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对陕南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中国台湾区域图及其东北部沿海“女王头”景观图,“女王头”由砂岩构成。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A. 流水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B. 外力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C. 地壳断裂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D. 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7. 决定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河流C. 气温D. 交通8. 该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的原因是8月份A. 多台风降水B. 多地形雨C. 夏季风势力强D. 气温偏高参考答案:6. D7. A8. A6. “女王头”由砂岩构成,判断“女王头”的形成过程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砂岩。
然后经地壳抬升,砂岩岩层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酷似地貌,D对。
A、B、C错。
7. 根据城市符号,图示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决定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对。
河流、气温、交通不是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B、C、D错。
8. 该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的原因是8月份多台风降水,A对。
夏季一般用7月份表示,7月夏季风势力强,在迎风坡多地形雨,B、C错。
7月气温偏高,D错。
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带农业发展与分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带商品粮基地数量最多,故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B.西部地带有三大牧区,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C.东部地带各省.市.区都临海,是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D.三个地带都有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分布参考答案:D3. 下面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如图所示,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月份却不是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原因是( ) A.寒潮的影响B.台风的影响C.梅雨的影响D.大气污染的影响参考答案:B C4. 下图中DE为昏线,读图完成A、B、C、E四地中日出较早的是A.A B.B C.CD.D参考答案:B5.甲、乙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1)位于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思考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吗?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答案不能。
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等。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1)路线:位于地势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
(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
(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
3.东线工程(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
(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
(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练习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
读图完成1-4题。
1.关于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B.我国跨区域调配的能源资源是天然气C.我国水资源分布集中,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D.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4.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下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6.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②退耕还林③治沙治水④节约用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引嘉济汉对引汉济渭工程不均匀供水过程改善研究
高小芳;刘哲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重点水利工程,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将从根本上改变陕西水资源配置格局,促进陕南关中水资源互连互通,如何解决引汉济渭不均匀供水过程一直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分析引汉济渭不均匀供水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引嘉济汉在无调节及有支线双庙崖水库调节下补水引汉济渭对不均匀供水过程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引嘉济汉补水引汉济渭后不均匀供水过程有显著改善.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高小芳;刘哲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引汉济渭福祉三秦——访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 [J], 王辛石;张智吾;王剑
2.引汉济渭水利枢纽供水工程贴边斜岔管制作工艺研究 [J], 刘锐; 邹振忠
3.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南干线布局方案研究 [J], 王刚
4.引汉济渭秦岭隧洞5号支洞岩爆微震响应研究 [J], 段文硕; 张治强; 唐烈先; 王玉成; 李玉波
5.引汉济渭南干线1#隧洞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研究 [J], 杨昆仑;王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东营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为我国南部沿海部分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广东省的简称是A.广B.鄂C.粤D.赣(2)位于海南省与广东省间的我国内海是A.渤海海峡B.琼州海峡C.台湾海峡D.平潭海峡(3)既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又与我国海南省隔海相望的A国是A.菲律宾B.马来西亚C.泰国D.越南2. “北纬30°中国段”被誉为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旅游节目。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省区东部濒临的海A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②省区是中国行的终点省份,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傣族B.朝鲜族C.蒙古族D.藏族3.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下图是四个餐饮品牌的商标设计。
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餐饮品牌各具特色,其所属省区确是()A.①——云B.②——琼C.③——滇D.④——贵4. 读我国某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B.四川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四川盆地B.横断山脉C.巫山D.长江中下游平原5. 下图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一月最冷的地方位于A.青藏高原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云贵高原D.黑龙江省(2)我国东部地区,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6. 塔里木河的汛期是每年7--9月,主要原因是()A.山地降水丰富B.蒸发量少C.冰雪融水多D.地下潜水涌出多7.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河口、桃花峪分别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的分界。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7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左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增长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西藏、河南依次对应图中的()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2.导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C.经济因素D.年龄结构【答案】1.A 2.C【解析】【1题详解】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以人口迁入为主,迁入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属于流入主增型;西藏的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受国家政策影响,为人口迁入省份,自然增长率大于迁入率,应该属于生育主增型;河南属于人口大省,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以迁出为主,但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自然增长率大于迁出率,应该属于生育超增型;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导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C正确;自然因素、政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AB错误;人口迁移的结果会影响年龄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睛】一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迁移)两个方面,通过两方面的对比可将人口增长划分为流入主增型(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生育主增型(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0)、生育超增型(自然增长率>0>机械增长率)和流出主减型(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等等。
