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53.67 KB
- 文档页数:2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血培养标本细菌学采集、运送、验收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标准血培养标本细菌学采集、运送、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精确可靠。
2. 范围微生物实验室受理血培养瓶。
3. 职责3.1 医护人员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送检。
3.2 临床科室标本运输人员负责及时将血培养标本送至检验科微生物室。
2血培养指证2.1患者出现寒战,发热〔≥38℃〕或低温〔≤36℃〕.2.2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109/L〕,血小板减少等.2.3疑心血流感染时,医院内肺炎.2.4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2.5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昏迷。
2.6有严峻根底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病症、多器官衰竭。
2.7临床医生疑心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血压降低,CRP 升高及呼吸快〕。
2.8新生儿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3血培养采集3.1采集血量:采血量以培养基的 1/10 为宜,成人每瓶采集:5~10ml,婴儿每瓶采集:1~2ml。
儿童每瓶采集:2~5 ml。
婴幼儿病人,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3.2血培养份数和采血时间对疑心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举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婴幼儿患者,推举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培养或一套血培养。
屡次采血不应在同一部位进行,应更换部位。
对于间歇性寒颤或发热应在寒颤或体温顶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对于某些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为一套,或者两套需氧瓶为一套〕急性发热疑心菌血症者,应尽量在抗菌药使用之前,在10分钟内于不同部位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
对于非急性感染,疑心有菌血症者,应在24h内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每次采血的间隔不应小于3h,并应于抗菌给药前采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第六节交叉配血标本的收集【护理目标】遵守无菌操纵原则,患者.标本.送检精确.【操纵重点步调】1.严厉履行查对轨制.无菌技巧操纵原则.标本收集原则.2.需两人合营查对医嘱,患者的血型必须与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血型磨练陈述单.医嘱上的血型相符.3.告诉患者/家眷交叉配血的目标和合营办法及采血后的留意事项.4.按静脉采血法评估患者的静脉.皮肤情形并进行采血.5.依据申请用血量决议交叉配血标本的量,若申请用血为200 mL则标本量为2 mL,申请用血量每增长200 mL标本量增长1 mL.6.床旁采血前再需两人同时在床旁再次查对医嘱.患者(按采血容器标签上内容).患者血型.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7.采血完毕,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立时送输血科(或磨练科).8.医疗废料按“沾染性医疗垃圾”处理.【成果尺度】1.患者/家眷对所做的护理操纵息争释暗示懂得和满足.2.采血精确.送检实时.【操纵流程及要点解释】与静脉采血法流程图同.第七节血造就标本的收集【护理目标】标本收集时光及容器相符检讨请求,标本无污染,患者安然.【操纵重点步调】1.严厉履行查对轨制.无菌技巧操纵原则.标本收集原则.尺度预防原则.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应用情形,预备血造就基.3.告诉患者/家眷采血的目标.办法及采血后的留意事项.4.依据医嘱.评估成果选择适当的血造就基和采血量.5.采血进程中严厉无菌技巧操纵,防止污染.6.在申请单上精确记载采血量.采血时光.操纵者姓名.7.采血后,标本立时送磨练室,防止标本演变.被污染.8.医疗废料按“沾染性医疗垃圾”处理.【成果尺度】1.患者/家眷对所做的解释和护理暗示懂得和满足.2.采纳标本办法精确,标本相符磨练请求.3.标本送检和平常成果回报实时,平常情形得到实时处理.血造就标本收集操纵流程及要点解释操纵流程要点解释。
血培养标木采集与转运标准操作规程一、采血指征1.菌血症,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指征,应考虑采集血培养。
(1)体温〉38°C或 36°C;(2)寒战;(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X×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 );)< 32 mmHg;(4)呼吸频率>20次/分钟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心率>90次/分钟;(6)皮肤黏膜出血;(7)昏迷;(8)多器官功能障碍;(9)血压降低;(10)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等。
2.同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釆集血标本。
(1)医院获得性肺炎;(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48小时;(3)有免疫功能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2.感染性心内膜炎凡原因未明的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带有血管导管超过1天或者拨出导管未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体温〉38°C)、寒战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除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二、采血釆集时机、套数、采血量1.菌血症(1).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釆集;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或选择含有吸附抗菌药物成分的血培养瓶。
(2).急性发热患者,应在10分钟内采集(3).成人每次采集2〜3套,同时分别在不同部位采集,每个部位应需氧和I 厌氧培养各一瓶,每瓶采集8〜10 ml,或按照说明书。
|(4).儿童应立即采集;在两个部位分别采集,通常仅采集需氧瓶;采血量一般不超过总血量1%,或参考说明书。
(5).儿童在有以下高危因素时应考虑厌氧瓶培养:其母亲产褥期患腹膜炎、慢性口腔炎或鼻窦炎、蜂窝组织炎,有腹腔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咬伤,接受类固醇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儿。
第六节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护理目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者、标本、送检准确。
