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制图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4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专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须的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程打破原来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以知识全面性为本的观念,从生产实际出发,突出“够用为度”的理念,采用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合理结合的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了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以能力为本位,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个人就业需求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以素质为基础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既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具备从事本专业所涉及的服装裁剪图的阅读,绘制能力,采用的训练项目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制图技能,这是本课程在学校期间的阶段目标。
从长远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的总目标能知道《服装结构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掌握测体和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裁制一般品种的服装,并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标准体型的服装款式变化,具有服装结构处理的初步应变能力,初步掌握样板制作的基本理论及技能,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敬业精神。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1、能知道服装制图中的依据和基本规定,如号型,图线,符号,工具,字体以及画法和标准方法等。
第三节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人体各部位的具体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对人体各部位的测量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
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人体各部位的测量方法。
人体各部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时间分配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授记录学生出缺席及课前准备情况。
人体体型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第三节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一、测量工具(1)软尺是测量人体的主要工具。
(2)腰节带测量腰节所用。
(3)人体测高仪二、测量方法(1)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测量,以防漏测或重复。
征求被测者的意见要求。
测量者要注意观察被测者的体型特点,并加以记录。
(2)被测者在测量时,服装厚薄要便于测量,保持自然站立,正常呼吸。
(3)测量时注意软尺松紧适宜,不松不紧。
(4)数据测量精确(净尺寸),根据款式在剪裁时适当加放放松量。
三、人体测量的部位1.垂直部位(1)身高(2)颈椎点高(3)颈椎点高(直线测量)(4)颈椎至膝弯长(5)颈椎至膝弯长(直线测量)(6)腰围高(7)腰至臀长(8)腿外侧长(9)膝高(10)坐姿颈椎点高(11)背腰长(12)前腰长师生问候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学生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教师提问学生观察回答教师结合电脑演示讲解学生看并记录学生观察教师指导教师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记录(13)肩颈点至乳峰点长(14)上臂长(15)臂长(16)臂长(直线测量)(17)颈椎至腕长2.水平部位(18)头围(19)颈围(20)总肩宽(21)胸围(22)下胸围(23)乳距(24)腰围(25)臀围教师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记录教师分组示范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回答小结巩固练习1.测量方法。
