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权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租赁权问题解析一、引言租赁权作为物权法中的一种重要权利,对于保障租赁双方的权益、促进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租赁权问题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租赁权的权益与义务。
二、租赁权的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租赁权是指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人将其不动产出租给他人使用,作为出租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具体规定如下:1. 租赁权的设立:出租人和承租人通过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租赁的不动产、租金、租赁期限等事项,来设立租赁权。
2. 租赁权的内容:租赁权包括出租人享有的权益和承租人履行的义务。
出租人享有租金收取权、保证承租人安全使用等权益;承租人则有使用租赁物的权利和支付租金等义务。
3. 租赁权的期限:租赁期限是租赁合同约定的双方履行租赁权的时间界限。
租赁合同可以约定固定期限、未定期限或者以完成一定目的为期限。
三、租赁权的主要问题1. 租金问题:租赁权是一个有偿权利,承租人需要支付租金给出租人。
租金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时间等方面应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并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按时支付。
2. 使用租赁物问题:承租人享有使用租赁物的权利,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如不得擅自改变物品的结构或性质,不得损坏租赁物等,以保证不动产的安全和完整。
3. 维修责任问题:物权法明确规定,承租人应当对使用租赁物的合理维修和保管,但出租人在租赁期限内应承担租赁物因老化、自然损耗等原因产生的修理责任。
4. 租赁物归还问题:在租赁期限届满或提前解除租赁合同时,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归还租赁物,并保证租赁物的完好无损。
同时,出租人也要及时接受租赁物的归还。
四、租赁权的保护与救济途径当租赁权受到侵犯时,受害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保护和救济:1. 合同履行: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租赁权利和义务,如支付租金、保证租赁物的安全使用等。
2. 协商解决:如双方对租赁权的具体内容产生争议,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妥善处理分歧,以维护租赁关系的稳定。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物权法草案中用益物权客体范围的问题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5年7月公布的物权法草案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用益物权的客体只能是不动产。
但是,2005年10月14日的物权法草案修改稿的第一百二十二条却规定:“用益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益物权的客体究竟是否仅限于不动产,还是可以扩及动产、权利,甚至这些财产的集合呢?在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社会中,动产不仅以其良好的流动性、变现性赢得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以其稳定的价值形态扮演着实物形态财产同样的角色。
况且,既然担保物权的客体既可以是动产、不动产、权利,甚至是财产的集合,那么,为什么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就不能如同担保物权的客体范围那样大呢?而有的学者认为,物权法中之所以对于担保物权客体的范围规定得相当广泛,是因为担保物权看重的正是物的交换价值实现的程度,然而用益物权看重的却是物的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使用价值,它与交换价值不是一回事,“值钱”的动产不等于“好用”的动产,况且,以企业的全部财产设定用益物权也完全违背了物权特定的原则。
因此,用益物权的客体仅应限制在不动产。
物权法草案修改稿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似乎是部分接受了前一种观点,将用益物权客体的范围扩及到了动产。
笔者认为,我国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的客体只限于不动产,即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属物。
动产、权利以及财产的结合上都不能设定用益物权,具体理由在于:1.依据物权的公示原则,任何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都必须公示,公示的方法无非就是两种:占有或登记。
就担保物权而言,对于动产进行占有而公示质权、留置权的存在,没有问题,因为一则其权利内容均有法律明确详细的规定,二则其存续时间通常较短,三则即便将此等担保物权加以转让,依据从属性,其也必须随同债权一并转让,所以,不会造成对公示原则的违反。
民法典中的用益物权规定及其适用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将不动产或动产占有并取得其全部或部分收益的物权。
在我国民法典中,对于用益物权的规定十分详细,旨在保护权利人的权益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用益物权的定义、设置条件、内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用益物权的定义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以事物的占有取得其全部或部分收益,但该事物的所有权归属于他人。
用益物权既保障了权利人的利益,又兼顾了所有权人的权益。
在实践中,用益物权主要涉及土地的使用和建设。
二、用益物权的设置条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设立用益物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设定书面协议:用益物权必须经过书面协议的设定。
该协议应当明确约定用益物权的期限、范围、用途等内容,同时需要由双方当事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
2. 不违反法律规定:用益物权的设立不能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3. 符合公序良俗:用益物权的设立不能违反公序良俗,不得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且不得有不正当的目的和手段。
