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pdf
- 格式:pdf
- 大小:506.86 KB
- 文档页数:13
湖北省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细则(试行)参考资料目录一、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四线”规划管制工作指引》、《湖北省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编制导引》、《湖北省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细则(试行)》的通知(鄂建[2004]60号) (1)二、湖北省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细则(试行) (2)三、参考示例1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节选) (7)四、参考示例2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节选) (10)五、参考示例3 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内容(节选) (27)六、参考示例4 随州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节选) (29)湖北省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细则(试行)1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和《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的要求,为规范我省各类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制定本细则。
1.1 编制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四个坚持”,即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最广大群众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量力而行。
有效调控和制止各类与“四个坚持”不相适应的建设开发行为,保证城市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引导我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1.2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指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的必备内容。
1.3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应当符合国家、部、省各类相关规范,结合地方性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研究制定。
1.4 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已经批准的,要补充完善强制性内容。
新编制的规划,特别是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必须明确强制性内容。
说明书目录1. 规划编制背景 (3)1.1 宏观政策背景 (3)1.2 微观背景 (3)2. 现状概述 (4)2.1 区位 (4)2.2 自然条件 (4)2.3 现状与建设条件 (5)3. 规划依据与原则 (6)3.1 规划依据 (6)3.2 规划原则 (6)4.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7)4.1 规划定位 (7)4.2 发展目标 (7)5. 总体构思与规划结构 (7)5.1 总体构思 (7)5.2 规划结构 (7)6. 用地布局 (9)6.1 布局原则 (9)6.2 居住用地 (9)6.3 公共设施用地 (10)6.4 规划用地平衡表 (12)7. 道路交通规划 (12)7.1 规划原则 (12)7.2 道路系统组织 (12)7.3 道路分级 (13)7.4 步行系统 (13)7.5 停车设施规划 (13)8. 绿地景观规划 (14)8.1 规划原则 (14)8.2 绿地景观规划 (14)9. 市政工程规划 (16)9.1给水工程规划 (16)9.2排水工程规划 (17)9.3电力工程规划 (17)9.4电讯工程规划 (18)9.5燃气工程规划 (19)9.6供热工程规划 (20)10.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21)10.1 环境保护规划 (21)10.2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22)11. 地块规划指标控制 (23)11.1 地块规划控制目的与方法 (23)11.2 规定性指标 (23)11.3 指导性指标 (26)11.4 城市开发强度及地块控制 (26)1. 规划编制背景1.1 宏观政策背景1.1.1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就要求要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构建安居乐业的城市生活,间接的促进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1.1.2中部崛起与中原城市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一方面强调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众多举措,同时也十分强调了联系东西部的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
吉安市城南新区城市设计与控制规划一、项目背景1、区域位置:吉安市城南新区位于吉安旧城南部,与旧城区隔后河相望,片区是后河组团的核心区域,属于中心城区河西片区的一部分。
城南新区是吉安中心城区的几何中心,与旧城区、河东片区构成支撑未来吉安城市发展的核心三角区。
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水圈范围以内,井冈山大道以西的区域。
3、项目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54 公顷,不含水圈的水域及河岸绿地面积。
4、片区定位: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城市商贸金融中心,滨水宜居示范基地。
二、规划设计1. 整体空间结构九宫格,片区空间由水圈、主要城市干路以划分形成了一个九宫格的空间布局结构。
发展轴——四条城市干道组成片区基本空间构架,是重要的城市区域联系通道,也是片区的交通轴;片区中央南北向活动轴线,则是一个以景观序列和公共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功能发展轴。
综合发展带——综合发展带主要沿交通发展轴分布,是城市商务、商贸功能集中的区域,功能构成上更为混合,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地区。
公共中心——公共中心包括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城市公园,是整个城市远转的功能核心,也是服务全市的公共服务中心。
宜居社区——城南新区的居住区域基本住区均沿水圈分布,均衡布局于九宫格的外围,是片区中环境条件最好的区域,保证了中心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对各个住区提供公平的服务条件。
山水外环——水圈与天华山构成了九宫格的山水外环,是片区的良好生态背景和景观要素,为片区的整体完型提供了天然的边界。
2. 用地布局根据各类功能用地的使用特点和对城市外部环境的不同要求,确定片区中各类用地的基本布局模式。
沿路商务、沿河居住、沿轴商业、聚心公建。
3. 各类用地布局与规模3.1 城市非盈利性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片区几何中心位置,行政中心位于井冈山大道与吉州大道之间、新建路南侧;行政中心东侧布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其他行政办公用地;行政服务中心南侧、井冈山大道西侧布局吉安市体育馆(已建成);吉州大道东侧,行政中心西侧布局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展览馆等文化设施用地。
迈向滨海开发新时代的城市新地标 盐城市城南新区概念规划 【深化设计(成果)】2007年5月前言 一个江苏沿海经济与苏北经济新引擎的盐城都市圈的发展,在其空间结构中如何创造强有力的中心与具有辐射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个有着“水绿盐城”、“百河之城”、“湿地之都”鲜明特征的城市,在城市发展史的第二个居住与公共设施集中区中,应构筑怎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历史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呢?一个开发建设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规模相当于中等城市的城市分区,是否仅凭行政中心的开发予以充分启动,并持续进行下去呢?一个拥有众多品牌企业、为城市制造业的腾飞不断谱写新的篇章的城市新区,应在构筑区域中心城市、强化城市辐射力中,培育并提升哪些功能呢?城南新区建设发展求突破是盐城市当前积极建设江苏沿海中心城市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快速扩展过程中,较大城市分区建设与实施如何协调发展以及如何可持续推进的问题。
