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演绎精彩物理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6
如何用身边的小物件做物理实验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小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创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可是,在初中物理实验室,特别是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不可能样样齐全,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或者利用这些小物件来制作一些小器材,用它们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我先抛砖引玉,先来介绍几个我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利用身边的小物件做物理实验的例子:1、惯性实验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2、做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3、做浮力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说明铅笔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浮力产生原因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
7、吸不走的饮料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净的细玻璃管,在试管中装满饮料后,用橡皮塞将瓶口密封好,然后请同学用力吸,结果任你怎样吸,饮料就是吸不出来。
这是由于没有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饮料压不上来。
8、演示微小形变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最新16个日常生活物理小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物理现象,我们通过日常生活物理小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学习到更多的物理小知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日常生活物理小实验以供大家阅读。
日常生活物理小实验【1-5】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简单但震撼的物理小实验原理
1. 空中悬浮:将一个薄纸片放在手掌上,然后用漫不经心的动作将手掌迅速翻转并迅速拉开。
纸片会在空中悬浮片刻,然后缓慢飘落到地面上。
这是由于纸片在翻转瞬间残存的气流迅速流过纸片上下表面,使得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增加,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减小,产生了更大的上升力,使得纸片能够悬浮在空中。
2. 针眼放大器:将一个小针孔放在纸片上,然后将纸片置于眼前,并对准光源,观察光线透过针孔的效果。
会发现光线透过针孔后,会形成一个放大且倒立的图像。
这是由于针孔会让透过它的光线散射并改变方向,从而形成放大的倒立图像。
3. 消失硬币:将一个硬币放在透明玻璃杯底部,然后用手指戳击玻璃杯的边缘。
当戳击的力度足够大时,玻璃杯会突然跃起,硬币会瞬间消失。
这是由于戳击玻璃杯的力量使得玻璃杯与硬币之间的黏附力突然破裂,导致硬币跳离玻璃杯底部,并在空中瞬间消失。
4. 帕斯卡气泡塔:将一小段草茎放入水中,然后迅速将嘴唇贴在草茎上方的水面上。
通过吸气,可以观察到草茎上方的气泡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气泡。
这是由于吸气过程中,草茎上方的气压下降,使得水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形成气泡。
5. 彩虹在手中:将一杯水放在阳光下,然后将手指蘸湿,让水滴悬挂在手指上方,使水滴恰好处于阳光和杯子之间。
会观察到水滴上出现彩色的环,类似于彩虹。
这是由于水滴充当一个
小型的反射和折射介质,阳光在水滴中发生折射和反射,并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物理有趣小实验(精选5篇)第一篇:物理有趣小实验物理有趣小实验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
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教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实验。
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再如:在讲解电学时,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我先告诉学生,我要表演一段气功—隔空取物,也就是我一发功,手掌能把桌上的纸片吸起来。
实际上,我手上戴着一透明的塑料手套,开始它不带电,所以不吸引纸片;当我说发功前,手和旁边藏好的带电体接触一下,这样表演就成功了。
接着我揭穿机关,台下一阵激动。
学生牢记在心。
在讲解内能时,我用热水瓶灌热水,留出一些空隙,往瓶中吹入一些空气,迅速塞好瓶塞,不一会,只听“砰”的一声,木塞弹出老高,再引导学生推导结论。
第二篇:有趣物理实验有些居民的大门上,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小孔,小孔中装有玻璃片,这便是门镜,透过门镜,室内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出室外是谁在敲门,可室外敲门的人却不能透过玻璃片看清室内有没有人,故此,也有人称门镜为“警眼”。
“警眼”中的玻璃片到底是什么?贴近小孔一看,就可以猜出来。
由于透过小玻璃片看到室外是个“缩小”的人--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所以它是一枚小小的凹透镜。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于是有人说“月亮走我也走”。
实际上月亮不是跟着人走的,只是你选择的参照物是人身边的景物,而月亮又离我们很远,当人走时,景物都要运动,于是月亮和景物间的关系就发生了视觉上的位置变化,人就觉得月亮在跟着人走。
简单一点讲:“月亮走我也走”是因为我们选取了周围的景物为参照物,月亮与人、月亮与景物的位置几乎没有变,我们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所以人有种错觉,觉得月亮也走了。
小小物理学家中班科学物理实验小小物理学家——中班科学物理实验科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并理解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
今天,我们中班的小小物理学家们将进行一次有趣的科学物理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的奥秘吧!实验一:静电球的魔力材料:一个小静电球、一些纸屑步骤:1. 将小静电球插上电源并打开开关,让它带上静电。
