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专题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623.71 KB
- 文档页数:7
开关电源输出端电感详解开关电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力转换技术,其输出端的电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关电源输出端的电感主要起到滤波、储能和稳定电流的作用,下面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一、开关电源输出端电感的作用滤波作用:开关电源输出端的电感可以有效地滤波。
当电感靠近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口时,它可以过滤掉输出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使输出信号更加纯净。
储能作用:开关电源输出端的电感还可以起到储能的作用。
当电流通过电感时,电感会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磁能,并将其储存起来。
在需要时,电感可以将储存的磁能再次转化为电能,从而满足电路中负载的需求。
稳定电流作用:开关电源输出端的电感还可以稳定电流。
由于开关电源的输出存在波动性,而电感可以抑制这种波动,从而保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二、开关电源输出端电感的工作原理开关电源输出端电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会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当电流通过电感时,电感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这个自感电动势可以阻碍电流的变化,从而起到滤波和稳定电流的作用。
具体而言,当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会阻碍电流的增加,从而减缓电流的增长速度,使得电流不会突然增大。
当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会阻碍电流的减小,从而减缓电流的减小速度,使得电流不会突然减小。
这样,电感可以有效地平滑电流波动,从而保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此外,电感还可以将电路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磁能,并将其储存起来。
当负载需要能量时,电感可以将储存的磁能再次转化为电能,以满足负载的需求。
三、开关电源输出端电感的选型在选择开关电源输出端的电感时,需要根据电路的具体要求和负载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电感容量的选择:电感容量是选择电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电容量过小,可能无法满足电路的要求,无法有效滤波和稳定电流;如果电容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电路过度反应,甚至产生反向电动势。
因此,需要根据电路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感容量。
工作电压的选择:根据电路的工作电压选择合适的电感。
电子元件详解之电感器图文并茂电感器电感器是用绝缘导线(比如漆包线、沙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
一、电感器的作用: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者与电容器、电阻器等构成谐振电路。
二、电感器的种类:(一)按结构分类电感器按其结构的不一致可分为线绕式电感器与非线绕式电感器(多层片状、印刷电感等),还可分为固定式电感器与可调式电感器。
固定式电感器又分为空心电子表感器、磁心电感器、铁心电感器等,根据其结构外形与引脚方式还可分为立式同向引脚电感器、卧式轴向引脚电感器、大中型电感器、小巧玲珑型电感器与片状电感器等。
可调式电感器又分为磁心可调电感器、铜心可调电感器、滑动接点可调电感器、串联互感可调电感器与多抽头可调电感器。
下图是几种电感器的电路图形符号。
(二)按工作频率分类电感按工作频率可分为高频电感器、中频电感器与低频电感器。
空心电感器、磁心电感器与铜心电感器通常为中频或者高频电感器,而铁心电感器多数为低频电感器。
(三)按用途分类电感器按用途可分为振荡电感器、校正电感器、显像管偏转电感器、阻流电感器、滤波电感器、隔离电感器、被偿电感器等。
振荡电感器又分为电视机行振荡线圈、东西枕形校正线圈等。
显像管偏转电感器分为行偏转线圈与场偏转线圈。
阻流电感器(也称阻流圈)分为高频阻流圈、低频阻流圈、电子镇流器用阻流圈、电视机行频阻流圈与电视机场频阻流圈等。
滤波电感器分为电源(工频)滤波电感器与高频滤波电感器等。
三、电感器的命名方法电感器的型号命名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主称之电感线圈。
第二部分用字母与数字混合或者数字来表示电感量。
第三部分用字母表示误差范围。
各部分含义见下表:第一部分:主称第二部分:电感量第三部分:误差范围字母含义数字与字母数字含义字母含义L或者PL 电感线圈2R2 2.2 2.2μHJ ±5% 100 10 10μHK±10% 101 100 100μH102 1000 1mHM ±20% 103 10000 10mH四、电感器样图1、共模电感器2、环形电感器3、环形电感器4、固定电感器5、中周6、色环电感器7、保护型电感器8、小型电感器9、协调电感器10、陶瓷体绕线型片式高频电感器11、全新电感器12、普通电感器五、电感器的要紧参数:电感器的要紧参数有电感量、同意偏差、品质因数、分布电容及额定电流等。