为了突出深化设计对城南新区发展的战略引导性,做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分区发展与城市总体发展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新功能空间的构筑相结合,需要进行城南新区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
以城南新区概念规划设计竞标方案和深化设计竞标方案为工作基础,我院于2007年4月初开始了以投标方案汇总深化为重点的深化设计工作。
在两轮投标设计过程中,清华大学项目组和同济大学项目组的竞标方案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城南新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建设发展重点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有关专家、领导对深化设计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着眼于控制与引导,统一规划、分区实施、协调发展的思路;明确城南新区与现状建设状况、中心区城市设计、交通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确立城市特色彰显与城市功能空间互动的空间组织模式;破解城南分区发展与城市总体发展框架相协调的一体化发展关系;以及完善重大功能区块空间组织、建设配套服务完善的居住社区、优化交通组织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等。
(弯腰树单元、那招单元、火车南站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攀枝花市五十四至仁和片区,弯腰树单元、那招单元、火车南站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区位置及规划范围本轮规划范围东起攀枝花大道~西至岩神山、那招水库~南至总乐路~北至南山路~规划区面积1102.73公顷~规划人口约15万人。
二、目标定位本轮规划总体定位为:生态宜居康养新城~攀枝花综合交通枢纽。
三、规划结构根据用地布局特征~规划形成沿大河两侧复地发展的仁和区整体城市空间结构成“一带三心六区”布局。
四、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为827.78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75.06%,区域公用设施用地20.27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2.44%,特殊用地面积38.63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3.50%,非建设用地236.29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21.42%。
,一,居住用地,R,规划居住用地285,3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34.47%。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6.06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6.77%。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面积6.5公顷,文—1—化设施用地面积4.55公顷,教育科研用地面积为34.6公顷,公共体育用地0.79公顷,医疗卫生用地5.91公顷,社会福利用地1.18公顷,宗教用地2.53公顷。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00.91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2.19%。
其中~商业用地97.05公顷,商务用地面积为2.67公顷,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19公顷。
,四,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77.99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1.50%。
其中~城市道路用地141.49公顷,交通枢纽用地总面积34.17公顷,交通站场用地2.33公顷。
,五,公用设施用地,U,规划公用设施用地20.27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44%。
其中~供应设施用地13.44公顷,环境设施用地6.83公顷。
湖北恩施龙凤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湖北恩施龙凤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一、总则 (1)二、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1)1. 规定性指标 (1)2. 指导性指标 (2)三、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2)四、土地使用规划 (2)1. 空间管制 (2)2. 规划结构 (3)3. 用地布局 (3)4. 旧城改造 (5)五、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 (5)1. 土地使用规定 (5)2. 建筑管理规定 (6)3. 规划地块用地控制指标表 (8)六、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4)1. 生态系统规划 (14)2. 新区绿地系统规划 (14)3. 景观规划 (15)4. 城市设计引导 ................................................................................................................... 17七、道路与竖向规划 (18)1. 道路交通规划 (18)2. 竖向规划 (18)八、市政工程规划 (19)1. 给水规划 (19)2. 排水规划 (19)3. 电力规划 (19)4. 电信规划 (19)5. 邮政规划 (19)6. 燃气规划 (20)7. 管线综合规划 (20)8. 环卫规划 (20)9. 防灾规划 (20)10.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21)九、实施建议 (21)十、附则 (21)一、总则一、总则第1条为适应恩施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湖北恩施龙凤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新区土地出让、土地开发、实施建设及项目管理等提供法定依据。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规划区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性文件,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均无权随意更改。
第3条规划区范围为:东起在建的宜万铁路,南至枫香坪火车站,西至318国道虎叉路口—龙凤集镇段,北至209、318国道富民水泥厂分叉路口,包含小龙潭、衙门口、龙凤集镇等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52平方公里。
关于阜阳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为实现阜阳城市向西向南拓展、完善城市总体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的总体目标,在城南建设一个以商业金融、商务商贸为主导功能,以文化、市民服务、创意研发为互补功能,生态居住、社区服务为支撑功能,充满活力、富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化新区和现代化都市中心。
标签:阜阳市城南新区控制一、现状条件(1)地形地貌阜阳城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形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降为1/8000。
本区属于河漫滩微坡平地,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度一般为28.2~31.5m,地形坡降为1/8000-1/10000。
(2)气候气象阜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旱涝灾害较频繁,霜冻、干热风、冰雹、大风及连阴雨等灾害性气象都时有发生。
(3)水文地质根据《安徽省阜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报告》,阜阳城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新生代的巨大凹陷盆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以古河道为主的河湖相沉积。
(4)地震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阜阳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
二、规划目标为实现阜阳城市向西向南拓展、完善城市总体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的总体目标。
三、SWOT分析规划区未来发展具有区位、交通、景观、用地四大优势。
