山和冰河,让人惊叹不已。
在中国的中部地区,有着千万年前形成的壮观的石林,这些石林的美丽和形状各异的石头令人惊叹。
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则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梯田和别致的山水。
在中国南部,您可以找到美丽的海滩、温泉和湖泊。
另外,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中国人文历史超过5000年,每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美学观念。
例如,古代的长城和紫禁城是世界闻名的建筑,它们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
青铜器、瓷器和书法是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品之一,反映了中国的美学品味和文化传承。
另外,中国的美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菜肴和烹饪方法,它们代表着中国的独特风味和饮食习惯。
在中国,人们还非常喜欢庆祝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庆祝的方式和活动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会在元宵节放孔明灯,而在北方,人们则会吃饺子庆祝这个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些传统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除了这些自然风景和文化传统之外,中国还有着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例如,中国的电影、音乐、时尚和艺术都在不断发展,其内容和风格都非常多样。
中国的年轻人非常活跃,并在各种场合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热情。
总之,中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家,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
这些文化元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魅力无穷。
无论你是外来游客还是中国本土人,你都可以在这个国家中发现很多美好和独特风景,你可以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感受这个国家的魅力!。
怀旧70年代的画里中国(17)时光荏苒,曾经的岁月,已成追忆,众多知名画家,以其妙手丹青,记录了那时中国之风光世象,而今,我们编选成辑,细细回顾,以纪念70年代的中国,并向原作者们致敬!1、1973年由画家彭公林创作的《革命人喜欢革命图》水彩画,在春节前的乡村集市上,祖孙三代人满面红润,笑呵呵看着展销的年画,除了选中的红灯记年画,还准备挑着其它革命题材的画作,悬挂的对联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2、1974年由画家白雪石、侯德昌创作的《长城脚下幸福渠》设色纸本画,群山连绵,云雾缭绕,长城如龙盘踞其上,水库大坝蓄满了水,沿着山坡水渠,流向山谷间的梯田,桃花片片,掩映在绿色的稻田之畔,一派幸福的田园之景。
3、1972年由画家亚明创作的《大炼钢铁》设色纸本画,在南京的梅山钢铁厂,采自当地矿山的铁矿石,正在高炉里化为铁水,钢铁工人们冒着炽热,奋力地工作着,仿佛是铁打的汉子。
4、1972年由画家贾又福创作的《春江水暖》设色纸本画,春天的池塘边,一位年轻的姑娘,赤脚蹲着,手里正捋着秀发,看着眼前的白鸭,杨柳依依,池塘里的群鸭正感受着温暖的春水。
5、1971年由画家李可染创作的《漓江山水》设色纸本画,有着甲天下之誉的桂林山水,清澈的漓江,流过两岸的群山,一艘艘升起白帆的小船,静静地漂过,岸边的村落,景致悠然。
6、1973年由画家吴冠中创作的《黄山竹林》油画,在黄山的一处竹林中,挺拔的毛竹绿意葱茏,山坡的石阶一路延伸,前方的转角处露出了徽派民居的白墙,远处的红衣人正消失在竹林深处。
7、1975年由画家朱宣咸创作的《乡间医生》版画,在重庆的一处乡间,一艘小渡船刚刚到岸,几位乡间医生正在下船,准备给当地百姓巡诊,只见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奔跑着,应该是向大人们报信。
8、1970年代由画家林风眠创作的《秋》彩墨纸本画,秋天的时节,山坡上的几家民宅,在树叶金黄的秋林中,池塘里在阳光下,成了五彩斑斓的调色板,远处的山峰起伏,秋天的浓烈,成为醉人的秋色。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1)1.1 书籍简介 (2)1.2 背景介绍 (2)二、彩色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4)2.1 早期彩色摄影的引入与发展 (5)2.2 中国摄影家对彩色摄影的探索与贡献 (6)三、30年间的代表性影像作品分析 (7)3.1 《彩色的中国》系列作品 (8)3.2 其他重要影像作品分析 (9)四、影像中的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 (10)4.1 影像中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12)4.2 影像中的文化遗产与民族风情 (13)五、影像艺术的表现手法与审美价值 (14)5.1 摄影师的拍摄技巧与艺术表现 (15)5.2 影像作品的视觉语言与风格特点 (16)六、结语 (18)6.1 对《彩色的中国 (18)6.2 对未来中国影像艺术的展望 (19)一、内容综述《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是一本以摄影作品为主线,记录中国近三十年历史变迁的书籍。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多彩的影像,生动地呈现出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变。
通过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读者仿佛穿越时光,亲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年代为线索,通过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中国从黑白到彩色,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强的历史进程。
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等方面。