电感详细介绍电感单位电感单位与英⽂符号表⽰:由于电感是由外国的科学家亨利发现的,所以电感的单位就是“亨利”电感符号:L电感单位:亨(H)、毫亨(mH)、微亨(uH),他们的换算关系为1H=1000mH=1000000uH。
⼤家记好哦。
变压器与电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我们还介绍⼀下其他的与电感相关的单位的表⽰⽅法:r=缠绕平均半径单位英⼨l=绕线物理长度单位英⼨N=匝数r=缠绕平均半径单位⽶N=匝数d=缠绕深度单位⽶(即,外半径减去内半径)电感diàngǎn[INDUCTORS]电路在电流发⽣变化时,能产⽣电动势的性质。
也指利⽤此性质制成的元件。
什么是电感器、变压器?电感器(电感线圈)和变压器均是⽤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电路中常⽤的元器件之⼀,相关产品如共膜滤波器等。
⼀、⾃感与互感(⼀)⾃感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磁场。
当线圈中电流发⽣变化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相应的变化,此变化的磁场可使线圈⾃⾝产⽣感应电动势(电动势⽤以表⽰有源元件理想电源的端电压),这就是⾃感。
(⼆)互感两个电感线圈相互靠近时,⼀个电感线圈的磁场变化将影响另⼀个电感线圈,这种影响就是互感。
互感的⼤⼩取决于电感线圈的⾃感与两个电感线圈耦合的程度。
⼆、电感器的作⽤与电路图形符号(⼀)电感器的电路图形符号电感器是⽤漆包线、纱包线或塑⽪线等在绝缘⾻架或磁⼼、铁⼼上绕制成的⼀组串联的同轴线匝,它在电路中⽤字母"L"表⽰,图6-1是其电路图形符号。
(⼆)电感器的作⽤电感器的主要作⽤是对交流信号进⾏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三、变压器的作⽤及电路图形符号(⼀)变压器的电路图形符号变压器是利⽤电感器的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部件。
在电路中⽤字母"T"(旧标准为"B")表⽰,其电路图形符号如图6-12所⽰。
(⼆)变压器的作⽤变压器是利⽤其⼀次(初级)、⼆次(次级)绕组之间圈数(匝数)⽐的不同来改变电压⽐或电流⽐,实现电能或信号的传输与分配。
超详细村田电感产品知识详解一、村田电感的分类二、村田电感产品阵容村田电感的品名表示法村田电感我们统称为是贴片电感,其主要含义是根据村田电感的形状及使用方法而来。
首先是因为它的样子是片状的,另外通常我们使用时是用焊接贴板的形式把电感焊贴在线路板上,所以我们称这种电感为贴片电感。
根据村田电感品名表示法如下:片状线圈:LQ H 32 M N 331 K 2 3 LLQ——表示型号:表示片状线圈。
H——表示结构:G—多层型(空气芯线);H—绕线型(铁氧体磁芯);M—绕线型(空气芯线);P—薄膜型;W—绕线型(空气芯线)。
32——表示尺寸:在尺寸上分为0402,0603,0805,0806,1008,1212,1206,1210,1812,1515,2020,2220,2525;分别对应1.0*0.5mm,1.6*0.8mm,2.0*1.25mm,2.0*1.6mm,2.5*2.0mm,3.0*3.0mm,3.2*1.6mm,3.2*2.5mm,4.5*3.2mm,4.0*4.0mm,5.0*5.0mm,5.7*5.0mm,6.3*6.3mm。
M——表示应用与特性,代号—系列名—应用与特性:H—LQ—多层型空气芯线;N—LQM —谐振电路用;D—LQM—扼流用(小电流直流电源);F—LQM—扼流用(直流电源);M —LQP—薄膜型;T—LQP—薄膜型(低直流电阻型);A—LQW—高Q值型(一般频率用);H—LQW—高Q值型(高频率);N—LQH—谐振电路用M—LQH—谐振电路用(涂层型);D—LQH—扼流用;C—LQH—扼流用(涂层型);S—LQH—扼流用(电磁屏蔽型);H—LQH—高频谐振电路用。
N——表示类型:N/S---------标准型331——表示电感值:由三位数字表示,单位是微亨(uH)。
第一位和第二位数字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表示跟在前两位数字之后的零的个数。
如果有十进制小数点,由大写字母“R”表示。
一、 电感概述1.1 电感的定义: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
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
根据法拉弟 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来分析,变化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
当形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产生感应电 流。
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图阻止原来磁力线的变化的。
由于原来磁力线变化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变化,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 阻止交流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
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通常在拉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瞬间,会发生火 花,这就是自感现象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造成的。
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刻在变化着,致使线圈不断产生电磁感应。
