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裂缝的识别

裂缝的识别

裂缝的识别
裂缝的识别

裂缝的识别

裂缝是指岩石的断裂,即岩石中因失去岩石内聚力而发生的各种破裂或断裂面,但岩石通常是那些两个未表现出相对移动的断裂面。其成因归纳为:(1)形成褶皱和断层的构造作用;(2)通过岩层弱面形成的反差作用;(3)页岩和泥质砂岩由于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4)火成岩在温度变化时的收缩。从FMI图像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裂缝的类型:(1)高角度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0~15度;(2)低角度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70~90度;(3)斜交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15~70度。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我们可以从FMI图像上观察出网状缝,弥合缝和一些小断层。

第一节地层真假裂缝的识别方法

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FMI上,与裂缝相似的地质事件有许多,但它们与裂缝有本质的区别。

一、层界面与裂缝

前者常常表现为一组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的高电导率异常,且异常宽度窄而均匀;但裂缝由于总是与构造运动和溶蚀相伴生,因而高电导率异常一般既不平行,又不规则。

二、缝合线与裂缝

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因而一般平行于层界面,但两侧有近垂直的细微的高电导率异常,通常它们不具有渗透性。裂缝主要受构造运动压溶作用的影响,因此与缝合线的形状不一样,并且与裂缝也不相关。

三、断层面与裂缝

断层面处总是有地层的错动,使裂缝易于鉴别。

四、泥质条带与裂缝

泥质条带的高电导率异常一般平行于层面且较规则,仅当构造运动强烈而发生柔性变形才出现剧烈弯曲,但宽窄变化仍不会很大;而裂缝则不然,其中总常有溶蚀孔洞串在一起,使电导率异常宽窄变化较大。

五、黄铁矿条带与裂缝

黄铁矿条带成像测井特征与泥质条带的特征混相似,但其密度明显增大,可作为鉴别特征。

总之,如图3—1所示,除断层面以外,其他地质现象基本平行于层理面,而裂缝的产状各异。无论怎样弯曲变形,相似的这些地质现象的导电截面的宽度却相对稳定,相反裂缝的宽度通常因岩溶与充填作用变化较大。

第二节地层中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的鉴别方法

要鉴别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就须搞清诱导缝产生的机理和相应的特征。在井下,从FMI图上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钻头振动形成的裂缝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振动形成的裂缝十分微小且径向延伸很短,虽然在FMI图像上有高电导率的异常,但是在方位电导率成像(ARI)测井和探测较深的双侧向测井却无响应,因此很容易判断出它的无效性(如图3—2)。

二、重泥浆和地应力不平衡造成的裂缝

由这种原因成的裂缝,它们虽然径向延伸不远,但张开度和纵向延伸都可以较大,因而在FMI和ARI图像上都有异常,我们可以利用下列特征加以识别:(1)、在FMI 图像上,它们总是以180度或近于180度之差对称出现在井壁上;(2)、是以高角度缝为主,在两侧有羽毛状的微小裂缝。(3)、在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出现特有的“双轨”现象,即深浅双侧向曲线表现为大段平直的正差异异常,其电阻率数值较高(如图3—3)。

值得注意的是,应力压裂裂缝与井壁椭圆形塌落图像的差别。他们都具有垂直裂缝特征,但后者两侧无羽毛状微细裂缝,且总是在最小主应力方向上,因而与压裂裂缝近似诚90度夹角关系。这类裂缝在脆性致密地层经常出现。不仅在重泥浆钻井井断可见,有时在泥浆密度虽不大,但水平主应力差别较大时也能看成诱导裂缝。

三、应力释放裂缝

在裂缝发育段,古构造应力多被释放,保存的应力很小,而且现代构造应力在充满流体的裂缝处也将剧烈衰减,因此裂缝段的构造应力是很小的,其应力的非平衡性也必须微弱;但在致密碳酸岩盐层段的古构造应力却未得到释放,加之现代构造应力在致密岩石中不容易衰减,因而其间存在巨大的地应力。这种地层被钻开,为其间的地应力释放提供了条件,随着地应力的释放,将产生一组与之相关的裂缝,这些裂缝即可以在岩心上出现,也可在井壁上出现,其特征可清楚的反映在FMI图像上(如图3—4),它们是一组接近个平行的裂缝,其裂缝的倾角与地下三轴向应力的相对大小有关。

1、当垂向应力为中间主应力和最大主应力时,裂缝为垂直缝和高角度缝。

2、当垂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时,裂缝为低角度缝。此外,裂缝面十分规则。在常规测井中,易误解为低孔高角度裂缝性储层。

归纳起来,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在形态上有以下几点主要差别:

A、诱导裂缝是就地应力作用下即时产生的裂缝,因此只与地应力有密切关系,故排列整齐,规律性强。天然裂缝常为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又遭地下水的溶蚀与沉淀作用的改造,因而分布极不规则。

B、天然裂缝因遭溶蚀和褶皱的作用,故裂缝面积总不太规则,且风宽有较大的变

化,而诱导裂缝的缝面形状较规则且缝宽变化较小。

C、诱导裂缝的延伸都不大,故RLLD曲线下降不很明显。

第二节裂缝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对裂缝有效性评价的实质是对三维空间非均质性的认识。目前主要是通过一维和二维方法结合来实现。井下天然裂缝有效与否,取决于它的张开程度及径向延伸和连通情况。因此裂缝有效性的评价就是对以下三个因素进行描述和评价。