三、用益物权的内容用益物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使用权:权利人享有用益物的使用权,可以占有并使用该物,具有向第三人转租的权利。
2. 收益权:权利人享有用益物的全部或部分收益权,包括土地的租金、房屋的出租收益等。
3. 改良权:权利人可以对用益物进行一定的改良和修缮,以增加其使用价值和效益。
4. 抵押权:权利人可以将其用益物权质押给债权人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
四、用益物权的适用范围用益物权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可以通过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享受土地收益。
2. 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城市建设中,用益物权适用于土地的使用和建设。
权利人可以通过出让合同或租赁合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屋建设或商业开发。
3. 产权界定较为复杂的案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的界定可能存在争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浅论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权作者:吴美菊来源:《商情》2013年第37期【摘要】租赁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的一项权利制度,近年来,学术界对租赁权的性质一直争议不断,对租赁权的债权性质产生了质疑,认为租赁权属于用益物权,出现了租赁权物权化学说。
而本人作为法学学习者,始终坚持认为租赁权应归属于债权,不属于用益物权。
本文将对租赁权的性质作深入的探讨,从理论上分析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权。
【关键词】物权,租赁权,用益物权一、“买卖不破租赁”的租赁权物权化学说存在理论上的不足物权是物权关系中的物权人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管领支配并享受物之利益的排他性财产权利。
物权的特征有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是支配权,物权是对世权,物权具有优先性,物权具有追及性,物权的种类和内容采法定主义,物权的变动采公示主义。
“买卖不破租赁”是指在租赁关系成立后,出租人又将租赁物转让给第三方,而原已经存在的租赁关系仍然对第三人有效,承租人扔可向受让人主张租赁权。
对此问题民法学界认为这是赋予了租赁权物权化的效力使然。
这也是租赁权物权化观点的来源。
各国立法也普遍承认买卖不破租赁规则,认为在不动产租赁中,先设定的租赁权优先于在后的所有权或者抵押权。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190条也对此作出了明文规定。
本人认为这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住房压力为了保护承租人的利益作出的特殊规定,并不说明“买卖不破租赁”就是租赁权物权化的理论来源,说通俗了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赋予承租人先于买受人或抵押权人的优先权的例外性规定。
如果据此硬要说租赁权是物权,那租赁权就应该具备上述提及的物权的特征。
但事实上,租赁权的特征是,客体是要求出租人交付租赁物的行为;租赁权不具有支配力,只能要求出租人履行租赁合同;租赁权是对人权;租赁权不具有追及性;租赁权的种类和内容不是法定,而是约定;租赁权的变动不需要公示。
这与上述物权特征完全相悖,而与债权特征相吻合,因此本人认为,租赁权不属于物权,不能简单的把租赁权物权化,租赁权属于债权。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二章讲义4用益物权一、用益物权概述1.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特征:(1)用益物权是限定物权;(2)用益物权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限定物权;(3)用益物权的享有和行使以对物之占有为前提;(4)用益物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
2.用益物权的种类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四类主要的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另外,《物权法》还宣示性地规定了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捕捞权等准物权。
【例题·单选题】根据《物权法》,用益物权不包括()。
(2010年)A.土地承包经营权B.建设用地使用权C.房屋租赁使用权D.宅基地使用权[答疑编号649222020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用益物权的种类。
用益物权仅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二、用益物权的类型(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二)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主要是农村居民)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组织或公民个人。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是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
3.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承包合同而产生,权利存续有具体期限。
(四)地役权地役权,是指地役权人为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有权依合同约定使用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用益物权。
提供便利的不动产称“供役地”,享受便利的不动产称“需役地”。
在地役权关系中,“需役地”与“供役地”不以相互毗邻为必要,即使不相毗邻,亦可成立地役权。
论光船租赁权的用益物权性质(一)摘要民事权利的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应随着社会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债权之租赁权通过立法得以物权化。
具有物权核心之直接支配权,得以对抗任何人,是租赁权由债权向物权转变之质的飞跃。
光船租赁合同在当事人之间既产生债权法律关系,又产生物权法律关系。
光船租赁权的法律性质应当是用益物权性质。
关键词光船租赁权;物权;用益物权民事权利的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应随着社会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交易快速频繁。
