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4
北京CBD中服地块最详细资料(配中标企业地块分布图)背景资料一:中服地块风向标:80余房企疯抢大腕无一缺席从2月末的遭冷遇到昨日的“众星捧月”,中服地块再度入市,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
CBD地块无论是进行整体开发,还是分散开发,都需要最优的设计方案,这不仅能保证核心区域的品质,更能提升CBD的凝聚力。
从2月末的遭冷遇到昨日的“众星捧月”,中服地块再度入市,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
昨日,有超过80余家的企业赶赴九华山庄,参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京商业中心区核心区12宗土地的规划设计方案投标。
整个方案投报环节从早上9点半持续到下午3点钟左右。
万科、富力、九龙仓、中建国际、万通、首创、首开等房地产知名企业悉数出现,SOHO中国、万达等致力于商业地产的大佬也毫无悬念的在现场参与投标,曾被指为“内定”的远洋地产也出现在投标现场,此外,安邦保险、盛大网络、联通投资集团、海航、中航、三星、宝马、周大福等非专业地产开发商也出现在九华山庄。
今年1月末,中服地块首次推向市场,消息一经公布,其苛刻的竞拍条件就被只为有“内定”,还指出这是为远洋地产量身打造的竞拍条件,随后,北京市国土局联合相关部门还组织了现场踏勘及答疑活动。
2月22日正式挂牌竞价后,半个月内无人问津此地块,出让截止日期从3月8日延迟至3月25日,随后由于“地王”记录不断被刷新,北京市国土局宣布暂停中服地块等热点地区高价土地交易,中服地块华美出场又匆匆下场。
根据潘石屹的计算,中服地块总体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地价如果按照3万/平计算,再加上建安费、设计费等,其成本价会达到5万/左右,整个项目或耗资250亿以上,接近300亿。
“很难有开发商能够独立开发。
”此次考虑到中服地块总体开发量大,造价高,同时为避免中服地块出现总价“地王”,在新一轮招标中,原中服地块被拆分成z-3、z-4、z-5、z-6四块地,总规划建筑面积也由32.7万平方米增加到58万平方米,新增25.3万平方米。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虽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以及近年来陆续编制的中心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新的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指导北京的建设。
为实现北京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该规划于2005年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复正式生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的相关规定,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特编制《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并强化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保障中心城城市建设的综合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条规划目标和原则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的“六个调整、六个优化”,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为建设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搭建综合平台。
(1)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关于中心城调整优化的五项原则,即:坚持整体和集约发展的原则,坚持中心城调整优化和新城发展联动的原则,坚持旧城功能调整优化和古都风貌保护统筹的原则,坚持整体用地比例协调和空间疏密有致的原则,坚持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和绿化系统的原则。
(2)总量控制,划分片区,对中心城总体规模进行分片区管理。
(3)系统优先,以城市基础设施供应能力为条件,确定合理的建设强度。
(4)落实城市公共设施,保障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和城市安全。
(5)综合及高效利用土地,体现节约、节能的理念。
(6)逐步建立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增加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中央商务区(CBD)核心规划方案总规划师:安岗中央商务区(CBD)是一个中心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人气聚集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城市总体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
要想建成区域性的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会展及办公为一体城市商务中心区(CBD),需要有科学的规划、绿色生态设计,要达到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及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要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建好中央核心商务区;他是中央商务区(CBD)的龙头,是人气的主要活动区域。
对国内来讲, CBD 是一个中心城市对外辐射的核心桥头堡;对国外来说, CBD 是一个进入中国中心城市的门户。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大批跨国公司、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建立它们的总部,引发众多行业聚集,这必然对中央商务区的高档办公环境产生大量、持续的需求。
加快建立 CBD 将有助于接纳来自于国外的服务、贸易、金融、证券、商务等行业的投资。
CBD 作为国际性商务活动的平台,外商习惯它、认可它。
在中国中心城市建设中央商务区,实质上是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与国际商务接轨的必要条件。
因此,抓住机遇,加快建设 CBD 是中国迎接“入世”挑战的客观需要。
当前国内的区域经济竞争,首先表现为中心城市间的竞争,而中心城市的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 CBD 的功能和水平上。
也可以说区域经济的竞争集中体现在 CBD 之间的竞争上, CBD 将成为国内区域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另外,国际经济竞争的突出特点,也表现在各国大城市之间的竞争上。
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形象竞争,也就是有没有中央商务区的竞争,一个规划科学的CBD ,可以提高这个城市的竞争能力,并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 CBD 这个平台,有效地参与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竞争。
一个好的 CBD 规划,需要有一个灵魂建筑群,这个建筑群不但要是 CBD 区域的主要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会展及办公集散地,而且是中心城市的标志。
我们用国内外的 CBD 进行比较说明。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前言一、导语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蓝图。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原则。
为了进一步实施深化总体规划,更具体地控制城市的建设,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体现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对本区的城市用地范围内的建设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其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用地功能进行再细划,对各类的建筑及道路、市政、绿化等各种用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保护和弘扬古都风貌,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充分、合理的条件。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报告一、朝阳区基本概况1.历史沿革朝阳区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隶属于广阳郡,后属于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南京(即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
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
民国14年(1925)设东西南北四个郊区,此为设区之始,时称北京市东郊区。
民国17年(1928)改称北平市东郊区。
1945年将东郊区划分为两个区:以朝阳路为界,以北为郊一区,以南为郊二区。
同年分别更名为第十三区和第十四区,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
1950年8月易名第十区,1952年恢复东郊区名,并将原八区所辖的德胜门至清河公路以东地区划入管辖。
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转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归入东四区。
翌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
直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正式更名为朝阳区。
北京CBD发展规划北京CBD发展规划积极贯彻"一线两翼"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有关精神,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商务中心区的详细性控制规划,以发展首都经济为主题,以促进首都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土地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投资环境改善和政策导向为手段,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管理总部、国际知名金融保险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提高商务中心区管理功能、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商业规划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显著增强商务服务功能。
