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确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截止2001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
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省辖地区为:周口、驻马店、信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
2001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9555万人,居全国第1位,人口密度为572人/平方公里。
截至到2001年,全省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78%,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等50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1.22%。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洛阳、开封、安阳)。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在中州大地上,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拥有较长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河南省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旅游资源概况河南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宗教圣地等。
其中,太行山、黄河、嵩山等自然景区以及恐龙遗址、郑州古城、洛阳龙门石窟等历史文化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这些旅游资源为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旅游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河南省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河南省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内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和境外旅游的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旅游业态的创新,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
例如,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智能导览系统的兴起,给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旅游方式;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的推出,丰富了旅游市场供给;同时,河南省政府还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拉动了旅游市场的增长。
旅游市场竞争与发展问题河南省的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此外,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旅游资源开发过于依赖传统景点,一些非主流景区的开发仍存在不足;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稳定,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亟待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相对滞后,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旅游市场的繁荣。
例如,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河南省的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环境,并创造了更多市场机遇。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河南省旅游业有望实现进一步发展。
旅游地理周四5、6节教室:5502 系别:会计学系专业:财务管理0942姓名:张海飞学号:200911311204河南旅游景点概况按旅游资源类型分类归纳如下: 1.自然生态(1)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2)嵩山少林景区(河南省郑州市)(3)嵖岈山景区(河南省驻马店市)(4) 鸡公山风景区(河南省信阳市)(5) 石人山风景区(河南省平顶山市)(6)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7) 五龙口风景名胜区(河南省济源市)(8) 神农坛(河南省焦作市)(9)豫西大峡谷风景区(河南省三门峡市)(10)鸡公山风景区(河南省信阳市)(11)八里沟景区(河南省新乡市)(12)云梦山风景区(河南省鹤壁市)(13)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洛阳市)(14)重渡沟自然风景区(河南省洛阳市)(15)鸡冠洞(河南省洛阳市)(16)林州市太行大峡谷(河南省安阳市)(17)红旗渠名胜游览区(河南省安阳市)(18)大伾山风景区(河南省鹤壁市)(19)花果山(河南省洛阳市)(20)芒砀山(河南省商丘市)(21)淮源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南阳市)(22)龙潭沟风景区(河南省南阳市)(23)甘山森林公园(河南省三门峡市)(24)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河南省三门峡市)(25)毛楼生态旅游区(河南省濮阳市)(26)百泉风景区(河南省新乡市)(27)群英湖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28)环翠峪风景区(河南省郑州市)(29)花园口(河南省郑州市)2.名胜古迹(1)龙门石窟景区(河南省洛阳市)(2)羑里城遗址(河南省安阳市)(3)殷墟(河南省安阳市)(4)关林(河南省洛阳市)(5)龙亭(河南省开封市)(6)中国翰园碑林(河南省开封市)(7)铁塔(河南省开封市)(8)汉光武帝陵(河南省洛阳市)(9)灞陵桥景区(河南省许昌市)(10)黄帝铸鼎塬(河南省三门峡市)3.名山大川(1)嵩山少林景区(河南省郑州市)(2)花果山(河南省洛阳市)(3)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4)石人山风景区(河南省平顶山市)(5)鸡公山风景区(河南省信阳市)(6)嵖岈山景区(河南省驻马店市)4.江河湖泊(1)黄河游览区(河南省郑州市)(2)青天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3)群英湖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4)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河南省三门峡市)(5)南湾湖(河南省信阳市)5.寺庙宗教(1)嵩山少林景区(河南省郑州市)(2)包公祠(河南省开封市)(3)大相国寺(河南省开封市0 (4)比干庙(河南省焦作市)(5)岳飞庙(河南省安阳市)(6)济渎庙(河南省焦作市)6.避暑胜地(1)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焦作市)7.博物馆(1)新郑博物馆(河南省郑州市)(2)洛阳博物馆(河南省洛阳市)(3)千唐志斋(河南省洛阳市)(4)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省洛阳市)(5)虢国博物馆(河南省三门峡市)8.人文景观(1)红旗渠名胜游览区(河南省安阳市)(2)中国翰园碑林(河南省开封市)(3)开封府(河南省开封市)(4)清明上河园(河南省开封市)(5)嵩阳书院(河南省郑州市)(6)灞陵桥景区(河南省许昌市)9.名人故居(1)王铎故居(河南省洛阳市)(2)山陕会馆(河南省洛阳市)10.世界遗产(1)龙门石窟景区(河南省洛阳市)(2)殷墟(河南省安阳市)11.公园(1)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洛阳市)(2)甘山森林公园(河南省三门峡市)12.其他(1)牡丹花展(河南省洛阳市) (2)菊花展(河南省开封市) (3)南街村(河南省漯河市)(4)康百万庄园(河南省郑州市)(5)世锦园(河南省濮阳市)(6)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河南省洛阳市)(7)三兴康乐村(河南省鹤壁市)。
河南省资源概况【自然资源】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很多资源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矿产资源由于河南省地层较为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省份之一。
