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洋务运动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23
《洋务运动》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第二节。
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
从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该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上具有一些进步作用。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对洋务派与顽固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使学生掌握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①.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②.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借以求强求富。
他们既要维护清朝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最终洋务运动破产。
③.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解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3.洋务运动的评价。
解决办法:①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②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洋务运动的破坏,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其次,洋务运动还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表现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1.比较法: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进行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二者之间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