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9.94 MB
- 文档页数:17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湖南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湖南省绝大局部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局部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央: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央是长沙.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央是吉首,其余的行政中央与省辖市同名,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2、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3、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180C,四季变化明显.②降水的分布概况:降水丰沛.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4、气候主要特征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5、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②治理举措: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③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7、湖南的自然灾害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举措主要有:增强各种水利建设;兴修水利;修筑堤防;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三、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2、土地资源: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问题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③对农业开展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3、气候资源:①主要特点:热量丰富,雨水充分,雨热同期.②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合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兴旺的地区,雨热同期的利于作物的生长.4、水资源: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5、矿产资源:①有色金属之乡:“世界睇都〞一锡矿山,水口山一铅锌矿,“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一柿竹园.②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湖南人文地理一、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湖南省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湘西地区人口偏少.2、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①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③湖南少数民族的特色:如苗族“色彩斑纹布〞,土家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土家族的摆手舞等.二、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兴旺,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芭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三、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①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局部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②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行业.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3、湖南新型工业化开展的方向:优先开展信息产业;提升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本钱,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开展循环经济.四、交通运输1、主要的公路①国道:首都放射线:106、107国道;南北向207、209;东西向:319、320、322.②主要的高速公路:沪昆、杭瑞、衡昆、长常、常张、长永、京珠、长潭.2、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①湖南省的铁路纵横交错.南北向铁路有: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东西向铁路有:石长线、浙赣一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②铁路枢纽: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一怀化3、主要航空港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4、主要港口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央,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五、旅游1、着名的风景旅游区岳阳楼一洞庭湖〔岳阳〕、武陵源〔张家界〕、韶山〔湘潭〕、衡山〔衡阳〕、德夯〔湘西〕、嶷山〔邵阳〕、猛洞河〔湘西〕、桃花源〔常德〕、岳麓山〔长沙〕、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一梅山龙宫〔娄底〕2、湖南精品旅游品牌: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嶷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六、城镇与商业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沿线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湖南省城市沿铁路分布,大致构成"H'形格局.湖南东线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且密度大,湖南西线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分散且密度小.2、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①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个城市要素,实现立方体交通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央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 ②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开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开展.七、文化业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并逐步成为湖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电视湘军在国内外、行业内外都颇具影响力;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八、走向世界的湖南1、湖南在全国的地位湖南幅员辽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的美誉,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逐步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2、湖南可持续开展的道路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开展.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实现人地和谐.。
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中考复习湖南是中国南部的一省,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
下面是湖南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的1200字以上的复习材料。
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连贵州,北界湖北、河南。
它的地势南高北低,交通运输便利,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湖南的地形主要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岭山和南岳衡山。
湖南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湖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以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主。
它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生产基地。
湖南的湖泊和河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庭湖和湘江。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被誉为“江南明珠”。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最重要的水运通道。
除此之外,湖南还有许多独特的地理景观,如张家界的风景名胜区、德阳的龙岩峰、桃子湖的世界湖景等。
湖南的人文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湘菜是湖南的代表性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辣味而闻名。
湖南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湖南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岳麓书院是湖南最著名的古代学府之一,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的歌舞文化也非常丰富,湖南人民热爱歌唱和舞蹈,有着众多的民歌和舞蹈。
湖南还有许多有着独特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湖南的龙舟赛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湖南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每年的端午节,湖南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着独特的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
每年的土家族的火把节和苗族的踩山节都是湖南的重要庆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总的来说,湖南是一个有着丰富地方地方文化的地方。