一、从裂缝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对裂缝张开度的描述,原来主要用双侧向测井的差异和电阻率值,再根据图版或公式来求取张开度。但是该方法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如裂缝的产状及组合,储层的含流体性质,泥浆的侵入特征就很差。如FMI和ARI等成像图,从裂缝在井壁上的形态特征来评价裂缝张开度就要准确得多。下面谈谈是否为有效张开缝的判别:完全被充填的裂缝自然是无效缝,但张开缝也不完全是有效缝。

1、非渗透性的微细裂缝。这种裂缝被束缚水充满,不具有渗透性能。如石灰岩中的簿曾状构造,其间就具有很多这种微细裂缝,它们主要被束缚水充满,故电阻率很低,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响应,自然伽马值又不高,因而被常规测井资料误判为渗透层,但在FMI图像上则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两种非均匀岩石聒噪的形态特征,从而加以排除。

2、人工诱导裂缝也有无效和有效之分。钻具振动形成的微细裂缝均为无效缝;出现在致密岩层中的重泥浆压裂缝是无效缝,但出现在渗透性层则可能与天然裂缝相连同,成为有效缝。应力释放裂缝是井被钻开后才形成的裂缝,它们在地层被钻开前是闭合的,岩心中的这种裂缝内无泥浆或泥浆滤液痕迹就是证明,因此它们是无效缝。而且由于应力释放裂缝基本都发生在致密层段,所以也不可能对天然裂缝有任何好的连通作用。

二、从裂缝的径向延伸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

1、用深浅双侧向测井响应来近似估计裂缝的向径延伸

由于浅双侧向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为30~50CM,而深双侧向和ARI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都为2~3M。因此对于向径延伸小于05M的无效高角度裂缝,ARI图像和深浅双侧向都因主要反映基岩的高电阻率,故而呈高电阻率特征,且电阻率差异也不大,其深浅双侧向值的比率小于5;当裂缝的径向延伸在05~2M时,浅双侧向就基本只受侵入带影响,而深侧向ARI还将受到基岩电阻率较大的影响,故浅侧向电阻率明显降低,而深侧向电阻率仅略有降低,所以出现大幅度的正差异,其比值可达5~11;对于向径延伸大于2~3M的有效高角度裂缝,以上三种测井参数都将受到裂缝的影响,故ARI 图像有明显的高电导率异常,深浅双侧向电阻率也将降低,深浅双侧向正差异的幅度减小,其比率小于5。

2、通过FMI与ARI的比较来判断裂缝的向径延伸

一般而言,FMI的径向探测深度比ARI小得多,仅在水平裂缝或低角度裂缝时两者才比较接近。因此FMI可看到井壁上的全部裂缝,包有效的和无效的,而ARI则只能看到向径延伸在2M以上的裂缝。所以比较两者的图像或处理结果,如SPOT处理结果,就可估计裂缝的向径延伸情况。具体方法是FMI图上确定是否为天然裂缝,在ARI图上看这些裂缝是否存在,不存在为无效缝,存在为天然缝。

3、通过FMI与BCR结合分析高角度裂缝的有效性

各向异性是对地层非均质性的反映,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应力和高角度裂缝。高角度裂缝发育地层,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BCR测井方式下使快慢横波发生分离,其快横波的方向与裂缝的走向一致,而且只有延伸较远的裂缝才有反映,因此可用来指示有效裂缝的存在。但应指出,由于天然裂缝发育一般不规则,其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快横波反映的方向是主裂缝发育的方向,而且还必须与地应力造成的各向异性相鉴别,最大水平住地应力在一口井中通常比较稳定,故在由地应力造成的各向异性表现在快横波的方位上基本为一个方向,可通过FMI图像来区分。

三、从裂缝的渗滤性能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

裂缝的渗滤性综合地反映了裂缝的张开度、径向延伸度及三维空间的连通程度等,是评价裂缝储层有效性的最好指标。目前评价裂缝的渗滤性的最好方法是用斯通利波传播特征,其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根据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程度来判断裂缝渗透性的高低。渗透性越高,能量衰减越快。但应用中需注意泥饼的影响,因泥饼要阻止斯通利波能量的衰减,而且泥饼的厚度及对井壁的覆盖特征又与裂缝性储层的孔隙空间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泥饼使斯通利波能量衰减变得十分复杂。

2、根据斯通利波波形干涉特征判断裂缝渗透性的高低。任何有效的裂缝都将在地层中产生一个声阻抗截面,从而造成斯通利波波形在裂缝面处的反射和干涉。但应注意与层界面、泥质条带等非裂缝性声波阻抗界面相鉴别。

3、根据斯通利波传播速度来判断裂缝渗透性的高低。由于斯通利波速度直接受到地层切变模量的影响,而切变模量又与地层渗滤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用来计算渗透率值(该方法根本不受泥饼的影响)。

当然用重复式地层测试器以及双封隔试的地层测试器(MDT)也可可靠地求取算渗透率值。从而更好地评价裂缝的有效性。

第三节矿物充填缝及其光晕效应

矿物裂缝能给出关于成岩作用过程可能较小地改变相关裂缝位置的有用信息,一些科学家注意到不同的充填矿物可能确定裂缝的年代。矿物充填裂缝减少了纵向或垂向上的渗透率,建立了一个“薄的压实层”,这些层带导致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减小,认识

它们对储层流体流动性质的影响程度是重要的。图3—5上孔隙度为18%的含油砂岩的成像资料。两条明亮的正弦波形是矿物充填裂缝。次生矿物充填的裂缝比周围砂岩有更强的反射,即充填矿物有较高的声波阻抗且代表较硬的岩石。

