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11.87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
北纬:N 南纬: S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
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4、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语言”(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第二节地图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一、方向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1.一般定向法:当一幅地图上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时,使用一般定向法,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当地图上有指向标时,采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
3.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采用经纬网定向法,描出参考点的经纬线做指向标,根据南北极点确定方位。
二、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单位换算,cm转化为km去掉5个0)
比例尺比大小,转化为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
比例尺没有单位,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有单位
2.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当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三、图例【课本18页的图例需要记忆】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图例——地图上的符号
四、遥感影像地图广泛应用与军事活动、气象预测、城市规划和地球资源勘测。
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与决策、公共信息服务等
五、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
1.利用指北针辨别
2.立竿见影识方向
3.夜晚利用北极星识别方向
4.用手表进行识别方向
5.利用太阳定位
6.从树桩上看年轮,北密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