2.人体测量的部位。
垂直部位水平部位人体测量有哪些主要的部位?总结所讲内容。
衣身结构制图第一节、衣身原型一、人体与服装结构形式从服装适合人体的角度分析,服装的整体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
1.平面结构的服装:平面结构的服装将人体视为二维物体,忽略了人体的曲面体的特征,将衣身做成了平面结构形式的服装,如中国古代服装就是最典型的平面结构。
2.立体结构的服装: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的、由若干个曲面组成的集合体,人体正面为相对的二个梯形,侧面形成独立部分,既考虑人体有宽度、长度,又考虑人体具有一定厚度。
立体结构服装就是将人体视为三维物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服装,如欧、美板型服装。
二、服装原型和分类(一)服装原型原型就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形状绘制的一种能反映人体各部位结构、形状、比例关系的平面图形。
原型本身无任何具体服装款式的结构意义,所以服装的原型不能代表任何款式的结构图。
服装原型取得方法有三种:1.立体的方法:就是在专为立体裁剪使用的人体模型上,按立体裁剪的方法得到原型。
这种原型准确、误差小,但技术要求高,设计成本高,不适合成衣批量化工业生产。
2.立体、平面兼做的方法:就是采用平面制图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原型。
此种方法快速、准确。
3.平面的方法:根据长期观察、总结人体各部位形态、各部位比例关系规律,采用一定比例分配计算而绘制的原型,然后再依据人体加以修正。
这种方法快速,适合工业化成衣生产。
(二)关于原型的几点说明1.原型是人体体表形态的一种平面表现形式,它真实地再现了人体体表的形态,无论哪种原型,只是绘制方法不同而已,是总结者观察人体的角度不同所致。
各种原型在进行省的转移后可以互换,初学者使用原型时,可以只使用你最熟悉的一种。
2.正确使用原型,必须记住原型的特点和与其他原型的差异。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绘制的比例公式中,B是净胸围,原型中含10cm的基本放松度,而笔者女装原型中的B是成衣成品的胸围。
3.原型是我们进行具体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结构变化设计。
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教案教授教化单位:艺术科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师姓名:段小清讲课时刻:2009年下学期讲课班级:服装24班讲课学时:5节/周×15=75节教材:《服装构造制图》《服装缝制工艺》参考教材:《日本文化服装讲座》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第一部分裙子及裙子的变更(3周)一、构造制图(一)直裙的全然形1.直裙的全然形腰围放松量是2厘米,臀围放松量是4厘米,关于非弹性面料,这是最紧身的放松量,平日合适女青年。
中年女性臀围放松量为6厘米,胖体为8-10厘米。
2、裙长到髌骨,裙摆即为膝围线。
号型部位裙长腰长臀围腰围158/64 55.2 17.6 90 65.5160/68 56 18 94 70163/73 56.8 18.4 98 74.5(二)斜裙的全然形1、全然特点:裙子为4片斜裙,腰部以下呈天然波浪。
2、构造处理⑴当裙子的裙摆角为180°时r=腰围/3.14(能够省略为3)当裙子的裙摆角为随便率性角度时r=(腰围/4)/(裙摆角/4)×57.3°⑵因前中斜丝受力后会拉长,是以,在制板时要修改剪短,修改率为4﹪,弹性较大年夜的面料修改率为8﹪。
3、规格设计(2.5/4.5系列)☆问题:假如将裙子改为两片裙,裙摆角仍旧为180°,裙子的构造处理有变更吗?r如何运算?(三)裙子的格式变更1、后开衩超短窄裙格式特点:(1)应用裙子的本相设计窄裙。
(2)超短裙的长度一样定在膝上10厘米阁下。
(3)后开衩定在臀围线下15厘米以下为宜。
(4)腰头侧面假如装松紧带,裙腰围放松量为8厘米。
系列规格设计部位号型裙长臀围腰围裙摆围155/66A 44.2 90 65.5 86 160/70A 45 94 70 90 165/70A 45.8 98 74.5 94学生教室演习2、360°喇叭裙*制图提示(1)r=w/6-0.5(w已放松了2cm)(2)裙摆有4处为斜丝处要修改。
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编 号:YJQD-0506-11 版 本:A/O 流水号: 编 制: 审 核: 批 准:课题:第一章 服装结构制图依据教学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服装结构概念,了解服装的基本标准,掌握样板缝份的加放量、定位号。
