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说【目的要求】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 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 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 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5. 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 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
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 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 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
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湿敷。
第二节蛇串疮【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中医皮肤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学时:36(20/16)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4学时)2.1皮肤的结构了解皮肤的结构2.3皮肤的生理功能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5.1皮肤病的症状辩证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7.2内治法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7.3外治法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9.1热疮(0.3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9.2蛇串疮(0.7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9.3疣(1学时)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
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中医皮肤科学课程教案1. 前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
随着西医难以解决某些疾病的问题以及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独特效果得到认可,中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中,中医皮肤科学尤为重要,因为皮肤病是中医非常擅长治疗的领域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中医皮肤科学,使学生了解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通过中医皮肤科学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皮肤病的发病原理和预防措施。
- 掌握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方法,提高治疗皮肤病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对皮肤病的诊断准确性。
- 通过研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3.1 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皮肤科学的概述- 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 中医皮肤科学的诊断方法3.2 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急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药物疗法- 中西医结合的物理疗法- 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治疗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中医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常见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 呈现实际病人的临床资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讨论。
- 请专家进行客座讲座,介绍中医皮肤科学的最新进展。
- 组织学生到医院或中医诊所进行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5.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课堂讨论- 实表现评价6. 参考文献本课程的参考文献包括:- 《中医皮肤科学研究指南》- 《中医皮肤科学》- 《中医皮肤科学临床手册》- 《中医皮肤科学治疗案例精选》- 《中医皮肤科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参考书》。
皮肤科教学大纲皮肤科教学大纲皮肤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皮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为了提高医学生对皮肤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制定一份完善的皮肤科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皮肤科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内容。
首先,皮肤科教学大纲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承担着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和病原体侵袭的重要职责。
皮肤疾病的种类繁多,症状复杂多样,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皮肤科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医学生系统地学习皮肤科的基础知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
其次,皮肤科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皮肤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包括皮肤的结构、组织和功能。
医学生需要了解皮肤的组成部分,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及它们在保护身体、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常见皮肤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
教学大纲应该列出常见的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和痤疮,并介绍它们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
此外,还应该包括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最后,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皮肤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包括日常护肤、防晒和避免皮肤损伤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上内容,皮肤科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皮肤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临床实习和实验室实践的内容。
医学生应该有机会观察和诊断真实的皮肤病例,并参与治疗过程。
此外,实验室实践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皮肤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最后,皮肤科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教学大纲应该符合医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衔接。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对于初级医学生,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对于高级医学生,教学大纲可以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病例讨论。
《中医皮肤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皮肤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皮肤病学学时:36(20/16)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医皮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疾病及性传播疾病规律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中医皮肤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虽然疾病大部分发生在体表,但“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故中医皮肤科学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皮损辩证去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用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多发病的辨证论治及预防知识;了解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要点,达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4学时)皮肤的结构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生理功能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3皮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了解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4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熟悉皮肤病的内外致病因素,以及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皮肤病的症状辩证熟悉瘙痒的辩证,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中医辩证。
内治法熟悉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掌握常用方剂。
外治法了解各种外用药剂型,熟悉各种剂型的适应症,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
难点:皮损辩证,外用药使用原则。
