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氏菌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李斯特菌国标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也是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在土壤、水体、动物体内等多种环境中找到。
李斯特菌感染会引起利斯特菌病,这是一种由于食物中摄入李斯特菌而引起的食源性感染病。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李斯特菌的国家标准。
李斯特菌国标是对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检测和控制要求的规范。
它主要包括了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限量标准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李斯特菌国标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食品安全,防止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李斯特菌国标规定了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传统培养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进行培养,然后观察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来鉴定李斯特菌的存在与否。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技术,通过检测李斯特菌的特异基因序列来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则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通过检测李斯特菌的抗原或抗体来进行检测。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李斯特菌国标还规定了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食品中李斯特菌的限量标准通常为每克不得超过100 CFU (菌落形成单位)。
这是因为李斯特菌在较低温度下仍能生长繁殖,并且只需要摄入极少量的李斯特菌就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对于易受污染的食品,如生食海鲜、生食肉类等,限量标准通常更为严格。
李斯特菌国标还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原料控制、加工控制、卫生控制和贮存运输控制等。
在原料控制方面,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加工控制方面,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
在卫生控制方面,要求企业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在贮存运输控制方面,要求企业对成品进行适当的贮存和运输,确保成品的卫生安全。
李斯特菌国标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概述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致病菌,能够在低温下生存繁殖,并在恶劣环境中形成生物被膜,使其对抗不良条件。
该菌可引起人类的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也是一种可以通过食品传播的重要病原体。
李斯特菌病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很容易引起严重感染,包括孕妇、老年人、免疫抑制患者和新生儿。
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传统培养方法传统的培养方法是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培养基包括PALCAM(Polymyxin, Acriflavine, Lithium chloride and Cycloheximide)和OXOID Listeria Selective Agar等。
培养温度通常在30-37℃之间,因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可以在低温下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从食品样品或其他可能受污染的样品中提取菌落,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通常为1-2天,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去除其他菌落的干扰。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现代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这些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特有的基因或序列,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与检测其存在。
3.培养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有些方法将传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
这种方法通常先进行培养,然后使用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进行进一步检测和鉴定。
这种方法较为耗时,但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因此在食品或样品中的检测非常重要。
常见的食品样品包括生肉、海鲜、冷冻食品、奶制品等。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进行规范的监测是防止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李斯特氏菌检测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
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科标检测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针对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产品、一次性产品以及工业产品等进行微生物检测以及产品微生物污染分析,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权威的第三方微生物检测服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得到了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
实验步骤1. 增菌培养将未开封的测试片贮藏在≤8℃的环境下,并在包装上标示的有效期内使用。
在高湿度的地方,最好在使用前将测试片回复到室温。
取回的样品应在4℃下处理、存放和运送,如果是冷冻样品,则在检验前要保持冷冻状态。
取25mL液体或25g半固体或固体样品放入含有225mL无选择性试剂增菌肉汤(EB)的均质杯中进行均质,然后转入三角瓶中,30℃培养4h,加入选择性试剂吖啶黄素、萘啶酮酸和放线菌酮,继续培养20h和44h.。
2. 分离共培养24h和48h后,取EB培养物分别在OXA和LPM或加七叶苷/Fe3 LPM琼脂平板上划线。
李斯特氏菌运动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
酸性。
它主要通过食物传播给人体,引起食物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李斯特氏菌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和机制对于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李斯特氏菌的运动主要通过鞭毛来实现。
它具有单极或双极鞭毛,通过鞭毛的
摆动来实现游动。
李斯特氏菌的游动速度较快,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快速移动。