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
由此可见,电感量只是一个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和介质有关的一个参量,它是电感线圈惯性的量度而与外加电流无关。
1.2 电感线圈与变压器电感线圈:导线中有电流时,其周围即建立磁场。
通常我们把导线绕成线圈,以增强线圈内部的磁场。
电感线圈就是据此把导线(漆包线、纱包或裸导线)一圈靠一圈(导线间彼此互相绝缘)地绕在绝缘管(绝缘体、铁芯或磁芯)上制成的。
一般情况,电感线圈只有一个绕组。
变压器:电感线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时,不但在自身两端产生感应电压,而且能使附近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这一现象叫互感。
两个彼此不连接但又靠近,相互间存在电磁感应的线圈一般叫变压器。
1.3 电感的符号与单位电感符号:L电感单位:亨 (H)、毫亨(mH)、微亨 (uH),1H=103mH=106uH。
1.4 电感的分类:按 电感形式 分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
一、电感.一般用符号L表示.图“”。
二、定义:电压除以电流对时间的导数之商。
电感是指线圈在磁场中活动时,所能感应到的电流的强度,单位是“亨利”(H=1000mH=1000000uH)。
也指利用此性质制成的元件。
三、制成:电感器(电感线圈)和变压器均是用绝缘导线(例如漆包线、纱包线等)绕制而成的电磁感应元件,也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相关产品如共模滤波器等。
四、特性:通直流隔交流,通高频阻低频。
电感器和电容器一样,也是一种储能元件,它能把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中储存能量。
自感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
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变化的磁场可使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用以表示有源元件理想电源的端电压),这就是自感。
互感两个电感线圈相互靠近时,一个电感线圈的磁场变化将影响另一个电感线圈,这种影响就是互感。
互感的大小取决于电感线圈的自感与两个电感线圈耦合的程度。
当交流电通过电感线圈的电路时,电路中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改变,形成了感抗。
自感系数越大则自感电动势也越大,感抗也就越大。
如果交流电频率大则电流的变化率也大,那么自感电动势也必然大,所以感抗也随交流电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交流电中的感抗和交流电的频率、电感线圈的自感系数成正比。
在实际应用中,电感是起着“阻交、通直”的作用,因而在交流电路中常应用感抗的特性来旁通低频及直流电,阻止高频交流电。
五、作用:(常见电路使用的电容)电感在电子电路中起谐振、耦合、延迟、滤波、陷波扼流抗干扰等作用。
五、主要参数:A、单位:电感器上标注的电感量的大小.表示线圈本身固有特性,主要取决于线圈的圈数,结构及绕制方法等,与电流大小无关,反映电感线圈存储磁场能的能力,也反映电感器通过变化电流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能力.单位为亨(H).单位有亨利(H)、毫亨利 (mH)、微亨利(uH),1H=10^3mH=10^6uH。
电感(29)之铁氧体磁珠⼯作原理透彻详解铁氧体磁珠(Ferrite Bead, FB)是⼀种利⽤电感原理制作⽽成的元器件,主要⽤于抑制信号或电源线的⾼频噪声和尖峰⼲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是⽬前应⽤发展很快且廉价易⽤的⼀种抗⼲扰器件,它的原理图符号通常与电感器是⼀样的。
⼀根引线穿过铁氧体磁芯就组成最简单的磁珠,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可以说,每⼀位有经验的电⼦⼯程师都曾经将电感与磁珠对⽐过,这也是深⼊理解磁珠的⼀种途径(前提是你得先深⼊了解过电感,有了前⾯章节的铺垫⾃然不在话下),这⾥我们也来⼊乡随俗看看⽹络上的资料有哪些主流说法:1、电感的单位是亨利,磁珠的单位是欧姆;2、电感是储能元件,磁珠是能量消耗器件;3、电感多⽤于电源滤波回路,磁珠多⽤于信号回路及EMC对策;4、磁珠主要⽤于抑制电磁辐射⼲扰,⽽电感则侧重于抑制传导性⼲扰;5、磁珠由氧磁体组成,电感由磁芯和线圈组成;6、磁珠是⽤来吸收超⾼频信号,像⼀些RF电路、PLL、振荡电路、含超⾼频存储器电路(DDR SDRAM,RAMBUS等)都需要在电源输⼊部分加磁珠,⽽电感是⼀种蓄能元件,⽤在LC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频率范围很少超过50MHZ;7、地与电源的连接⼀般⽤电感,⽽对信号线则采⽤磁珠。
但实际上磁珠应该也能达到吸收⾼频⼲扰的⽬的,⽽且电感在⾼频谐振以后都不能再起电感的作⽤了;8、磁珠在⾼频段的阻抗由电阻成分构成,随着频率升⾼,磁芯的磁导率降低,导致电感的电感量减⼩,感抗成分减⼩,但是,这时磁芯的损耗增加,电阻成分增加,导致总的阻抗增加,当⾼频信号通过铁氧体时,电磁⼲扰被吸收并转换成热能的形式耗散掉;9、磁导率µ可以表⽰为复数,实数部分构成电感,虚数部分代表损耗,随着频率的增加⽽增加。
对于⼤多数⼯程师来说,磁珠与电感的区别都来源于此,但是真正在应⽤的时候却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个地⽅⽤磁珠还是电感呢?好像两种都是可以的?⽹上搜⼀下看有没有现成的原理图参考⼀下,换⾔之,对磁珠与电感之间的本质区别不是很了解。
