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渗透探伤检测报告.pdf
- 格式:pdf
- 大小:58.29 KB
- 文档页数:1
引言概述:着色渗透探伤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用来发现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和裂纹。
本次报告针对被测材料进行了着色渗透探伤,将在本文中详细描述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被测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的依据,以实现相关工程和制造行业的需求。
正文:1.实验步骤1.1准备工作1.1.1确定被测材料的规格和几何形状。
1.1.2清洁被测材料的表面,确保无油、灰尘等污染物。
1.2表面处理1.2.1对被测材料进行表面研磨,以去除氧化层和毛刺。
1.2.2清洁被测材料的表面,以确保无留存的油脂、污垢等。
1.3渗透剂涂布1.3.1选择适当的渗透剂,根据被测材料的特性和检测要求。
1.3.2均匀涂布渗透剂于被测材料表面,确保全面覆盖。
1.4渗透时间1.4.1根据渗透剂的要求和被测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渗透时间。
1.4.2在渗透时间结束后,将渗透剂从被测材料表面擦拭干净,不留渗透剂残留。
1.5影像记录1.5.1选取合适的光源和摄像设备,以捕捉被测材料表面的渗透剂残留。
1.5.2按照标准要求,将渗透剂残留的影像记录下来,作为渗透检测的基础。
2.结果分析2.1渗透剂残留观察2.1.1根据影像记录,观察渗透剂在被测材料表面的残留情况。
2.1.2分析渗透剂残留的分布、形状和大小,判断表面缺陷和裂纹的情况。
2.2缺陷定位2.2.1根据渗透剂残留的位置和形状,确定可能存在的缺陷区域。
2.2.2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和工程要求,对缺陷进行定位和标记。
2.3缺陷评估2.3.1根据渗透剂残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进行缺陷的评估。
2.3.2利用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
2.4缺陷分类2.4.1根据缺陷的特征和影响范围,对缺陷进行分类。
2.4.2建立缺陷分类标准,以便在今后的检测中进行参考和比对。
2.5结果报告2.5.1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对缺陷的描述、缺陷的评估和相应的建议。
2.5.2报告中应包含检测过程的详细记录、影像图像和分析结果的数据。
验八着色渗透探伤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着色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2.掌握着色渗透探伤的操作方法,以及缺陷的检查评定。
二、实验原理着色渗透探伤是采用带有红色染料的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示缺陷痕迹的无损探伤法。
渗透探伤是检验表面开口缺陷的常规方法。
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是在被检工件表面涂上某种具有高渗透能力的渗透液,利用液体对固体表面细小孔隙的渗透作用,使渗透液渗透到工件表面的开口缺陷中,然后用水或其它清洗液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待工件干燥后再把显像剂涂在工件表面,利用毛细管作用将缺陷中的渗透液重新吸附出来,在工件表面形成缺陷的痕迹,根据显示的缺陷痕迹对缺陷进行分析、判断。
其基本原理及基本步骤见图1。
图1 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及步骤a) 前清洁处理 b)渗透处理 c)清洗去除处理 d)显像处理 e)检查评定焊接件的探伤:(1)表面预处理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容易粘有焊渣、焊剂、飞溅物、氧化物等污物,在进行着色检测前要进行清理,常用的清理方法是机械清理法。
污物清理干净后,再用清洗液清洗焊缝表面的油污,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2)渗透由于焊接工件的尺寸一般较大,所以施加渗透液时,常采用喷涂或刷涂,一般应在焊缝上反复施加3~4次,每次间隔3~5min,小型工件可采用浸涂法(3)去除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或纸按一个方向进行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4)干燥清洗干净的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可经自然风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
(5)显像和观察利用压缩空气或压力喷罐将溶剂悬浮显像粉均匀地喷洒在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显像3~5分钟后,可用肉眼或借助3~5放大镜观察所显示的图像,为发现细微缺陷,可间隔5分钟观察一次,重复观察2~3次。
(6)后清洗用湿布擦除被检面显像剂或用水冲洗。
避免残留在焊缝上的渗透液和显像剂会影响随后进行的焊接,使其产生缺陷。
附:报告填写说明及考核注意事项
一、板状焊缝试件(缺陷检测参量)探伤报告填写说明
S1:第一组缺陷中最左端缺陷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2:第一组缺陷中最右端缺陷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3:第一组缺陷中最长缺陷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1':第二组缺陷中最左端缺陷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2':第二组缺陷中最右端缺陷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3':第二组缺陷中最长缺陷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L1:第一组缺陷中最大缺陷长度,mm;
L2:第二组缺陷中最大缺陷长度,mm;
n1:第一组缺陷总数,mm;
n2:第二组缺陷总数,mm;
二、管状、管板焊缝试件(缺陷检测参量)探伤报告填写说明
