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排放控制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65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授课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分类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理解。
教案章节二:发动机机体组检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机体组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机体组的检修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机体组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发动机机体组的检修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组的基本知识和检修方法。
采用实操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组的检修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案章节三:曲轴连杆机构检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连杆机构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曲轴连杆机构的检修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曲轴连杆机构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曲轴连杆机构的检修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和检修方法。
采用实操演示法,展示曲轴连杆机构的检修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案章节四:配气机构检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检修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配气机构的检修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气机构的基本知识和检修方法。
采用实操演示法,展示配气机构的检修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案章节五:发动机润滑系统检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修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修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检修方法。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原理、化工技术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2。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认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酸雨的防治和废水处理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了解关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的相关国策、法规,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
培养“宏观辨识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1)污染物主要来源: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2)次生污染物的形成3.污水的处理方法(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污水处理的流程①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格栅间、沉淀池等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经一级处理后的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通常将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
②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又称微生物法)及某些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
经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③三级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等。
第8章练习题一、解释术语1、排气后处理2、PCV系统3、燃烧噪声二、选择题1.发动机排放的未燃烧的烃类物质是一种有害污染物,代表符号是()A、HOB、OHC、HCD、CH2.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有害污染物质是()A、CO、HC、NOXB、CO2、HC、NOXC、SO2、HC、NOXD、SO2、Pb、P3、对于汽油机而言,随着空燃比的增加,NOX的浓度()A、逐渐增加B、不变C、逐渐减少D、逐渐增加然后减少4、从化学当量的角度看,CO的生成原因中,主要是()A、氧气充足B、氧气不足C、温度偏高D、温度偏低5、下列哪一项措施对降低NOX 有利()。
A、进气温度控制B、氧化催化转换器C、热反应器D、废气再循环6、发动机排放的未燃烃HC,除了来自于废气外,还可能来源于()A、排气系统B、进气系统C、冷却系统D、燃料系统7、柴油机排放的突出问题是()。
A、COB、HCC、NOXD、排气微粒三、填空题1、CO主要是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2、NOX主要指和两种。
3、HC的生成与排除的三个渠道是、和4、减少点火提前角对降低和有利。
5、随着吸入废气量的增大,NO浓度逐渐降低6、和工况是HC生成的主要工况。
