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科研项目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52.68 KB
- 文档页数:17
引汉济渭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1.1 总体概况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针对关中地区缺水问题提出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骨干调水线路,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引八库”重点水源工程之一。
是解决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有效遏制渭河水生态环境恶化,减轻关中地区环境地质灾害的重点支撑工程,是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影响长远的永久性措施,是影响全局改变缺水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同时也是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大型水利工程。
规划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整个调水工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黄三段和越岭段)。
调水工程首部黄金峡水库位于汉江上游陕西省洋县黄金峡,尾部秦岭隧洞出口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东侧2km处的黄池沟内,规划向关中地区多年平均调水15.0亿m3。
秦岭隧洞进水口位于三河口水库坝后汇流池,出口位于渭河一级支流黑河金盆水库右侧支沟黄池沟内,任务是将汉江流域调出水量自流送入渭河流域关中地区,隧洞为明流洞,全长81.779km,设计流量70m3/s,多年平均输水量15.0亿m3,隧洞平均坡降约1/2500,采用钻爆法+2台TBM法施工,工期6.5年。
1.2 TBM施工段(岭北)工程概况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TBM施工段岭北工程由TBM后配套安装洞(73.4m )、 TBM 主机安装洞(50m )、TBM 步进洞(186.6m )、TBM 始发洞(25m )、TBM 检修洞(30m )、TBM 拆卸洞(50m )和TBM 掘进施工段(7272.517+8855m )组成。
其中TBM 后配套安装洞、TBM 主机安装洞、TBM 步进洞、TBM 始发洞、TBM 检修洞、TBM 拆卸洞采用钻爆法施工,现浇混凝土衬砌。
5号支洞长4595m (平距),斜长4619.97m 。
5号支洞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主要解决中间TBM 长段落施工通风、出渣、检修等问题。
岭北TBM 施工段采用一台Φ8.02m 敞开式 硬岩掘进机施工,支洞固定皮带机+主洞连续皮带机出渣,连续皮带机出渣,模筑衬砌段采用全圆穿行式模板台车TBM 同步衬砌技术。
引江入汉三管殿总体规划1 前言至2017年12月12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运行3年,累计向北方供水108.6亿m3,对缓解北方用水紧张局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等,使得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给中线一期工程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作为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汉江近些年连续遭遇枯水年,在中线一期工程达产后,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超过阈值,汉江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还担负着远期向北方供水的任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实现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近期、远期的调水目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保障雄安新区用水需求,改善汉江中下游供水条件,实施引江补汉工程从长江引水补充汉江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 保障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工程已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
北调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城市的日常生活主要水源,北京市用水量已接近或达到中线一期工程分配的设计规模。
2017年,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目前考虑主要利用北调水。
2017年11月2日,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张高丽强调,南水北调工程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保障好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用水需求,要深入研究论证,有序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准备工作。
因此,在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对象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且日益成为沿线一些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时,对供水的水量和供水保证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丹江口水库年际年内来水不均导致北调水供水不均匀,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2年)规划受水区北调水主要作为补充水源进行配置,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m3,是丰水多调、少水少调的均值,原规划枯水年份仅60亿m3左右,95亿m3调水量无保证率的要求。
引汉济渭的6个方案。
1. 引汉济渭北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陕西省宝鸡市、渭南市、咸阳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2. 引汉济渭中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河南省,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3. 引汉济渭南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十堰市、陕西省汉中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4. 引汉济渭西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荆州市、陕西省榆林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5. 引汉济渭东线方案:从汉江引水,经过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商丘市等地,最终注入渭河,增加渭河的水量。
6. 引汉济渭综合方案:对以上几个方案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引水线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渭河的水量。
目录1 施工组织设计..................................................................................................................... 1-1 1.1施工条件....................................................................................................................... 1-11.1.1工程条件................................................................................................................. 1-11.1.2自然条件................................................................................................................. 1-4 1.2料场选择与开采 ......................................................................................................... 1-131.2.1可研审查意见....................................................................................................... 