【操作重点步骤】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
2.需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患者的血型必须与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医嘱上的血型相符。
3.告知患者/家属交叉配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按静脉采血法评估患者的静脉、皮肤情况并进行采血。
5.根据申请用血量决定交叉配血标本的量,若申请用血为200 mL 则标本量为2 mL,申请用血量每增加200 mL标本量增加1 mL。
6.床旁采血前再需两人同时在床旁再次核对医嘱、患者(按采血容器标签上内容)、患者血型、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
7.采血完毕,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马上送输血科(或检验科)。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血准确、送检及时。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与静脉采血法流程图同。
第七节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护理目标】标本采集时间及容器符合检查要求,标本无污染,患者安全。
【操作重点步骤】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使用情况,准备血培养基。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根据医嘱、评估结果选择恰当的血培养基和采血量。
5.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6.在申请单上准确记录采血量、采血时间、操作者姓名。
7.采血后,标本马上送检验室,防止标本变质、被污染。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3.标本送检和异常结果回报及时,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血培养是临床实验室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
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化的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1.检测前准备:-检测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培养基、血培养瓶、离心机、恒温箱等。
-检查培养基是否过期、封装是否完好,并进行质量检验。
2.标本采集:-根据临床需要,在合适的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并确保采集时的无菌操作。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官,如使用灌注式血培养瓶,可选择适合的瓶颈部位。
-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3.标本处理:-将血液标本倒入血培养瓶中,通常一组采用两瓶血培养瓶,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标本处理前应在标本瓶上标记样本信息,如患者姓名、标本号码、采样时间等。
-轻轻摇晃血培养瓶,以混匀血液和培养基,避免凝块的形成。
4.培养条件:-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通常为35-37摄氏度和5-10%CO2)。
-检测周期根据临床需要而定,通常为24小时和48小时,有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定期检查恒温箱中血培养瓶的状态,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5.细菌培养和观察:-在设定的培养周期后,检查血培养瓶中是否有细菌的生长。
-若瓶内产生了混浊或沉淀,则可能存在细菌生长,应进行下一步鉴定和分离。
-借助显微镜观察瓶内的液体或沉淀物,观察细菌形态、染色性质、运动性等特征。
6.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生长的细菌进行鉴定,可以通过生物化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鉴定完成后,可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应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向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测报告。
7.结果解读和报告:-根据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对病原体是否存在感染、感染的种类以及抗生素的选择等进行解读。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这血培养就像是一场探秘之旅,咱得小心翼翼地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血液里的小秘密呢!
首先呢,得做好准备工作。
就好比你要出门远足,得带上合适的装备吧。
咱得把要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咯,什么采血针啦、培养瓶啦,一个都不能少。
然后呢,找好采血的部位。
这就像你找宝藏得先确定个大概位置呀。
一般呢,会选那些比较容易抽到血的地方,可别瞎找一气哦。
采血的时候可得小心啦!就跟拆礼物似的,轻点儿,别把里面的“宝贝”给弄坏咯。
消毒要彻底,可不能让那些捣乱的细菌混进去。
抽完血啦,赶紧把血放到培养瓶里。
这就像给宝贝找了个安稳的家。
动作要快,别让血等着急啦。
接着,把培养瓶好好处理一下,标记清楚,可别搞混啦。
这就像给每个宝贝贴上属于它自己的标签。
你说这血培养标本采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小小的实验,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
要是哪一步出了错,那不就像走路摔了一跤,得重新再来嘛。
咱可不能马虎,得像爱护宝贝一样对待这些血标本。
想象一下,如果因为咱的不小心,让结果不准确,那多耽误事儿呀!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流程,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病人负责呀。
让我们一起把血培养标本采集这件事做好,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吧!就这么着,加油哦!。
血培养采集流程
第一步:手卫生
第二步:培养瓶塞开启后,酒精消毒培养瓶塞,充分待干。
第三步:穿刺皮肤部位消毒
1 一步法:适用于2个月内的新生儿:洗必泰作用30秒。
2 三步法:
①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
待干。
(消毒直径大于10cm)
②1%-2%的碘酊30秒或者10%碘伏消毒1.5-2分钟。
待干。
③70%酒精脱碘。
注意:消毒后不要再对穿刺部位进行触碰,如需触碰戴无菌手套。
第四步:抽血
1 血量:成人8-10毫升/每瓶。
儿童3-5毫升/每瓶(黄色儿童瓶)。
新生儿1-2毫升/每瓶(黄色儿童瓶)
2 注射器抽取血液后无需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第五步:混匀:
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切勿大力摇晃。
第六步:从另外一个穿刺点采集第二套,方法同上。
第七步:立刻送检。
室温保存,不得冷藏或冷冻。