第1篇引汉济渭工程是秦岭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水引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从而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地区的“握手”。
其中,横穿秦岭的输水隧洞工程是整个工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秦岭山脉东西绵延数百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隧洞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这在世界水利工程中尚属首次。
隧洞穿越的地层包括岩爆、涌水、高温湿、高磨蚀硬岩、软岩大变形等复杂地质问题,每掘进一米都极为不易。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岩爆、涌水、高温湿等地质问题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工程师们采用了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进行精确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岩爆严重的区域,采用预裂爆破技术降低岩爆强度;在涌水区域,采用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隧洞穿越秦岭主脊,施工难度极大。
工程师们针对这一难题,采用了世界领先的隧道掘进机(TBM)进行开挖。
TBM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工程师们还采用了先进的通风、排水、运输等技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排水和物资运输。
此外,隧洞施工还注重生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严格按照环保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加强水土保持、保护植被等,确保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秦岭调水工程隧道施工取得了显著成果。
截至2023年,隧洞工程已完成总长98.3公里的掘进任务,为引汉济渭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岭调水工程隧道施工的成功,不仅为我国水利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树立了典范。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师们展现了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引汉济渭工程将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3.2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基础练下表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某年年底发电装机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③省区能源结构、发电量、用电量占比的特点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比重大B.水力发电成本高,水电发电比重小C.能源资源丰富,发电量占比大D.人口多、经济发达,用电量占比大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未来下列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截至2021年4月2日,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418.55亿m3,约1.3亿人口受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
图示意南水北调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A.东线全程水可向北自流B.中线水质最好,运营成本低C.西线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D.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较少4.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除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地面下沉C.带动沿线地区发展高耗水行业D.导致受水地区水污染加剧2022年12月9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简称“北延供水工程”)启动2022—2023年度向河北、天津调水工作,与东线工程总在冬季调水不同,这是该工程自2019年应急试通水以来首次在冬季启动调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在冬季调水是因为此时()A.可供水量大B.水质无污染C.防洪压力小D.供水成本低6.北延供水工程本次调水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A.风向B.风速C.气温D.降水7.北延供水工程冬季调水的主要目的是()①保障春灌储备水源②增加冬季发电水源③促进沿线航运发展④缓解地下水源超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A.煤炭、天然气、水电B.石油、天然气、煤炭C.天然气、石油、水电D.煤炭、石油、天然气9.图中②运输线路的终点是()A.黄河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D.辽河平原为解决福州市长乐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短缺问题,福建省于2017年开工建设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
浅议引汉济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作者:蒋建军,刘家宏,严伏朝,张克强,刘扬,胡剑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第05期摘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在21世纪初叶重点推动建设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工程难度大,影响因素多。
工程建设必将面临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现从控制测量、深埋超长隧洞、水库枢纽、泵站与电站、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度、移民及经济风险七个方面对该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深埋超长隧洞;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引汉济渭工程中图分类号:TV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0)05-0133-04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Several Key Technical Issues of the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Hanjiang River to Weihe RiverJIANG Jian---e-(1.The Coordination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Hanjiang River to Weihe River,Xi′an 710032,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3.The Colleg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 China)Abstract: The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Hanjiang River to Weihe River is a strategic system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which is energetically promoted by Shaanxi government early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project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with the complex technical problem.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even technical problems including controlling measurement, deep-buried long tunnel, reservoir hinge, pumping and power stations,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project scheduling, immigration and economic risks in the paper.Key words: deep-buried long tunnel;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key technologies;the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Hanjiang River to Weihe River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地带,其资源型缺水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对陕南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陕西省关中及陕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不容忽视,经多方论证,实现
省内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唯一出口,省内实现引汉济渭工
程必然会对受水区及调水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论文就引汉济渭工程产生的效益
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引汉济渭;生态环境;陕南;生态补偿
Abstract: The central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severe water
shortages in shanbei region cannot be ignored, demonstrated by many, and realize the
province is to alleviate the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only export, province han Wei project has led