电感讲解及选取技巧电感是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它主要用于储存和传递电能。
通过电感产生的磁通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以使电感具有储存能量的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电感有多种类型和参数,选取适合的电感对电路性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电感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以及选取技巧。
一、电感的基本原理电感是利用线圈(或绕组)中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储存和传递电能。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会阻碍电流的变化。
简而言之,电感通过存储磁场能量来储存和传递电能。
二、电感的类型1.铁芯电感:线圈绕在铁芯上,用来增加磁通量和电感值。
铁芯电感具有较高的能量储存和较小的尺寸,适用于高能量要求的应用。
2.空心电感:无铁芯,由线圈直接绕在空心线圈上。
空心电感具有较小的电感值,适合低能量应用。
3.自支撑电感:无铁芯,线圈绕在一起并连接,形成自支撑结构。
自支撑电感具有较高的电感值和自阻抗,适合高频应用。
三、电感的选取技巧1.电感值的选取:根据电路要求和电感器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值。
一般来说,大电感值可用于低频电路和能量储存,小电感值可用于高频电路和信号传输。
在选择电感值时,还要考虑电感器的容忍电流和最大磁通量等参数。
2.额定电流的选取:根据电路设计的最大电流来选择合适的额定电流。
电感器的额定电流是指在额定条件下能稳定工作的电感器。
过大或者过小的额定电流都可能导致电感器失效或电容上升温度过高。
3.尺寸和封装:根据实际应用的空间限制和布局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封装形式。
电感器的尺寸和封装形式会对电感值、电容和自阻抗等参数产生影响。
4.频率特性和损耗:根据电路工作频率和损耗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器。
电感器的频率特性和损耗会对电路性能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选取时进行合理的考虑。
5.价格和供应:根据预算和可获得的供应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器。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感器价格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同时是否能够长期供应也是选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电感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感知识点电感是电子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许多电路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对电感知识点的详细解释:一、电感的定义电感,也被称为自感,是描述一个线圈或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压的量。
电感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材料以及围绕它的磁场变化率有关。
二、电感的单位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enry),以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命名。
三、电感的基本性质1、当穿过一个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变化的方向相反,其大小取决于线圈的匝数、磁通变化率和线圈的电感。
2、电感具有阻止电流变化的特性。
这意味着当电流通过电感时,会产生一个反向的电动势,以抵抗电流的变化。
3、电感的值由其匝数、面积和材料的磁导率决定。
4、电感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是它能够存储磁场能量。
当电流通过电感时,磁场被建立起来,并存储能量。
当电流变化时,这些存储的能量会释放出来。
四、电感的应用1、滤波器:利用电感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电感可以用于滤除电路中的高频噪声或干扰。
2、振荡器:由于电感可以阻止电流的变化,它可以与电容一起用于产生振荡信号。
3、变压器:利用电感的电磁感应原理,可以将一个电压转换为另一个电压,或实现电流的缩放。
4、传感器:某些类型的传感器利用电感来检测物理量,如压力、位移或速度。
5、电机和发电机:在电机和发电机中,电感与绕组中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从而驱动电机或产生电能。
6、无线充电: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电感用于传输能量,通过磁场耦合将电能从充电座传输到接收器。
五、电感的计算和设计设计电路时,电感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电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
需要根据所需的阻抗、工作频率和允许的电流来选择合适的电感值。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定制电感,以满足特定的电气性能需求。