1-131.2.2料场选择............................................................................................................... 1-131.2.3料场开采............................................................................................................... 1-19 1.3施工导流..................................................................................................................... 1-191.3.1水文特性............................................................................................................... 1-191.3.2导流标准............................................................................................................... 1-20 1.4主体工程施工............................................................................................................. 1-201.4.1概述....................................................................................................................... 1-201.4.2施工支洞............................................................................................................... 1-211.4.3主隧洞工程施工................................................................................................... 1-331.4.4 控制闸工程.......................................................................................................... 1-431.4.5控制闸交通洞....................................................................................................... 1-441.4.6 金属结构安装...................................................................................................... 1-44 1.5施工交通运输............................................................................................................. 1-451.5.1 对外交通运输...................................................................................................... 1-451.5.2 场内交通运输...................................................................................................... 1-47 1.6施工工厂设施............................................................................................................. 1-481.6.1砂石加工系统....................................................................................................... 1-481.6.2混凝土拌和站....................................................................................................... 1-501.6.3综合加工厂........................................................................................................... 1-501.6.4 机械保养厂.......................................................................................................... 1-501.6.5 炸药库.................................................................................................................. 1-511.6.6 施工供风、供水.................................................................................................. 1-51 1.6.1 施工供电.............................................................................................................. 1-51 1.6.8 施工通信.............................................................................................................. 1-52 1.1施工总体布置 ............................................................................................................. 1-52 1.1.1布置原则............................................................................................................... 1-52 1.1.2分区规划............................................................................................................... 1-53 1.1.3土石方平衡及堆渣规划....................................................................................... 1-54 1.1.4工程占地............................................................................................................... 1-55 1.8施工总进度................................................................................................................. 1-56 1.8.1编制依据和原则................................................................................................... 1-56 1.8.2 施工分期.............................................................................................................. 1-57 1.8.3 施工总进度.......................................................................................................... 1-57 1.9主要技术供应 ............................................................................................................. 1-59 1.9.1 主要建筑材料...................................................................................................... 1-59 1.9.2 劳动力供应.......................................................................................................... 1-60 1.9.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1-601 施工组织设计1.1 施工条件1.1.1工程条件1.1.1.1工程地理位置秦岭隧洞工程黄三段为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南起黃金峡枢纽左岸坝后泵站压力管道出水闸,北至三河口枢纽右岸坝下游300m附近的控制闸,全长16.48km。
2019年8月文章编号:1673-9000(2019)08-0195-04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穿*河设计方案研究王刚!,王兵",郭晓东1(1.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2.陕西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04)[摘要]穿+河建筑物是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南干线主要的水工建筑物之一,位于线路的末端,是连接南干线4#隧洞,向+河分水口分水的重要干线工程。
在设计过程中,按照输水线路最优、投资合理、环境影响小、管理运行方便原则,从工程选线、选型、建筑物设计等方面对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穿越+河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经方案比选,穿+河线路选择东线方案,建筑物型式采用桥式倒虹方案。
[关键词]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穿河;倒虹[中图分类号]TV67[文献标识码]B1工程概况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是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骨干干线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南干线黄池沟至U河段(103.10km)、北干线黄池沟至泾河新城段(88.99km)三部分组成,南、北干线始端设计流量分别为47m3/s、30m3/s。