缺陷检测参量同板状焊缝试件,其标距以试件钢印号前沿管材母线为缺陷起点,向右展开,其参量记录与板状焊缝试件相似。
三、考核注意事项
1、焊缝板状试件考试时间为60分钟,管状或管板试件考试时间为40分钟。
超时不得大于15分钟。
超时小于或等于5分钟扣2分;超时5~10分钟内扣6分,超时10~15分钟扣10分。
2、焊缝板状试件满分70分,管状或管板试件满分30分。
3、试件编号说明:
P1 10 01:P1代表渗透检测板状焊缝试件,08代表板厚,01代表顺序号;
P2 57 01:P2代表渗透检测管状焊缝试件,57代表管径,01代表顺序号;
P3 108 01:P3代表渗透检测管板焊缝试件,108代表管径,01代表顺序号。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一、欧阳光明(2021.03.07)二、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渗透探伤实验检测焊接等工件的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气孔等缺陷。
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熟练的掌握并学会运用无损检测技术。
三、实验内容:利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现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
四、实验原理:在被检测工件表面涂覆某些渗透力较强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被渗入到工件表面开口的缺陷中,然后去除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液(保留渗透到表面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上涂上一层显象剂,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到工件的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
根据在黑光(荧光渗透液)或白光(着色渗透液)下观察到的缺陷显示痕迹,作出缺陷的评定。
五、实验方法:渗透探伤的步骤:预处理(干燥,去除铁锈、氧化皮、油渍、污渍等)、渗透、中间清洗、干燥、显象、观察、质量评定。
六、实验步骤:1、预处理在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锈蚀、焊渣、氧化皮等。
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
在喷、涂渗透剂之前,需清洗受检表面,如用丙酮干擦,再用清洗剂将受检表面洗净,然后烘干或晾干。
2、渗透用浸浴、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
采用喷涂法时,喷嘴距受检表面宜为20~30㎜,渗透剂必须湿润全部受检表面,并保证足够的渗透时间(一般为15~30min)。
若对细小的缺陷进行探测,可将工件预热到40~50℃然后进行渗透。
3、乳化当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时,应在渗透后清洗前用浸浴、刷涂或喷涂方法将乳化剂施加于受检表面。
乳化剂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受检表面的粗糙度及缺陷程度确定,一般为1~5min,然后用清水洗净。
4、清洗施加的渗透剂达到规定的渗透时间后,可用布将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除去,然后用清洗剂清洗,但需注意不要把缺陷里面的渗透剂洗掉。
若采用水清洗渗透剂时,可用水喷法。
水喷法的水管压力为0.2Mpa,水温不超过43℃,当采用荧光渗透剂时,对不宜在设备中洗涤的大型零件,可用带软管的管子喷洗,且应由上往下进行,以避免留下一层难以去除的荧光薄膜。
着色探伤报告模板1. 引言着色探伤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或构件中的缺陷。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着色探伤报告的模板,帮助检测人员记录和传达检测结果。
2. 背景信息在本节中,我们将提供一些背景信息,以便读者可以了解本次着色探伤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对象的描述:描述被检测材料或构件的类型、尺寸和特征。
•检测目的:说明为什么需要进行着色探伤检测以及期望的检测结果。
•检测方法:简述着色探伤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步骤。
3. 检测过程在本节中,我们将逐步描述着色探伤的检测过程。
请注意,具体的步骤可能因检测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1 准备工作在进行着色探伤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清洁表面:确保被检测材料或构件表面没有污垢、油脂等物质。
2.定位标记:在被检测材料或构件上标记出需要检测的区域或位置。
3.混合着色剂:根据着色探伤要求,按照正确的配比将着色剂与溶剂混合。
3.2 施加着色剂在本步骤中,需要将混合好的着色剂均匀地施加在被检测材料或构件的表面上。
以下是一般的施加方法:1.选择合适的施加方法:可以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来施加着色剂。
2.确保均匀覆盖:着色剂应均匀地覆盖整个检测区域,以确保后续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3 渗透和吸收在施加着色剂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以使着色剂渗透和吸收到可能存在缺陷的区域。
具体的时间取决于被检测材料的类型和厚度。
3.4 清洗与观察在等待时间结束后,需要对被检测材料或构件进行清洗,以去除多余的着色剂并准备观察。
清洗步骤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使用适当的清洗剂:根据着色剂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洗剂来清洗被检测材料。
2.清洗过程:使用刷子、水冲洗等方式进行清洗,确保清洗干净。
3.观察和记录:在清洗后,使用合适的光源和观察设备来观察着色剂的分布情况和任何可能存在的缺陷。
4. 结果和评定在本节中,我们将记录和评定着色探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