每一幅图片都富有时代特色,每一个场景都饱含历史信息,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通过摄影作品,展示了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城市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的崛起,乡村的繁荣兴旺,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也展现了社会领域的进步,如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书中还涉及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反映了中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视。
我还特别注意到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通过摄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摆脱了贫困和落后,走向了富裕和文明。
彩色的中国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
词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少年打开地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这一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曲作者采用了大调式、3/4拍的创作手法,更赋予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好似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1.创设情境模式:用ppt展现彩色的中国,一步步完成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2.细化歌曲:再从歌词去理解旋律的感情,感受轻快与舒展的两种情绪对比。
3. 延伸环节,采用对唱形式演唱,融入指挥,丰富歌曲的表现。
教学方法1.讲授法:创设彩色中国情境,带入学生情感体验。
2.演示法:教师针对歌曲难点部分及旋律部分进行示范教学演唱,让学生更好的去模仿演唱。
3.参与法:采用对唱形式,巩固歌曲,引导指挥,让学生展现自我。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导入:由国歌引入今天的主题师:今天,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美丽的神州上处处洋溢着朝气和希望。
伴随着音乐(彩色的中国伴奏音乐),出示中国彩色地图(根据歌词改编的),边看边讲,引出课题《彩色的中国》三、学习歌曲《彩色的中国》1初听提问:(1)歌曲是几拍子?拍子是什么含义(2)歌曲情绪是怎样的?2.理解三四拍的含义,了解其一般强弱规律及学会指挥图示3/4 强弱弱3.复听,跟着划拍子,试着熟悉旋律。
4.按节奏朗读歌词,找一找中心句(最能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情感的乐句)5.分析中心句*采用对比,节奏象声词模仿,理解歌曲中遇到休止时“声断气不断”的这种方法6.全曲学唱(1)唱歌的正确姿势提点(2)A段学唱旋律:两句两句边唱边分析,由歌词含义出发,引导学生演唱时注意这部分中的休止符出现的地方,采用短促、轻快的声音去演唱。
(3)加入歌词,演唱A段(注意声断气不断的应用)(4)B段学唱旋律:高音采用轻轻哼鸣法,注意“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这句应唱的连贯、舒展。
怀旧60年代的画里中国(12)时光荏苒,曾经的岁月,已成追忆,众多知名画家,以其妙手丹青,记录了那时中国之风光世象,而今,我们编选成辑,细细回顾,以此纪念60年代的中国。
1、1962年由画家苏天赐创作的《水乡之晨》油画,江南的春天,河水流过村落,桃花粉红,杨柳青绿,清晨时分,一艘小船,载着几人,悠然前行。
2、1964年由画家曾连生创作的《青肥待运》水粉画,社员们将收割的青杆,捆扎在一起,运到河边,等着用船运走作为肥料。
3、1960年由画家魏紫熙创作的《江南春色》设色纸本画,三月的江南,桃花红、李花白,踏青的人们,来到了高处,欣赏着极美的春色。
4、1960年代由画家胡悌麟创作的《长白山下传捷报》油画,冬天的长白山,伐木工人们,将粗壮的大树砍伐后,整装运走,一位红光满面的女工人,正在打着电话,汇报工作成果。
5、1962年由画家傅抱石创作的《西湖月夜》国画,西湖的夜,一轮明月高挂,群山隐隐,月光倒映在西湖的水面,明暗之间的景色,幽美之极。
6、1963年由画家李宗津创作的《金色季节》油画,艳阳高照,晒谷场上,社员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金灿灿的谷子,是沉甸甸的收获喜悦。
7、1962年由画家吕云所创作的《太行秋色》国画,太行山的秋天,层林尽染,一位放羊人穿行在山坡林间,秋色之美令人沉醉。
8、1961年由画家古元创作的《归舟》版画,小船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放下满身的疲惫,安坐在船上,一位社员吹起了笛子,惊起了芦苇荡里的几只水鸟。
9、1960年由画家朱梅邨创作的《大炼钢铁》国画,钢铁厂内,熔炉火光四射,炼钢工人们激情万丈,奋力将煤块铲入炉中。
10、1961年由画家李东基创作的《牧鹅姑娘》油画,两位放鹅的女社员,坐在小船上,阳光照亮了脸庞,一人划着船,一人在驱赶着鹅群。
列举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建设成就20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波澜,但是我国仍然取得了众多建设成就。
接下来,我们将从农业、工业、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回顾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农业方面,20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最艰难的时期之一,由于常年的海外战争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为了克服这一难关,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大型农业合作社、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等等,这些措施不仅确保了人民群众的温饱,也为我国后来的现代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方面,20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高峰期,特别是“一五”计划和“两振”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工业进步和现代化飞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化工、机械、电子、通信等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后来的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交通方面,20世纪60~70年代一直是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领域均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方面,20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国全面推广,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他们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