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在商务中心区内设立管理总部,使商务中心区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控制中枢之一。
2.重点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服务业。
广泛吸引和发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与商务中心区功能相适应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现代服务水平,使金融产业成为商务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发展和健全各类中介服务体系。
根据商务活动对社会中介服务的需求,在继续发展会计、审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发展多层次的创新服务机构,广泛开展评估评价、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知识产权等各类专业中介服务。
4.建立高标准、现代化的配套服务业,逐步形成商业、影视文化、广告传媒、现代运输协调发展的现代服务体系。
CBD建设近期规划以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市政先行,弹性开发,重点突破,机制创新,着眼用户为进一步工作折基本原则,加快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把中央商务区建设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提升首都经济质量,同时促进首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一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开发,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进行相应的功能配套,首先完成核心区的开发建设。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东扩区
规划综合方案公示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现代商务区,在首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仍在日益增长的产业聚集需求,补充和完善现状CBD所缺乏的功能,加快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步伐,规划将CBD 在现状基础上沿朝阳北路、通惠河向东扩展至东四环,东扩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约700万平方米。
东扩区规划综合方案在国际征集获奖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方案的先进理念及优点,以产业研究、市政交通专项研究为支撑,从多方面对东扩区进行了研究:
空间布局:以商务设施为主导功能沿快速路、主干道等城市重要道路分布;延续原CBD“金十字”的布局模式;呈“一主一副”双“十字”格局。
绿地系统:与现状CBD绿化系统有机衔接;三个绿地公园均衡布局,提升区域环境品质;“L”型绿环居中设置,景观均好性强、可达性高,创造更多景观地块。
道路系统:强化与周边联系,连通与现状CBD相接的全部道路,内部路网尽量贯通;优化次干路系统,加密支路;控制道路红线宽度,创造舒适街道空间。
轨道交通:区域内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远期规划轨道交通站点500米覆盖范围将达到80%。
空间形态:地标建筑与绿地公园结合分布;超高层建筑沿“双十字”分布。
下一步规划深化工作:进一步落实CBD东扩区所需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开展低碳策略研究,充分考虑现状物权人利益,拟定分期实施计划,逐步落实具体地块的规划指标。
根据《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有关规
定,现就该用地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限30天。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1、总则2、“控规”的执行3、“控规”指标调整的原则4、“控规”指标调整论证报告的内容要求5、“控规”指标调整论证报告的成果1总则1.1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通过对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和建筑容量等的规划(量化)控制,强化了城市政治、文化中心的性质,优化了土地配置,完善了城市功能,保证了城市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1.2为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控规,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规范调整控规的行为,特制定本技术管理意见。
1.3本规定适用于《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市区其他地区陆续被批准的控规,例如,《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边缘集团已编制并被批准的控规,应按此要求执行。
返回2“控规”的执行2.1对行政办公用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城市重要地段公共建筑用地,应按“控规”严格执行。
特别是天安门广场周围、东西长安街两侧、南北中轴线两侧的行政办公、文化设施用地,以及城市体育中心等用地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其它地区的文化、体育用地原则上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2.2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基本保持现有规模。
对于市区西北部地区,应以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逐步建成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地。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原则上不应改变土地使用性质;2.3商务中心区和商业中心用地(包括8个市级商业中心和47个地区级商业中心)应主要用于商务办公、金融、商业服务业、旅馆及相应的文化娱乐等设施的建设;2.4仓储区用地应严格控制,不应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2.5基础设施场站用地不得改变用地性质,并应与地段的开发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2.6红线(道路)、绿线(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蓝线(河湖、水系)、紫线(铁路)必须严格控制,不得侵占;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控制范围中的各类用地与道路红线控制,应按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执行。
北京商务中心区简介商务中心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制造业开始外迁,而同时商务办公活动却不断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要求一些大城市在旧有的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都是国际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商务中心区。
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
1998年,市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6月5日,第76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
2000年8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并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
2000年8月15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将CBD这张"名片"象品牌一样正式隆重推出。
专家预言,以国际形象出现的北京CBD将为首都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他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而且还将把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
充分发挥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功能作用,立足北京,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
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培育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抓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两大机遇,把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北京重要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
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要点1.空间布局与用地功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街区的地理位置、用地条件和周边环境,确定街区内的空间布局和用地功能。
应注重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合理结合,兼顾功能多样性和社区需求,打造有机的、宜居的街区空间。
2.道路交通规划:制定街区交通组织方案,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布局、交通流线与交通节点。
考虑交通方式多样性,提供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支持,减少私家车出行比例,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3.绿地与景观规划:在街区内规划绿地与景观空间,提供城市绿肺和休闲娱乐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注重绿地与建筑、道路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低碳街区发展。
