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实验(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组织了初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走进科学,探索未知”,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某科技馆四、活动内容1. 参观科技馆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科技馆内的各个展区,包括宇宙奥秘、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等。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看实物、模型、实验等方式,了解了物理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互动体验在互动体验区,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各种实验,如摩擦力、浮力、重力等。
通过实验,学生们深入理解了物理概念,掌握了实验方法。
3. 主题讲座邀请了知名物理学家为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前沿科技以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讲座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收获颇丰。
4. 团队合作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一项科技制作任务。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明确,互相帮助,最终完成了任务。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六、活动总结本次初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与生活实践引言物理实验是将物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来验证和探索物理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增加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文介绍了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物理实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1. 水的沸腾温度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来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和环境压力的关系。
将一小瓶水放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进行加热,观察水何时开始沸腾。
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的沸腾温度会相应降低。
这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2. 行人反射这个实验可以通过利用平行镜观察行人的反射来进行。
在一个安全环境中,放置一面平行镜,使其朝向行人。
观察行人在镜子中的倒影,并注意到反射方向与行人正常方向的关系。
这个实验展示了光的反射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和镜面反射。
3. 弹簧振子与周期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弹簧振子的振幅,我们可以观察到振动的周期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振子的周期与振幅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学振动学的原理。
4. 电池电压测量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池的电压,以及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
通过将万用表的两个探针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我们可以得到电池的电压值。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电池的电量,并正确使用电器。
结论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不仅仅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
八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实验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高中物理简单居家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用水杯演示浮力,让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理,并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实验材料:水杯、水、硬币
实验步骤:
1. 将水杯填满水,并在水杯里放入硬币。
2. 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情况,学生可以看到硬币被水推向水面,浮在水面上。
3.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硬币会浮在水面上,引导他们想到浮力的概念。
4. 继续让学生做实验,让他们逐渐增加硬币数量,观察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硬币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影响而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浮力是一种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支持力,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
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在这个实验中,硬币浮在水面上是因为硬币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水的泼溅,不要让水溅到电路或其他电器设备上。
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
力情况,并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气球和吸管制作火箭,探究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
实验材料:
- 气球
- 吸管
- 小木棍
- 胶带
- 剪刀
- 尺子
- 纸张
实验步骤:
1. 将气球充气至适当大小,但不要充得太满。
2. 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开口处并用胶带固定。
3. 在另一端的吸管上固定小木棍,使其成为火箭的尾部。
4. 利用剪刀将一张纸张剪成长条状,将其卷成筒状,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的末端,使其成为火箭的尖端。
5. 将火箭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手将气球的口部迅速拉出,观察火箭的飞行情况。
实验结果:
当气球中的空气被迅速排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通过调整气球的充气量和火箭的重量以及形状,可以探究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延伸:
1. 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火箭,观察它们的飞行情况有何不同。
2. 利用火箭的飞行距离和速度的变化,探究气球的充气量对推力的影响。
3. 将火箭的尾部加上一块小垫子,观察火箭飞行时是否会产生更大的推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操作时注意不要将气球充得过满,以免爆炸。
- 操作时要注意不要将火箭指向人或物体。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
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乐趣,并对物理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实验的体现,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
现象来理解物理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来理解热力学的规律,通过自行车的运动来理解牛顿力学的规律,通过声音的传播来理解声学的规律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理解物理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和凝固的过程。
首先,我们将一些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在火上加热。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开始蒸发成水蒸气。
当我们将火关闭后,水蒸气会冷却凝结成水,这就是水的凝固过程。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牛顿力学的规律。
比如,我们可
以通过推动自行车来观察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
当我们推动自行车时,自行车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当我们用力刹车时,自行车会减速停下,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
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并且可以将这些规
律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让我们更加热爱科学。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吧!。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实验报告篇1器材:木头步骤:第一种: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通过v=m/p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
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近年来,家庭实验成为了许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生在家进行的物理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音叉的共振现象材料:音叉、塑料瓶、水步骤:1. 将音叉敲击在桌面上,使其发出声音。
2. 将塑料瓶中的水逐渐加入,观察音叉的声音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原理:当塑料瓶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的共振频率与音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使音叉的声音变得更响。
二、简易电池材料:铜片、锌片、电线、灯泡步骤:1.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柠檬中,使它们互不接触。
2. 用电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
3.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灯泡上。
实验原理:柠檬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使铜片和锌片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连接灯泡,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
三、磁力的作用材料:磁铁、铁钉、纸片步骤:1. 将磁铁和铁钉分别放在纸片上。
2. 将纸片轻轻地撕开,观察磁铁和铁钉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力,可以吸引铁钉。
这是因为铁钉中的铁含有磁性物质,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家庭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此外,这些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然而,家庭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家庭实验往往只能模拟一部分物理现象,难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家庭实验往往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
因此,在进行家庭实验时,学生应该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家庭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