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

您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我将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三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上承第五课《开辟新航路》和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结果;下启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在本单元具有重要的地位。

该课共有三大子目,子目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子目二:从工场到工厂;子目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教材中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主要成果及其影响,其中重点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但是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突出其逻辑思路。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一(3)班的学生。我将从知识层次,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这三方面对该班学生进行分析。

在知识层次方面,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为广州示范性高中,同学们的知识水平较高。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在初中有一定的涉及,同学们在初中时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自主掌握部分基础知识。

从认知水平来看,高一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工业化对我们的影响,对工业化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由于高一学生想问题仍比较的片面,对工业化以及工业革命的看法可能不够客观,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性格特点方面,本班同学思想较为开放与活跃,课上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标准为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依据学情,课程标准以及三维目标,我把本课的核心目标设计为: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影响,客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上,我将会结合课本以及相关的补充材料,使学生客观的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学情以及课本的编排,我将本课难点设置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课上,我会运用图标,课本以及补充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主要有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教学法。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来传授知识、阐明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材料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辅以图片、表格使学生加深理解。

学法主要为归纳法,探究学习法。学生在课本和材料中归纳出相关的史实,并对重难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

本课共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小房子”的改变,暗线为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小房子”之变对应工业革命的过程与成果;以“小房子”变之源对应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以“小房子”变之悟对应工业革命影响。以“小房子”的故事贯穿整节课。

教学过程主要有五个环节构成,分别是新课导入,“小房子”之变,变之源,变之悟,课堂巩固与板书设计。

1.新课导入,用时1分20秒。

新课开始,播放一个自制的数字故事,故事改编自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

房子》,故事中的主人公“小房子”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农村,一开始,它的生活十分的平静。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它的生活慢慢的发生着变化,一辆又一辆的运煤车开进村子里,村子里修起了火车轨道。“小房子”被一幢一幢的高楼包围着,生活不再平静,变得越来越喧嚣。最后,“小房子”希望能回到原来宁静的农村生活。数字故事播放完毕后,老师提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小房子”的生活发生改变的呢?学生通过故事中的小细节,说出答案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引入该课。

这样设计的意图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以新颖的方式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还能引入该课主题。其次,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悟。

2.“小房子”之变,用时8分30秒。

本环节,老师将从“小房子”的改变想外延伸,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的世界,还发生着哪些变化呢?学生依据课本30和31页的内容,完成表格。接着,老师将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的图片,学生将图片与其名称对应,完成连线这一小活动。

本环节中运用自主学习,表格归纳和连线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合理运用课本资源。

3.变之源,用时12分钟。

本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标,使学生结合图标和课本的内容,简单分析出工业革命产生所需要的部分条件。接着,对应条件补充相关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图标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延展能力。同时,由于教材中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分析较为简单直接,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本环节,老师将适当补充相关材料,与学生一同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中的部分知识点是以前学过的,可以顺带进行一个小小的复习。

4.变之悟,用时20分钟。

本环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认真阅读课本31到33页,总结出工业革命的原因。接着,针对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老师结合书本和广州本地的情况

进行一定的解释。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生从课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归纳,老师的解释帮助理解,同时使用广州本地的乡土资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部分为小组讨论环节。再次回应新课导入中的数字故事,故事中的“小房子”希望可以回到原来平静的乡村中生活。向学生抛出一个讨论主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房子,你是希望生活在宁静质朴的农村还是喧嚣繁华的城市呢?设计意图: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对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看法。这样一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讨论分享的过程,使他们对于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更客观的认识工业革命,加深其对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理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为概念总结。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出工业革命的内涵。接着,老师再进行最后的总结,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认识,从整体上去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

5.课堂巩固与板书设计,用时3分钟。

本环节,通过三道难度适中,有代表性的选择题巩固本课知识。板书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突出该课的逻辑关系。

(七)教学反思。

一堂优秀的课是经过不断的反思,修改,完善而成的。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的几点反思:

1.导入的数字故事应写得更吸引学生,控制好时间。

2.需运用好小房子的故事贯穿整节课,做好每一环节的衔接。

3.针对课本,适当增加多种形式的材料,图文结合,材料应准确新颖。

4.充分运用课本已有的材料。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阅读,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