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 地图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3.88 MB
- 文档页数: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2. 地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地图符号的识别和解读。
2. 地图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地图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都使用过哪些地图?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图形。
(2)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2.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地图:以罗盘定向、比例尺为标志的地图。
(2)现代地图:以航空摄影、遥感技术为手段,实现地图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3. 地图在我国的应用领域(1)国家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
(2)国防建设:军事侦察、战略部署等。
(3)科学研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三、实践环节1. 地图阅读与解读(1)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识别地图符号。
(2)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内容,了解地图所反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 地图应用(1)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学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图学的发展现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图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地图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比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等。
每种地图投影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制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地图投影方式。
二、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的图形符号。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地图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比如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掌握地图符号是制作清晰易懂的地图的关键,也是制图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三、地图设计原则地图设计原则是制图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内容。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受众群体来设计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以便使地图具有清晰、准确和易懂的特点。
四、地图制作软件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地图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比如ArcGIS、QGIS和MapInfo等。
这些地图制作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作和解释地图。
五、地图投影变换地图投影变换是地图制图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将不同地图投影方式的地图进行转换和变换的过程。
在地图投影变换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图投影方式的特点和变换方法,以便进行地图投影的转换和适应不同地理信息需求。
六、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处理是地图制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地图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地图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地图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以便进行地图制图和解释工作。
七、地图应用地图应用是地图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图的应用和解释等方面。
在地图应用中,我们需要掌握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比如地图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便将地图制图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以上是制图学中的必考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地图学的学习和实践都至关重要,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制图学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基本特征⑴严密的数学法则⑵科学的地图概括⑶特定的符号系统2、看图能识别地图的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技术要素。
3、试述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与储存功能(2)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应用领域: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4、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5、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6、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7、国外原始地图古苏美尔人地图和古巴比伦地图;国内的原始地图《山海经》中的记载、田猎图。
东西方古代地图学的萌芽与形成国外地图作品及成果的出现:埃拉托色尼,托勒密。
我国春秋、西汉时期的地图大家注意:现代地图学的大部分理论、概念来源于西方。
我国西晋的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的制图理论: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8.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现代地图学与地学的关系1.地学既是地图学的应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图作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地图学实习实践报告1. 实践背景在地理信息科学和地图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的理论学习往往不能有效地提升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参与了一次地图学的实习实践活动。
2. 实践目的地图学实习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图综合制图、地图设计和地图分析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地图实用价值的认识和感悟。
3. 实践内容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图数据收集与处理、地图设计与绘制、地图分析与应用。
3.1 地图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践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小组负责收集和处理相关的地图数据。
我利用开源地图数据,结合现地实地调查,收集了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数据。
然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标注和数据格式转换等。
3.2 地图设计与绘制在实践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小组开始进行地图的设计与绘制工作。
根据实际需求和所学知识,我先确定了地图的主题和目标受众,然后进行图式设计和版式设计。
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了多种制图技巧和地图样式,以表达地理现象和展示地理信息。
3.3 地图分析与应用在实践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小组进行了地图分析和地图应用的工作。
我利用GIS软件对绘制好的地图进行地理分析,包括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
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探讨了地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了支持。
4. 实践心得通过这次地图学实习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地理信息科学和地图学的实践能力对于地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单纯的理论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地图数据。
地图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地图制作和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处理数据时,我要细心认真,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地图设计和绘制能力。
地图的设计和绘制不仅要考虑美观和整体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表达地理现象和传递地理信息。
1.地图学的三大分支: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2.地图制作方法:①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②编绘成图: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
3.地球椭球体和地球椭球面: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工作的需要,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地球。
这个旋转椭球是一个椭球绕其短轴旋转而成,其表面成为旋转椭球面。
4.我国采用过和正在使用的椭球体:中国1952年前采用海福特(Hayford)椭球体;1953—1980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坐标原点是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自1980年开始采用 GRS 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1980西安坐标系”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2000坐标系,这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5.比例尺的概念:某一条直线的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之比称为比例尺。