一般而言,张开缝以高电导率异常出现;被方解石、石英等矿物充填的裂缝则以白色的高电阻率异常出现。如果裂缝中所充填的是高电阻率物质,那么有以下情况:当裂缝的高角度不大或者裂缝面与仪器的极板面接近垂直时,FMS图像上显示出浅色线条,反映高电阻率裂缝。

当裂缝面朝向仪器面时,FMS图像上的显示为:彩色图像上,在正弦曲线的顶部以上及谷部以下出现光晕,其余地方显示深色;在黑白图上,在正弦曲线的顶部以上及谷部以下为白色,其他地方为黑色,这种现象机理如图3—6。左图反映电阻率裂缝FMS图,右图时产生光晕效应的机理。

建筑物裂缝观测方法(终审稿)

建筑物裂缝观测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建筑物裂缝观测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建筑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组,具体按现场情况而确定,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采用直接量取方法量取裂缝的宽度、长度、观察其走向及发展趋势。 二、观测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平行线标志或粘贴金属片标志。 4、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

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三、仪器设备 钢尺、游标卡尺、相机 四、观测点埋设 在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在上面刻画十字线或中心点,作为量取其间距的依据。监测点埋设稳固后,量出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以后如裂缝继续发展,则钉子的间距也就不断加大。定期测量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即可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 五、观测方法及成果 1、裂缝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借助钢尺、相机进行调查,记录裂缝位置。 2、裂缝长度:用钢尺进行测量。 3、裂缝宽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编制裂缝观测成果表及变化曲线图。

裂缝测井识别

所谓裂缝识别,主要包含四个含义,即裂缝的真实性、裂缝的有效性、裂缝填充物的性质(即含油气性)、裂缝产状的计算。 裂缝综合分类如下: ?? ? ? ? ? ????? ? ? ? ? ?? ??????????????????????应力释放缝钻井液与地应力压裂缝钻具诱导缝诱导缝网状裂缝)水平缝()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缝(低阻(低密度)缝高阻(高密度)缝天然裂缝 裂缝5305753075αααα 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1、微侧向测井 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由于其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所以,其测量结果反映了井壁附近的地层情况,对裂缝的发育情况十分敏感。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2、双侧向测井 从宏观上看,深、浅侧向,尤其是深侧向能反映出井眼周围较大范围内地层总的电性变化,由于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往往出现深、浅侧向值的大小不同,表现为电阻率的“差异”。影响双侧向差异性质及大小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裂缝发育程度、裂缝角度、流体性质因素的影响。 (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 经验表明,裂缝越发育的地方,双侧向的正差异一般也越大。 (2) 裂缝角度的影响 高角度、垂直裂缝的双侧向为正差异。斜交缝的双侧向不明显。低角度缝、水平缝的双侧向为低阻尖峰。 (3) 流体性质的影响 在淡水钻井液作用下,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油气时,侵入带的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双侧向出现正差异。如果地层中油裂缝发育,钻井液滤液沿着较大的裂缝侵入较深,但微缝中的油气缺少被驱替;离开井筒越远,地层中的油气呗驱替越少,从而一般仍出现双侧向的正差异。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水时双侧向差异减小。 (4) 地应力集中的影响 在地应力集中段,岩石变致密,地层电阻率急剧上升,高达上万欧姆米,大大超过一般致密层的电阻率。在钻井过程中,地应力通过井眼释放,造成该井段井壁沿最小主应力方向定向坍塌,使浅侧向值显著降低,从而出现深、浅侧向的正差异。 3、补偿密度测井 为了消除泥饼和井壁不平对密度测量的影响,采用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轮南地区石灰岩块岩性致密,渗透性差,很难形成泥饼,这样,补偿密度测井的密度值也

浅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示范文本

浅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浅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成因及防治 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0 引言 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出现裂缝较为普遍。许多钢筋混 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开始的,必须十分重视裂缝的 成因、预防和处理,尤其是要避免和控制有害贯穿性裂缝 的出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最大 程度地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原因分析 造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开裂、渗水的原因较为复杂, 涉及的因素颇多,大致可分为三类:温差过大引起的温度 裂缝;荷载过大引起的变形裂缝;混凝土干缩引起的变形 裂缝。

1.1 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大气温度变化、周围环境温度太高或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等因素造成。有关研究表明,当混凝土内外温差10℃时,冷缩值为0.01%,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20℃~30℃时,其冷缩值为0.02%~0.03%,而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只有 0.01%~0.02%,所以当其大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时混凝土就开裂。 1.2 荷载裂缝荷载裂缝是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裂缝。一般多出现在构件的受拉区域、受剪区域或者振动严重等部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错误、承载能力不足、地基沉降不均匀等。 1.3 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一般是由于材料缺陷引起的。研究表明,水泥加水后变成水泥硬化体,绝对体积减小,毛细孔缝中水溢出产生毛细压力,使得混凝土产生毛细收缩,由此引起水泥砂浆的干缩值为0.1%~0.2%,混凝土的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它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二、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当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使用专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可按具体要求另行设计。 4 、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 、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7、裂缝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裂缝的识别