这种高效的游动能力使得李斯特氏菌更容易在食品表面或人体内传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李斯特氏菌的运动还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李斯特氏菌的游动能力
与其对宿主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
通过游动,李斯特氏菌能够快速接近并侵入宿主细胞,导致感染的发生。
因此,了解李斯特氏菌的运动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预防李斯特氏菌感染方面,控制其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通过控制食品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减少李斯特氏菌在人体内的传播和生长。
总的来说,了解李斯特氏菌的运动特点和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
的意义。
通过控制其游动,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李斯特氏菌的传播,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李斯特菌菌落特征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疾病,如李斯特菌感染症。
为了更好地了解李斯特菌,我们需要了解它的菌落特征。
一、李斯特菌的生长环境1.温度:李斯特菌可以在4℃至45℃之间生长,但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至37℃。
2.酸碱度:李斯特菌可以在pH值为5.5至9.6之间生长,但最适宜生长pH值为6.0至8.0。
3.水分:李斯特菌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生长。
二、李斯特菌的形态1.形态:革兰氏阳性球形细菌。
2.大小:直径约0.5至2微米。
3.排列方式:单个或成对出现。
三、李斯特菌的营养需求1.碳源: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
2.氮源:酵母提取物、肉汤等。
3.无机盐:钠盐、钾盐等。
四、李斯特菌的菌落特征1.形态:李斯特菌的菌落呈灰白色,边缘整齐,中央微凹陷。
2.大小:直径约1至3毫米。
3.质地:菌落质地柔软,表面光滑。
4.透明度:菌落透明度较高。
5.臭味:无明显臭味。
五、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1.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有LPM(Lithium Phenylacetate Mannitol)和Oxford Agar等。
2.检测方法:(1)直接涂片法:将样品涂在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李斯特菌生长。
(2)富集法:将样品加入富集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预培养,然后将预培养液接种在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李斯特菌生长。
综上所述,了解李斯特菌的生长环境、形态、营养需求和菌落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李斯特菌感染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实验室中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李斯特菌。
当然可以,以下是关于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标准的专家型回答: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能够在低温条件下生存的细菌,它可以在多种食品中被发现,包括肉类、家禽、乳制品和某些蔬菜。
当人们摄入了含有这种细菌的食物时,可能会出现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
1. 李斯特氏菌的来源:-污染的食品:如果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或储存过程中被李斯特氏菌污染,那么这些食品就可能成为李斯特氏菌的食物来源。
-动物来源:李斯特氏菌可以在某些动物体内生存,如牛、羊、鸡等。
如果这些动物被感染,其肉和乳制品可能会被污染。
2. 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症状:-肌肉疼痛-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腹泻-皮疹在某些情况下,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脑膜炎、败血症或流产。
尤其是对于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感染李斯特氏菌的风险更高。
3. 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标准:各国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建议:-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限量:大多数国家都设定了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限量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食品的种类和风险等级。
例如,对于某些高风险食品,如婴儿食品、乳制品和肉制品,可能有更严格的标准。
-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要求:为了防止李斯特氏菌的污染,食品生产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卫生和质量控制标准。
这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对食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及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确保食品的温度低于4°C。
-消费者教育:为了预防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消费者应该了解哪些食品可能被污染,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储存这些食品。
例如,应避免食用过期或看起来、闻起来不新鲜的食品。
总之,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李斯特氏菌或其他食品安全的问题,建议您咨询当地的食品安全机构或专家。
李斯特菌存活条件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动物肠道等地方。
它是一种耐寒、耐高盐和耐干燥的细菌,因此在一些食品加工环境中也可以存活。
以下是李斯特菌存活的一些条件:
1. 温度:李斯特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至37°C,但其可以
在低至0°C的低温环境中存活,并且可以在较高温度(最高
可达50°C)下存活一段时间。
2. pH值:李斯特菌对酸性环境相对较敏感,最适生长pH范
围为6.0至9.0之间。
但在pH值较低(pH<4.5)或较高
(pH>9.0)的环境中也可以存活。
3. 水分活性:李斯特菌对水分活性(aw)要求较低,一般在0.92以下。
较高的盐度和糖浓度可以降低李斯特菌的水分活性,从而抑制其生长。
4. 氧气需求:李斯特菌是一种厌氧菌,可以在缺氧或低氧环境下生长。
但也能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存活。
5. 食物来源:李斯特菌可以通过食物传播,特别是容易受到污染的食品,如生鲜肉类、家禽、海鲜、生奶制品、软奶酪等。
为预防李斯特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应注意避免生食,加强食品卫生和加工控制措施,妥善保存食品,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等。
李斯特菌的发现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最早由奥地利医生阿道夫·奥斯卡·豪斯曼(Adolf Oswald Hagemann)于1924年首次从人类感染中分离出来。