穿U河线路起点位于U河左岸二期工程南干线4#隧洞出口,末点至U河右岸南干线末点U河分水口结束,建筑物为2级,设计流量18m3/s,沿线通过U河一、二、三级阶地,进、出口底板高程分别为470.35m、467.57m,河道主槽处高程为414.30m,线路沿线经过国家级文物位“老牛坡遗址”,穿越G70福银高速、101省道、G40沪陕高速、U临路及正在进行规划建设的绿源农产品市场。
2地质条件穿越U河沿线地貌单元为U河河漫滩及一、二、三级阶地,出露地层为物及第三系沉积岩。
河漫滩由石组成,层厚0.5m-2.0m,局部河床基岩裸露;一级阶地上部为砂壤土,层厚1.0m-3.0叫下部为砂卵石,层厚3.0m-5.0m;二级她主要由壤乜砂卵石组成,上部壤土厚度8.0m~14.0m;三级阶地,地层由黄土、壤土及砂卵石组成,下部砂卵石层厚度5.0m-10.0m;下伏第三系泥岩。
2019年第3期水利规划与设计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专题DOI:10.3969/j.issn.1672-2469. 2019. 03.037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征地特点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思路胡永超(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0)摘要:文章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为基础,对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工程建设征地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同时对今后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同类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引汉济渭;建设征地;特点;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D632. 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469(2019)03-0136-04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至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工程建 设任务是向关中地区渭河沿岸重要城市、县城、工 业园区供水,逐步退还挤占的农业与生态用水,促 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工程 采取“一次立项,分期配水”的建设方案,逐步实 现2030年配水15亿:3目标,工程等别为I等,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 洞三部分组成,水利部批复的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概 算总投资为1912549万元。
1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工作过程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程序较规范,关注 群体众多,设计文本成果较多。
将本工程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过程梳理清楚,能够为以后 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 提供借鉴。
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 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安置条例》)的规定,2007 年11月30日和2008年6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 府分别颁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三河口水 库工程占地区和淹没影响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人人 口的通告》《关于禁止在黄金峡水利枢纽水库淹没 区和枢纽工程坝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人人口的通 告》。
3S集成环境下的引汉济渭移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通过分析传统移民管理方式和移民工作特点,提出在3S 集成环境下构建引汉济渭移民管理系统的思路。
简单说明了3S 集成和J2EE等关键技术,介绍了系统功能、框架设计和硬件平台,并对数据库连接和图标显示等做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在移民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3S;移民;管理系统0 引言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于2008年规划、预计在2015年全部建成的调水工程。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汉江向渭河调水1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工程主要由三河口水库和秦岭隧洞、黄金峡至三河口输水工程、黄金峡水源泵站、黄金峡水库枢纽等5部分组成。
其中三河口水库和黄金峡水库淹没区涉及汉中市、安康市等2个市、3个县、15个乡(镇)、60多个村,需要移民8000余人,移民安置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传统移民安置管理工作大多是通过纸质文档或简易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统计和信息表现不足的问题。
由于移民安置工作大多与实际地理位置和地物有关,为解决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在3S集成环境下构建引汉济渭移民管理系统的思路,以期通过3S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直观的信息展示环境,保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关键技术1.1 3S集成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这3项技术经过几十年各自独立的发展,现已逐步走向综合。
RS、GIS和GPS的综合简称3S集成,其中RS是GIS重要的数据源和数据更新手段,而GIS则是RS数据分析评价的有力工具,GPS 为RS提供地面或空中控制,它的结果又可直接作为GIS的数据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这三个技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3S集成已经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支撑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选址、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水库的建设往往会导致大量的移民搬迁,移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库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所以往往被放在首要位置对待。
0引言水工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和松软岩层是两大尤为棘手的问题,它们不仅影响了隧洞的稳定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地下水和松软岩层[1-2]这两大工程病害问题,一直是水工隧洞工程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
在水工隧洞中涌水、渗漏及岩层稳定工程病害问题若不得当处理,不仅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更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注浆堵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中的涌水治理、变形缝渗漏控制以及漏水维修加固等多个方面。
化学注浆堵水技术[3-4]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渗透性、快速凝固和优秀的封堵效果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施工中[5],该技术能够有效封堵地下水涌入,保障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在变形缝渗漏治理中[6],注浆材料能够填充缝隙,形成有效的止水屏障;而在漏水维修加固中[7-8],注浆技术则能够强化结构,提高耐久性。
然而,尽管化学注浆堵水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仍显得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K67+163.517~K75+286段为背景,针对K68+835~K68+851段开挖掌子面挖穿透水带,导致掌子面及边墙涌水问题,提出采用化学注浆技术进行涌水堵漏处理,以解决输水隧洞施工中涌水问题。
1工程概况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起点K67+163.517,终点K75+286,全长8.122km ,隧洞设计流量70m 3/s ,结构横断面形式为弧形仰拱平底结构。
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C30钢筋混凝土衬砌。