7、燃烧室生成的NOX、CO、HC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四、简答题1.发动机有害排放物有哪些?2.简述发动机运转因素对C0、NOX、HC、碳烟的影响。
3.发动机控制排放污染物的方法有哪三类,各有哪些?第8章练习题答案一、解释术语1、不规则燃烧是指在稳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气缸之间的燃烧差异。
2、点火提前角是从火花塞跳火到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
3、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比,即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比称为空燃比二、选择题1-5CDBBA 6-10BBBBD三、填空题1. 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2. 化油器式喷射雾化式3. 爆燃4. 蒸发混合5. 气缸6. 增大7. 混合气四、简答题1.答: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微粒。
大气污染课后答案章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88某新建电厂的设计用煤为:硫含量3%,热值26535kJ/kg 。
为达到目前中国火电厂的排放标准,采用的SO 2排放控制措施至少要达到多少的脱硫效率? 解:火电厂排放标准700mg/m 3。
3%硫含量的煤烟气中SO 2体积分数取%。
则每立方米烟气中含SO 2mg 857110644.2233=⨯⨯;因此脱硫效率为%8.91%10085717008571=⨯-某电厂采用石灰石湿法进行烟气脱硫,脱硫效率为90%。
电厂燃煤含硫为%,含灰为%。
试计算:1)如果按化学剂量比反应,脱除每kgSO 2需要多少kg 的CaCO 3;2)如果实际应用时CaCO 3过量30%,每燃烧一吨煤需要消耗多少CaCO 3;3)脱硫污泥中含有60%的水分和40%,如果灰渣与脱硫污泥一起排放,每吨燃煤会排放多少污泥? 解:1)↑+⋅→++22322322CO O H CaSO O H SO CaCOkgm 164100=m=1.5625kg 2)每燃烧1t 煤产生SO 2约kg t 7221006.3=⨯,约去除72×=64.8kg 。
因此消耗CaCO 3kg m 132648.641003.1=⨯⨯=。
3)生成量kg 174172648.64=⨯;则燃烧1t 煤脱硫污泥排放量为t 4354.0174=,同时排放灰渣77kg 。
一冶炼厂尾气采用二级催化转化制酸工艺回收SO 2。
尾气中含SO 2为%、O 2为%、N 2为%(体积)。
如果第一级的SO 2回收效率为98%,总的回收效率为%。
计算: 1)第二级工艺的回收效率为多少?2)如果第二级催化床操作温度为420。
C ,催化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300,反应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多少?其中,5.0)(223O SO SO y y y K ⋅=。
碳管理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国家关于碳排放管理的政策,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碳排放管理办法》,制定本碳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产生碳排放的活动。
第三条企业要制定碳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信息和管理制度,加强碳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核算和数据管理。
第四条企业要充分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采取技术、经济手段有效减少碳排放。
第二章碳排放核查管理第五条企业应建立碳排放核查管理制度,明确碳排放核查的主体、内容、方法和程序,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第六条企业应制定碳排放核查计划,确定核查周期、核查范围和核查方法,确保能准确获取所有产生碳排放的数据。
第七条企业应指定责任人进行碳排放核查,并对其进行培训,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
第八条企业应保留所有与碳排放核查相关的记录和资料,便于主管部门的核查和监督。
第三章碳排放信息报告第九条企业应按照规定,编制碳排放情况报告,包括碳排放总量、单位产品排放量、碳排放构成及其变化等内容。
第十条企业应按照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碳排放情况,并配合主管部门进行监测和数据核查。
第十一条企业应公开碳排放相关信息,包括碳排放总量、单位产品排放量、主要减排措施等,便于社会公众监督。
第四章碳排放控制第十二条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和经济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碳排放减排目标,制定减排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企业应推广低碳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第十五条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碳排放减排工作,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
第五章碳排放监测和数据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对产生碳排放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制度,保留所有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