realize how to water supply region benefite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This
has led Chinese Wei engineering benefi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effect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ead the han ji W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uthern shaanxi;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的省份,黄河流域的陕北和关中地区,
面积占全省的65%,人口数量占全省的77%,经济总量则占了80%以上,而水
资源量只占了不足30%。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
度上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来维持。由于缺水,不仅严重制约了陕
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且造成西安、咸阳等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裂
缝不断增加扩展,水文地质灾害日趋严重。
1引汉济渭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工程即引汉(江)济渭(河)南水北调工程,是陕西省最大
的水利工程,计划2009年讯后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工程从汉江干
流的黄金峡水库和子午河的三河口水库取水,一期完成后年可调水量5亿m3,
二期完成后年均总调水量15.5亿m3,饮水量相当于为关中再造一条渭河,重点
解决关中地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兼顾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关
中地区的骨干水源,能满足13个中小城市的工业用水和1400万城乡居民的生活
用水。
2 引汉济渭工程的效益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不仅能缓解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且能给这些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社
会、生态环境效益。
2.1 引汉济渭工程的社会效益
受水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发达地区,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
将通过改变自然资源自然分布的空间格局,巩固和促进受水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
发展,提高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质量。引汉济渭工程的开工建设,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从而增加了工程周边地区人们的就业机会,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
荣。还可避免一些地区长期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引起的水源性疾病,提高人民的
健康水平[2]。
2.2 引汉济渭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受水区是调水的主要受益地区,调水工程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改善关中
及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而且将极大提高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其次,调水
能够缓解受水区灌溉用水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争水的局面,增加受水区城市生
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促进城市化建设。同时,还可减少对地下水的超
采,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对建筑
物造成的危害。
3工程的实施对调水区的影响
引汉济渭工程协调了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打破了水资源对于
陕西关中及陕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
极促进作用。但是,调水工程对于水源区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3.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是河岸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还可能破坏
原有的水流模式,导致河岸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植被模式。
其次,对陕南水文状况产生影响,由于引汉济渭工程而兴建的输水和灌
溉渠道使得河流原有的水文情势和水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人工水文地理网,进
而影响陕南地区的水盐平衡、表土层、植被、地表生态系统。
第三,对陕南局部小气候产生影响,由于水生生物相对比较脆弱,在南
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使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进
而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3]。
3.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陕南农业发展有自身的限制因素,耕地资源有限,且土壤条件差,由于
保护水源地,陕南需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的力度,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另外,为保护水资源,陕南关停了许多农产品加工
企业,影响当地农业发展。
调水工程限制陕南工矿业发展,同时还造成工人失业率上升。陕南矿产
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烟草、医药制造为核心
的支柱产业。但是,作为水源地,要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4 陕南调水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南水北调中线及引汉济渭双重调水,陕南面临着保护生态、提高水
质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陕南应在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打破交通
瓶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以实现经济的协调和突破发展。
4.1 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和实施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
作[4]。
(1)科学规划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监测水源区水质水量变动情况
的基础上,对水源区水质水量变化与控制污染源、植树造林等措施间的相关关系
进行分析,确定生态环境建设规模。
(2)科学核算水源区成本和经济损失。科学评估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成
本及对水源区和受水区带来收益,从而确定补偿总额。
(3)建立政府监管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进程实施过程监督。水源区所
在政府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使用评价体系,评估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履行职能
的状况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给受水区及上级部门。
4.2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力度[5]
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应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确保在汉江流域污染防
治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并制定相应
的政策,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当作生态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流域内各级政府
要进一步强化环保和治污工作责任制,把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化,列入干部政绩
考核的内容。
4.3 加强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科学研究
对于引汉济渭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在现有观测点的基础上,
主要控制水库、湖泊、河流断面、地下水供水井建立水质监测网点,同时,对规
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如大型水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植被覆盖及类型的变化、水土
流失的变化、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4.4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陕南应在深入调查分析市场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绿色、
集约、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大力度开发
出区域特色显著,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且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形成完善的绿色
产业体系,实现陕南突破发展[3]。
参考文献
[1]徐少军,林德才等.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人民
长江.2010,41(11),1-4
[2]高丽,王继涛.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科技与经
济.2008,14(2),131-133
[3]李小燕,马彩虹.双重调水工程对陕南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陕西
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4-17
[4]董正举,严岩.南水北调中线对水源区影响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生
态经济.2010,2,149-152
[5]杜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科技与
社会.2005,20(6):47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