然而,该菌的详细研究和发现归功于瑞典医生和细菌学家卡尔·埃德温·范·埃尔斯特(Carl Edvard Marius Victor von Ehrlich),他在上世纪初的一系列研究中对这种病原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下是关于李斯特菌发现的主要时刻:
1.1924年:阿道夫·奥斯卡·豪斯曼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杆菌,
这是最早被命名为李斯特菌的细菌。
2.1926年:卡尔·埃德温·范·埃尔斯特对李斯特菌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并从分离出的细菌中确认了这种病原体。
3.1937年:范·埃尔斯特提出了关于这种病原体引起人类感染的
假说。
4.1981年:李斯特菌与人类感染之间的联系得到了更为广泛的
认识,尤其是在美国爆发了一起由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
件。
今天,我们了解到李斯特菌是一种与食品相关的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导致食源性疾病,特别是对孕妇、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者等人群造成危险。
因此,对于食品安全和防控李斯特菌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李斯特菌检验及快检技术一、引言1.对李斯特菌的介绍2.李斯特菌的危害性3.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二、李斯特菌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1.传统的检测方法2.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三、李斯特菌快检技术的基本原理1.免疫学快检技术2.核酸检测快检技术四、李斯特菌检验技术的应用1.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检测2.体外环境中李斯特菌的检测五、结论1.总结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2.展望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附注:写论文除了需要提纲,还需要深入调研、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等工作。
如需帮助,欢迎发起新的任务。
第一章:引言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革兰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能够引起严重的人类食源性感染(Listeriosis)。
该菌可以从土壤、水、粪便中分离出来,同时也可以从生食或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中分离出来,因此是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个相关热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2000万人感染李斯特菌,其中约70%的患者死亡,还有很多人因为骨髓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病症而面临长期的治疗和严重的健康风险。
因此,对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李斯特菌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可分为传统的检测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两种。
1.传统的检测方法传统的李斯特菌检测方法包括了传统的培养法、浸泡法、热激法、膜过滤法、小样品快速检测等。
其中,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富营养液中定期供气供养菌株,使其持续繁殖,从而可以在培养皿上观察到典型的李斯特菌菌落。
但是,传统的培养法需要数日至数周才能获得结果,无法满足急速检测的要求,此外,还有可能会因为培养条件不当而遗漏不易培养的物种,或者因污染而致假阳性结果。
2.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包括了PCR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核酸芯片技术、蓝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和基于质谱技术的全扫描方法等。
李斯特氏菌检测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
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科标检测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针对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产品、一次性产品以及工业产品等进行微生物检测以及产品微生物污染分析,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权威的第三方微生物检测服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得到了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
实验步骤1. 增菌培养将未开封的测试片贮藏在≤8℃的环境下,并在包装上标示的有效期内使用。
在高湿度的地方,最好在使用前将测试片回复到室温。
取回的样品应在4℃下处理、存放和运送,如果是冷冻样品,则在检验前要保持冷冻状态。
取25mL液体或25g半固体或固体样品放入含有225mL无选择性试剂增菌肉汤(EB)的均质杯中进行均质,然后转入三角瓶中,30℃培养4h,加入选择性试剂吖啶黄素、萘啶酮酸和放线菌酮,继续培养20h和44h.。
2. 分离共培养24h和48h后,取EB培养物分别在OXA和LPM或加七叶苷/Fe3 LPM琼脂平板上划线。
李斯特菌菌落特征引言李斯特菌(Lis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严重的感染。
李斯特菌菌落特征是指李斯特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特殊菌落,它们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为鉴定和检测李斯特菌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就李斯特菌菌落特征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
菌落形态特征李斯特菌菌落在培养基上呈现出多样的形态特征,可以通过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特征来进行初步鉴定。
1.大小:李斯特菌菌落通常呈中等大小,一般直径为1-4毫米。
如果菌落过小或过大,可能是其他细菌的结果。
2.形状:李斯特菌菌落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如果菌落形状呈现规则的圆形,可能是李斯特菌的迹象。
不规则形状的菌落可能是其他菌种。
3.色泽:李斯特菌菌落的色泽多样,可以是白色、黄色、灰色或淡黄色等。
如果菌落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是其他细菌的结果。
菌落质地特征菌落的质地特征是指菌落在培养基上的触感和观察时的整体形态。
1.触感:李斯特菌菌落触感较软且稍湿润。
如果菌落触感硬或干燥,可能是其他菌种。
2.整体形态:李斯特菌菌落整体形态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菌落边缘清晰。
如果菌落边缘模糊或呈现放射状生长,可能是其他菌种。
菌落生长特征菌落的生长特征是指菌落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形态变化等方面的表现。
1.生长速度:李斯特菌菌落通常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生长。
如果菌落生长缓慢,可能是其他菌种。
2.形态变化:李斯特菌菌落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形态上的变化,如边缘的变化、凸起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可以作为鉴定李斯特菌的辅助标志。