1.优势分析(1)區位优势规划区位于城市内环与外环之间,西距阜阳机场2.8公里,北距老城2.5公里、城市中心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2)交通优势根据在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道路交通便捷,内环线淮河路(快速路)在规划区北侧经过,外环线新韩路(快速路)南距规划区1.3公里,阜王路(快速路)南北向穿越规划区。
(3)用地优势规划范围内现状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淮河路附近,以多、高层居住建筑为主;南部目前基本为村庄和农田,地势平坦,利于开发。
(4)景观优势规划区内可利用的水资源丰富,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五道河、柳沟等水系经过规划区,有利于滨水景观打造,展现阜阳“皖北水乡”河“滨水园林城市”面貌。
城南区经济适用房区域电气控制性详细规划【摘要】根据周边电力和通讯现状,结合本次建设用地使用性质,提出电力和通讯工程外配套系统构成框架。
【关键词】用电需求预测;环网供电;电缆排管敷设;报警系统联网;通信配线光缆线路1.概述1.1 地理位置城南新居住区二期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城南片区,北部为城南综合商务区,西部联系克拉玛依会展中心地块,南部同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相接,东部为自然地质公园,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同周边区域的便利联系。
1.2 规划范围基地北临南环路,西接民生路,南依东环路,东连胜利路,纬四路中部穿越,这五条道路皆为城市级重要干路。
规划用地面积115.74 公顷。
规划范围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长约1200米。
规划区用地呈梯形结构,中部由城市道路穿越,使得基地一分为二。
用地现状以空地为主。
(1)本项目临近民生路、纬四路延伸段、南环路等城市主次干路,南部邻近火车站综合开发区。
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2)东北部与规划一号井景区相邻,南部临近生态农业区,地块内分布部分自然山体及绿色植被,环境优美,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3)项目南邻工程教育基地,西靠会展及市民科技园,北近商务区,服务设施齐全,生活及休闲便利。
1.3 用地规划布局克拉玛依新居住区二期用地由居住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构成。
2.电力工程外配套系统说明2.1 电力现状2012年城南区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附近已建成和拟建的变电所:枢纽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1.7km;胜利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1.75km;(W101)35kV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4.6km;拟建二、四区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0.5km;拟建文体中心变电所距离本次建设用地约3.0km。
枢纽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0MV,最大供电能力为46.35MW;2010年最大供电负荷37MW,还富裕9.4MW;随着会展中心约2.024MW负荷的接入,还富余7.376MW。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实现《贵州省惠水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规划》的规划目标,落实规划分图图则的规定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二条 规划依据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5、《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惠水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7、其他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规程第三条 规划范围:由涟江南路、人民路、灌溉渠、涟江形成的区域,整个规划范围132.7公顷。
第四条 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合理提高土地使用强度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生态与环保优先的原则。
5、景观、空间、结构、功能协调的原则。
6、有机更新的原则。
第五条 本文本适用于城南片区132.7公顷范围内进行的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文本与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同时使用。
第七条 本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惠水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省、市及惠水县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
目录一、现状概况...................................................................................................................................... - 2 -(一)地理区位........................................................................................................................... - 2 - (二)现状分析........................................................................................................................... - 2 - 二、规划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和控制体系..................................................................................... - 2 -(一)规划设计依据 .................................................................................................................. - 2 - (二)规划指导思想 .................................................................................................................. - 2 - (三)新城建设的基本原则 ...................................................................................................... - 3 - (四)规划控制体系 .................................................................................................................. - 3 - 三、用地布局控制.............................................................................................................................. - 3 -(一)用地功能组织和地块划分 .............................................................................................. - 3 - (二)地块性质........................................................................................................................... - 4 - (三)用地性质兼容性控制 ...................................................................................................... - 4 - 四、地块使用强度控制 ..................................................................................................................... - 4 -(一)控制原则........................................................................................................................... - 4 - (二)控制内容........................................................................................................................... - 5 - (三)控制指标........................................................................................................................... - 5 - 五、道路竖向控制.............................................................................................................................. - 5 -(一)道路网布置 ...................................................................................................................... - 5 - (三)道路工程技术指标要求 .................................................................................................. - 7 - (四)道路交通设施布置 .......................................................................................................... - 7 - 六、地块配建设施控制 ..................................................................................................................... - 7 -(一)配建要求........................................................................................................................... - 7 - (二)配建设施........................................................................................................................... - 7 - 七、地块建设要求控制...................................................................................................................... - 8 -(一)建筑后退红线控制........................................................................................................... - 8 - (二)后退边界控制................................................................................................................... - 8 - (三)出入口方位及数量控制................................................................................................... - 8 - 八、景观风貌引导控制...................................................................................................................... - 8 -(一)本区风貌景观定位........................................................................................................... - 8 -九、指标变更控制.............................................................................................................................. - 9 -十、给水排水规划.............................................................................................................................. - 9 -(一)给水规划........................................................................................................................... - 9 - (二)排水规划......................................................................................................................... - 10 - 十一、电力电信规划........................................................................................................................ - 10 - (一)电力规划......................................................................................................................... - 10 - (二)邮政、电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 ............................................................................ - 11 - 十二、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 11 - 十三、附则........................................................................................................................................ - 11 -一、现状概况(一)地理区位吉凤经济开发区即为现在的新城区,以乾州组团为中心,沿吉凤大道和发展大道向外延伸,吉凤经济开发区周边由小寨群山、大寨群山等山体围合,其内有万榕江、湾溪河等河流穿城而过。
新区核心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功能定位和用地结构 (1)第三章居住区规划 (1)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2)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3)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3)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引 (3)第八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4)第九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5)第十章附则 (9)附表1 城新区核心片规划用地平衡表 (9)附表2 城新区核心片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指标 (10)附表3 城新区核心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适建性规定表 (11)附表4 城新区核心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城总体规划、指导城新区的开发建设,统筹安排该地区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城市设施,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依据《城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原则和具体规定、按照国家和甘肃省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进行编制。
第三条本规划范围,北至城关初级中学,南至纬九路,东至旧312国道, 西至滨河路,总用地面积1.14km2。
第四条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即作为地方性规章执行。
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编制本规划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功能定位和用地结构第六条功能定位新城区核心片作为城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教育和居住,其城市形象代表未来城城市建设的新成就,是城对外展示的窗口之一。
第七条用地结构本片区形成以广场及其周围的行政、商业用地为核心的,以滨河路纬五路十字、团结路纬五路十字、团结路纬七路十字为节点,以纬五路、团结路为主轴,两片生活居住区、一个教育区依团结路从北至南分布的整体结构。
商业主要沿团结路两侧布置。
滨河路纬五路十字节点以公共绿地、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团结路纬五路十字节点以商业、文化娱乐、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团结路纬七路十字节点以商业用地、教育科研、市政用地主;胜利路纬七路十字节点以公共绿地、居住用地为主规划区内从北至南布置了两片生活居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