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五大基本地形类型区分
- 格式:doc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3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2.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等高线的一般特点,明确等高线形态、分布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图学会识别山脊、山谷等山体的不同部位;3.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五种基本地形。
难点:1.在等高线图上判定各种地形类型;2.山脊线、山谷线和陡崖的判定。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本节课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相关资源素材库中【课程引入】地形与地形图视频;素材库中【地理地图】地面高度的计算图;素材库中【地理地图】等高线动画;素材库中【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PPT等。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地表地貌图。
导语: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回答:略。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新知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承转: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多媒体出示“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
学生读图,并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下列问题:(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学生回答:海拔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教师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一直都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并且失分较多。
近几年,高考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主要以相对高度计算、地形种类判断、地形剖面图等内容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综合考查。
要想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等高线的基本规律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2.异线异高。
除陡崖外,等高线不能相交。
因为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3.同图等距。
一般情况下,等高距全图一致。
故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一个等高距(或为0)。
4.曲线闭合。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因图幅所限,一幅图上的外围等高线不一定闭合。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某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如果与其相邻两条等高线中的大值等高线相同,则其内部中的任一地点都大于该等高线数值(即表示凸地形);如果与相邻等高线中的小值等高线数值相同,则其内部中的任一地点都小于该数值(即表示凹地形)。
如右图中甲点的海拔只能大于a (500米),乙点的海拔只能小于b (400米)。
第二、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1.数量上的特性。
海岸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就是海岸线;平原:海拔0-200米之间的区域;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间的区域,且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青藏高原(或高山):4000米以上线。
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由等高线的数值差,可换算成两点的温度差;根据比例尺,两地的图上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缓陡。
等高线密集处,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大,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小,表示缓坡。
在等高线图上,地表每一种地貌都可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故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如地面有起伏,但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比较平坦的为沙丘,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小,背风坡坡度大。
等高线表示局部地形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等高线呈封闭状,数值外低内高,则表示凸地形(山峰、丘顶等)。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
需要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3.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只有在陡崖处,等高线才可以相交或者是重合在一起。
4.等高线曲线必定闭合。
等高线曲线无论如何迂回曲折,但必定环绕成圈。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通过等高线图判断地形:根据等高线弯曲闭合形状及等高线上数值大小,可判断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表示山峰或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低里面数值高,则表示山峰或山顶。
(2)等高线表示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高里面数值低,则表示盆地或洼地。
盆地面积大,洼地面积小。
(3)等高线表示平原:等高线数值很小,一般不超过200米。
而且等高线的数量极少,等高距数值很小,表示在这个地方海拔低,起伏极小为平原;(4)等高线表示高原:等高线的数值大,一般超过500米。
里面的等高线稀疏,边缘的等高线密集。
表示内部起伏小,边缘起伏大为高原。
(5)等高线表示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则表示山谷,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低即凸高为谷。
山谷为集水区,容易发育成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等高线表示峡谷:两侧是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狭窄而且低平的河谷,则表示峡谷。
(7)等高线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则表示山脊,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高即凸低为脊,剖面呈倒V字型,成为分水岭,山脊两侧的水背向流。
(8)等高线表示鞍部:鞍部即两座山头之间的低凹部分,也叫山口。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剖面像骆驼背。
(9)等高线表示陡崖:两组等高线相交于一条短横线即表示陡崖。
陡崖上往往有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两组等高线实际上是一组,只不过在这里相交而已。
(10)等高线表示大陆和海洋:由于规定0米表示海平面,海岸线即陆和海之间的分界线,故在等高线地形图,0米线就是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