第十八条企业应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章外燃烧源一烟煤和次烟煤的燃烧 (1)二无烟煤的燃烧 (10)三燃料油的燃烧 (13)四天然气的燃烧 (18)五液化石油气的燃烧 (22)六锅炉中木材废料的燃烧 (23)七褐煤的燃烧 (28)八榨糖厂中蔗渣的燃烧 (30)九住宅壁炉 (32)十木柴炉 (33)十一废油的燃烧 (34)第二章固体废物的处置一垃圾的焚烧 (36)二汽车车体的焚烧 (41)三锥形燃烧炉 (42)四露天焚烧 (44)五污水处理污泥的焚烧 (48)第三章内燃机源一公路车辆 (51)(一)公路车辆的平均排放因子 (52)(二)轻负载、汽油发动的车辆(小客车) (53)(三)轻负载、柴油发动的车辆 (66)(四)轻负载、汽油发动的货车和重负载、汽油发动的车辆 (67)(五)重负载、柴油发动的车辆 (78)(六)气体燃料的车辆 (81)(七)摩托车 (83)二非公路移动源 (84)(一)飞机 (84)(二)铁路机车 (98)(三)舱内驱动的船 (99)(四)舱外驱动的船 (105)(五)小型通用发动机 (106)(六)农业机械 (107)(七)重负载建筑设备 (109)(八)履带式雪上汽车 (112)三非公路固定源 (113)(一)发电厂的固定式燃气轮机 (113)(二)管道压缩机用重负载、燃烧天然气的发动机 (116)(三)汽油和柴油的工业发动机 (117)(四)固定式大缸径柴油和双燃料发动机 (119)第四章蒸发损失源一干洗 (121)二表面涂层 (124)(一)非工业性表面涂层 (125)(二)工业性表面涂层 (126)1 概况 (126)2 卷筒和罐头盒的涂层 (129)3 磁性金属线的涂层 (132)4 其它金属涂层 (134)5 平板木材室内镶板的涂层 (136)6 纸上涂层 (140)7 纤维涂层 (142)8 小汽车和轻负载货车的表面涂层作业 (143)9 压敏胶带和标签 (149)10 金属卷筒表面的涂层 (154)三有机液体的储存 (160)四石油液体的运输和销售 (175)五稀释沥青、乳化沥青和膏体地沥青 (185)六溶剂脱脂 (187)七溶剂再生 (191)八罐和桶的清洗 (196)九印刷术 (199)十服务性商业和消费者使用的溶剂 (210)十一纺织品印花 (212)第五章化学工业一己二酸 (219)二合成氨 (222)三炭黑 (224)四木炭 (230)五氯碱工业 (231)六炸药 (233)七盐酸 (236)八氢氟酸 (237)九硝酸 (239)十油漆和清漆 (242)十一磷酸 (244)十二邻苯二甲酸酐 (248)十三塑料 (252)十四印刷油墨 (253)十五肥皂和洗涤剂 (255)十六碳酸钠 (256)十七硫酸 (259)十八硫的回收 (265)十九合成纤维 (268)二十合成橡胶 (270)二十一对苯二甲酸 (274)二十二烷基铅 (274)二十三药品生产 (276)二十四马来酸(顺丁烯二酸)酐 (279)281-300空缺(二)酒的酿造 (302)六鱼的加工 (304)七肉类熏制房 (306)八硝酸铵肥料 (307)九果园加热炉 (310)十磷酸盐肥料 (313)(一)普通过磷酸钙 (314)(二)重过磷酸盐 (316)(三)磷酸铵 (319)十一淀粉制作 (321)十二甘蔗加工 (322)十三面包烤制 (323)十四尿素 (324)十五肉牛饲养场 (325)十六棉花的脱叶和收获 (327)十七谷物的收获 (330)十八硫酸铵生产 (331)第七章冶金工业一原生铝生产 (334)二焦炭的生产 (339)三原生铜冶炼 (342)四铁合金的生产 (349)五钢铁生产 (351)六原生铅的熔炼 (358)361空缺七锌的熔炼 (363)八再生铝的熔炼 (364)九再生铜的熔炼和合金 (368)十灰口铁的铸造 (373)378空缺十二再生镁的熔炼 (384)十三钢的铸造 (385)十四再生锌的熔炼 (389)十五蓄电池生产 (395)十六氧化铅和颜料的生产 (397)十七其它铅产品 (399)(一)铅字合金生产 (399)(二)罐头的焊料 (400)(三)电缆的铅套 (401)(四)铅合金产品 (401)十八含铅矿石的破碎及研磨 (402)第八章矿产工业一沥青混凝土工厂 (404)二沥青屋顶材料 (412)三砖和有关粘土的制品 (416)四碳化钙的制造 (419)五浇注的耐火材料 (420)六普通水泥的制造 (421)七陶瓷粘土制品的制造 (424)八粘土和烟灰的烧结 (425)九洗煤 (427)十混凝土配料 (429)十一玻璃纤维制造 (431)十二玻璃料的制造 (435)十三玻璃制造 (436)十四石膏的制造 (440)十五石灰的制造 (442)十六矿物棉的制造 (445)十七珠光体的制造 (446)十八磷酸盐岩的加工 (447)十九砂石加工 (450)二十石料的开采和加工 (451)二十一煤的转化 (452)二十二铁燧岩矿石加工 (459)二十三金属矿物的加工 (463)第九章石油工业一石油炼制 (468)二天然气的处理过程 (481)第十章木材加工工业一制造化学木浆 (485)二纸浆板 (492)三胶合板 (494)四木材加工废物收集作业 (497)第十一章其它污染源一森林大火 (500)。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1. NO的生成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答:温度、氧的浓度、反应滞留时间。
2. 发动机中HC的生成有几条途径,其中哪一条为HC的主要来源?答:未燃碳氢化合物(HC)的生成与排出有三个渠道:其中HC总量的60%以上由废气(尾气)排出,另外的25%左右由曲轴箱窜气,从供油系统及其管路等处油蒸气漏泄占15%左右。
尾气排出为主要来源。
3. 分析空燃比,点火时间对汽油机排放的影响?答:由汽油机有害排放物浓度与空燃比关系可以得知,由于CO是缺氧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随着空燃比增加,CO浓度逐渐下降;在大于理论空燃比以后,CO浓度已经很低了。
同时,NOx浓度两头低,中间高,NO浓度峰值出现在理论空燃比靠稀的一侧,反映出高的NO生成率必须兼具高温、富氧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HC的走向则是两头高,中间低。
当浓混合气逐渐变稀,在缝隙容积与激冷层中混合气燃料比例减少,因此HC量减少。
处于最佳燃烧的空燃比范围内,HC及油耗均为最低。
但当混合气过稀,燃烧因不能稳定运行而失火,致使HC及油耗又重新回升。
减少点火提前角对降低NO及HC均有利,但以牺牲动力性为代价。
减小点火提前角,不仅降低燃烧最高温度、减少燃烧反应滞留时间,对降低NO十分有利;而且由于点火推迟,膨胀时的温度及排气温度均上升,这对降低HC也很有利。
4. 汽油车的蒸发及曲轴箱漏气通常采取什么办法控制?答:油蒸气吸附装置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5. 汽油机怠速,常用工况及全负荷时排气温度大致范围为多少?答:400~800℃6. 画出汽油机三种有害排放污染物(CO、HC、NO X)生成量与过量空气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曲线走势进行分析。
答:略7. 三元催化器在理论空燃比附近转换效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答:三元催化剂包含铂(Pt)和铑(Rh)、钯(Pd),此外还含稀土氧化物等材料。
使用三元催化剂时,应将混合气成分严格控制在理论空燃比附近,这样催化剂才能促使CO及HC的氧化反应和NOx的还原反应同时进行,生成CO2、H2O及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