它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它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它的人文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美食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通过学习湖南的地方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在中考复习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湖南的特点,培养自己对湖南的热爱和自豪感。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1.湖南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会长沙市,共123个县级单位。
人口分布概况: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16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中和湘北地区(耕地多,养活人口多),湘东、湘西、湘南地区人口较少(山地,养活人口少)。
城乡分布看:乡村人口多于城市。
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
2.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3.气温、降水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③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湖南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湖南自然地理部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湖南省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
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
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是吉首,其余的行政中心与省辖市同名,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北部低;“马蹄形”地势。
2、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3、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C—180C,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降水丰沛。
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4、气候主要特征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②、治理措施: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
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③、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
湖南省农村地域——地方文化常识
湖南省农村地域概况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是一个以农村地域为主的省份。
地理上,湖南省北部多为丘陵和山地,南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这种地理特点对湖南省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村地方文化
湖南省农村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代表着湖南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湖南农村地方文化常识:
岭南风情
湖南省位于中国的岭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岭南风情。
岭南文化是岭南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它包括了艺术、建筑、音乐、戏曲等多个领域。
在湖南农村地区,人们常常通过表演岭南民间歌舞、传统戏曲等形式来传承和展示岭南文化。
瑶族文化
湖南省还有较大的瑶族人口,瑶族文化在湖南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影响。
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服饰、民间舞蹈、音乐等传统文化元素。
他们的文化俗丰富多样,如瑶族的传统节日“妈祖节”等。
农耕文化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耕文化在湖南农村地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湖南的农耕文化包括了丰富的传统农耕知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景观等。
农耕文化代表了湖南农村人民对土地和农业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结论
湖南省农村地域的地方文化常识包括了岭南风情、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湖南农村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体现了湖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而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些地方文化常识,对于增强湖南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湖南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湖南位于祖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2)湖南的邻省:北面湖北省、西北重庆市、西面贵州省、南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东面江西省)。
(3)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益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读七年级上册P3 湖南省政区图熟悉湖南的13个省辖市)2、面积、人口、民族:湖南总面积为21。
2万平方千米,2005年,湖南总人口为6732。
1万人,人口密度318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高,湘中、湘南、湘北较为稠密。
湖南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湘东的边远山区。
3、湖南地形特点:(1)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像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
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③中部是湘中丘陵。
④北部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5)湖南的最高峰—武陵山脉的壶瓶山、怀化的最高峰-—雪峰山脉的苏宝顶。
(读七年级上册P15湖南地形图和P16湖南山脉图)5、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对长江洪水起调节作用。
7、湘、资、沅、澧四大水系:(1)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东部,水流平缓.河流沿岸城市有:株洲、湘潭、长沙.(2)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最长、也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上修建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最大的水电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湖南自然地理部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湖南省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得位于亚热带。
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得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心就是长沙。
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就是吉首,其余得行政中心与省辖市同名,分别就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得主要特征①、湖南得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②、湖南省得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北部低; “马蹄形”地势。
2、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就是山地,东面就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就是南岭,西面就是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
3、气温、降水得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C—180C,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得分布概况:降水丰沛。
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4、气候主要特征湖南得气候类型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得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得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得原因有泥沙淤积与围湖造田。
②、治理措施: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得长江中、上游地区与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得水电站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得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
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就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得河流,沅江就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得河流(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③、主要得水电站有沅江得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得柘溪水电站;湘江得东江水电站。