菌落气味特征李斯特菌菌落具有特殊的气味,这可以通过闻菌落的气味来初步判断是否为李斯特菌。
1.气味:李斯特菌菌落的气味通常被描述为霉味或放腐臭味。
如果菌落没有特殊气味,可能是其他菌种。
菌落的生理学特征菌落的生理学特征是指菌落在培养基上生长所需的特殊条件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温度要求:李斯特菌菌落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一般在2-45摄氏度之间。
李斯特菌产生条件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它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引起严重的感染疾病,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食源性病原体。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李斯特菌感染,了解李斯特菌的产生条件至关重要。
一、适宜的温度李斯特菌是一种嗜冷菌,其生长温度范围广泛,可以在低至0℃的低温下生长,也可以在高达45℃的高温下生长。
然而,李斯特菌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在30-37℃之间的温度下生长最为迅速。
因此,在冷藏食品中李斯特菌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并不代表其无法生存和繁殖。
二、适宜的pH值李斯特菌对pH值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pH4.4-9.6的范围内生长。
然而,李斯特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的生长较为理想。
当食品的pH值低于4.4时,酸性环境会抑制李斯特菌的生长。
因此,通过控制食品的pH值可以有效地防止李斯特菌的繁殖。
三、适宜的水分含量李斯特菌对水分含量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在干燥的环境中,李斯特菌的生存能力会大大降低,而在高水分含量的食品中,李斯特菌的生长速度会加快。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控制食品的水分含量是防止李斯特菌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适宜的营养物质李斯特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低,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然而,它对蛋白质和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较强,这也是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合理控制营养物质的含量,减少李斯特菌的生长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五、适宜的氧气条件李斯特菌是一种好氧菌,可以在富氧环境中生长繁殖。
然而,在一些封闭的食品包装中,由于氧气的缺乏,李斯特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食品包装和贮存过程中,保证适当的氧气供应,有助于控制李斯特菌的繁殖。
六、适宜的盐分含量李斯特菌对盐分的耐受性较强,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长。
适宜的盐分含量对李斯特菌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斯特氏菌介绍
录入时间:2006-6-26 10:16:37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技术部
李斯特菌
一、概况: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
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共有七个菌株:
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onocytohenes)
2、绵羊李斯特菌 (L.iuanuii)
3、英诺克李斯特菌 (L.innocua)
4、威尔斯李斯特菌 (L.innocua)
5、西尔李斯特菌 (L.seeligeri)
6、格氏李斯特菌 (L.grayi)
7、默氏李斯特菌 (L.murrayi)
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一) 特点:
1、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
2、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 )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3、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4、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
(二)流行情况:
1999年底,美国发生了历史上因食用带有李斯特菌的食品而引发的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资料显示,在美国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该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而死亡,在另外22个州97人患此病,6名妇女流产。
1992-1995年法国出产的奶酪及猪肉中发现李斯特菌,2001年11月以来,我国质检部门多次从美国、加拿大、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丹麦等二十多家肉类加工厂进口的猪腰、猪肚、猪耳、小排等三十多批近千吨猪副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二、流行病学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
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氏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带菌,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其产品、30%以上的肉制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
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冻猪舌等而感染,约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三、致病性:
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
潜伏期: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孕妇出现流产。
单增李氏菌的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它的致病性与毒力机理如下:
1、寄生物介导的细胞内增生,使它附着及进入肠细胞与巨噬细胞;
2、抗活化的巨噬细胞,单增李氏菌有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
3、溶血素,即李斯特杆菌溶血素O,可以从培养物上清液中获得,为SH活化的细胞溶素,有α和β两种,为毒力因子。
临床表现: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控制: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所以即使产品已经过热加工处理充分灭活了单增李斯特氏菌,但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因此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单增李斯特氏菌在4℃下仍然能生长繁殖,所以未加热的冰箱食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危险。
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