2. 轻轻地将纸屑靠近静电球的表面,你会发现纸屑被吸引住并飞到了球上。
这是因为静电球带有静电,使得纸屑带上相同的电荷,从而相互吸引。
实验二:漂浮的笔材料:一支笔、一瓶水步骤:1. 将笔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保持笔尽可能平稳。
2. 用手迅速地在笔的一头敲击桌面,然后观察笔的反应。
3. 你会发现,笔的另一端会突然离开桌面,并在空中悬浮片刻,接着又回到桌面。
这是因为敲击桌面产生了震动,使得笔在一瞬间失重,从而漂浮起来。
实验三:造纸飞机飞行法则材料:一张普通纸张步骤:1. 将纸张对折,并用手指按住对折的折痕处,使其保持直立状。
2. 用另一只手从纸张的底部向上方迅速地吹气,让纸张在空中飞行。
3. 你会发现,纸张在飞行时会自然地向上升起,然后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吹气产生了空气的流动,使得纸张在上方受到了较大的气压,从而向上升起。
实验四:重力的实验材料:一个小圆球、一台斜坡、一个容器步骤:1. 将斜坡放在桌面上,并将容器放在斜坡的底部。
2. 将小圆球放在斜坡的顶端,并让它自由滚动下来。
3. 观察小圆球滚动的过程,你会发现它会加速下滑,并最终掉入容器中。
这是因为地心引力使得物体向下运动,速度逐渐增加。
实验五:磁铁的力量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纸夹、铁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面上,并保持平稳。
2. 尝试将纸夹或铁钉靠近磁铁,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你会发现磁铁能够吸引住纸夹或铁钉,并保持它们粘在一起。
这是因为磁铁带有磁场,通过磁力作用,使得铁物质受到吸引。
通过这些简单而有趣的科学物理实验,我们中班的小小物理学家们亲身感受到了物理的奥秘。
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演绎精彩物理实验增城市第一中学物理科组陈桥东摘要:生动且直观的实验演示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也可以来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深刻,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生活中的小物品;物理实验在我国中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义务教育制的贯彻实行,实验器材的供不应求的情况和学校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
为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大力提倡自制教具,特别是花钱少的简易教具,而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便可以用来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这些简单、易找的小物品,同学们都很常见,取材非常方便,实验时学生乐于参与。
因此实验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气球在教学中的应用1、用一个气球来说明“反冲运动”注意力。
只要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强,现象明显,越简单越好。
比如“反冲运动”实验我们便可以利用一个气球来完成。
准备一个气球,用嘴往里吹气,如图所示,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把气球放开开,空气从气球单明了,材料易得,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学生都可以参与,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用一个气球演示静电的实验静电摸不着,看不见,怎样让学生来体会?可以准备一个气球、一些细碎的纸屑,将气球靠近纸屑时,纸屑没有任何反应。
然后拿气球在毛衣上摩擦十几次后,再靠近纸屑。
奇迹发生了,纸屑被吸了起来,甚至能在表面跳起舞来。
将废旧塑料瓶装满自来水,在塑料瓶下面钻一个小孔,使它流出细长的水线,用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水线,水线会绕着气球弯曲成一条弧形。
由于被毛衣摩擦过的气球会带上静电,当它接触纸屑时,纸屑就会被静电吸引。
水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弯曲的,学生很快明白静电之间是有力的。
3、用两个气球来说明演示弹力的方向二、变废为宝——塑料瓶在教学中的应用1、用一个塑料瓶和水显示平抛的轨迹废旧塑料瓶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塑料瓶由于其具有安全性强、气密性强且透明易观察等特点,就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
巧用身边器材开发和制作物理小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诸如易拉罐、气球、可乐瓶、废白炽灯泡等小物品,在科学学习中有大用处。
同学们都可以利用它做许多小实验,从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
1.提瓶张球: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器材:大可乐瓶、玩具气球、剪刀、装有水的大水槽、细线。
制作:①去掉瓶盖,并用剪刀剪去大瓶的底部。
②将玩具气球套在瓶口上,并用线扎紧。
方法:①手持可乐瓶颈部倾斜放入水中,使瓶中进入一定量的水,再将瓶立放于水中,如图1(a)。
②将无底可乐瓶缓慢提起,如图1(b),观察气球变化情况。
现象:瓶外气球先被“吸”入瓶内,并在瓶内逐渐“长大”。
只要瓶下端不露出水面,瓶内气球会随瓶上升而“长大”,下降而“缩小”。
原理:当可乐瓶被提起时,在气球、可乐瓶、水面封闭的空间内形成一低压区,于是外界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入瓶内,内外压强差使气球慢慢“长大”。
2.浮沉子:探究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器材:一个塑料可乐瓶、一支钢笔芯、若干水。
方法:①先让笔芯吸进适量水,调节进水量,使笔芯浮于水中时,刚好露出一点点笔胆尖。
②再将调好的钢笔芯放入盛有清水的透明可乐瓶中,旋紧瓶盖,如图2。
③用手挤压瓶身,调节手的压力,使笔芯刚好悬浮于水中。
④当增大手对瓶的压力,发现笔芯会下沉。
⑤松手后,发现笔芯会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
原理:当用力压瓶后,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进入笔芯中的水增多,笔芯重力变大,大于浮力而下沉;松手后恰好相反。
由此来说明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而实现上浮或下沉的。