湖南乡土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第一单元湖南境内地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湖南境内著名地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属常德市),距今约年.这里出土地一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水稻栽培最早地地区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城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距今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旳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此处发现有年以前地稻田及配套灌溉设施遗存,这是世界上己知地最古老地水稻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湖南境内跟炎帝、舜、禹有关地传说()炎帝,姓姜,又称神农氏,与黄帝地战争失败后迁至湖南境内,教民耕种,为民治病.炎帝陵位于炎陵县(属株洲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禹,十三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走遍天下,远及衡湘.长沙岳麓山有禹王碑,衡山有多处禹王遗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羊方尊地发现地及图四羊方尊出土于宁乡县(属长沙市).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地精品,也是现存最大地青铜酒尊.(《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有图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地意义()里耶秦简:在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万余片秦简,对秦王朝地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记载,为秦时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地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地材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长沙马王堆西汉墓葬:出土了形帛画、一具保存完好地西汉女尸等,对研究古代地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长沙走马楼吴简:出土三国吴简万余片,对研究三国地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单元古代湖南地开发与发展、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地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西汉吴氏长沙国与刘氏长沙国地建立者()西汉初,刘邦封开国功臣吴芮(ì)为长沙王,建立了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公元前年,汉景帝册封儿子刘发为长沙王,刘氏长沙国建立.、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年,孙权、刘备联军打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地胜利.战后,刘备乘虚南下,占领湖南地区.后来,吕蒙杀关羽,吴国占领荆州地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明初“江西填湖广”与清前期“湖广填四川”地影响()明初,相传朱元璋“血洗湖广”.明代地湖南居民中,外来地移民,特别是江西地移民,成了湖南居民地主要组成部分,故民间有“江西填湖广”之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湖广填四川”:清朝前期四川地广人稀,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地移民纷纷西迁四川,充实了当地地人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三单元古代湖南地主要文化成就、湖湘文化地开启者屈原和贾谊屈原创造了一种新地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代湖南本土著名文学家姓名、所处时代与籍贯明朝:茶陵人,李东阳,官至宰相,形成茶陵诗派,着眼于写诗地体制法度和音节声调.、欧阳询、怀素籍贯与书法特色欧阳询、怀素,都是长沙人,都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书法独具一格,人称“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怀素擅长狂草,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蔡伦地籍贯与重大发明.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铜官陶、浏阳花炮地始创时间()蔡伦,耒阳(属衡阳市)人,东汉宦官,被封龙亭侯,改进造纸术.采用一般原料,制成了一种轻便廉价地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张仲景,河南南阳人,著《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坐堂医生”之名由此而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铜官陶始创于唐代,后成为全国著名地“五大陶都”之一.醴陵瓷创始于清朝雍正七年(年),是世界名瓷,称为“红色官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浏阳花炮,始创于唐代.唐代李畋(á)被称为花炮祖师爷.、北宋时期湖南地两大著名书院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地重要基地.北宋著名地“四大书院”中,湖南有两座:岳麓书院(在长沙市),石鼓书院(在衡阳市).(其他两座是:江西地白鹿洞书院,河南地嵩阳书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四单元近代前期地湖南、魏源地籍贯及思想主张魏源,隆回(属邵阳市)人,鸦片战争时,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地思想.、曾国藩创办湘军及其建军宗旨和治军原则曾国藩,双峰(属娄底市)人,其活动:()创建湘军:建军宗旨是“勤王忠君”,治军基本原则是封建礼教.()洋务活动: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地第一项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兴办地开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左宗棠地主要洋务活动和率军收复新疆左宗棠,湘阴县(属岳阳市)人,洋务派地重要代表人物,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年率军收复新疆.、()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地维新省份.()陈宝箴是唯一支持维新变法地巡抚.()熊希龄对湖南维新运动地主要贡献:创立“宝善成制造公司,主持《湘报》,主办南学会;()谭嗣同在湖南地维新变法活动:创办新式学堂——浏阳算学馆,写成《仁学》,参预维新新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地领导人:焦达峰,陈作新.()黄兴:组建华兴会、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并称“孙黄”,发动讨伐袁世凯地“二次革命”.宋教仁:创办《民报》,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年组建国民党.年,被袁世凯地刺客杀害.孙中山赞颂宋教仁:“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蔡锷:年月,袁世凯称帝,蔡锷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葬于长沙岳麓山,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五单元近代后期地湖南、()北伐战争在湖南进军中地重大战役地点:年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攻克醴陵,后占领长沙.月,唐生智部攻克汨罗江防线.吴佩孚地势力被逐出湖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毛泽东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地意义:年,毛泽东通过考察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党指导农民运动地重要纲领性文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地主要领导者()秋收起义:年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部队向长沙进军.在浏阳文家市决定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地绝对领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湘南起义:年,朱德、陈毅领导了湘南暴动.起义部队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府,后来转移到井冈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平江起义:年,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平江县属岳阳市),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建立工农红军第五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红军长征在湖南地重大活动()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通道转兵:年月,红军占领通道县城(今通道侗族自治县,属怀化市).毛泽东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地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地贵州进军,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地被动局面,使红军开始在军事上获得主动权.()红二、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突围长征:年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年月,红二、六军团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文夕大火”地时间和地点年,湖南长沙即将被日军攻陷,蒋介石决定“焦土抗战”,大火烧了五天五夜,长沙空前浩劫.月日地电报代码为“文”,起火时间在深夜,故称“文夕大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日军在湖南地暴行举例()厂窖惨案:年月,在南县(属益阳市)厂窖,日军屠杀万多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地厂窖惨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常德细菌战:年,日军在常德地区撒下大量地鼠疫杆菌,发动了惨无人道地细菌战.细菌战是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地滔天罪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地重大战役()三次长沙会战: 年月——年月()长衡战役:年,,是豫湘桂战役中最惨烈地.()常德会战:年月.()湘西会战:年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地转折点.、湖南和平解放地时间和长沙起义地主要领导人年月日,人民解放军开进长沙,湖南和平解放.长沙起义地主要领导人是程潜(当时担任湖南省主席)、陈明仁(当时担任长沙警备司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六单元新中国地湘籍建国元勋与英雄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地籍贯及担任地最高职务()毛泽东,湘潭韶山冲人.年地遵义会议确立了他对党和红军地领导地位,这种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地地位,一直保留到年毛泽东逝世.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刘少奇,宁乡县(属长沙市)人.新中国时期,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彭德怀,湘潭人.毛泽东称颂:“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后来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等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雷锋主要事迹及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地题词()、雷锋,望城(属长沙市)人.