教学重点、难点:缝份的加放量、定位号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样板 三角尺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按计划执行。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第一章预备知识服装结构制图依据§1-1 服装结构基础知识§1-2 服装纸样标准一、导入新课:服装的结构设计亦称纸样设计,是服装设计实践中主要技能知识。
同时,它也是服装成衣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二、新课内容:(一)服装结构基础知识1、结构“结构”这一概念来源于建筑学,是事物各部门的配合组织。
我们可以这样来比喻,覆盖于人体的服装好比建筑物,将服装各部件的组合比作建筑物中各构件的结合,因此称之为“结构”。
2、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亦称服装工业产品设计和商品设计。
3、现代服装结构现代服装结构,一方面必须满足单一功能衣服的主体,另一方面需达到更广泛的文化因素和时代精神需求。
(二)服装纸样标准纸样就是样板。
纸样是现代服装工业专用术语,含有“样板”、“标准”等意思,它是服装工业化和商业化时代必须建立的标准,也是现代企业高效而准确的进行服装工业化生产的必要依据。
1、服装的基本标准①.基本标准是服装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是结构设计和制定其他各类标准的前提。
②.产品标准是服装业中对某一类产品分类的标准。
③.工艺标准是根据产品加工工艺的特点,把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要素和有关工艺文件等通用性较强的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综合统一而形成的标准,是服装业生产或加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
2、服装工业样板结构设计完成的纸样只适合于单件制作,对于成衣生产来说还须制成服装工业样板才能成为批量生产的工业生产所用。
第一章服装制图基础知识第一节服装与人体服装是人体的外包装,因人体而产生并服务于人体,服装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服装与人体体表形态之间。
人体是结构制图的基础和依据,要研究服装,首先应了解人体构成。
一、人体体表的主要形态特征人体的外形分为头、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分,它们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构成,根据人体外形特征和关节活动的特点,可将人体具体划分为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大腿部、膝部、小腿部、踝部、脚部等部位。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使人体运动的枢纽,肌肉附于骨骼和关节之上,某些骨骼部位是人体测量的基准点。
由于受到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及各部位皮下脂肪的影响,人体表面起伏变化非常复杂,很不规则。
从几何角度来看,人体体表可视为有许多不规则的球面(凸面)和不规则的双曲面(凹面)所组成(见图1-1)。
服装制图的基本结构线及其分片、分缝都是以此为依据设计的。
因此,研究人体体表的构成特征将有助于对服装结构的理解。
图1-1二、人体构成与服装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使服装组大限度的满足人体卫星的需要。
头部呈椭圆形,帽子及含有帽子的服装款式的设计要以此为基础,人体头部的头长、头围等尺寸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帽子的外形和大小。
躯干部是由颈、肩、胸、腹、背、腰等组成,对于人体的总体外形有决定性影响,它是服装设计的重点。
颈部将人体的头部和肩部连接起来,基本形状呈上细下粗的圆台状,且前低后高,颈椎点是结构制图中前后身中线的顶点,这和衣身、衣领的结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见图1-2)图1-2 图1-3肩部是前后衣片的分界线,是服装的主要支撑点。
人体肩端部呈球面状,前肩部呈双曲面状,肩头前倾,整个后肩呈弓形。
肩部的特征决定了服装结构的肩部形状,前肩倾斜度大于后肩,后肩斜线略长于前肩斜线。
男性肩部一般宽而平,女性的肩部窄而斜。
胸部、腹部、背部、肩部是躯干的主体部分,他的形态特征比较复杂,且成年男女外形有很大的差异。
服装结构制图技训实施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服装结构制图是以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主体专业课程。
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正常体型和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并能初步掌握特殊体型和变化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的量体,结构制图,裁剪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一些服装结构的变化原理、变化规律和处理特殊体型、款式变化的制图方法。