科技方面,20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大力支持,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比如钱学森、黄旭华、陈意涵等等,他们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总之,20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建设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并为我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彩色的中国》《彩色的中国》教学理念:我认为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应该是教师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从歌曲本身旋律的进行中和各种音乐语言的运用上体会词与曲的关系,即音乐的本体。
从而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
而我们往往是把歌词和曲调割裂开来,只关注于字面意思,这是有悖于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也是肤浅的。
《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在本歌中运用了众多的休止符,它不同于一般儿歌三拍子明显的强、弱、弱规律,怎样才能使学生生动、准确地掌握此歌呢?我努力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启动学生的思维感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
如本歌中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归纳中完成的。
二、学科的交叉和德育的渗透相结合。
如在“课堂引入”中,我采用让学生填地图名的形式,使学生既巩固了地理知识,又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这一切很生动自然。
三、积累经验。
自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填充法”即把八分前休止符用“空”来唱,待唱熟练后,再用“心”唱“空”字。
这样很容易解决了前休止的难题。
四、破除常规,以审美教育为主线。
由于本歌较难演唱,如按传统方法先学会谱子,再填唱歌词,势必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和课堂气氛的乏味。
所以我采用了“听唱法”先给大家一个完整的印象,先从歌词人手。
如先用正常的语言节奏朗读歌词,体会它与曲调的关系,再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进而体会曲调升华于歌词的特点。
五、在旋律的进行中体会歌曲的内涵。
1.从歌词的内容中体会休止符的运用和旋律线的走向。
歌曲前半段一连串的动词,只有配上休止符,才显得更亲切、生动。
2.从“关键词语”中体会歌曲的意境。
如“轻轻打开”“看到了”,这些描绘动作的词,巧妙地用上休止符,才唱得传情人神,有身临其境之感o3.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风格,恰当地处理节奏规律。
本歌为三拍子,但由于它的抒情性、亲切性,决定了它不能机械地表现三拍子的“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富有情感的,轻盈柔美的强、弱、弱感觉。
《金色花》的体裁《金色花》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体裁。
这部作品以绘画般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平凡农民家庭的生活,并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
小男孩小福生活在一个经济困难的农民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爱种植花卉的农民,而母亲则在家里勤劳地照料家务。
在这个农村小村庄里,人们的生活虽然贫穷却充满了乐观和向上的精神。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小福家里的一株金色花展开。
这株花的五彩斑斓的花瓣,象征着希望与幸福。
小福因为喜爱这株花,对他保护得无微不至,每天都会望着它聆听它的呼唤,仿佛这株金色花是小福的精神寄托。
通过对金色花的追逐,小福充满了梦想和勇气,身上融入了不少向上的正能量。
虽然金色花给了小福精神支撑,但他所面临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农村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小福的学费无法支付,甚至有可能被迫辍学。
然而,小福并没有气馁,他通过勤工俭学,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同时,他也通过种植金色花赚取些许金钱,用以支付自己的学费。
小福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跨越了生活与学习的难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金色花》不仅展现了农民们在贫困困境中的勤劳与乐观,也强调了教育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无论生活条件如何艰难,只要有坚持和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正是金色花所传递的深层含义。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小福和金色花的故事,给予了读者许多启示和指导意义。
首先,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面对生活。
其次,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金色花》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坚持梦想,努力追求,并相信,黎明前的黑暗,常常意味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