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1.1纬线和纬度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主要介绍了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经纬线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线的划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概念和地图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仪和经纬线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经纬度的计算方法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特点。
2.使用实例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理解。
3.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教授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和实例,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解释经纬线的划分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经纬线的分布。
3.操练(10分钟)利用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讲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特定的经纬度位置,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示例图,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掌握。
地理备课教案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等初步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以下是主要是重点内容。
有些有关师生双边活动的内容略)一、复习(提问)1.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 地球仪有什么作用?3. 什么是两极?4. 我们看地图时怎样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
二、新授1.导入同学们,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个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对科学不断探索的过程。
我们用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网,我们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就是看它的经纬度,那么,什么是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2.新课⑴.纬线和纬度①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②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在南北极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纬度: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出不同的度数,这就叫做纬度。
赤道是纬度的起始线,纬度为0°。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
④低、中、高纬度划分(略)⑤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活动:1. 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图1.8,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⑵.经线和经度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一章地球一、概况1、地球是一个球体: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约5.1亿km²,最长周长为赤道约4万km;3、南北极: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二、经纬线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划分低中高纬度地区(0°—30°,30°—60°,60°—90°)3、赤道:(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2)赤道与其他纬线平行,并且划分南北半球;4、纬度:(1)赤道为0°,南北极为90°;(2)南北纬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南、北两极缩为一点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2、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经度的经线长度相等;4、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叫做180°经线;5、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6、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为划分标准(为了保持国家领土完整连续)自转一、自转的概况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为360°,所需时间为24(23时56分4秒)时,叫做一恒星日;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背诵默写填空班级: 姓名: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纬线和纬度1. 地球平均半径地球平均半径 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表面积约为千米,表面积约为 平方千米。
在地球仪上,与平方千米。
在地球仪上,与 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
所有与。
所有与 平行的圆圈叫平行的圆圈叫。
2. 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在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在 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 方向。
方向。
3. 以赤道为纬度的起始线,向北称为以赤道为纬度的起始线,向北称为 ,用“,用“ ”表示,向南称为”表示,向南称为 ,用“,用“ ”表示。
”表示。
4. 赤道的纬度为赤道的纬度为 °,北极和南极各为°,北极和南极各为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纬度的数值逐渐°,从赤道向北和向南,纬度的数值逐渐。
5. 把地球分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把地球分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把南、北半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是,把南、北半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是 °和°和 °纬线。
°纬线。
二、经线和经度1. 在地球仪上,连接在地球仪上,连接 并垂直于并垂直于 的线,叫经线,也叫的线,叫经线,也叫 。
经线指示。
经线指示方向。
2. 0°经度也叫°经度也叫 ,是经度的起始线。
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称为由此向东称为由此向东称为 ,用“ ”表示,表示,向西称为向西称为向西称为 ,用“ ”表示。
东、西经各为180180°,东经和西经的°,东经和西经的180180°是°是°是 的,通常就把它叫做180180°经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经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经度的数值逐渐西,经度的数值逐渐。
3.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任意两条 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 个半球。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一)纬线和纬度1.教材中将纬线和纬度的概念以简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
要求学生明白赤道、纬线及指示方向,南纬、北纬及各自表示方式,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等,并把它们落实在图上。
2.认识纬线和纬度的活动是围绕地球仪而设置,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地球仪,感知纬线的特点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二)经线和经度1.教材将经线和经度的概念以简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
要求学生明白经线及指示方向,本初子午线,东经、西经及各自表示方式等,并把它们落实到图上。
2.认识经线和经度的活动是围绕地球仪展开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地球仪,感知经线的特点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对于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
但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地球及地球仪相关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强的动力。
三、教学目标1.明白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度数等的含义。
2.知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并能够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学会书写和阅读经度、纬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含义及划分,并能够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难点:学会书写和阅读经度、纬度。
五、教学方法只有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把握好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方法:本课时内容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来展开。
充分使用地图法这种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地球仪,传授和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1。
同时考虑到本节内容的难度,故尽量采用小组合作辅助地图法学习,教师加以必要讲解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六、教具准备:教科书,教案(包括教学设计和课件两部分),地球仪(教师1个,学生每人1个),红、黄、蓝三色水彩笔学生每人准备一套。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1例题解析【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2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经纬线的唯一性,因为任何地点都只有一条纬线和一条经线通过,这样可以和其他地点加 以区别,从而确定该点的位 置。
谈重点:确定某点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时, 要标注其经度和纬度,此时特别注意经度要标注东、 西经(0 和180°除外),纬度要标注南、北纬(0°除外)。
解析:本题是一道联系现实生产、生活的问题,可运用所学的 经纬网知识来解答。
从经线的分布规律可知,①②两地点都位于 20°W 经线上;③④两地点都位于 20°E 经线上;②④两地点都位于 20°S 纬线上;①③两地点都位于20°N 纬线上。
由此可知,②点符 合题目要求。
答案:B【例6- 1】有关经纬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纬线都等长B. 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C. 赤道的长度是经线长度的 2倍D. 赤道的长度比经线的 2倍稍长 答案:D【例6- 2】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
A.纬线总共180条B .经线总共360条C.经纬线有无数条 D .经纬线是斜交的基本方法一、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纬线经线定义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特 占 八、、 形状 特 除两极点外,都是一个圆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圆圈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都相等方向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数量无数条无数条答案:C【例7- 1】某地以南为高纬度,以北为中纬度,以东为西半球,以 西为东半球,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