裂缝的识别 裂缝是指岩石的断裂,即岩石中因失去岩石内聚力而发生的各种破裂或断裂面,但岩石通常是那些两个未表现出相对移动的断裂面。其成因归纳为:(1)形成褶皱和断层的构造作用;(2)通过岩层弱面形成的反差作用;(3)页岩和泥质砂岩由于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4)火成岩在温度变化时的收缩。从FMI图像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裂缝的类型:(1)高角度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0~15度;(2)低角度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70~90度;(3)斜交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15~70度。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我们可以从FMI图像上观察出网状缝,弥合缝和一些小断层。 第一节地层真假裂缝的识别方法 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FMI上,与裂缝相似的地质事件有许多,但它们与裂缝有本质的区别。 一、层界面与裂缝 前者常常表现为一组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的高电导率异常,且异常宽度窄而均匀;但裂缝由于总是与构造运动和溶蚀相伴生,因而高电导率异常一般既不平行,又不规则。 二、缝合线与裂缝 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因而一般平行于层界面,但两侧有近垂直的细微的高电导率异常,通常它们不具有渗透性。裂缝主要受构造运动压溶作用的影响,因此与缝合线的形状不一样,并且与裂缝也不相关。 三、断层面与裂缝 断层面处总是有地层的错动,使裂缝易于鉴别。 四、泥质条带与裂缝 泥质条带的高电导率异常一般平行于层面且较规则,仅当构造运动强烈而发生柔性变形才出现剧烈弯曲,但宽窄变化仍不会很大;而裂缝则不然,其中总常有溶蚀孔洞串在一起,使电导率异常宽窄变化较大。 五、黄铁矿条带与裂缝 黄铁矿条带成像测井特征与泥质条带的特征混相似,但其密度明显增大,可作为鉴别特征。 总之,如图3—1所示,除断层面以外,其他地质现象基本平行于层理面,而裂缝的产状各异。无论怎样弯曲变形,相似的这些地质现象的导电截面的宽度却相对稳定,相反裂缝的宽度通常因岩溶与充填作用变化较大。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标准及处理原则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及处理原则 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一种不连续现象,许多钢筋混凝土形式建筑物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长期困扰土木技术人员的一项技术难题。在工程鉴定加固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混凝土裂缝,准确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鉴别不仅是工程鉴定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对裂缝进行加固修补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二、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一类是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冻胀、钢筋锈蚀、化学反应膨胀等等(1)。 按裂缝产生的机理分,建筑物中常见的裂缝基本类型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碳化收缩裂缝,化学反应裂缝,沉陷裂缝,冻胀裂缝,徐变裂缝,凝缩裂缝等等。 三、混凝土裂缝鉴别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连接可靠性等的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结构安全。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所以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裂缝是十分重要的。 裂缝鉴别一般从裂缝现状、开裂时间和裂缝的发展变化三个方面调查分析(2),其鉴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裂缝现状调查 包括对所处理裂缝调查其产生形式、裂缝宽度、裂缝长度、是否贯通、缝内有无异物及裂缝宽度的变化等情况。裂缝末端位置是推断混凝土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一定要仔细观察到看不见为止。 1、裂缝宽度 裂缝宽度是判断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物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应预先查明裂缝宽度是否发展变化,因为它是分析开裂原因、决定修补及补强加固方法的重要项目。 2、裂缝位置与分布特征

建筑物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试论建筑物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对策中图分类号:tv543+.6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房地产业的异军突起,建筑施工技术得到空前长进,加上《建筑法》的实施,建筑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建筑物裂缝形成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建筑物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abstract】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s a new force. so tha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unprecedented progress, plus the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quality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very asp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crack build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building;crack;causes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一、裂缝的调查概况: 通过对大量砖混结构的民用住宅、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等多种建 筑的调查发现,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对这些裂缝进行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裂缝识别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裂缝识别 崔健1,张星2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2.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 E-mail :cuijian68@https://www.doczj.com/doc/172859828.html, 摘 要:本文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识别和预测,就如何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发育段,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判别裂缝存在的方法。给出了计算裂缝参数的数学模型,利用获得的裂缝的相关参数对裂缝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预测。 并进一步探讨了改进裂缝预测的三种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裂缝识别,次生孔隙,常规测井,裂缝发育程度,裂缝指数 1. 裂缝研究的目的意义 裂缝性储层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1] [2]。大量的碳酸盐岩储层、各种类型的古潜山裂缝性储层、致密的砂砾岩储层都有裂缝的存在,是油气储积的有利场所。然而裂缝性油藏勘探开发中如今还存在许多的难题,如裂缝预测技术、裂缝描述及表征、裂缝渗透性预测等问题。原因主要表现在地质上的复杂性:储集空间多样化,且差异大、裂缝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裂缝储层油、气、水分布复杂。其次表现在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化学、物理、成岩、构造多方面因素。还有就是裂缝形成期次的复杂性。 裂缝性储层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1)裂缝在哪儿?-裂缝分布预测;2)哪些裂缝能产油、能高产?-裂缝渗透性预测。 2. 裂缝研究方法 本文以***构造嘉陵江组气藏裂缝预测为例,探讨利用测井数据建立裂缝性油气藏测井解释模型与评价方法[3]。本次研究的构造三维工区面积250 Km2,总井数11口。主要目的层为嘉二、嘉四段。研究目的是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 2.1 岩性识别 如表1所示,嘉二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值可以归结为:白云岩具有较小的自然伽玛,较高的补偿中子,中-低电阻率,当孔隙度较高时有较高的声波时差;灰岩表现为高电阻率,中等自然伽玛,低且平直的补偿中子;石膏的测井响应值为极高电阻率,极低自然伽玛,极低且平直的补偿中子;泥岩表现为低-极低电阻率,高-极高自然伽玛,高-极高的声波时差和补偿中子。 表1 不同岩石典型的测井响应值 Tab.1 Typical log response for difference rock type in Jia2 Fields 自然伽马 (API) 声波时差 (us/m) 密度 (g/cm3) 中子 (P.U) 泥质 100-150 360-426 2.4-2.8 40-60 方解石 30-40 154-158 2.7-2.72 0.5-3 白云石 20-30 141-148 2.85-2.87 3-6 石膏 10-20 164-171 2.95-2.98 -2 地层水 0 620 1 100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