三、教材的选用和分析1.教材图文并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编排,适合初学者选用。
2.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为教材。
四、课时分配建议:198课时(实训总个数:38个)服装结构制图考核大纲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评分准则:(总分值:100分)分学期进行模拟考核,第五学期进行总体考核,成绩以第五学期的考核为准,60分以上达标合格,才能参加全国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允以毕业。
得分在60分以下必须参加补考,合格后才能进行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
得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
服装缝制工艺技训实施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做为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工艺基础缝制的同时,充分掌握日常服装的裁制及工艺技术,并通过技能训练达到中等考核标准。
2、应与现代服装加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工业化服装生产紧密结合,并兼顾个体服装加工工艺技术。
3、充分考虑中职在校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服装裁剪技术及标准成衣的裁剪方法。
2、掌握服装缝制工艺,包括有成衣样板的毛板、排料、工艺流程及具体缝制的熨烫方法、步骤。
3、掌握服饰的装饰工艺等内容。
三、教材的选用和分析。
1、本教材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基础模块为前四学期所学内容,选学模块为第五期所学内容,课时分配见下页,第六期为下工厂实习阶段。
2、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高教版《服装工艺》四、课时分配建议:360课时(实训总个数:61个)服装缝制工艺考核大纲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评分准则:(总分值:100分)分学期进行模拟考核,第五学期进行总体考核,成绩以第五学期的考核为准,60分以上达标合格,才能参加全国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允以毕业。
第一章服装制图基础知识第一节服装与人体服装是人体的外包装,因人体而产生并服务于人体,服装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服装与人体体表形态之间。
人体是结构制图的基础和依据,要研究服装,首先应了解人体构成。
一、人体体表的主要形态特征人体的外形分为头、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分,它们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构成,根据人体外形特征和关节活动的特点,可将人体具体划分为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大腿部、膝部、小腿部、踝部、脚部等部位。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使人体运动的枢纽,肌肉附于骨骼和关节之上,某些骨骼部位是人体测量的基准点。
由于受到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及各部位皮下脂肪的影响,人体表面起伏变化非常复杂,很不规则。
从几何角度来看,人体体表可视为有许多不规则的球面(凸面)和不规则的双曲面(凹面)所组成(见图1-1)。
服装制图的基本结构线及其分片、分缝都是以此为依据设计的。
因此,研究人体体表的构成特征将有助于对服装结构的理解。
图1-1二、人体构成与服装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使服装组大限度的满足人体卫星的需要。
头部呈椭圆形,帽子及含有帽子的服装款式的设计要以此为基础,人体头部的头长、头围等尺寸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帽子的外形和大小。
躯干部是由颈、肩、胸、腹、背、腰等组成,对于人体的总体外形有决定性影响,它是服装设计的重点。
颈部将人体的头部和肩部连接起来,基本形状呈上细下粗的圆台状,且前低后高,颈椎点是结构制图中前后身中线的顶点,这和衣身、衣领的结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见图1-2)图1-2 图1-3肩部是前后衣片的分界线,是服装的主要支撑点。
人体肩端部呈球面状,前肩部呈双曲面状,肩头前倾,整个后肩呈弓形。
肩部的特征决定了服装结构的肩部形状,前肩倾斜度大于后肩,后肩斜线略长于前肩斜线。
男性肩部一般宽而平,女性的肩部窄而斜。