3.探究固体分子也能扩散器材:两张白纸、一张蓝色复写纸、两只空的铝制易拉罐、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过程:①将蓝色复写纸夹于两张白纸之间,平铺在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只空的铝制易拉罐,分别注入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放置在白纸上。
③过几分钟后,移去易拉罐,观察白纸(通常演示所见的扩散实验一般仅限于气体、液体,这里介绍的一种探究固体分子扩散的小实验)。
现象:看到盛冷水的易拉罐所压部位,仅有极淡的蓝色痕迹,而盛热水的易拉罐所压部位,有清晰的易拉罐底部形状——环形痕迹。
创意学习用物理创造新奇实验在现代教育中,创新和创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键词。
为了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许多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进行实践性的物理实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意学习用物理创造新奇实验的方法和案例。
实验一:声波沙盘材料:铁砂、纸盘、振荡器、扬声器步骤:1. 将铁砂均匀撒在纸盘上,使其形成一个薄层。
2. 连接振荡器和扬声器,并放置在盘子下方。
3. 打开振荡器,发出声波。
4. 当声波通过扬声器传导到纸盘上时,铁砂会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形成波纹,呈现出美丽而有趣的图案。
实验二:色彩折射材料:三棱镜、手电筒、白纸步骤:1. 将白纸放在桌子上,确保周围光线暗淡。
2. 将三棱镜放在白纸上,确保光线在三棱镜上的入射角为45度。
3.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
4. 观察到光线经过折射后分离为七种不同的颜色,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色光谱。
实验三:电磁悬浮材料:磁铁、螺线管、电源步骤:1. 将螺线管连接到电源上。
2. 将磁铁放在螺线管上方。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螺线管。
4. 观察到磁铁浮在空中,实现了电磁悬浮的效果。
实验四:漩涡瓶材料:透明塑料瓶、液体肥皂、食盐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装满水。
2. 加入适量的液体肥皂。
3. 轻轻撒入一些食盐。
4. 观察到在瓶中形成了一个漩涡,漩涡会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
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学生既能通过实践观察新奇的物理现象,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意学习用物理创造新奇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创意学习用物理创造新奇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有哪些小实验是我们生活中可以做的呢?下面店铺给你分享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一)1、想不到的结果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
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
这时候你让同学试一下,试的结果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纸条只断成两截。
这个小实验可以使你了解在“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水面浮针你能把一根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密度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使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
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
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
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
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3、“透明的”手掌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下面就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
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
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大约15cm-30cm处)。
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4、视野盲区用手蒙住左眼,单用右眼盯住本页书上的×形记号,这时候你用眼睛的余光也可以看到右边的小圆点和三角形记号。
然后,把书从距眼睛40cm处向眼睛慢慢移近(移动书的时候应该目不转睛地一直盯住这个×形记号),你会发现移到一定的距离(约20cm左右),三角形记号就消失了,因为这时候它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恰好落在盲点上。
继续把书往近处移动,小圆点会消失,而三角形记号又出现了。
5、蜡烛抽水蜡烛可以为我们照明,难道还有别的用处吗?在左边的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只燃烧的蜡烛。
利用身边器材完成的物理小实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
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下是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巧用身边材料、器具,开展的几列物理实验:一、巧用废灯泡里的玻璃心柱和音乐集成块来演示“绝缘体变导体”实验。
我用音乐卡片里的音乐集成块来替代电灯泡,用三节干电池做电源,并且选用玻璃泡较小的废灯泡里的玻璃心柱(这种玻璃心柱较小,实验效果更好),用酒精灯给玻璃心柱加热30秒钟左右,音乐卡就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声,达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二、巧用废日光灯的灯丝来探究“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实验。
我用废日光灯灯丝、酒精灯改为火柴,并自制示教板。