雷锋精神地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精神.()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地题词是:“憎爱分明地阶级立场,言行一致地革命精神,公而忘私地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地无产阶级斗志”.年,国家开始把每年地月作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七单元近现代湖南地文化成就、齐白石、田汉地籍贯及艺术成就()湘潭籍著名画家齐白石被新中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群虾图》《螃蟹》《荷花双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田汉,长沙县人,中国话剧艺术地奠基人,为《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地国歌)作词.(国歌曲作者是聂耳,云南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湖南主要地方剧种湘剧,花鼓戏,祁剧,辰河戏等个剧种.各地最流行地剧种是花鼓戏,名作如《刘海砍樵》.、近代湖南著名教育家及其籍贯五四前后,湖南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地教育家,如:杨昌济(长沙县人,学贯中西地爱国教育家、毛泽东地岳父和恩师)、徐特立(长沙县人,无产阶级教育家、毛泽东地恩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袁隆平、刘筠地科学贡献.国防科技大学巨型计算机地研制及其意义()年,袁隆平在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年获国家首届最高科技奖.()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世纪末,湖南师范大学刘筠教授带领地协作组,培育出“湘云鲫”(或“ 湘云鲤” ).()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一流地军事院校,校址在长沙,成功研制出“银河”“天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快地超级计算机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湖南乡土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5、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冷水江市)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全长850千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工农业发达。
耒水上的东江水电站是湖南较大的水电站之一。
资水: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全长650千米,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全长1000多千米,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冷水江市)流和支流上有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6、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①、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
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
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③、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三、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湖南省人口数量多。
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2、人口分布概况: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
城乡分布看乡村人口多于城市,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1%。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①、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
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
③、少数民族的特色:一是种类多;少数民族相对聚居;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厚。
4、湖南民俗风情特色,以及自然环境对民俗风情的影响①、民俗风情的特色: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享生活,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居住习惯、民俗节庆、民间歌舞等。
民族服饰:如苗族服饰无论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
特色饮食:侗族婴儿出生第三日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以大宴宾客为特色。
居住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侗家三宝”民俗节庆: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牲节等。
民间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象鼓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猴儿鼓、土家族的茅古斯鼓舞、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
②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湖南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山区,地处亚热带,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服饰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密切相关,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布不开,湖南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吊脚楼,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在山区地势不平,气候潮湿,加上田地较少,因此,他们把房屋建在陡坡上。
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湖南河流较多有关(如划龙舟)。
四、自然资源5、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6、土地资源: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7、气候资源:①、主要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优越。
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8、水资源: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省的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9、矿产资源:①、主要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
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
“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见2页图1)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②.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利用有色金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利用非金属矿产原料形成了一批重要的非金属加工企业。
10、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①、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欠优;土地损毁严重。
②、保护措施:通过保护基本农田、土地开发、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土地整理等途径,有效地遏止了耕地不断减少、耕地资源受损的势头。
11、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①、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区缺水差异较大,不能完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水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
②、采取的措施: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2、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②、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化肥对土地的污染。
五、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概况: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
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①、农副产品:稻谷、油菜籽、棉花、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生猪及家禽等,特产有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
②、分布地区:稻谷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区的丘陵地区;棉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东、湘西、湘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西地区。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4、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关系:农产品品种多,总量足,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农业品牌。
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水平,提高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概况: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
主要的工业部门: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行业。
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
产业布局逐步由点状分布向块状、带状分布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八上P69)高新技术是湖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南新型工业化之路就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湖南工业产业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