第42卷第2期2003年6月 石油物探 GDOPlIYSI(:AI。PRfjSPDeTlNGF()RPETROI』EUM Vol_42.No. J1m.,2000 文章编号:10001441(2003)02019卜05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 王兴建,曹俊兴,李学民,郑圻森 (成都理工大学“7由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9) 摘要:依据地震渡的动力学参数对裂缝的敏感性和裂缝的分形特征。以地震层位振幅数据为检测时象,基于图像处珲中的分形边缘检测技术,提出了分形理论的裂缝检测力法(多K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方法和分形压缩片法)。用计算机生成了MandeIbrot分彤集和TFS分形.并分别进行了椅测试验.效果显著。垃用多尺度分形参数和分形压缩2种方法对某油田的层位振幅数据进行了裂缝检测,检测结果清楚地反映了裂缝发育带的分布状况。 关键词:分形;裂缝检测;多R度分形参数;分形嘲像压缩;选代函数系统(IFs);子块;父块 中围分类号:TEi22.2+3文献标识码:A SeismicfracturedetectionbasedonfI.actaltheory WangXin由ian,CaoJunxing,I。iXuemin,ZhengQisen(StateKeyl.ah0foilandGasReservolrGeol。gyandExploitati。n,L’hengduUniver出yofTechnoIogy,f11cngdu61()059.China) Abstr扯t:AccordirlgtothesensItjvityofdyrmmicalparameterstofracture,t11efractalcharacterlstIcs。ffracture,arldbased onfractaledgedetectloninlm89eproccssirlg,thispape’presentstwofracluredetectionmethods:m州tl—s∞】ehc训parameter∞掣fcoveragemefhodandn口cfa】compressj。nmetbodTesfs。nda佃ofM柚de卜brotsetanditeratedfuncnonsystems(1FS)fractaIyidddesiredresults.Thctwonlemodshavebeenusedjnthr fracturedetectIononthcrcaldatafrom anoilfield.Thefracture_richzonesarereveaIedclearlv on出edetectionrP一‘ultH Keywor出:f“lctaI;fracturedeIcctEon;multi_scalefractaIparaIlleter;fracta【imagecompresslon;lteratedfuncti。nsy引ems;range bl()ck8;dormjnbIocks 自相似性是分形的本质特征之一,提取分形特征参数,是研究不规则物体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1。,分形特征参数的变化,反映了物体自相似性的程度。基于图像处理的多尺度分形参数变化的目标检测方法,提出了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裂缝检测方法。 分形理论应用到图像压缩是在1987年。1990年,美国数学家M.F.Bamsley的博士生AEJac—quin发表了一种基于方块划分的分形图像压缩方案,以寻找图像的局部自相似性实现全自动图像压缩编码,相应的算法为迭代函数系统和拼帖定理。该方法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使分形图像压缩方法产生了质的飞跃口一。我们把分形图像压缩方法应用于裂缝检测,在局部分割的基础上,应用仿射变换后的父块与子块的相似程度来对裂缝进行检测‘3’“。 低渗透率地层中的裂缝可作为储集体或运移通道.对石油天然气开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裂缝检测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理论上认为, 人工地震在各道对应层位上的振幅值是连续变化的,而如果有振幅异常.在排除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则认为是地层属性的局部突变造成的”~一。分形理论应用于裂缝检测正是以此为检测依据。 我们以地震层位解释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和分形图像压缩的裂缝检测方法,分别对地震层位振幅数据进行检测,找出层位的裂缝信息,提高地震层位的横向分辨率。 l方法原理 1.1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裂缝检测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即是面积度量维数,地震层位振幅数据可构成一个自然的纹理表面‘“。用厚为2£的地毯进行覆盖,则表面积可由 收稿日期:2003一0605;政回日期:2003一ol2l。 作者简介:王兴建(1974).男,顾士,现从事三维地震裂缝检测鹱其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94190.401440l6j。 万方数据

各种测井方法

一、测井方法的综合概述 测井项目 符号 标准单位 纵向分辨率 测量方式 岩石物理响应机理 地质应用领域 影响因素 井径测井 CAL in 、cm 井眼直径 划分岩性,划分剖面 岩性,钻头直径 自然电位测井 SP mV 6-10ft 地层中自然电流的流动 测两电极及地面参考电极间的电位 划分渗透层,估算泥质含量,地层对比,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确定油水层及油水界面,确定水淹层 地层水矿化度 地层压力 自然伽马测井 GR API 8-12in 总计数率 地层天然GR 放射性强度 划分岩性,进行地层对比,估算泥质含量 层厚,井参数,放射性涨 落误差,测速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NGS Ppm,% 8-12in 谱测量率U 、Th 、K 利用、238U 、40K 特征能量 划分岩性,研究流体运移,研究沉积环境,区分粘土矿物 泥浆密度,井径,泥浆性能,地层密度,重晶石 补偿声波测井 BHC Us/ft 声波传播时间 声波时差 消除井径影响,确定岩性和孔隙度 井眼环境,侵入带 声速测井 AC us/ft 声波传播时间 不同介质声波时差的差异 判断岩性,计算孔隙度,气层识别 气层,裂缝,疏松地层及井眼扩径严重的地层 声波全波列测井 AWL Us/ft 纵波首波传播时间,声波全型波列 声波时差 划分岩性、气层,估算孔隙度,判断裂缝 岩性,孔隙度,流体性质 补偿中子测井 CNL % 24in 含氢指数 快中子slowing-down 性质对地层含氢指数的影响 确定地层孔隙度、判断岩性、识别气层 井眼,泥浆矿化度、地层水 矿化度、骨架岩性等 中子寿命测井 TDT us 中子俘获截面,衰减时间 热中子寿命 判断地层含油气性,计算Sw 和Sh 井眼,测井液侵入,储层厚度,背景值 次生伽马能谱测井 GST 脉冲 13-25cm 次生伽马能谱 快中子 计算孔隙度和Sw ,判断岩性,井眼