用火柴加热日光灯灯丝,看到它逐渐变暗,表明日光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火柴从日光灯灯丝处移开,停止对日光灯灯丝加热,看到小灯泡又会变亮,这说明日光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该实验经过改进后,实验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巧用塑料可乐瓶开展物理实验:“大气压强”实验:我用可乐瓶,去掉盖子,用一个合适的橡皮塞将瓶口塞紧,再将大号注射器的的针头插入橡皮塞(针头的前端要穿过橡皮塞),该实验装置简单、易作、成本低,经过几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从生活中取材做实验可以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弥补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用鸡蛋做实验1、液体蒸发吸热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2、热胀冷缩的性质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3、验证大气压存在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
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演绎精彩物理实验作者姓名:陈桥东增城市第一中学物理科组邮编:511300联系电话************手机135****6116电子信箱:*********************摘要:生动且直观的实验演示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也可以来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深刻,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生活中的小物品;物理实验在我国中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义务教育制的贯彻实行,实验器材的供不应求的情况和学校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
为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大力提倡自制教具,特别是花钱少的简易教具,而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便可以用来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这些简单、易找的小物品,同学们都很常见,取材非常方便,实验时学生乐于参与。
因此实验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气球在教学中的应用1、用一个气球来说明“反冲运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实验,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只要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强,现象明显,越简单越好。
比如“反冲运动”实验我们便可以利用一个气球来完成。
准备一个气球,用嘴往里吹气,如图1所示,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把气球放开开,空气从气图1球喷出,同时气球就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个实验,简单明了,材料易得,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学生都可以参与,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用一个气球演示静电的实验静电摸不着,看不见,怎样让学生来体会?可以准备一个气球、一些细碎的纸屑,将气球靠近纸屑时,纸屑没有任何反应。
然后拿气球在毛衣上摩擦十几次后,再靠近纸屑。
奇迹发生了,纸屑被吸了起来,甚至能在表面跳起舞来。
将废旧塑料瓶装满自来水,在塑料瓶下面钻一个小孔,使它流出细长的水线,用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水线,水线会绕着气球弯曲成一条弧形。
由于被毛衣摩擦过的气球会带上静电,当它接触纸屑时,纸屑就会被静电吸引。
水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弯曲的,学生很快明白静电之间是有力的。
3、用两个气球来说明演示弹力的方向高一学生对于支持力和压力是谁发生形变产生的老是搞不清,主要是我们平时看到物体发生的形变比较小。
为了形象演示弹力的方向,可两个气球来演示。
如下图,左边图2的气球是没加压力的,右边图3的是加压力的,A 球要恢复原形会对B 球产生弹力的作用,反之B 球要恢复原形会对A 球产生弹力的作用。
通过观察实验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会弹力的方向,印象一定深刻。
现象越直观,越有利于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进行有效学习。
二、变废为宝——塑料瓶在教学中的应用1、用一个塑料瓶和水显示平抛的轨迹废旧塑料瓶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塑料瓶由于其具有安全性强、气密性强且透明易观察等特点,就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
显示平抛的轨迹,我们可以用到它。
如图4所示,在塑料瓶下面钻一个小孔,并将吸管水平插入小孔,将废旧塑料瓶装满自来水再用手让它处于水平状态,用嘴从塑料瓶口向瓶内吹气,利用气压将清水从小孔流出,改变吹气压力的大小就可以改变水柱流出的速度,因此,可以演示在同一高度不同初速度条件下的平抛运动的轨迹、不同初速度条件下的水平飞行距离。
此实验学生都可以参与,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用一个塑料瓶和水显示完全失重现象 要显示完全失重我们也可以用到它。
在废旧塑料瓶下面钻一个小孔,将废旧塑料瓶装满自来水再用手让它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在水的压力的作用下有水流出,将水瓶自由落下,水瓶的水不在流出。
说明水没受到压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也可以将水瓶抛向空中,水瓶的水不在流出,说明水没受到压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此实验简单,材料非常易得,学生都可以亲自参与。
3、用一个塑料瓶和乒乓球显示竖直方向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A B AB图2图3 图4理解竖直方向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在最高点的受力与运动情况的关系,很多学生理不清,但是这种受力问题情景在考题中经常出现,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我们用一个塑料瓶和乒乓球做一个小实验,学生很快能理解。
用一个废旧矿泉水瓶,截取瓶底部5厘米高,瓶底用剪刀剪得只剩0.5厘米的塑料连接,如图5所示,再用火烧过的铁丝在瓶底两边分别钻两个小孔,最后用30厘米铁丝与瓶两边固定,如图6所示。
将乒乓球放入瓶中,用食指穿过铁丝后部的小圆环,转动铁丝,使瓶在竖直方向做圆周运动。
在最高点的速度小于gr 时,合力大于乒乓球所需的向心力乒乓球会掉下来;当瓶的速度增大到一定时候,合力小于乒乓球所需的向心力,乒乓球会从瓶底飞出。