已找到各类矿产地上千处,仅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70余种,其中近50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金属矿产主要有铝土、钼、金、银、钨、锑、铁、钛、钒、铯、锂等,高度集中分布在广泛的山丘区。
金、银、铝土和钼是河南的优势矿产,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铝土矿居第四位、金矿居第八位(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桐柏辉银矿是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单独银矿床。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红柱石、天然碱、蓝石棉、蓝晶石、铸型用砂岩、珍珠岩、天然油石等,储量均居全国前10位,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丘陵区。
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地热和放射性铀等,其中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不仅储量丰富且地质条件也好,是河南三大优势能源矿产。
煤炭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只有少数分布在豫东等地,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和南阳盆地等地,产量也居全国前10位。
土地资源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
在全省总面积中,属北亚热带地区的有近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9%),其余土地处于暖温带地区;山地近3﹒1万平方公里,丘陵地2﹒7万余平方公里,冈地和黄土台塬地约1﹒5万平方公里,平原约9﹒2万平方公里,另有大型水域千余平方公里。
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黄棕壤、盐碱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等类型。
根据2003年10月底公布的资料,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如下:全省土地总面积1655﹒36万公顷。
其中,农业农地1229﹒09万公顷,包括耕地793﹒6万公顷、园地32﹒08万公顷、林地300﹒67万公顷、牧草地1﹒45万公顷及其他农地101﹒30万公顷;建设用地212﹒44万公顷,包括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及暂不能利用土地213﹒83万公顷。
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轴带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轴带是郑州、开封、洛阳严黄河与陇海铁路所形成的轴带,东联齐鲁、细节陕甘,处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东西摆动大轴带的中心。
郑州市——河南省会西周管国属地,春秋为郑邑,隋开皇三年置郑州。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荟萃,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少林寺、嵩阳书院;自然旅游资源:嵩山、惠济区嵩山少林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郑州登封嵩阳书院万山之祖-----郑州登封嵩山(中岳)开封市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营造城市,开拓疆土,故名开封。
后又为魏国、大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的都城,故又称“七朝都会”。
著名景点有:清明上河园、铁塔(祐国寺塔)、龙亭、相国寺。
清明上河园铁塔(祐国寺塔)龙亭相国寺洛阳市因位于洛河以北而得名,十朝古都。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唐三彩东方艺海明珠。
著名景点:龙门石窟、牡丹公园、白云山景区、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龙门石窟中原名山——洛阳白云山牡丹公园老君山(景室山)——洛阳栾川教主流全真派圣地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唐太宗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
鸡冠洞——洛阳栾川北国第一洞府鸡冠洞是一处大型的石灰岩溶洞,喀斯特岩溶地貌三门峡市山川秀丽,文物古迹汇集,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
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
函谷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豫北太行山旅游区位于黄河北岸、太行山南端,东临华北平原腹地。
焦作市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为中国著名的煤炭能源城市。
云台山—青天河—神龙山山水旅游圣地-----焦作云台山青天河(原名:红旗水库)——“北方三峡”神龙山(神农山)——太行精粹红旗渠——林虑山人工天河——林州红旗渠林虑山——“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王屋山与小浪底王屋山——太行山之脊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小浪底——第二大水利工程安阳市河南省最北部,商代晚期都城,历八代共271年安阳殷墟岳飞庙豫南伏牛——大别旅游区平顶山市因“山顶平坦如削”而得名石人山(尧山)南阳市位于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河南各地市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对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炎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中原地区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
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更有无数英雄豪杰、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八方荟萃,在中原大舞台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
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河南博物院、少林功夫、洛阳牡丹、清明上河园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郑州的中岳嵩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别名鹰城。
平顶山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著名景点有内八景外六景:平山叠翠,广场新辉,白龟望月,东湖晚钓,湛河春晓,应水渔歌,体育绿茵,石人红叶,叶墓紫烟,苏坟夜雨,石漫澄波等。
安阳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阳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河南的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按旅游资源的科学属性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
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将旅游资源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1)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如河南安阳景点太行大峡谷、河南云台山、等。
(2)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如黄河,南湾湖,云台山瀑布,等(3)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如信阳鸡公山。