六、电感的测量可以使用电感表来测量电感的值。
这些仪表通常使用交流信号源和测量装置来测量电感的阻抗。
DC-DC转换器电感参数详解2-设计应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DC-DC转换器的要求以及电感参数中的电感值、公差和电阻进行了介绍。
本文中,我们将对电感的其它参数进行详细讲解。
自谐频率(SRF)每个电感线圈都有一些联带的分布电容,与电感值一起形成一个有自谐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
对于大多数转换器来说,电感ZH是在远低于SRF的频率下工作。
这个通常在电感数据中显示为“典型”值。
电流额定值在确定一个功率电感时,电流额定值或许是Z难确定的额定值。
在整个开关循环过程中,通过DC-DC转换器电感的电流总是在变化,并且可能是循环到循环的变化,这取决于转换器的运作,包括由于突加负载或线路变化而产生的瞬变电流或尖峰电流。
这就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电流值,有时具有非常高的峰均比。
正是峰均比使额定值的确定变得困难。
如果用Z大瞬时峰值电流作为“电流额定值”来选择电感是不必要的;但如果用平均电流作为电流额定值来选择电感,当通过峰值电流时,电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寻找有两种电流额定值的电感,一个用来应付因峰值电流导致的铁芯饱和,一个用来解决平均电流的发热问题。
饱和电流电流通过电感的一个影响是铁芯饱和。
DC-DC转换器的电流波形一般都有一个直流成分。
此直流电流通过电感时偏置铁芯从而导致其磁通量饱和。
设计人员需要知道,当发生饱和时,电感值下降,元件功能也不再表现为电感。
图1是一个带气隙的铁氧体磁芯的电感值与电流的曲线图。
可以看到,当电感进入饱和区域时,这条曲线有一个“拐点”。
因此,对饱和电流的定义就显得有些随意,但必须对其进行定义。
在图2的例子中,饱和电流被定义为电感值下降10%时的电流。
在10-20%的范围内进行定义是很普遍的,但应注意的是,有些电感目录可能会定义为电感值下降50%时的电流。
这会增大电流额定值,但就电流的可用范围而言,这可能会引起误导。
“图1:线艺DO3316P-103的电感与直流偏流”图1:线艺DO3316P-103的电感与直流偏流“图2:铁芯饱和及不饱和时的电感电流波形”图2:铁芯饱和及不饱和时的电感电流波形通常能够直接从转换器电流波形中看出电感铁芯饱和,di/dt与电感值是成反比的。
以下为电感器的作用及原理,一起来看看:功能用途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作用,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
电感在电路最常见的作用就是与电容一起,组成LC滤波电路。
电容具有“阻直流,通交流”的特性,而电感则有“通直流,阻交流”的功能。
如果把伴有许多干扰信号的直流电通过LC滤波电路,那么,交流干扰信号将被电感变成热能消耗掉;变得比较纯净的直流电流通过电感时,其中的交流干扰信号也被变成磁感和热能,频率较高的最容易被电感阻抗,这就可以抑制较高频率的干扰信号。
电感器具有阻止交流电通过而让直流电顺利通过的特性,频率越高,线圈阻抗越大。
因此,电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工作原理是什么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
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
电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成两个部分:给电感器通电后电感器的工作过程,此时电感器由电产生磁场;电感器在交变磁场中的工作过程,此时电感器由磁产生交流电。
关于电感器的工作原理,东莞晶磁电感主要说明下列几点:(1) 给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流时,在电感器的四周产生交变磁场,这个磁场称为原磁场。
(2)给电感器通入直流电流时,在电感器四周要产生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恒定磁场。
电感的用途有哪些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作用,还有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
电感在电路最常见的作用就是与电容一起,组成LC滤波电路。
电容具有“阻直流,通交流”的特性,而电感则有“通直流,阻交流”的功能。
如果把伴有许多干扰信号的直流电通过LC滤波电路,那么,交流干扰信号将被电感变成热能消耗掉;变得比较纯净的直流电流通过电感时,其中的交流干扰信号也被变成磁感和热能,频率较高的最容易被电感阻抗,这就可以抑制较高频率的干扰信号。
重点讲解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详解电感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元件,它在电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电感的基本原理、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在各种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电感的基本原理是指当电流通过电感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的强度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同时,当电流变化时,电感会从磁场中获得一个反向的电压,这就是所谓的自感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定律,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流变化率成正比。