开挖掌子面挖穿透水带,位于隧洞K68+835~K68+851约16m 范围,节理密集部出现环状透水带;多处点片状渗漏,顺水流方向左侧底板距边墙1.5m 左右成管状外涌,出水量约300m 3/h ,涌水压力约1.5MPa ;右侧边墙起拱线以上1.6m 处片状出水,出水量约90~100m 3/h ,涌水压力约1.0MPa ;右侧边墙1.0m 左右,成片状外喷,出水量约250~300m 3/h ,涌水压力约1.0MPa ;掌子面大部零星散状分布较小挂帘渗漏点,漏量较小,出水量约30~90m 3/h 左右,渗漏总体出水量约800~1000m 3/h 左右。
文章编号:1009-4539(2020) 08-0149-03•隧道/地下工程_引汉济渭5号隧洞持续塌方整治对策王建伟(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700)摘要:本文以?丨汉济渭工程5号隧洞为工程研究背景,结合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连续塌方事故,在细致分析地质概况、施工工艺、塌方基本情况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土模法”处置方案,并总结其施工应对措施及特点。
该工法与常规塌方处理措施不同之处在于反向快速回填、修饰塌方体形成土模,因地制宜地利用塌方后现有形态的临时稳定资源快速施工支护体系,同时为施工人提供安全作业空间。
该种工法适用范围广、经济合理,能够快速有效地通过塌方段。
关键词:隧洞持续塌方土模法整治中图分类号:T V672 +. 1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 issn. 1009-4539. 2020. 08. 035Countermeasures for Continuous Collapse Treatment of the No. 5 Tunnel inHanjiang to Weihe River ProjectW A N G Jianwei(China Railway 18,h Bureau Group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Chongqing 400700,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No. 5 tunnel in Hanjiang to W e i h e River Proje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tinuous collapse accidents occurr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levant disposal plan of “soil model m e t h o d” is put forward, and th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urv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asic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collapse. T h 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conventional collapse treatment measures lies in the reverse rapid backfilling and modifying the landslide to form the soil mold, and using the temporary stable resources in existing forms after the collapse to quickly construct the support system, and providing safe working space for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 h e method is widely applicable,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and can pass through the collapse sectio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tunnel;continuous collapse;soil model m e t h o d;treatment1工程概况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针对关中地区缺 水问题修建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骨干调水线路,也 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引八库”重点水源工 程之一。
引汉济渭工程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难点多,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首要问题。
本文从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通过项目法人的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工程质量管理实践。
标签:项目法人;质量体系;建设实践1、前言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内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工程主要包含2座水利枢纽、98.26km的秦岭输水隧洞以及408.7km 的输配水管线工程,工程建设周期长、分布面较广,对项目法人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一种全面的考验。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和关键,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规范质量行为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令7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部分》、(建标234号)等国家及行业法规对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出了明确定位,即项目法人是项目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
工程质量管理就是要用上述文件规范质量行为,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和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我们始终严格恪守质量红线和底线,在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上,我们结合工程特点,建立了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质量管理体系。
2.1质量方针、目标引汉济渭工程建立“质量第一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服务三秦”的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零事故、单元工程优良率80%、创建优质水利工程”目标,全面贯彻水利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建设新理念,坚持“科学决策、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制度保障”的建设原则,深入理解,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标准,推行样板引路,强化现场管理,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2.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为了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质量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引汉济渭工程科研项目实
施方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引汉济渭工程科研试验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必要性
引汉济渭工程难度大、技术复杂,多项参数突破世界工程记录,也超越了现有设计规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均面临诸多风险。
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工程实施中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难题,急需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解决。
结合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提出的优先资助领域及前沿领域中的目标要求,为确保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顺利,同时引导带动我国在深埋超长隧洞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的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研究工作十分迫切。
二、课题设置的依据
1、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
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根据引汉济渭工程的实际,对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研究,编制了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报告,内容包括了7个课题,35个专题研究。
