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倾角测井识别裂缝原理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35
所谓裂缝识别,主要包含四个含义,即裂缝的真实性、裂缝的有效性、裂缝填充物的性质(即含油气性)、裂缝产状的计算。
裂缝综合分类如下:⎪⎪⎪⎪⎪⎪⎩⎪⎪⎪⎪⎪⎪⎨⎧⎪⎩⎪⎨⎧⎪⎪⎪⎩⎪⎪⎪⎨⎧⎪⎪⎪⎩⎪⎪⎪⎨⎧︒<︒<<︒︒<<︒︒>应力释放缝钻井液与地应力压裂缝钻具诱导缝诱导缝网状裂缝)水平缝()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缝(低阻(低密度)缝高阻(高密度)缝天然裂缝裂缝5305753075αααα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
由于其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所以,其测量结果反映了井壁附近的地层情况,对裂缝的发育情况十分敏感。
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2、双侧向测井从宏观上看,深、浅侧向,尤其是深侧向能反映出井眼周围较大范围内地层总的电性变化,由于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往往出现深、浅侧向值的大小不同,表现为电阻率的“差异”。
影响双侧向差异性质及大小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裂缝发育程度、裂缝角度、流体性质因素的影响。
(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经验表明,裂缝越发育的地方,双侧向的正差异一般也越大。
(2) 裂缝角度的影响高角度、垂直裂缝的双侧向为正差异。
斜交缝的双侧向不明显。
低角度缝、水平缝的双侧向为低阻尖峰。
(3) 流体性质的影响在淡水钻井液作用下,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油气时,侵入带的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双侧向出现正差异。
如果地层中油裂缝发育,钻井液滤液沿着较大的裂缝侵入较深,但微缝中的油气缺少被驱替;离开井筒越远,地层中的油气呗驱替越少,从而一般仍出现双侧向的正差异。
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水时双侧向差异减小。
(4) 地应力集中的影响在地应力集中段,岩石变致密,地层电阻率急剧上升,高达上万欧姆米,大大超过一般致密层的电阻率。
在钻井过程中,地应力通过井眼释放,造成该井段井壁沿最小主应力方向定向坍塌,使浅侧向值显著降低,从而出现深、浅侧向的正差异。
测井资料的裂缝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摘要]T油田F油层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浅水湖盆中一套特殊类型的河流一三角洲沉积,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差,为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
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影响,目前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裂缝反向水淹,层间差异大,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
通过开展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储层裂缝方法的研究,搞清了储层的裂缝发育状况,裂缝发育程度向定量化方向迈进了一步,为搞清储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F油层裂缝测井地质建模T油田F油层是一个受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的构造一岩性复合油藏,储层裂缝发育。
整体上储层复杂,非均质性强,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19×10-3um2,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1.4%,为低孔特低渗油藏。
储层裂缝对开发影响很大,T油田已开发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东西向水淹,油田主体区块产量下降较快。
深入认识T油田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可以为油田开发调整工作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1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裂缝方法1.1国内外研究现状影响裂缝发育的因素互相作用,针对不同成因的裂缝具有不同的预测方法:(1)主要针对构造裂缝预测的构造应力场方法和曲率法;(2)现代数学理论方法,其主要应用在进行井间预测时;(3)如何对地震资料进行解译,即如何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的功用,进行裂缝空间分布的预测。
目前的研究正在向多角度、多资料匹配裂缝预测等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Ouenes等提出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多种数据(地震三维数据体、压力测试、井点的分析等)进行集成,建造联系的裂缝油藏模型。
1.2单井裂缝测井解释方法介绍裂缝性地层裂缝的测井解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识别裂缝带和定量计算储层裂缝参数。
常规测井方法的难点在于:(1)裂缝本身具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产状及发育程度不同,裂缝体积比岩石基块体积小及裂缝中有充填物等较为复杂的特征;(2)单一或少数识别参数对裂缝的识别比较困难。
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测井方法,但其测量结果都会受到探测范围内裂缝、井孔、岩石基块、流体等介质物理性质的综合影响,而裂缝对岩石物理性质的印象非常有限,不足以使其发生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