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定义和一般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组织作为组织形式的一种,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社会组织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社会组织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人自愿组成的团体,是一个以非营利性为主要标志、以服务为中心的、非政府性组织。
社会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团体、社会福利机构、义工组织、文化团体等,其主要作用是协调社会力量、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组织还具有很重要的社会调节、社会教育和社会监督等职能,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1、自愿性社会组织的成员是自愿加入的,不受强制或利益的影响。
成员在组织内发挥作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对于组织的贡献也应该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和自愿。
2、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以服务为主要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
社会组织的发展并不依靠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回报,而是依赖于公众的捐赠、志愿者的支持以及政府的资助等方式。
3、自治性社会组织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自主权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成员对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有参与和决策权,可以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实现自我管理。
4、服务性社会组织是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的组织,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通过提供一定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5、开放性社会组织的活动是公开透明的,其活动和业务应该对社会公众公开、透明。
社会组织应当接受各类社会监督,时刻保持自身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6、多样性社会组织的形式多样,涵盖面广。
社会组织的类型有调解组织、文化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青少年组织等多种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总之,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非政府性的组织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它不仅起到了协调社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也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未来,我们应当建设更加多元、更加开放和融合的社会组织体系,在更多领域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社会组织基本情况介绍
摘要: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作用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三、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四、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展望
正文: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共同实现某一目标或满足某一需求,由具有共同兴趣或专业背景的人组成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进步、服务社会民生、推动社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作用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
社会组织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弥补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的不足,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社会组织的类型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如有学术性质的社会团体、行业性的协会、社区服务组织等。
各类社会组织有其独特的特点,如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专业性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
然而,与社会需求相比,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一些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定位不清、运作不规范、公信力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四、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社会组织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政府将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人类从地球上一出现就开始了群体生活的历程,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会组织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和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单位。
就“组织”一词而言,古已有之。
在中国,组织的原意与纺织有关,是指用麻绳编织成布帛。
在西方则渊源于“器官”,指的是自成系统的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对组织的理解开始从传统的物的意义,逐步引申到人类社会层面。
社会组织的概念由此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看作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把规模较小的人群如家庭、邻里、同乡、朋友群体等视为初级群体的具体形式。
然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解却存在着许多不同观点。
被西方社会学誉为社会学创始人的韦伯认为,社会组织是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封闭团体。
美国社会学家凯普劳认为,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体系,有明显的群体认证,正确的成员名录、活动的计划以及成员的更替程序。
综合学术界的多种看法,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社会目标、实现特定社会功能、有意识地组建的社会群体。
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
社会组织可以由初级群体或正式群体演化而来,但是当它被称为社会组织之时,已和家庭、氏族、邻里等初级群体高度分离。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稍后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
他们都是人类发展的初级群体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社会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
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法适应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
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组织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长文时,我将探讨社会组织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中以一定形式和目的组织起来的一群人,他们志同道合,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联合起来。
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组织是由志同道合的个人或团体自愿组成的,他们共同追求某种利益、目标或愿景。
其次,社会组织是组织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的集合体。
它们通常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再次,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有固定的组织成员、组织会员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开展和发展。
最后,社会组织是相对独立于社会政府机构的,它们在特定领域内发挥着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作用。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社会组织的定义和特点,并从分类和功能两个角度来分析社会组织。
在社会组织的定义和特点部分,将具体介绍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在分类和功能部分,将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研究社会组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加深对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部分,将重点探讨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总之,本文将对社会组织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以期能够对社会组织的定义、特点、分类、功能、作用、发展趋势和挑战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组织方式来展开论述的方式。
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引言部分概述了社会组织的知识点,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介绍社会组织的相关知识。
社会组织的定义和一般特征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为了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具有明确规章制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是正式化的社会群体。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组织,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1、社会组织有别于初级社会群体。
虽然社会组织可以由初级群体或非正式群体演化而来,但是当它称为社会组织之时,已经和诸如家庭、氏族、邻里等初级群体高度分离。
2、组织中形成了分工体系。
所谓分工,就是将为实现共有目的的工程分解为相互异质、相互补充的几种作业。
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用迪尔凯姆的话说,不是因类似而产生联系,而是异质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它不是在同类意识和共鸣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而是在意识到自己的作业如果独立进行便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意识到功能上的相互依存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3、组织制造了制度化的支配关系。
支配关系是由于利用势力或行使权力(权力即制度化了的势力)而建立的支配服从关系。
组织中权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权力正当性的依据来源于制定了的秩序,即规则,而不是对权力行使者个人的恭顺感情。
马克斯·韦伯把这种基于制定了的规则的支配称为法理的支配或权力,而将基于敬仰、崇拜和感激的支配叫作传统的支配或权力。
社会学把作为规则规定下来并且为组织成员承认和接受的支配关系,叫作制度化了的支配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服从规则是加人组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组织成员也正是用这种代价换取组织支付给他的利益和报酬。
另外,科层制组织中的权力关系是特定的,它与传统支配中的主从关系是全人格的不同。
一旦离开了职务,上下级就归复到了完全平等的个人。
二、社会组织特征
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
与初级群体相比,社会组织具有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一)规模的灵活性
在规模上,社会组织的规模大于一般社会群体,可以有许多成员。
小型的社会组织、比如小公司,可能只有7、8个人,而大型的组织可以拥有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的成员,国家即是一个巨型的社会组织。
(二)结构的多样性
从群体的结构来看,
1、组织内部成员的关系是一种事本主义、公事公办的次级关系。
这种次级关系是一种正式的角色关系,它不是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互动之前预先规定下来的、是一种可以置换的关系。
而在初级群体中,成员关系是在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成员难以置换的初级关系。
2、成员的行为受到正式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限制,而不象初级群体中的互动那样比较自由和较少限制。
3、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往往是间接的,而且互动的界面是狭窄的、片面的,而不象初级群体中那样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成员表现全部的人格特征。
(三)目标的专门性
从群体的形态来看,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和宗旨,这些目标和宗旨是组织生存的前提,而初级群体一般没有鲜明和专一的目标。
而且,社会组织具有严格的界线规定,成员的加入或退出都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履行一定的手续。
初级群体成员的认定依赖于彼此心理上的接受,加入或退出无须特别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