其中有2个课题与陕西省水利厅申报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内容相关,分别是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和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两项课题与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结合实施,水利部如安排经费,将全额用于研究工作,不足由引汉济渭办按科技项目配套经费。
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和进度,其中3个专题不实施,分别是超长深埋斜井测量方法研究、超深竖井测量方法研究和引汉济渭工程总体测量控制网方案设计。
2、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科研需求
引汉济渭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计划在2015年基本建成秦岭隧洞和三河口水库,2017年实现先期通水。
今年秦岭隧洞工程全面开工,但在设计和施工中遇到了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提出的主要有隧洞外水压力与隧洞衬砌结构尺寸和断面形式研究、黄金峡建设方案及建设时间研究、隧洞施工风险评估、引汉济渭工程总体及区段关键路线研究、引汉济渭工程调蓄基础研究、黄池沟整体开发利用及工程布置方案研究、国内大型调水工程相关参数研究、面向主洞的长期管理及需预埋设施类别和预埋方案研究、超长隧洞安全及应急措施研究、移民安置及补偿方式与移民管理长效机制研究、秦岭输水隧洞TBM同步衬砌施工技术研究、秦岭输水隧洞岩爆发生规律、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洪水预警预报方案研究、三河口水库枢纽水工模型试验、三河口水库碾压混凝土拱坝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引汉济渭工程计划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安置方式多样性探讨研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探讨研究、引汉济渭工程立法研究、引汉济渭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引汉济渭工程节能评估等21项。
三、实施内容及年度计划
引汉济渭工程研究项目主要根据引汉济渭办公室2011年目标任务书、陕西省“十二五”规划对引汉济渭工程进度的要求、技术研究的复杂性和工程的实际需求计划分期实施。
具体安排如下。
(一)、2011年计划启动项目
1、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中需开展的课题研究。
主要包括引汉济渭工程控制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深埋长隧洞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三河口水库枢纽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三河口水库泵站与电站设计及运行关键技术、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及相关风险研究、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研究、引汉济渭工程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七个方面27个课题。
2、引汉济渭办公室2011年目标任务书和工程建设提出的课题与专题21
项。
(二)、2012年计划启动项目
根据远期工程建设的需求,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安排启动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性研究计划中的黄金峡水库相关课题研究,包括黄金峡水库枢纽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黄金峡水库泵站与电站设计及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两项3个课题。
四、单位选择
根据引汉济渭工程实际,充分考虑管理、设计、施工、研究单位情况,结合专业性要求,拟在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㈠科学研究项目程序如下:
1、邀请2家以上项目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单位参与;
2、参与单位提交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书;
3、通过对科技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确定承担单位;
4、承担单位编写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签订合同。
㈡试验项目程序如下:
1、拟定试验任务书;
2、邀请2家以上参与单位提交试验方案;
3、审查试验方案,确定试验单位;
4、签订合同。
㈢专题研究/报告程序如下:
1、拟定专题研究报告任务书;
2、邀请参与单位编制工作大纲及报价;
3、审定工作大纲;
4、签订合同。
五、组织实施
各处室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需要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包括推荐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组织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落实承担单位、审定承担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签订并执行合同。
课题及初拟实施时间、参与单位见附表。
初拟参与单位不限于所列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列课题可以合并或拆分,具体在拟定任务书时明确,避免研究内容重复;一个项目必须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多个单位合作的必须明确分工;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附表:1、引汉济渭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各课题实施初步意见
2、2011年引汉济渭工程建设需研究项目初步实施意见
3、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书
4、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3
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建议书
(字体黑体一号黑,居中,段落行距2倍,段前行,段后行)项目名称:
建议单位:(公章)申报日期:年月日
(字体宋体四号,段落间距2倍,段前行)
基本信息表
填写格式及说明
一、格式
纸张规格:A4;
页边距:左右㎝,上下㎝;
字体:宋体四号字
段落间距:倍行距,段前行
二、主要填写内容及要求
1、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研究目的);
2、项目前期科研及工作基础(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3、项目实施内容、地点、期限;
4、项目依托工程情况及其他必要支撑条件(包括依托工程的概况,投资来源,工程进度与项目科研进度的配合);
5、项目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包括项目总经费和年度经费预算,经费构成及构成比例,经费使用范围);
6、项目预期目标及经济、社会效益;
7、建议单位或个人意见及签章;
8、办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及签章。
附件4
引汉济渭工程科技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字体黑体一号黑,居中,段落行距2倍,段前行,段后行)项目名称:
编制单位名称:(公章)编报日期:年月日
(字体宋体四号,段落间距2倍,段前行)
填写说明
一、填写格式
纸张规格:A4;
页边距:左右㎝,上下㎝;
字体:宋体四号字
段落间距:倍行距,段前行
二、主要内容
1、项目概要;
2、项目前期研究及工作基础(包括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3、项目研究、开发的背景、必要性(包括项目研究目的,工程建设需求前景或推广应用领域,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等);
4、项目研究、开发实施方案(包括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施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等);
5、考核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包括项目的具体考核目标,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6、项目研究开发进度(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项目完成期限);
7、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概括(包括单位概况,投资来源,单位研究开发基础及能力,项目主要负责人情况等);
8、研究经费预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包括项目总经费和年度预算经费,经费构成及构成比例<包括办公室拨经费、项目法人配套经费、自筹经费>,经费使用范围及使用明细等);
9、效益评估(包括提供主要分析指标,形成的生产能力,节约工程造价,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
10、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1、编写人员名单(见附表1);
12、承担单位签章(包括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见附表2)。
附表1 编写人员名单
附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