为适应这种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法律更趋于保护交易安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为古老的租赁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
人类对物的价值偏好,由原来的重视对物之实际支配转向注重物之利用价值的实现,即物能否为所有者带来收益,出现了与传统相反的现象。
在今日的交易社会中,在为了获得租金的目的而将不动产租赁予他人的场合,可以看到物权之手段性和债权之目的性两个特征的合理兼容。
该理念可视为债权之租赁权通过立法得以物权化,具有物权核心之直接支配权,得以对抗任何人,是租赁权由债权向物权转变之质的飞跃。
光船租赁合同在当事人之间既产生债权法律关系。
又产生物权法律关系。
光船租赁权的法律性质应当是用益物权性质。
一、租赁权法律性质的探讨(一)租赁权的界定。
对光船租赁权的性质进行界定之前,首先要看租赁权的性质定位。
租赁权是承租人一方基于租赁合同,对租赁物进行占有使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收益)的权利。
到目前为止,关于租赁权的法律性质大致形成了三种学说,即债权说、物权化之债权说、物权说。
1债权说。
该说源自罗马法。
在罗马法中关于租赁权的描述是“承租人不能针对干涉其活动的第三人行诉权,而只能因出租人违反其平安无扰地享用物而对其提出诉讼”,即“买卖破除租赁”,认为租赁关系是基于租赁合同而产生的债权法律关系,承租人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权利从属于所有权,并非如物权之直接支配标的物的独立权利,故租赁权为债权而非物权。
论用益物权的内容房绍坤烟台大学教授上传时间:2006-12-15浏览次数:5755字体大小:大中小关键词: 用益物权/占有权能/使用权能/收益权能/处分权能内容提要: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内容,用益物权作为以所有权为基础而产生的物权,其内容亦包括这四项内容。
本文认为,用益物权的占有权能通常体现为直接占有,在特殊情况下也表现为间接占有;用益物权的使用权能包括生活性使用、经营性使用、公益性使用三种形式;用益物权的收益权能虽是重要权能,但并不是各类用益物权的共有权能;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体现为法律上的处分而不包括事实上的处分。
用益物权的内容,也就是用益物权的权能。
关于用益物权的内容,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二权能说、三权能说、四权能说等不同的主张。
我认为,用益物权因种类的不同,其内容会存在着差别。
但就用益物权的整体而言,其内容应当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每一种具体用益物权的内容都包括这四项权能,具体用益物权的权能只能依该用益物权的特点而定。
一、用益物权的占有权能占有是对物的实际管领和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用益物权的标的物只有在移转占有归用益物权人时,用益物权才能够行使和实现。
例如,不转移土地的占有,建设用地使用人就不能在土地上营造建筑物;不移转农地的占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就无法耕作土地。
那么,用益物权的占有权能是限于直接占有,还是包括间接占有呢?对此,学者的意见不一。
有学者认为,用益物权的占有权能应仅限于直接占有,间接占有因不直接占有实体物,无从加以使用收益;[①]也有学者认为,在用益物权中,标的物必须移转给用益物权人占有,包括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②]我认为,用益物权的实现通常须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但在用益物权的存续期间,用益物权并不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必要。
在实践中,用益物权人为了取得更大的收益,或者基于其他原因,也可以将用益物转移给其他人占有。
因此,用益物权中的占有权能通常表现为直接占有。
租赁权的性质租赁权的性质-物权或债权双鸭山市人民检察院刘丽娜【内容提要】租赁权的性质问题近年来争论甚为激烈,民法大家各执一词,本文就是从租赁权性质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展,以及学界的争论出发,深入阐述了租赁权的性质,并对不同观点进行了驳斥。
【关健词】买卖不破租赁、租赁权物权化、所有权中心化、一、租赁权性质争议及其历史变迁罗马法遵循债之相对性规则,将租赁权列为债权。
根据罗马法的规定,租赁合同因租赁物的所有权移转而终止,即“买卖破坏租赁”。
由于罗马法奉行“物权优于债权”的古训,因此在帝政前期,新的所有人基于物的追及权,可以驱逐承租人而夺回标的物。
这样,对于处于社会弱者地位的承租人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有些租赁当事人便在订约时附加违约金条款。
但即使如此,由于受让人没有参加该项租约的订立,在法律上并不受其约束。
地奥克莱体亚努斯帝为了维护承租人的利益,遂规定凡买卖中附有维持租约效力的条款的,买受人即有遵守的义务。
“买卖破坏租赁”的原则也就被限制了。
近代民法为保护承租人起见,接受日耳曼法的观念,纷纷确立“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
二战以后,随着所有权社会性思想的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加强了保护房物承租人的立法,“租赁权物权化”的运动由此形成。
租赁权物权化,一直是民法理论界传统的主流观点。
史尚宽先生认为,承租人对于租赁物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能,自然就受占有之保护,但是并不能就此断定租赁权为物权。
因为,承租人的上述权能只能对出租人主张,正是债权之相对性,可见,其具有债权之效力。
江平先生认为,租赁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债权,没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现代各国民法,为了保护承租人的利益,大多承认租赁权,尤其是不动产租赁权具有物权的效力,即出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的趋势。
一方面确立“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即租赁物在租赁期间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另一方面,确立不动产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即出租人出租租赁房屋时,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的权利。
第一章测试1.关于物权法的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权法是民事特别法 B:物权法是固有法 C:物权法是强行法 D:物权法是财产法答案:A2.下列情形违背一物一权原则的是()。