备注:
1采集时间: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采血。
2 接受抗生素前采血。
3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在下一次用药前采集标本。
4 切忌在输液的静脉处采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目的:1.检查血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
2.确定血液中存在的菌种,可作为用药治疗的依据。
3.做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4.确定患儿病情的进展程度。
用物准备:1.血液培养瓶。
2.检验单。
3.治疗盘:10ml/2ml无菌空针筒、一次性无菌针头数枚、无菌棉签、络合碘、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止血带、清洁手套。
采血时机: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步骤:1.核对患儿信息与检验信息2.核对、评估患者(1)了解患儿病情(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3.洗手,戴口罩,建议戴手套4.备齐用物并携至患儿床单位5.核对患儿,并向患儿家属解释6.协助患儿采取舒适姿势,并露出适宜的采血部位(1)通常选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2)切忌在静滴抗生素的静脉处采血7.取出空针及针头备用8.用止血带在采血部位上方5cm(新生儿2~3 cm)左右处扎止血带,并请患儿握拳。
9.消毒(1)用75%酒精消毒皮肤(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达5cm以上)60秒。
(2)用碘酊消毒皮肤30秒。
(3)用75%酒精脱碘(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达5cm以上)60秒。
10.根据需要抽取血样,放松止血带,以棉球压住针孔,并取出注射器。
11.若怀疑针头污染,需更换新的无菌针头。
如果进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
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12.培养瓶消毒程序:用75%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60秒(若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必须彻底脱碘)13.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液体,排尽针头空气,然后注入血液,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14. 脱手套,再次核对,确认采血时间并立即送检(采血后应立即送检,不能超过2小时。
采集血液标本流程(推荐阅读)第一篇:采集血液标本流程一、操作目的本程序用于有效地保障临床输血相容性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接收、保存及销毁,使标本中的待检成分尽可能不受影响,保证临床输血相容性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特殊介质交叉配血(卡氏配血法)实验的血液标本采集。
三、操作步骤(一)申请单的填写1.临床医生须熟知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及用法。
应完整填写输血申请单各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科别、床号、门诊/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孕产史、输血史、预定输血日期、预定输血成分、预定输血量、ABO血型、RH血型、血红蛋白值、HCT、血小板、采集标本者、采集标本日期和时间、送标本者、送标本时间、接收标本日期和时间及特殊说明,如应用的药物等。
2.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检验申请单所需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
3.输血科人员必须等收到临床医生书面或电子检验申请单时,才可接收标本进行检验。
特殊情况,在临床医生电话说明下,可在收到检验申请单之前先接受标本进行检验。
4.输血申请单必须清洁、完整,不得被标本污染,重要信息不得涂改。
第二篇:血液标本采集流程血液标本采集流程操作前试管的准备:→查对:①核对医嘱(病历)、检验单②准备试管(查效期、有无裂痕、松动)及抽血器材操作前评估病人→查对:①查对床号(床头卡)、姓名(腕带),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度及静脉充盈情况,评估穿刺部位。
与患者沟通,询问是否符合采血要求;此次采血目的并取得患者配合。
采血前的准备:→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温度适宜。
采血→查对:→ 携带采血器材至患者床前:①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检查单项目、采血管(效期及试管有无裂痕)。
②选择合适的静脉,扎止血带,消毒,嘱患者握拳。
③穿刺→固定头皮针(松止血带)→连接采血真空管(细菌培养→蓝色管至2ml→黑色至规定线→紫色至2ml→红色至3~5ml)→反折针头→拔采血管→松止血带→松拳→迅速拔针→用棉签按压穿刺点数分钟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护理目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者、标本、送检准确。
【操作重点步骤】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
2.需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患者的血型必须与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血型检验报告单、医嘱上的血型相符。
3.告知患者/家属交叉配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按静脉采血法评估患者的静脉、皮肤情况并进行采血。
5.根据申请用血量决定交叉配血标本的量,若申请用血为200 mL则标本量为2 mL,申请用血量每增加200 mL标本量增加1 mL。
6.床旁采血前再需两人同时在床旁再次核对医嘱、患者(按采血容器标签上内容)、患者血型、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
7.采血完毕,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马上送输血科(或检验科)。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血准确、送检及时。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与静脉采血法流程图同。
【护理目标】标本采集时间及容器符合检查要求,标本无污染,患者安全。
【操作重点步骤】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使用情况,准备血培养基。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根据医嘱、评估结果选择恰当的血培养基和采血量。
5.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6.在申请单上准确记录采血量、采血时间、操作者姓名。
7.采血后,标本马上送检验室,防止标本变质、被污染。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3.标本送检和异常结果回报及时,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