因此,电感在电路中起到了存储和释放电能的作用。
在直流电路中,电感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
首先,当电路中有电感时,电感会阻碍电流的瞬时变化,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化率减小,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更加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通常会串联一个电感,用于稳定输出电流的原因。
其次,当直流电流通过电感时,在电感中会产生一个强磁场。
当电流突然中断时,电感会向电路释放磁场储存的能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反向的电压,即自感电动势。
这种自感电动势一般被称为“感抗电压”,并且根据电感的极性和电流突变的方向有着不同的极性。
这种感抗电压可以很好地阻碍电流的突变,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同时也被应用在许多电子设备中的恢复电路中,用于抑制突发电压。
在交流电路中,电感的作用更加显著。
由于交流电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变化,当电流通过电感时,电感会随着电流变化而产生一个瞬时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即感抗电压。
由于交流电的频率较高,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较强。
这种阻碍作用被称为电感的“感抗”。
感抗的大小与电感的感抗系数(L)和电流的频率成正比。
这就是为什么交流电路中的电感会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降低电路的总电流。
并且,在交流电路中,电感的性质使得电感可以使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存在相位差,这个相位差被称为电感的“相移”。
相位差的大小与电感的感抗、电流频率和电感的值有关。
电感的相移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中的频率选择电路、滤波电路等应用。
传感器详解—电感式传感器今天的主角是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原理是利用线圈的自感或者互感系数变化来实现非电量检测的一种装置,看这句话可能会有些懵逼,别急,看不懂先跳过。
电感式传感器能对位移、压力、振动、应变、流量等参数进行测量。
跟其他类型传感器相比:优点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输出功率大,输出阻抗小,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缺点是响应比较慢,不适宜快速动态测量。
分辨率与测量范围有关,范围越大、分辨率越低。
电感式传感器又分好几种,这里主要介绍变磁阻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和电涡流式传感器。
1. 变磁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核心结构如图:线圈、铁芯和衔铁。
铁芯和衔铁之间有一层气隙,线圈和铁芯固定不动,衔铁跟导杆一起连接在被测件上。
在测量时,衔铁跟随被测件移动时,气隙厚度发生变化,随之磁路中的磁阻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电感线圈中的电感值发生变化。
略过推导过程,看最终的公式的话:最终公式L=W²/R=W²μS/2ρ L:线圈电感 W:线圈匝数μ:空气导磁率 R:总磁阻 S:气隙的截面积ρ:气隙厚度从公式里看到,最终的参数中,W(线圈匝数)和μ(空气导磁率)固定不变,线圈内的电感(L)也就只有和S(气隙的截面积)和ρ(气隙的厚度)有关,改变气隙截面积和厚度中的任意一项,电感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根据修改不同的参数,变磁阻式传感器又分成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和变面积型电感式传感器,变气隙型使用最为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是采用两个相同的传感器线圈共用一个衔铁,构成差动式电感传感器。
两个相同的线圈固定不动,衔铁置于两线圈间。
当衔铁跟随被测件上下移动时,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回路中磁阻发生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变化,导致一个线圈电感量增加,另一个线圈电感量减少,形成差动形式。
(看下面动图更直观)使用差动式的电感传感可以改善线性,提高灵敏度。
同时对温度、电源频率等进行补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外界的干扰误差。
电感专题详解From ItechBe@tsAt 2012.06.13一.电感简述电感(电感线圈)是用绝缘导线(如漆包线、纱包线或塑皮线等)在绝缘骨架或磁心、铁心上绕制成的一组串联的同轴线匝,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
它在电路中用字母“L”表示,单位为亨利(简称亨),用字母"H"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亨(mH)和微亨(μH),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H=1000mH;1mH=1000μH。