A:在同一物上有两个所有权并存 B:甲以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向乙银行设定抵押权以取得贷款 C:甲乙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D:所有权与他物权并存答案:A3.以下属于物权法基本原则功能的是()。
A:我国法律的渊源之一 B:作为对法律条文理解和解释的基准;C:作为制定该部法律时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D:适用法律时的一般拘束。
答案:BCD4.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是()。
A: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行为绝对无效 B:部分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违反的部分无效 C:法律没有规定的当事人不得自由 D:物权法对权利种类和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的,应当按照特别规定处理答案:BCD5.物权法具有公共性特色,包含某些程序的内容,因此,物权法具有一定的公法色彩。
() A:对 B:错答案:A6.物权法所调整的基本内容,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体现的是在物的面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 A:错 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根据物的分类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物与从物的关系的是()。
A:汽车与备胎 B:空调和遥控器 C:鞋子的左右脚 D:锁和钥匙答案:C2.物权在性质上应当是()。
A:请求权 B:形成权 C:抗辩权 D:支配权答案:D3.关于物权的排他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标的物上,已有以占有为内容的用益物权存在的,不得另有同样性质的用益物权的成立 B:在同一标的物上,已有所有权存在的,不能另有其他所有权成立 C:在同一物之上可以并存数个内容并不矛盾的物权 D:在同一物之上不得并存数个物权答案:ABC4.以下属于物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的是()。
A:确权请求权 B: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 C:损害赔偿请求权 D:返还原物请求权答案:ABD5.在同一标的物上物权与债权并存时,债权有优先于物权的效力。
租赁合同和物权-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租赁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就一方将财物或者不动产交付给另一方使用,并约定对该物有权受用的一种合同关系。
租赁合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物权的规定。
物权是指个人或者组织对特定的物质财产享有的权利,包括对该物质财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在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将物质财产交付给承租人使用,同时也将部分物权转移到了承租人身上。
这意味着,承租人被赋予了一定的物权,可以在合同规定下使用、收益和处分所租赁的物质财产。
租赁合同中物权的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使用权:租赁合同明确规定了承租人对所租赁物质财产的使用权。
这意味着承租人有权占有并使用租赁物,享有与其使用目的相符合的使用权益。
2. 收益权:根据租赁合同的约定,承租人有权享受租赁物所带来的收益。
比如,在商业租赁中,承租人可以利用租赁物经营业务,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3. 处分权:租赁合同规定了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处分权。
在一些租赁合同中,可能允许承租人将租赁物再次租出或出售。
当然,这种处分权往往也受到一些限制和约束。
此外,租赁合同也明确了出租人在物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出租人在合同期限内依然保留一定的物权,包括所有权和原物返还权。
这意味着,一旦租赁合同期满或出现合同约定的情况,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
在撰写文章时,可以对租赁合同和物权的保护进行探讨,比如对租赁合同中相关物权规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双方在合同中的权力平衡进行分析等。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租赁合同和物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对于租赁合同中物权的保护措施。
示例2:租赁合同和物权是与租赁有关的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在许多租赁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租赁合同和物权的概念、作用以及它们在租赁交易中的关系。
首先,租赁合同是指当一方(被称为出租人或房东)同意将其财产或资产以租金的形式提供给另一方(被称为承租人或租户)使用的一种协议。
租赁合同中包含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租金支付、使用要求、维护责任等。
论租赁权的性质董学立XX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关键词: 租赁权/学说/性质rent right, doctrine, nature.内容提要: 租赁权之性质历来有债权说、租赁权物权化说和物权说。
租赁权债权说混淆了租赁契约与租赁权的本质区别;租赁权物权化说“是一种学术上的懒惰〞;物权说那么剥离了现象,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有待完善。
我国未来?物权法?应确立“房屋租赁权〞为用益物权之一种。
There were always the doctrines of the credit right, the real right convert of the rent right and the real right in the nature of the rent right. In these doctrines, the doctrine of the credit right has mixed 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nt contract and the rent right; the real right convert of the rent ri ght has been said “a kind of academic lazy 〞; the doctrine of the real right has seen through the phenomenon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but it steel need to be perfected. The house rent righ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one of the real right for usu fruct.in our country′future real right law.租赁,是指一方将特定物交于他方使用收益,他方支付租金并与租赁关系终止后返还租赁物的契约。
