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基础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特性的重要内容。
本节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对于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深层次特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的深层次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性和保护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教材内容、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保护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资源基础概念,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能根据有关数据与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
3、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出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具体措施。
过程与方法分析、对比、讨论有关资料和数据,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培养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思想及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利用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得出我国资源特点。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讨论、学习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然资源是自然界赐予我们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从本节开始,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
指导预学填一填:1、在中对人类有的土地,、水和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可分为和两大类,它们的区别在于该自然资源是否在短的时间内能否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
3、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并且注意和,便能实现永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和使用。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交流探究学生讨论活动,教师参与讨论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什么特点?归纳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利用价值2、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类?该如何有效利用?归纳可再生资源注意保护和培养,达到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利用状况如何?归纳总量丰富,人均量不足利用不合理,破坏和浪费严重巩固提升单项选择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布匹B 煤炭C 钢材D 水泥2、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草地B 煤炭C冶金 D 稻米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阳光B河水C生物 D 铜矿4、我国与澳大利亚相比,自然资源的最大差别是( )A 总量相差悬殊B 人均占有量不足C 资源分布不均D 资源利用率高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保护和节约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学生踊跃发言,想出各种方法,如:垃圾分类回收,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拒绝贺卡写环保倡议书等。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建与板书设计
附:
一、课前检测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
2、我国的陆地面积、矿产储量、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各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占世
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几?
二、课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可以超过它的再生速度
B.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全部是非可再生资源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全部是可再生资源
2、关于资源资源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的进步不会影响资源开发的X围 B.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是无限的
C.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D.自然资源的状况是不变的
3、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A.1/2
B.1/3
C.1/4
D.1/5
4、读下表,分析回答: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
(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3)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三、作业设置:作业本p11,,G、H选作选做题。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能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区别判断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情境导入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所给材料是否有矛盾之处,并可以借机引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二、新课学习(一)能区别判断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呈现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说出是什么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种类:通过呈现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种类中的代表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呈现图文资料,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提问学生两组反映的实质信息,过渡到重难点内容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学习。
4.资源的利用:通过展示图文资料结合课本64页活动题的第2题内容,提问学生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由其引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通过展示参照课本内容简化并增加我国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名的表格,直观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特点。
2.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提问学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5页内容,让学生找出自然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及资源保障措施。
4.思维拓展,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为保护节约自然做些什么?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并写都作业本。
三、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及发放学习卡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课堂总结利用思维导图式练习,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学会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1.作为一名学生,你能为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做些什么?(写到作业本)2.同步解析与测评第56-59页。
【达标检测】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空气B.阳光C.土地D.小麦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别〔二〕课标详细目的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根据教材中对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对常见的自然资源进展区分,并能说出理由。
难点: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意识。
三、学情:〔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到达的程度1、根底知识:95%学生可以掌握2、重点知识:80%学生可以掌握3、难点知识70%学生可以掌握〔二〕普遍性问题:归纳才能缺乏,我国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区分不知从哪方面入手。
表达才能有所欠缺,能感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但不能准确的说出。
四、教学目的: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2、可以根据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3、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意识。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每年4月22日是什么纪念日?设置疑问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开展方式〞是近些年来我国进展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亲密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活动一: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目的:对应教学目的1程序和策略:本局部为根底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历,对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理解。
老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应纠正,后总结提升1、忆旧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回忆一下什么才可以称为自然资源,先考虑再交流。
2、自主学习:结合自然资源的定义,辨析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展生生、师生交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二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4、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生: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生活周围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生: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