这个实验对学生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非常有帮助。
4、用一个塑料瓶和水显示内能的变化 一定质量的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发生变化,用一个废旧矿泉水瓶可以来演示。
先将瓶装点水并把盖旋紧,待里面水蒸汽饱和,然后用一只手用力捏住矿泉水瓶的中间,另一只手轻轻拨动瓶盖,只听见“砰”的一声,瓶盖被瓶中的气体从吹出好几米远,瓶口处还飘出几缕白雾,学生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趁学生情绪高涨之际,再抛出一个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实验的原理:(1)挤压瓶体,瓶内气压怎样变化?(2)谁把瓶盖推了出去?(3)瓶内气体对瓶盖做什么功?(4)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怎样变化?(5)瓶口为什么会有白雾出现?这个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用一个塑料瓶和水显示瓶加速时气泡的的运动方向广东版物理必修一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瓶内装有水,其中有一气泡。
当玻璃瓶从静止状态突然向右运动时,小气泡在瓶内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很多学生都认为是小气泡向左运动。
因为平时我们坐在车上,当汽车突然向前加速时,人会往后仰,于是得出前面的结论,他们犯了定势思维的错误。
正确的答案是小气泡向右运动。
取与气体同体积同横截面的水比较,在底部压强一样的情况下,推力的大小是一样的,但由于水的质量大,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气体铁丝与瓶图5图6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气体向右运动,如7图所示。
然后再用实验实际演示,学生也可以亲自参与,学生顿时醒悟,问题迎刃而解,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其它物品在教学中的应用1、用圆珠笔杆套、纸、细绳体验向心力让学生体验向心力如果用小钢珠,转起来动能比较大,不小心甩出去可能把玻璃打烂,打到人也会造成一定伤害。
如图8所示,把废纸柔成一个小纸球来代替小钢珠,细线系着小纸球,并穿过圆珠笔杆套,摇动圆珠笔杆套使小纸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9所示。
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绳对手的拉力在不同情况下的感觉,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
这样的引入不错,材料在身边,每个学生也都能做到。
2、用牙签、饮料吸管验证动量定量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其它的小实验,来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为了让同学们对冲量定理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可以做下面这个实验:如下图,找几根塑料吸管,取一根牙签(若两端均为尖端,则切去尖端),如图10所示将牙签放入管中,用嘴对准管口吹气,牙签将从吸管的另一端飞出。
该实验令人感兴趣的是吸管越长则牙签飞得越远。
原因是吹气所用的力为一定时,管越长,则牙签的受力作用时间越长。
由Ft=△p 可知,牙签的动量变化越大,牙签飞出时的速度也越大,飞得也越远。
事实上,这与长枪比短枪射程远的原因是相同的。
该实验可在上动量定量这一课时演示。
若吸管不够长,可将2~3根吸管接成较长的管子,接的方法是剪一段约2cm 长的吸管,将其剖开包在接头处,再用胶带缠几圈便可。
图7图8 图93、微型小风扇助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比较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难以搞清其区别,我们可以用下列实验来说明。
电路图如12图,小风扇正常工作时属于非纯电阻电路。
接通电路,测得的电流较小,如10图所示;当卡住小风扇的电机时的电流电流较 大,如11图所示。
该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小风扇正常工作时属于非纯电阻电路,电功与电热的关系是W 1>Q 1,即UI 1t>I 12(R+r)t,故U>I 1(R+r),I 1<U/(R+r).当转子不转时,电路属于纯电阻电路,电功与电热的关系是W 2=Q 2即UI 2t=I 22(R+r)t 故U=I 2(R+r),I 2=U/(R+r).可见I 1<I 2.。
非纯电阻电路是焦耳定律一课中的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能使学生辨清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加深对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中能量转化关系的理解,并能清楚地得出欧姆定律不能简单地用于非纯电阻电路。
该实验演示现象极为明显,可见度大,且装置制作简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说过:“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
牙签、饮料吸管图10 图11图13 图12 图10特别,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
”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实验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教师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研究,平时多留心生活中的小物品,学会多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做实验,在中学的物理课堂中适当地将生活中的小物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这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获得物理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节约了教育经费,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 徐慧.王小平,王峰,尊重认知规律,合理演示实验.物理教学探讨,2012.05.[2]王治平,潘祥成.物理低成本、简易实验与现行实验的区别和联系.焦作大学学报,2007.04.[3]杨传新.简易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技术物理教学,2004.09.[4]钟礼珊. 优化物理实验多元结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物理教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