下篇各论热疮(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辩证论治,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蛇串疮(学时)熟悉本病的定义、洗衣病名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表现】与热疮的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
难点:蛇串疮与热疮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疣(1学时)了解疣的定义及不同疣(如疣目、牛程蹇、扁瘊、鼠乳等)的西医病名。
掌握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
难点:各种疣的诊断。
了解黄水疮的定义、特点及预防,熟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法。
11真菌性皮肤病(学时)了解白秃疮、肥疮、紫白癜风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熟悉鹅掌风、脚湿气、油灰指甲、圆癣的定义、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临床表现,熟悉治疗及预防。
难点: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白屑风、白疕、湿疮、风热疮的鉴别。
疥疮(学时)熟悉疥疮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掌握疥疮的临床表现、外治疗法。
难点:疥疮外治的具体方法。
恶虫叮咬(自学)了解恶虫叮咬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湿疮(学时)熟悉湿疮的定义、特点、不同部位湿疮的中西医名称、病因病机,掌握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外治疗法。
难点:湿疮与漆疮、牛皮鲜、鹅掌风的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疗法。
奶癣(自学)了解奶癣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及外治法。
难点:婴幼儿用药特点。
漆疮(学时)熟悉漆疮的概念、中西医病名,致病因素、临床特点,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难点: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药毒(学时)熟悉药毒的概念、西医病名、致病原因,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防治。
重点掌握七种类型药毒疹的临床表现。
难点:药毒疹的诊断;与瘾疹、麻疹、猩红热、猫眼疮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瘾疹(学时)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定义、西医病名、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瘾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牛皮癣(学时)了解牛皮癣的西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
难点:牛皮癣、白疕、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病名的关系。
风瘙痒(学时)了解风瘙痒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风瘙痒的病因,辨证论治。
白疕(学时)了解白疕的病因病机,掌握白疕的定义及中西医病名,重点掌握白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风热疮(学时)了解风热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风热疮与白疕、紫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了解猫眼疮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猫眼疮的皮损特点、辨证论治。
瓜藤缠(自学)了解瓜藤缠的定义、西医病名、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及辨证论治。
红蝴蝶疮(学时)了解红蝴蝶疮的概念、西医的认识、实验室价差,熟悉病因病机、盘状和系统性的临床表现,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熟悉中西医结合治疗。
难点:红蝴蝶疮的诊断标准;品孙特点;辨证论治。
白屑风(学时)熟悉白屑风的概念,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与白疕、白秃疮的鉴别诊断。
粉刺(学时)熟悉粉刺的诱因,掌握粉刺的定义、诊断及辨证论治。
酒齄鼻(学时)了解酒齄鼻的致病因素,熟悉症状分型,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与粉刺、面游风的鉴别诊断。
油风(学时)熟悉油风的定义、西医病名、致病因素,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
难点:油风的辨证论治。
黧黑斑(自学)了解黧黑斑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难点:黧黑斑的病因病机。
白驳风(自学)了解白驳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难点:白驳风的病因病机。
杨梅疮(1学时)掌握杨梅疮的西医病名,熟悉传染途径、诊断,了解治疗、预防。
难点:各期杨梅疮的皮损特点。
花柳毒淋(1学时)掌握花柳毒淋的西医病名,熟悉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了解中西医治疗。
难点:花柳毒淋的诊断、鉴别诊断。
臊瘊(自学)掌握臊瘊的西医病名、诊断,了解传播途径、中西医结合。
生殖器疱疹(自学)了解生殖器疱疹的传播途径,掌握诊断,熟悉辨证论治。
艾滋病(自学)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临床表现、诊断及辨证论治。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医皮肤病学》。
根据东方学院学生基础知识情况,教学内容主要选择常见多发皮肤病,重点讲授需要掌握的部分,对各种皮肤病临床特点给予归纳总结。
2.教学形式:皮肤科学应直观形象,重视实践。
PPt教案文字与皮损图片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
是学生加深对皮肤病性病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记忆。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
临床见习进行考核;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7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按30%计入本课程考试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理论课闭卷开始成绩为100分;临床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皮肤临床技能;见习笔录、病历书写等3项内容。
见习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等综合印象,计30分。
中医皮肤技能(包括换药操作过程)及合理选择中医皮肤外用药,计40分。
病历书写及诊断处方和见习笔记,计30分。
见习考核成绩以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科程总成绩。
附:《中医皮肤科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学时:16一、临床见习的目的与任务:通过皮肤科临床见习,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补充课堂所学内容的不足,是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常见、多发皮肤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见习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1.熟悉皮肤病病因病机,掌握自觉症状辨证、各种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的特征与辨证。
2.熟悉皮肤病的各种辨证方法,树立整体观念。
3.掌握以下病种的诊断、辨证论治、外治,了解西医治疗。
蛇串疮、疣、黄水疮、真菌性皮肤病、疥疮、湿疮、漆疮、药毒、瘾疹、牛皮癣、白疕、白屑风、粉刺、油风。
4.了解熟悉以下病种的诊断、中西医治疗热疮、恶虫叮咬皮炎、风瘙痒、风热疮、猫眼疮、瓜藤缠、红蝴蝶疮、酒齄鼻、黛黑斑、白驳风、以及性传播疾病。
(二)基本技能1.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初步掌握皮损检查方法。
2.熟悉皮肤科常用的检查方法:镜检真菌、疥虫、毛囊虫。
3.了解皮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操作要求,如挤疣,冷冻。
(三)学生见习要求1.见习态度认真严肃,衣着整齐,遵守医院规则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或生病请假,无故不到按旷课处理。
2.对待患者热情、耐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
3.做好笔记,积极动手实践,不懂就问。
三、具体安排和带教方法:根据皮肤科教学大纲安排,临床教学见习共16学时,分4次进行。
第1次:4学时,老师讲解见习安排,注意事项,病历书写要求。
然后门诊见习,以老师示教为主。
1.见习的病种:病毒性皮肤病(热疹、蛇串疮、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皮肤附属器疾病(油风、粉刺、面游风、酒齄鼻)。
2.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病人掌握以上3类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皮损形态、皮肤检查方法和辩证规律、皮肤科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皮损描述方法。
针对各种不同的皮损复习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介绍了解冷冻、挤疣、病损封闭等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计具体操作。
第2次:4学时。
在门诊见习,随老师诊疗患者,做见习笔记。
1.见习病种:白疕、牛皮癣、黄水疮、癣、疥疮等。
2.主要内容: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试接诊,检查患者,掌握正确的采集病史、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法。
介绍皮肤科实验室常用检查方法,如真菌、疥虫、毛囊虫镜检,梅毒血清学检查,淋病图片检查。
第3次:4学时。
在门诊见习,在老师指导下接诊患者,包括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提出治疗方案。
见习病种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主。
自爱笔记本上书写病历及处方。
第4次:4学时。
前2学时同第3次。
后2学时考核,由老师选择1个典型病例,学生独立应诊,书写1份完整的门诊病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望闻问切、中西医诊断、辨证分析、立法、处方(内服、外用)、医嘱)。
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见教学大纲有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