(4)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2)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3)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5)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如龙门石窟。
(6)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7)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8)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9)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参考。
2. 自然风光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以黄河、太行山和伏牛山等著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全境,其壮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行山和伏牛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和探险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比如洛阳的千佛山和汴京梁园,开封的龙亭和滑雪场,郑州的黄帝故里和CBD中心等等。
这些景观为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捺波圣地、开封的妙应寺和大相国寺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河南,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亳州殷墟、商丘后屯、郑州妇好墓等,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
这些文化资源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4. 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主要的旅游项目。
然而,与其他发达旅游省份相比,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性和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酒店、导游等。
此外,旅游产品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河南省旅游业是支撑河南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
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河南省旅游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种类型。
其人文景观主要有开封府、洛阳龙门石窟、郑州大禹陵等,这些景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
自然景观方面,河南省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如黄河风景区、嵩山少林寺景区等。
河南省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开发力度不足,一些资源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开发;其次,旅游业的配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如酒店、
餐饮、交通等服务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最后,旅游市场营销力度较小,未能充分利用新
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推广和宣传。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强内部
硬件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提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增强营销策略和宣传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河南省的旅游业也将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
未来,河南省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2.提高文化底蕴和旅游品质;
3.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和景区管理;
4.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总之,河南省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并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
地之一。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类别主要分为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高尚、多种资源相互融合的地域特点和优势,主要可分为静态文化旅游产品和动态文化旅游产品两大类。
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及其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意义重大。
标签: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品;分类;地域优势文化旅游不同于旅游文化,它是由经营者提供,具有满足旅游消费者体验异质文化、获得文化价值等文化需求的特殊旅游产品。
游客在文化旅游中能够观察和体验特色文化,吸收文化营养,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消费能力的快速提高、人民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人们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文化品位的追求日益强烈,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
在世界旅游产业中,文化旅游已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市场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我国广阔的地域和5000年的文明底蕴是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深厚基础。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腹地,素有“中原”“中州”之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诞生于河南这片土地,这里拥有悠久的华夏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壮美的高山大河、多样的地方风情,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河南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文化旅游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日益突出。
一、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类别齐全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内因。
长期以来,历史的累积、时代的变迁、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生成,使得河南具有很多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极具地域独特性和历史唯一性的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指导老师:吕连琴
3-8周周二班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河南省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
到河南旅游,就是去探访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文明。
正文: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