裂缝深度检测意义与特点

裂缝深度检测的意义与特点(宁波升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NCIT) 对应的仪器:上图:混凝土多功能检测仪(SCE-MATS) 下图: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SCU-PWT)

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最重要的土木、建筑结构,在社会基础设施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老化、劣化现象(如裂缝、混凝土强度降低等)。同时,如果施工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会加速结构的劣化,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为此,升拓检测历时10余年,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开发了一整套针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结构的缺陷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该方案基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测试效率高、可靠性好、对结构无损伤等特点,可以大大地提高混凝土材料及结构的质量。该技术体系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 1) 裂缝深度; 2) 混凝土构件质量(强度及刚度); 3) 结构尺寸 4) 表面剥离、脱空及内部缺陷; 5) 岩体力学特性及分级测试 测试意义: 整个技术体系采用冲击弹性波作为测试媒介,并集成到测试设备中(混凝土多功能检测仪,SCE-MATS)。其测试精度和效率达到工程要求,已在国内外数百个各类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我们具有相关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并申请和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出口到日本等海外。 混凝土结构是最重要的土木、建筑结构,在社会基础设施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干燥收缩、温度应力、外荷载、基础变形等),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缺陷或损伤现象。由于裂缝的成因、状态、发展以及在结构中的位置等的不同,对结构的危害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严重的裂缝可能危害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结构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些裂缝,如表面温度变化或干燥收缩引起的浅裂缝则无大的影响。此外,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在混凝土结构物中出现的裂缝,大多数在竣工后1-2年内已产生。如果这些裂缝处于稳定状态,其对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小得多。此外,对于裂缝的修补,如裂缝充填(往裂缝中注入水泥砂浆或者环氧树脂等充填材料,以防内部钢筋锈蚀)和裂缝补强(裂缝表面粘贴钢板等)都需要在明确裂缝的状态、成因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因此,为了确定裂缝的状态、发展和成因,以及合理评价裂缝对结构物的影响,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案和时机,掌握其深度与其长度、宽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不同的是,裂缝的深度测试较之长度和宽度测试要困难得多,通常需要采用钻孔取样的方法加以直接测试。但是,钻孔取样的方法除费时费力,对结构也有一定的损害以外,对深裂缝由于取样困难往往难以测试。同时,对于裂缝的发展也难以监测,因此,采用合理的无损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裂缝种类允许最大宽度(mm)深度要求 例如,在《公路桥 梁养护技术规范》 (2004)中,对裂 缝深度做了如下规