胸部、腹部、背部、肩部是躯干的主体部分,他的形态特征比较复杂,且成年男女外形有很大的差异。
男性胸廓发达,背部凹凸变化明显,腰围与臀围差距小,臀部收缩体积小;女性胸部隆起,背部凹凸变化不明显,腰部纤细凹陷,骨盘宽厚臀部外凸明显。
从侧面看,人体由于脊柱的弯曲,其整体形成背部凸起腰部凹陷的“S”形;从正面看,以腰节为界是上大下小的两个梯形(见图1-3),上、下梯形的重叠线是设计服装腰节线高低的依据,而男女背部的特征决定了男性后腰节长于前腰节,女性正好相反(见图1-4),同时,女性隆起的胸部,可以通过省、褶、裥及分割达到合体的目的。
肩胛骨的凸起,决定了合体女装的结构要有肩背省。
胸围和腰围相差的量,是构成衣身前后总省量的依据,男女腰部宽窄的差异,决定了女装的吸腰量大于男吸腰量。
图1-4上肢与人体躯干部的肩部相连,分为上臂、下臂和手三部分。
上臂与肩相连形成肩关节,他和肩部三角肌的圆浑外形形成了袖山弧线,当上肢自然下垂时,上臂和下臂呈一定角度,反映在衣袖上是前袖缝内凹,后袖缝外凸(见图1-5)。
图-5人体的下肢由胯部、腿部和足部组成,由于臀部的外凸,决定了裤子的后裆宽大于前裆宽。
臀部的球面状使裤子的后裆缝长于前裆缝。
臀围和腰围的差量,是下装需要收省和褶裥的原因(见图1-6)。
图1-6三、人体的比例和不同年龄的人体体形特征人体各部位的长度比例是人体体形特征的重要内容。
服装设计者必须对人体各部位的比例了解清楚。
服装结构制图的主要依据是按正常人的体形。
正常的人体比例不等于某个具体人的比例,而它却能适用于每一个人。
人体的比例是以由头的长度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且因种族、性别、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我国成年男性、女性身高的比例约为7 ~ 7.5个头长(见图1-7)图1-7人生长的不同时期,体形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体由于年龄、性别不同而存在的体形差异。
从年龄段上分,1 ~ 2岁的身高约为4个头长,5 ~ 6 岁的身高约为5个头长,这一时期的体形特征是:头颅大、颈短、躯干长、四肢短、肩狭而薄、腹围大于胸围和臀围、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大体相等,呈圆柱形;14 ~ 15 岁的身高约为6个头长;16岁接近成年人;25岁达到成年人的身高,不再增长,这一时期的体形特征是:各部位骨骼肌肉已基本定型,胸廓前后径小于左右径,呈扁圆形;中老年时期,因各部位关节软骨萎缩,脊柱弯曲,身高较壮年略短,胸廓变得扁平,由正常体过渡到非正常题。
第二节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人体的体形特征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和依据,严格的说,每个人的体形特征各不相同,要设计出合体的服装,必须进行人体测量,得出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围度的具体尺寸,这是服装结构制图的主要依据。
一、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为了方便测量人体,一般将基准点与基准线选在骨骼的端点、凸起点以及有代表性的部位上,它们都具备明显、易定、易测的特点(见图1-8)。
图1-8(1)基准点:1.头顶点: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测量人体身高的起点。
2.颈窝点: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是服装领窝定位点。
3.颈椎点:位于颈后第七颈椎骨,是测量背长的起点。
4.颈肩点:位于人体侧面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是颈根与肩骨相连的一点,是测量前衣长、前后腰节长的起点。
5.肩端点:肩胛骨外缘最向外突出的点,是测量人体肩宽的基准点,也是测量臂长或袖长的起始点以及服装袖肩点定位的参考依据。
6.胸高点:胸部最高点,是确定胸省省尖方向和胸围线的参考点,也是女上衣收省、折裥的参考点。
7.前腰节点: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央处,是确定前腰节线的参考点。
8.后腰节点: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央处,是确定后腰节线的参考点。
9.手腕点:小拇指一侧的手腕有一明显凸点,即尺骨茎突点,是测量袖长的参考点。
10.臀高点:位于人体后臀左右两侧最高处,是确定下装后腰省省尖方向和臀围线的参考点。
11.外踝点:踝关节向外突出的点,是测量裤长的参考点。
(2)基准线1. 颈根围线: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是测量人体颈根围长度的基准线,也是服装领围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2. 胸围线:经胸高点的水平围线,是测量人体胸围的基准线,也是服装胸围定位的参考依据。
3. 腰围线:腰围最细处的水平围线,是测量人体腰围的基准线,也是测量前后腰节终止线的参考依据。
4. 臀围线:人体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线,是测量人体臀围的基准线。