电感的主要作用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电感的计算公式:串联:L = L1 + L2 + … + Ln并联:1/L = 1/L1 + 1/L2 + … + 1/Ln定义式:L = NΦ/i决定式:一般用电感测试仪测试出来(欢迎补充)二.电感之源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这就是法拉第与1831年发现并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
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
我们把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其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在网上找到一个举例相信能帮助大家理解:假定有一条人工渠,渠边有一个大大的水车,水车很繁重,需求较大流量的渠水才干推进它。
首先,渠道中没有水的时分,水车是不会转动的。
接下去工人开启闸门开端放水,在放水最开端的时分,水流会从小到大,那么水车是怎样样变化的呢? 水车会随着水的到来而快速旋转和水同步?显然不是,由于惯性和阻力的存在,水车会迟缓的开端转动,过一段时刻后才会和水流构成稳固的均衡。
在水车“起步”,开端迟缓转动的进程,实践上也是水车在阻拦制止水流向前,抵抗水流变化的进程。
在水流颠簸、水车转速也稳固后,水和水车构成一种调和共生的关系,就互不干预了。
那么假如关掉闸门呢?关掉闸门后,水会逐步增加,流速也会下降。
在水流流速下降的时分,水车并不能快速和水流树立新的均衡,它还会依据之前的速率持续旋转一段时刻,并带动水流在一定时刻内维持之前的速率,接着水车会随着水流速降低、水流增加而渐渐中止转动。
恰是这种紧张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幅度的特性,使得电感就像是电路中的一个“整理、梳理者”。
三.电感的种类电感的体积大小可以分辨出能通过电流的大小。
因为电感的使用环境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种方式计算出全部电感要求,特定环境特制的设计。
小的电感只有芝麻大,大的电感有卡车大。
a)色码电感(又称为色环电感):色环电感是最简单的棒形电感的加工,主要是用作讯号处理。
本身和棒形电感的特性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多了一些固定物,和加上一些颜色方便分辨电感值,因单价十分便宜,现时比较不注重体积,以及仍可用插件的电子产品,使用色环电感仍很多。
Figure 1色环电感b)插件电感(又称为工字型电感):前身是挠线式贴片电感,工字型电感是它们的改良,挡板有效加强储能能力,改变EMI(电磁干扰)方向和大小,亦可降低RDC(电感在直流电下的电阻)。
它亦可说是讯号通讯电感跟POWER电感的一种妥协。
贴片式的工字型电感主要用于几百kHz 至一两MHz的较小型电源切换,如数字相机的LED升压,ADSL…等等的较低频部份的讯号处理或POWER用途。
它的Q值有20,30,作为讯号处理颇为适合。
RDC比挠线式贴片电感低,作为POWER也是十分好用。
当然,很大颗的工字型电感,那肯定是POWER用途了。
工字型电感最大的缺点,仍是开磁路,有EMI的问题,另外,噪音的问题比挠线式贴片电感大。
Figure 2插件电感c)环形电感(又称为绕线电感):1.适用于电源供应电路。
2.表面粘着类型。
3.外观和尺寸符合EIA标准,不同尺寸规格可供选择。
4.良好的焊锡性及耐热性,适合于一般焊接及回焊。
应用:该产品被广泛用于微型电视、液晶电视、摄影机、便携式VRC、汽车音响、薄型收音机、电视调谐器、行动电话等。
Figure 3环形电感d)贴片电感:有4种类型,即绕线型、叠层型、编织型和薄膜片式电感器。
常用的是绕线式和叠层式两种类型。
前者是传统绕线电感器小型化的产物;后者则采用多层印刷技术和叠层生产工艺制作,体积比绕线型片式电感器还要小,是电感元件领域重点开发的产品。
1.绕线型它的特点是电感量范围广(mH~H),电感量精度高,损耗小(即Q大),容许电流大、制作工艺继承性强、简单、成本低等,但不足之处是在进一步小型化方面受到限制。
陶瓷为芯的绕线型片电感器在这样高的频率能够保持稳定的电感量和相当高的Q值,因而在高频回路中占据一席之地。
TDK的NL系列电感为绕线型,0.01~100uH,精度5%,高Q值,可以满足一般需求。
NLC型适用于电源电路,额定电流可达300mA;NLV型为高Q值,环保(再造塑料),可与NL互换;NLFC 有磁屏,适用于电源线。
2.叠层型它具有良好的磁屏蔽性、烧结密度高、机械强度好。
不足之处是合格率低、成本高、电感量较小、Q值低。
它与绕线片式电感器相比有诸多优点:尺寸小,有利于电路的小型化,磁路封闭,不会干扰周围的元器件,也不会受临近元器件的干扰,有利于元器件的高密度安装;一体化结构,可靠性高;耐热性、可焊性好;形状规整,适合于自动化表面安装生产。
TDK的MLK型电感,尺寸小,可焊性好,有磁屏,采用高密度设计,单片式结构,可靠性高;MLG型的感值小,采用高频陶瓷,适用于高频电路;MLK型工作频率12GHz,高Q,低感值(1n~22nH)3.薄膜片式具有在微波频段保持高Q、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小体积的特性。
其内电极集中于同一层面,磁场分布集中,能确保装贴后的器件参数变化不大,在100MHz以上呈现良好的频率特性。
4.编织型特点是在1MHz下的单位体积电感量比其它片式电感器大、体积小、容易安装在基片上。
用作功率处理的微型磁性元件。
特性1.表面贴装高功率电感。
2.具有小型化,高品质,高能量储存和低电阻之特性。
3.主要应用在电脑显示板卡,笔记本电脑,脉冲记忆程序设计,以及DC-DC转换器上。
4.可提供卷轴包装适用于表面自动贴装。
特点1.平底表面适合表面贴装。
2.优异的端面强度良好之焊锡性。
3.具有较高Q值,低阻抗之特点。