常见建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预防

常见建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9-01-02T15:28:56.27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1期作者:闫春明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 黑龙江省龙源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加大。但是,我们的建筑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比如说,现阶段的建筑出现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裂缝问题。建筑的裂缝对于整栋建筑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一旦建筑物发生裂缝,那么建筑的外观就会遭到破坏,我们还要花费巨额资金来进行建筑外观的修补。更重要的是,一旦建筑物出现裂缝,那么整栋建筑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建筑就有可能难以承受住那么大的压力,面临着坍塌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物裂缝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性的方案。 关键词:建筑物;裂缝;原因 前言:建筑的裂缝问题从建筑产业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建筑的修补,浪费人力物力。实际上,建筑物裂缝的原因也就不外乎材料、施工、温差等三方面的原因,只要我们可以对这几方面多加注意,就可以有效的做好建筑物裂缝问题的预防。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三种最常见的建筑物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1建筑物裂缝出现的几大原因 1.1施工材料选取的不够合理 建筑物裂缝问题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建筑问题,它的产生十分频繁,造成的损失也会比较巨大。实际上,如果我们做不好建筑物裂缝的预防工作,建筑物在短时间之内就会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美观性和稳定性都会巨大的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减少因为建筑物裂缝问题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需要对建筑物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建筑物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确实有很多,主要就是在施工材料、施工过程、温差等三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针对施工材料而言,施工材料选取的不合理是建筑物裂缝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来看,我国的各类建筑都在使用不同配方比例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的选取往往是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但是实际上,我国的建筑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施工材料选取带来的问题时有发生。如果我们选取的材料不能够承载整栋建筑带来的压力,那么建筑表面自然会出现裂缝。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就说明整栋建筑就已经处于高危状态了,继续使用就会有坍塌的危险。除此之外,我们在选取材料过程当中还应关注到材料的干湿度问题。从材料力学的角度来讲,建筑材料的干湿度决定了它的承载力和可塑性,如果我们在配制建筑材料的时候选取了一个不合适的材料干湿度,那么我们的整栋建筑就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综合这两方面,材料的选取其实是建筑物裂缝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施工过程中没考虑到地基沉降因素 有相关知识的人应当清楚,建筑物的自重以及其承受的荷载都是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的,地基在建筑物上部的荷载作用下,将应力按某一角度进行逐渐的扩散。深度愈大则扩散愈大,并且在相同的深度,应力值在中间是最大的,逐渐向两端减小。另外,由于地基的土体本身具备的非均质性,建筑物地基的应力必然是不均匀的分布的,这样建筑物就很有可能使地基产生了不均匀的沉降,因而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墙体裂缝。如果我们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者是对于这一点的考虑不够全面,那么就极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的裂缝。实际上,这种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旦这种问题出现,我们就会面临着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1.3温差较大导致温度裂缝 小时候玩过泥巴的人应当都清楚,如果把泥巴放到太阳底下晒,那么泥巴表面就会很快的出现裂缝。实际上,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十分简单,因为泥巴内外温度的不同导致了内外两侧的含水量发生了明显的差别,从而导致了两侧承载力和张力的差异,进而引发裂纹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我们的建筑过程也是这样,一旦发生了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就会导致内外两侧含水量、承载能力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从而诱发了建筑的裂缝。除此之外,温差还会导致建筑材料的热胀冷缩,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对热胀冷缩现象的发生留下余地,我们的建筑也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综合这两方面,温差问题其实也是建筑物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我们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2建筑物裂缝的预防措施 2.1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来进行施工 从上文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建筑物裂缝问题在建筑行业当中十分常见,并且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并不是唯一的,建筑材料的选择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一旦发生了这种原因导致的建筑物裂缝,那么整栋建筑就基本宣告着报废,很难再进行修复了。因此,我们在建筑起步的时期,就需要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具体来讲,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的预计重量,计算出建筑材料所需要承担的压力,有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施工材料。并且,我们需要对材料的干湿度进行探讨,确保材料在我们选取湿度的情况下可以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一旦这两方面的任何一部分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建筑材料选取工作就宣告着失败,整个建筑的过程也可能只会是无用功。毕竟,一旦发生了由于建筑材料引发的建筑物裂缝,我们就很难对这些裂缝进行修复了,这样一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会比其它类型的建筑物裂缝更大。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千万不能懈怠,一定要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的施工。 2.2施工过程当中将地基沉降因素考虑在内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也有很多建筑的裂缝问题是由于施工过程的不合理导致的。因此,我们应当将地基的沉降因素考虑到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在施工之前就对整栋建筑的情况进行预测,并计算出可能沉降的深度还有面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参考施工前的预测,还需要对地基的沉降情况实时监控,一旦发生了与预估不符的情况,需要及时的做出有效的调整。只有这样,地基沉降的问题才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建筑的裂缝的这个原因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排除。 2.3注意温差现象的预防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温差现象也是建筑物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具体而言,温差会影响到建筑材料内外的诸多差异,从而导致了裂缝现象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首先,我们应当做好建筑材料的保温和保湿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_杨玲

2015年第2期(总第317期) NO.2.2015 ( Cumulativety NO.317 ) 1 概述 识别储层岩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岩心分析,但考虑到油田上的生产效益,深层钻井成本很高,因此不能在每口井中都取心,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岩性识别方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9年李祖兵利用M-N交会图对具有不同结构和构造的同类岩性进行了识别;2010年张伯新以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井相-岩性建模数据库,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工区内火山岩岩性识别标准模型;2013年杨辉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域复杂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岩性和录井岩性较为相符,对该区域的储层识别和沉积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4年刘国全针对沧东凹陷孔二段源储互层型致密储层岩性识别的难点,利用散点图、交会图及ECS测井进行岩性的识别,形成了源储互层型致密油岩性识别的有效方法等。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是根据已有的测井曲线资料来划分地下地层的岩性,传统岩性识别方法的方法为交会图法。测井曲线资料包含有丰富的岩性信息,地下的岩性主要包括岩石的物理组成、排列结构、孔隙度及孔隙流体的性质直接着影响测井曲线的测量结果,其中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及泥质含量(Vsh)等测井曲线对地下岩性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实际应用中,特定的岩性对应着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因此,测井解释人员可以根据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来确定地下地层的岩性。 2 基础数据整理 测井曲线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测量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测井资料中出现一些不稳定的跳跃状态,需要对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另一方面由于仪器刻度的不精确性会引起刻度误差,需要进一步做标准化处理。 其中频率直方图是测井标准化处理的一种基础方法,首先选取一套岩性稳定、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地层作为标准层,然后对选定的标准层分别做自然伽马、补偿声波、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孔隙度等测井资料频率直方图,确定每项测井资料在每口井的主要分布范围和峰值,确定对应关键井相应的测井资料分布范围和峰值确定校正值并进行校正。 3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地层岩性 实际情况中,考虑成本及效率因素,绝大部分油田都采用常规的测井系列,常规的测井资料主要包括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声波时差(DT)、密度(DEN)、电阻率(Rt、Rxo)、放射性(CNL)等岩石物理参数,这些测井曲线包含了地下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信息,是一套比较全面而灵敏的测量组合系统。大量理论及实践资料表明,常规测井识别岩性是可靠并且有效的。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地层岩性运用最多的是交会图法。交汇图法是选用两种对岩性反应敏感的物理量进行交会来识别地层的岩性,主要是依据不同储层的岩性和流体类型异常在交会图平面上占有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异常划分。常用的有中子-密度交会图、声波时差-密度交会图、中子-声波时差交会图等。交会图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和快捷的优点,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岩性识别方法。但其缺点是对复杂岩性识别率低。 根据某工区18口井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的差别,针对泥岩、砂岩干层、油层、水层及盐岩等5种岩性建立的GR-波阻抗交会图样板,利用该样板可以直观有效地进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杨 玲1 李鹏飞2 (1.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山西长治 046011;2.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地层的岩性是岩石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的总和,识别钻井剖面上地层的岩性,尤其是储层的岩性,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能有效进行测井储层识别,岩性识别是前提,因此,岩性识别方法在油气层识别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测井技术;岩性识别方法;储层;石油勘探;石油开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76-02 DOI:10.13535/https://www.doczj.com/doc/172859828.html,ki.11-4406/n.2015.0184 - 176 -