早在新石器时期,文明的曙光就已在河南升起,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八千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号和乐器等都足以震烁古今。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从元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公元11世纪的金代这3500多年间,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
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使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
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中国八大古都中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
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
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
省会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古都,现在都有新的景点出现。
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启用的,不仅馆藏丰富,而且建筑宏伟独特,许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向旅游者展示。
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周围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再现,旅游者置身其间,能够一览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
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
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红色旅游资也是河南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
郑州二七纪念塔是省会郑州也是河南的标志性建筑,许多人都是慕名到郑州看塔感受罢工情景的。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许世友将军的故乡。
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创
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
主要有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里、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4A 级旅游景区、王大湾会议旧址、何家冲红色旅游区
河南人文旅游发展中的优势
1、古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六千年文明史上,先后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
中国七大古都中我省有洛阳、开封、安阳三座。
全省拥有七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其中,河南博物院,荟萃了中原文物精品,是我国鲜有的几个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禅宗祖庭少林寺,少林功夫名扬四海;佛教释源白马寺,佛学文化博大精深;佛教造像龙门石窟,规模宏大,为世之艺术瑰宝;宋都开封,文“包”武“杨”,令人敬仰。
中国武术的两大源流——少林、太极都发源于河南。
其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起源的古老性,遗存的多元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此外,大运河滑县段申遗成功。
大运河滑县段属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持续通航1800多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通道。
大运河滑县段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在大运河中占据重要位置。
2、“根”文化旅游独具优势。
河南是中华民族之根。
人文始祖,三黄五帝基本上都在河南。
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就出生在新郑。
中华始祖伏羲建都地周口淮阳,被朱镕基总理誉为“羲皇故都”。
中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渊源,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其发源地就在黄河与洛河之间。
从出土文物看,河南有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庙底沟文化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博大精深的《易经》、充满哲理的《道德经》源于河南。
现代常用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姓氏源于河南。
在寻根谒祖,开展特色旅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3、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朝代更迭,文昌武兴,中华几千年文明史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历史剧。
河南是古代天文学、医学、地震学、文字学、老庄哲学、程朱理学等文化的发祥地。
武王伐纣、春秋战国、陈胜起兵、刘秀中兴、三国争霸、七贤啸聚、武后亲政、水浒英雄、岳飞抗金、捻军起义等神奇辉煌的历史,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使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被称为文学祖典的《诗经》、许慎的《说文解字》、曹氏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韩愈为首的唐宋散文,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大诗人的传世之作,都已成为中华文化之重要的基石。
4、旅游节庆和地方特产以及地方小吃十分有名。
比较著名的旅游节庆有中国牡丹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安阳殷墟文化节等。
河南特产比较有名的有17个,分别为:杜康酒、禹州钧瓷、汝州汝瓷、滑县道口烧鸡、西峡山茱萸、方城丹参及焦作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和原阳大米、平舆白芝麻、南召辛夷、唐河桐河鸭蛋、卢氏连翘、嵩县柴胡、灵宝大枣。
省会郑
州的特产有:新郑大枣、河阴石榴、中牟大蒜、郑州樱桃、嵩山绵枣、荥阳柿子、新密金银花、中牟西瓜,还有黄河鲤鱼。
开封著名小吃小笼包子、桶子鸡、第一楼包子、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花生糕。
此外,还有许多特色的地方名吃。
河南人文旅游发展中的不足
1、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影响力不够深远。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华文化精髓在中原,可是我们的宣传手段仍是依据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很少在其他传播领域有质的突破,报纸、电视、网络上的报道都很少。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代,地方文化保护没有建立一个正式的官方网站找进行宣传。
没有将河南特色铺天盖地的推出去,更没有推至海外。
我省作为一个内陆省,经济实力明显不及沿海各省,但我们手里有着深厚的古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发扬这一优势,将省内的人文资源进行宣传。
各大城市火车站、地铁站,各大卫视的黄金时段,网络官网的传播等等,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
2、各级政府和当地人们的不重视。
各个古文化站点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保护和修缮组织,对地方特色旅游景点的投入不够。
3、没有将特色古文化与现代追求结合起来。
现代人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应该掌握他们的兴趣,用特色文化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实现创收。
参考文献:《大运河申遗成功滑县段在河之中》安阳网
《河南旅游概况》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