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
权
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权
文章开头先明确两个法律概念,以有利于理解和界定探讨范围。
租赁权,是指承租人依照租赁合同所享有的对租赁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的权利[②];用益物权,是指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③]。
对比上述两个法律概念,似乎租赁权符合用益物权的特征,《合同法》也规定:在租赁期间因占有、使用租赁物获得的收益,归承租人所所有。
可是,虽然租赁权具有物权特征,也有用益物权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权。
一、从法律规定看
《物权法》第三编中明确规定的用益物权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四种,第一百二十二条和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了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④],但是并没有规定租赁权为用益物权。
而根据《物权法》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物权必须法定,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也不能创设规定[⑤],因此,租赁权不属于用益物权。
二、从权利的性质上说
租赁权存在的基础是租赁合同,因此从性质上说,租赁权是一种债权,只不过租赁权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等物权特征,所以说租赁权是物权化的债权。
三、从权利的客体看
租赁权的客体是租赁物(比如租房),而用益物权所涉及的客体是土地等自然资源。
因为用益物权的客体为土地等自然资源,用益物权人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要,实现物的使用价值,尽其经济效用,会进行大的投入,因此《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的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而租赁权因为租赁物被征收、征用而受到影响的并没有补偿的问题,如果租赁物被征收、征用,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然后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进行救济。
四、对优先购买权的分析
目前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被人们认为租赁权具有物权特征的一个明显标志,法条依据是《民通意见》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内容略),但是,这并不能说租赁权就是用益物权。
第一,承租人所享有的优先购买权是指在同等的条件下可以要求优先购买出租人要转让的房屋,但并不能直接支配租赁物,不能直接使法律关系变动,不具备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性特征;第二,在与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优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因为租赁关系的基础是租赁合同,是债权,而共有关系的基础是物权,根据民法原理,物权优于债权;第三,从权利的救济上看,如果出租人未通知承租人转让租赁物的消息或者未按照同等条件下必须转让给承租人的规定行事,承租人也只有债权请求权,如依照《民通意见》第一百一十八条请求法院判决转让合同无效[⑥],并没有物权请求权;第四,从用益物权的独立性看,用益
物权一旦设立,用益物权人便独立地享有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随附于租赁权这个主债权的,不能独立存在。
五、租赁权是否可以成为特许物权
既然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那末,《物权法》为什么不将租赁权规定为一种像海域使用权、探矿权等一样的特许物权,纳入用益物权编?其实,在《物权法》的立法过程中和法学理论界中是出现过争论的,但通说还是认为租赁权不是用益物权,也不可以成为特许物权,理由主要是租赁权不具备法定的公示方法[⑦],不是依照不动产物权的设立方式设立[⑧],租赁权是依照租赁合同成立的,其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由《合同法》调整,因此,租赁权不具备法定的物权效力,不具备物权的支配性、绝对性和排他性,不符合民法上用益物权的典型特征。
--------------------------------------------------------------------------------
[①] 一师弟在研究关于租赁权是否是用益物权这一命题,我相当支持,提过一些建议,在此我给他唱些“反调”,以这种方式促进他的研究。
因文章在仓促情况下写成,未作修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②] 依据《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关于租赁合同的定义得出。
[③] 直接依据《物权法》第一百一十条关于用益物权的定义。
[④] 这些权利在学说上称为特许物权或者准物权。
[⑤] 《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中曾规定: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特征的权利,视为物权。
但最终审议通过的《物权法》删除了这一内容。
[⑥] 至于事先有约定或者有转让合同而出租人未履行,那涉及到违约责任,不在讨论范围。
[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租赁合同要向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但这只是便于管理。
[⑧] 《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地役权的设立作为登记要件主义的例外情况作出规定,其立法理由主要是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了不因生搬硬套物权法公示原理而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这两种用益物权具有很强的公示性,不以登记为必要,其签订合同并不说明这两种权利是债权,这只是取得用益物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