断层、裂缝识别属性

断层、裂缝识别属性 地震相干、倾角和方位角 相干体技术是通过三维数据体来比较局部地震波形、相位的相似性。当地层岩性、特征等地质因素横向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地震波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引起地震波的各种属性变化。反之,作为一种属性应用,地震波横向变化时,根据地震道相干性计算的数值必然发生变化,且变化敏感,相干值低的点与地质不连续性(如断层、地层、特殊岩性体边界)密切相关。因此,相干体切片包含了断层、微断裂的信息,它可直观地显示微断裂的相对发育程度。通常,长度较大的线状或大曲率半经的曲线为断层的显示,长度较短的则为微断裂的显示,微断裂的显示越密集,则预示微断裂越发育。 层倾角和方位角图也有类似的功能,只是各有所长。图片上较长的线性条带显示,一般也是断层的体现,其中短促的线性条带通常是微断裂的体现;而断层之间,方位角的线状或大小(色彩)变化现象则体现了裂缝的发育状况,通常线状显示越密集、色彩越丰富,则预示裂缝越发育。通过地震相干、倾角和方位角的叠合显示,可更加清晰地描述地质体产状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分析构造的变形程度和裂缝的发育程度,从而有助于分析储层物性的相对优劣。 SMT中该类属性应用 SMT中所有高级属性都集成在一个模块RSA中,因此要计算该类属性首先从project中找到RSA模块,打开进入属性选取窗口。 RSA模块中相干属性名称为Similarity,这里翻译过来实际上是相似性,意为相似性越差,越不相干,反映横向的不连续性,指示断层、裂缝或者特殊岩性体的存在;相似性越好,越相干,反映横向上地层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该属性silimarity来检测尺度较大的断层,当然有时候也对小断层有用。 在similarity属性下方为silimarity variance,翻译为相似性的方差。数学上,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通俗点讲,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应用到相似性计算时,也就是某三维空间内各样点之间相似性偏离该空间内平均相似性的程度大小。这种属性对小尺度的不连续性很敏感,可以用来检测小断层、裂缝的存在。

如何识别六大常见混凝土裂缝

如何识别六大常见混凝土裂缝 1、塑性塌落裂缝 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或浇注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生,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向上浮,即所谓的泌水,若是素混凝土,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若是钢筋混凝土,则混凝土沿钢筋下方继续下沉,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支顶,使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这种塑性塌落裂缝,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或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为严重。 裂缝一般特征: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2、塑性收缩(干缩)裂缝 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后,还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不规则龟纹状或放射状裂缝;另一种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一条裂缝;有时上述两类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构件上出现。 3、温度裂缝 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这种变形即为温度变化,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温度裂缝,由于与温度场分布、温差大小,约束程度以及结构构件的类型不同,其温度裂缝的形状和发生的部位,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随时间的推移,温度裂缝还会逐渐开展,甚至恶化。温度裂缝是混凝土裂缝中较为复杂的一类。 4、水化热裂缝 一般多在大体积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很高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加之有约束的存在水化热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有表层裂缝、内部裂缝、底层裂缝、贯穿裂缝、非贯穿裂缝和转角、截面突变部位及孔洞角部的热应力集中裂缝等类型。就其裂缝形状而言,

常见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和分析

常见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和预防 简介:作为建筑物的质量通病之一——裂缝,时常会产生,往往在师生中引起恐慌。对于建筑物中出现裂缝的现象,不要谈缝色变,也不要麻痹大意。要分析判别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为师生营造安全的教育教学氛围。下面就常见的裂缝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物裂缝成因预防 作为建筑物的质量通病之一——裂缝,时常会产生,往往在师生中引起恐慌。对于建筑物中出现裂缝的现象,不要谈缝色变,也不要麻痹大意。要分析判别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为师生营造安全的教育教学氛围。下面就常见的裂缝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1.现象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大部分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此向上发展。横墙刚度较大,很少出现这类裂缝。裂缝多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 (2)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成对出现。沉降大的裂缝在下,沉降小的裂缝在上。 (3)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纵墙顶层有钢筋混凝土圈梁时,顶层中央竖直裂缝较少。 2.原因分析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是由于沉降、上部墙体等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部位的水平裂缝。 (3)房屋底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起着反作用,当上部集中荷载较大时,窗间墙因反力作用变形过大而开裂。 3、预防措施 (1)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较全面钎探,待探出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凡房屋层数差异较大、长度过长、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建筑物,都应从基础开始,将基础断开成若干部分,使其自由沉降,以防止裂缝产生,沉降缝应按规范要求宽度设置。在沉降缝处圈梁不应连在一起,同时防止砖、砂浆等较大硬度的杂物落人缝内,以防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拉裂。 (3)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一般房屋上部刚度较大,可适当抵消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故应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面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实际施工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如砖浇水浸润,提高砂浆饱满度,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施工临时间断处留置斜槎,适当放置拉结筋等。 (4)窗台部位考虑设钢筋混凝土梁或反砖过梁以防止反梁作用的变形、垂直裂缝的产生。该部位尽量少用半砖,配通长钢筋的效果较好。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现象 (1)八字形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有时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