5. 膝围线:经膝盖中点的水平围线,是裤子中档线定位的参考依据。
二、人体测量的工具和方法人体测量是指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和围度,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是服装结构制图的主要依据。
(1)人体测量的工具1. 软尺: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要求质地柔软,不伸缩,刻度准确、清晰。
2. 腰节带:为测量腰节所用(也可用软尺或绳子代替),测量时围绕腰部最细处。
3. 角度器:测量肩斜度、胸坡角等身体各部位角度的仪器。
4. 人体测高仪:用于测量人体身高、坐姿高等各种纵向长度的工具。
5. 可变式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横截面和垂直截面的工具。
6. 人体轮廓线摄像机:从人体前面、侧面摄下1/10缩鼻的轮廓线的图像,可从各个侧面的照片中观察体形。
(2)人体测量的方法1. 测量的数据应尽可能准确无误,不要漏量。
若被测者特殊体征,则应做好记录,以作相应的调整。
2. 要求被测者穿质地软而薄的贴身内衣,一般采取站立姿势,被测者自然放松、姿势端正、呼吸平稳。
3. 人体测量一般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按顺序进行,分为高度测量、长度测量、围度测量、宽度测量等四个方面。
4. 人体测量项目是由测量目的确定的,测量目的不同,所需要测量的项目也有所不同。
根据服装结构设计的需要,进行人体测量的主要项目大体有以下几项:身高:立姿赤足,头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颈椎点高:立姿赤足,第七颈椎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第七颈椎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手臂长:肩端点至手腕点的距离。
总肩宽:沿后背表面量左右肩端点间的水平弧长。
颈围:过第七颈椎点绕颈一周的围长。
胸围:过胸高点的胸部水平围长。
腰围:过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长。
腰围高:立姿赤足,从体侧测量腰围线到底面的垂直距离。
臀围: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
前胸宽:从一侧腋窝过胸高点量至另一侧腋窝的水平弧长。
后背宽:从一侧腋窝沿后背量至另一侧腋窝的水平弧长。
前腰节长:由颈肩点经胸高点量至腰围线的长度。
后腰节长:由颈肩点经后背量至腰围线的长度。
三、成品服装的放松量为了使服装适合于人体的呼吸和各部位活动机能的需要,必须在量体所得尺寸的基础上,根据服装品种、式样和穿着用途,加放一定的余量,即放松量。
对于具体一件服装来说,各部位放松量大小的确定,与很多因数有关,主要有:(1)外套内衣服的总厚度;(2)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3)款式特点的要求;(4)衣料的性能和厚薄;(5)工作性质及其活动量;(6)个人爱好与穿着要求等。
第三节服装制图的内容一、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服装结构制图中的部位代号常用相应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表示(见表1-1)。
表1 - 1 服装制图主要部位代号5 腰围W 16 胸高点BP 27 前胸宽FBW6 臀围H 17 颈肩点SNP 28 后背宽BBW7 总肩宽S 18 肩端点SP 29 上裆长CD8 领围线NL 19 袖窿弧长AH 30 前腰节长FWL9 前中心线FCL 20 袖长SL 31 后腰节长BWL10 后中心线BCL 21 袖口CF 32 前裆宽FR11 胸围线BL 22 袖山AT 33 后裆宽BR二、服装制图术语(1)基础线:结构制图时首先画出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直线。
(2)轮廓线:表示服装裁片及零部件外部轮廓的制图线条。
(3)结构线:表示服装各部位之间关系的制图线条。
(4)毛样:服装裁片的尺寸已包括缝份、贴边等。
(5)净样:服装裁片的实际尺寸,不包括缝份、贴边等。
(6)画顺:制图时的直线与弧线、弧线和弧线之间连接时,线条圆顺流畅,没有棱角。
(7)劈势:根据规格尺寸,直线部位的偏进量。
(8)困势:根据规格尺寸,直线部位需偏出的量。
(9)凹势:根据规格尺寸,制图时需要凹进的部分。
(10)翘势:轮廓线与水平线之间抬高(上翘)的量。
(11)省:为了使服装适合人体体形曲线,在衣片上缝去的部分。
(12)裥:也称褶裥,为了使服装适合人体体形曲线,在衣片上折叠的部分。
(13)抽褶:根据体形或款式的需要,在衣片某些部位抽紧,使面料起皱。
(14)搭门:门襟和里襟相重叠的部分。
(15)挂面:上衣门里襟反面的贴边。
(15)登闩:夹克衫下摆收紧的部分。
(17)串口:领面与驳头面缝合处。
(18)过肩:也称复势,男女上衣肩背部分割拼接的部位。
(19)纱向:纺织原料的经向和纬向,有横、直、斜之分。
(20)门幅:指纺织原料纬向的宽度。
三、服装制图图线服装制图图线的形式及用途见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