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4.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重要纬线: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5.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既是180°E,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7.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周期:一天(或24小时).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8.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
-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1.3 地图的基本知识-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网络,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环境2.1 天气与气候-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如晴、雨、温、冷等。
- 气候:长时间内一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世界地理3.1 亚洲- 亚洲的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
3.2 欧洲- 欧洲的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 欧洲的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3.3 非洲- 非洲的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南冰洋。
- 非洲的主要国家: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3.4 美洲- 美洲的位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 美洲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3.5 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
-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第四章:中国地理4.1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4.2 地形与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 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相对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 纬度:为了区分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纬度最大值为90°,北极是90°N,南极是90°S。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为了区分经线,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经度最大值为180°。
- 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概念: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 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周期: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a 、登高望远 b 、月食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地球卫星照片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纬线和经线(3)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既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点;是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度数是23.5°;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度数是66.5°。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 30°属于低纬度;30°— 60°属于中纬度 60°— 90°属于高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特殊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 ·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如:35°E 和165°W ) 判别方法:a 、两条经线度数相加等于180° b 、东西经方向相反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定义长度 圆弧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横纬) 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不都相等圆东西经线 (竖经)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相等半圆南北本初子午线西经W 东经E3、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右图,请读出A 、B 、C 点的经纬度位置 A 经度为 ;纬度为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精华)-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 1 2 3③、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一般分子均为1,因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④、比例尺与内容详略: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①、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符号。
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
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二、地图的分类:电子地图,克服了传统地图携带不方便、内容更新较慢等不足,具备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优点。
遥感图像,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快捷、直观的优势。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1、地轴和两极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归纳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地理基础知识
1.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3.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系统
4.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地球与环境
1.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带
2.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
3.地球的陆地和土壤资源
4.地球的生物圈和生物资源
三、地域的认识和区划
1.自然地理区划与人文地理区划的概念
2.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分区
3.城乡和农田的分布特点
四、地图与地图阅读
1.地图的定义和常用符号
2.图例和比例尺的意义与作用
3.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五、地理实践
1.实地考察和野外训练的意义
2.借助测绘工具进行实地测量与绘制
这份文档总结了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环境、地域的认识和区划、地图与地图
阅读以及地理实践。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地理学
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构造与运动,认识到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航海家________带领的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2、确证地球是不规则球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按比例制作的地球模型叫________。
2、地球仪上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地理事物。
3、地球的最北点叫______,对着_______方向,最南点叫______。
4、左图中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5、地轴的倾斜度是________。
三、纬线和纬度
1、左图中字母表示方向
2、最大的纬线圈是_____,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
3、低纬度范围__________,中纬度范围_________,高纬度范围_______。
4、纬线的形状是_____。
纬线指示_____方向。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又叫______ ,0°经线又叫___________。
经线指示_____方向。
2、经线的形状是______。
3、半球判断:西经0°到20°_______ 20°到180°________
东经0°到160°________ 160°到180°_________
4、半球范围:东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西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东西半球的分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________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二、两分两至
3、两分两至与南半球昼夜长短和季节
三、五带的划分
1、地球表面的五带是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的多
少划分的。
2、看左图:
(1)两种方法表示图中的纬线。
(2)写出图中的五带。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和______。
4、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五带中的_________。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语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1:50 000 000表达的意思:
5、常见的图例:
5、地图方向的判断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进入公园后可选择导游图,外出可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事件可选择世界和国家政区图。
2、相同图幅的地图,(1)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范围_____,内容较____。
(2)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范围_____。
内容较____。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
2、连线等高线密坡度缓
等高线稀坡度陡
3、左图中填出山体的不同部位名称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陆地表面的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2、_________:海拔500m以上,面积大,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_________:海拔500m以上,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_________:海拔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大
_________: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_________: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
1、最直观表示地面起伏的图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