4.低漏磁,低RDC,耐大电流之特点。
5.可提供编带包装,便于自动化装配Figure 4贴片电感e)磁珠:磁珠专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
磁珠是用来吸收超高频信号,像一些RF电路,PLL,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路(DDRSDRAM,RAMBUS等)都需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而电感是一种蓄能元件,用在LC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用频率范围很少超过50MHZ。
磁珠有很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但电阻值和电感值都随频率变化。
磁珠与电感的区别:电感是储能元件,而磁珠是能量转换(消耗)器件。
电感多用于电源滤波回路,侧重于抑止传导性干扰;磁珠多用于信号回路,主要用于EMI方面。
磁珠用来吸收超高频信号,象一些RF电路,PLL,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路(DDR,SDRAM,RAMBUS等)都需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而电感是一种储能元件,用在LC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其应用频率范围很少超过50MHz。
Figure 5磁珠四.电感参数解读a)电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一)电感量电感量也称自感系数,是表示电感器产生自感应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电感器电感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线圈的圈数(匝数)、绕制方式、有无磁心及磁心的材料等等。
通常,线圈圈数越多、绕制的线圈越密集,电感量就越大。
有磁心的线圈比无磁心的线圈电感量大;磁心导磁率越大的线圈,电感量也越大。
电感量的基本单位是亨利(简称亨),用字母“H”表示。
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亨(mH)和微亨(μH),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H=1000mH1mH=1000μH(二)允许偏差允许偏差是指电感器上标称的电感量与实际电感的允许误差值。
一般用于振荡或滤波等电路中的电感器要求精度较高,允许偏差为±0.2%~±0.5%;而用于耦合、高频阻流等线圈的精度要求不高;允许偏差为±10%~15%。
(三)品质因数品质因数也称Q值或优值,是衡量电感器质量的主要参数。
它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
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
电感器品质因数的高低与线圈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及铁心、屏蔽罩等引起的损耗等有关。
(四)分布电容分布电容是指线圈的匝与匝之间、线圈与磁心之间存在的电容。
电感器的分布电容越小,其稳定性越好。
(五)额定电流额定电流是指电感器有正常工作时反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若工作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则电感器就会因发热而使性能参数发生改变,甚至还会因过流而烧毁。
b)电感的标识方法(与电阻类似):i.直标法:直标法是将电感器的标称电感量用数字和文字符号直接标在电感器外壁上,电感量单位后面用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其允许偏差,各字母所代表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例如:560uHK表示标称电感量为560uH,允许偏差为土10%ii.数码标示法数码标示法是用三位数字来表示电感器电感量的标称值,该方法常见于贴片电感器上。
在三位数字中,从左至右的第一、第二位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表示有效数字后面所加“0”的个数(单位为uH)。
如果电感量中有小数点,则用“R”表示,并占一位有效数字。
电感量单位后面用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其允许偏差,各字母代表的允许偏差见表1。
例如:标示为“102J”的电感量为10×102=1000uH,允许偏差为土5%;标示为“183K”的电感量为18mH,允许偏差为士10%。
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这种标示法与传统的方法区别开,如标示为“470”或“47”的电感量为47uH,而不是470uH。
iii.文字符号法文字符号法是将电感器的标称值和允许偏差值用数字和文字符号按——定的规律组合标志在电感体上。
采用这种标示方法的通常是一些小功率电感器其单位通常为nH或pH,用N或R代表小数点。
例如:4N7表示电感量为4.7nH,4R7则代表电感量为4.7uH;47N表示电感量为47nH,6R8表示电感量为6.8uH。
采用这种标示法的电感器通常后缀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允许偏差,各字母代表的允许偏差与直标法相同。
电感偏差标识符号:iv.色标法(与电阻类似,不再赘述)五.参考文献[1] 百度、谷歌···六.欢迎补充和指正我的邮箱是itechbeats@,欢迎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