(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景物缩小的比率也比较小时: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
)6.大小各种比例尺范围: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及更大,中比例尺地图:介于10万和100万之间,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及更小7.比例尺的形式::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比例尺8.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分类: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9.地图的分幅和编号:分幅:有矩形分幅(拼接和不拼接)和经纬线分幅编号:①自然序数编号法②行列式编号法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10.地图投影的概念: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成平面上的点。
11.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类型:①平行投影②透视投影③广义投影12.地图投影的分类:①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②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13.正轴/横轴/斜轴各类投影区别:正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相垂直;横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相平行;斜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斜交。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 地图学的定义和作用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的学科,主要研究地图的制作、解读和应用。
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图形表示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准确传达地理空间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和认知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地图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有助于决策和规划。
•地图能够帮助人们快速了解地理位置和方位关系,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地图还可以作为教学工具,用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
2. 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曲面,为了将其展示在二维的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上的点和区域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包括:•圆柱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锥面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一个锥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平面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平面上,通常选择一个点或一条线作为投影中心。
每种投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图形状的正确性和区域的相对大小。
3. 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文字描述法:通过文字描述地图比例尺,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长度相当于地面上的10000单位长度。
•图形表示法:通过画一段代表地面上一个固定长度的线条,然后标注其对应的地图上的长度,例如1cm代表1公里。
•数值表示法:直接用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例如1:50000可以表示为50000。
地图比例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图上的距离关系,进行测量和规划。
4. 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指用来表示地图要素和现象的图形或图案,地图符号的选择和设计要求简练、准确、易于理解。
常见的地图符号包括:•点符号:用来表示地图上的独立点要素,例如城市、村庄、道路等。
•线符号:用来表示地图上的线要素,例如河流、铁路、道路等。
第二节地图的选用所谓地图选用,就是根据地图应用目的和任务、工作范围、技术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图。
主要包括地图种类的确定,地图比例尺的选择,作业地图的选定。
一、地图种类的确定地图种类主要依据地图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作业区域大小来确定。
收集的地图类型主要有最新的地形图,自然、社会及经济方面的专题地图等图件。
例如,要了解一个地区以县为单位的土地利用现状,首先要明确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县(名称、区域位置),据此选择相应地区的资料,如行政区划图、近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理底图(或地形图)以及最新的遥感资料;另外,土地利用与区域地理环境(如地貌、气候、水文等)和社会经济环境(如人口、居民地、种植作物等)有关,因此还应选取该地区有关的专题地图作为参考。
只有对这些资料综合分析,才能获得该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正确了解和认识。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1) 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化。
一方面,当实地面积一定时,地图比例尺决定了地面面积对应在图上面积的大小。
同样表示地面1km2,在1:1万比例尺图上相应面积为100cm2,在1:5万图上为4cm2,而在1:10万图上则为1cm2。
即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
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比例尺决定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面积小;比例小,图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
(2) 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
地图比例尺是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地图概括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应面积的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制约着地图概括。
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地图容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
因此随着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变化,地图内容的详尽性和图解精度也随之变化。
比例尺大,内容详尽,图解精度高;比例尺小,内容概括程度高,图解精度便降低。
1地图的四个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便是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3地图的四项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摄影测量成图野外地形测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5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以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6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大地水准面:设相当海洋处于静止均衡状态时,将他延伸到陆地内部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是对地球星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飞速想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
称为二级逼近。
5个参数:椭球的长半轴a;椭球的短半轴b;椭球扁率:椭球的第一偏心率,椭球的第二偏心率。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地水准面符合得很好的地球椭球体。
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椭球体摆列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两者各点间的偏差,从数学上给出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7地理坐标的三种坐标名: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8我国大地坐标系统:1945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9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2 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10几种重要投影: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11地图比例尺的含义:1 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时,由于地图投影变形较小,地图上各方向长度缩小的比例近视相等2当制图区域相当大,采用的地图投影又比较复杂时,地图上的长度因所在位置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12地图概括的概念: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13地图概括的内容和首选: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14符号的5中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色料三原色:黄品青15几种常用计算机表色系统:RGB模型HSB模型CMYK模型16地图表示法的种类及概念:1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2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3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4 三维空间信息的表示5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17比率符号的分类以及概念:1 绝对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 之比为一常数k的符号2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18地理图和地形图的区分: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