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8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可以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探讨。
以下将详细介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思想主流的提倡传统儒家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传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所提倡和推崇的主流思想。
“儒家”一词本身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明朝时期将儒家作为朝廷官学(太学)的正式教科书,并加以强调和发扬,清代更是将儒学视为官方政治信仰。
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思潮明清之际兴起的程朱理学成为明清儒学的主流。
程朱理学主张追求“天理”,指导人的实践行为。
理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以《大学》、《中庸》为核心著作,强调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的观念。
这一学说提出了“性即理”、“格物致知”等思想,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归结为“性”的追求,强调“致良知”和“明心见性”的过程。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对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政治伦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的探讨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儒家思想倡导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政治伦理是维护宗法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明朝经历了农民起义的频繁,清朝则为清兵入侵,这些战乱使得社会秩序不稳。
儒家思想试图通过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塑造廉洁、仁爱、公正的君主形象来维持社会的安定。
同时,儒家思想也重视居民的忠诚和奉献,对民众教化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四、注重教育和学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巅峰。
科举制度是明清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科举考试形式的变迁、考试内容、制度等方面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此外,儒家思想提出的“读书为学,以治学为重”的口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广泛涉猎儒家经典著作,让人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实践的境地。
五、继承和创新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不仅继承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代儒家学术界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提出了“即心即性”、“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突出了心性的重要性和个体人格的培养。
高考历史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二、概况1.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案】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案】“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尔”。
【案】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案】“亡国”与“亡天下”:“亡国”还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清朝的儒学思想清朝时期的儒学思想丰富多彩,影响深厚,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清朝时期的儒家思想主要包括:汉学派、明清学派、道光学派、丹阳学派等多种不同的流派。
这些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反映了清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一、汉学派汉学派主要来源于明清之际的经学学者,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古代经典的解读和注释。
这一派别在清初的翻译和原始文献研究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
清朝时期,学者们通过对《诗经》、《易经》、《礼记》、《周礼》等古代经典的研究,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儒家思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典体系。
汉学派认为自己是延续了宋明理学的传统,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儒家经典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要对社会作出实际的贡献。
同时,汉学派也强调“大同世界”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在清朝时期的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明清学派明清学派主要出现在清朝中后期,在王阳明的思想基础上,推崇个人内心的直觉和道德自觉,提倡“知行合一”,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同时,明清学派也对儒家经典做出了一些批判,指出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局限和问题。
明清学派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启蒙的发展。
三、道光学派道光学派主要在清朝中后期兴起,主张只讲究实用,对“经史子集”不予重视。
这一派别强调经济发展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强调反对新思潮对传统思想的冲击。
道光学派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后期也受到了很大的反对,因为它的理念和思想过于局限和狭隘,不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
四、丹阳学派丹阳学派主要产生在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时期,它强调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重新审视与考察,认为传统儒家思想并非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丹阳学派对科学发展的关注和提倡,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和贡献。
前辈学者采取这种新的思想来更新源头之处,对中国封建主义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与阐释,推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化。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解析【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崇实致用;王夫子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3)了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三大进步思想进行简要评价;2、过程与方法:(1)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2)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重点讲解】一、简析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人们竞相逐利。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