4.建筑规划与密度控制:制定建筑物的布局、高度及密度限制,注重建筑在街道形态和景观上的统一性,保证视觉连贯性,防止过度密集。
5.基础设施规划:街区规划应考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排水等设施。
确保基础设施的可持续供给和协调发展,提高街区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6.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规划:合理规划综合管廊和地下空间,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有序,减少地上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7.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街区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低碳环保街区建设。
可制定节能措施,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8.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应重视文物保护和传承。
在规划中合理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注重历史文化要素融入新建筑和环境中,保持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
9.社区参与与公众意见征集:在街区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活动,听取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公众参与,增加规划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10.规划实施与监管:街区规划的实施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规划方案得以贯彻落实。
应建立规划编制、审批、执法和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北京CBD,地处北京市长安街、建国门、国贸和燕莎使馆区的汇聚区。
一.简介北京CBD[1]是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 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这里是摩托罗拉、惠普、三星、德意志银行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CBD所在地,也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传媒企业的新址,是国内众多金融、保险、地产、网络等高端企业的所在地,也拥有众多微型信贷服务机构,是金融工具的汇集之处,代表着时尚的前沿。
同时,CBD又是无数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的摇篮。
从330米的北京最高楼——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到世贸天阶的超大电子屏,从建外SOHO的白楼到万达广场,众多创意文化、物流、服务企业在这里启航。
二.地区概况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制造业开始外迁,而同时商务办公活动却不断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要求一些大城市在旧有的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都是国际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商务中心区。
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
1998年,市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08.21•【文号】•【施行日期】2020.08.21•【效力等级】其他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你们《关于报请审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
《核心区控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核心区战略定位,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注重中央政务功能保障、注重疏解减量提质、注重老城整体保护、注重街区保护更新、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城市安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首都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要深刻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把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和治理“大城市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三、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
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好北京市搬迁腾退办公用房的承接利用,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办公布局,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以更大范围空间布局支撑中央政务活动。
从疏解腾退、功能置换、文物保护、服务保障、环境提升等方面制定规划管控与实施措施,抓好中南海及周边、天安门-长安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
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各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调整控规的程序,以及实行社会公众参与,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区范围内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第一条为了严格执行和完善、深化《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市区控规》),依据《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控规》的规划范围。
市区其他地区陆续被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控规》实施的主管部门。
各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权限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市区控规》的实施管理。
第四条《市区控规》实施应坚持严格执行的原则,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深化和调整,实行《市区控规》调整的社会参与及监督。
第五条凡在《市区控规》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市区控规》和本办法进行规划建设,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市区控规》文件、图纸及图则,应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市区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请前应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由申请方委托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
规划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附件《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进行论证。
技术管理要求应在实施中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补充、完善。
第九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在审查前应进行预审,预审工作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第十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十五个工作日,公众建议和意见,作为审查内容,随论证报告报审。
第十一条由市规划、环保、国土房管、文物、园林、交通管理等部门组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查组,对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审查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概述12/2/20033:3:23cbd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制造业开始外迁,而同时商务办公活动却不断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要求一些大城市在旧有的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都是国际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商务中心区。
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
1998年,市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6月5日,第76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
2000年8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并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
2000年8月15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将CBD这张"名片"象品牌一样正式隆重推出。
专家预言,以国际形象出现的北京CBD将为首都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他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而且还将把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