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验分享事故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773.19 KB
- 文档页数:5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安全经验分享案例(一):吊筐吊耳开焊,吊装过程坠落1。
事故、事件描述:2006年10月某日,配制班人员在一楼吊装化学品,当时吊筐里面有一吨化学品,距离地面四米左右,吊耳突然开焊,吊筐突然从空中掉落,砸落到地面,险些砸伤人。
2。
原因分析:1)吊筐未作定期检查。
2)吊料之前没有仔细检查确认吊耳是否牢固,在吊料时吊筐吊耳突然开焊。
3。
推荐采取的防范措施:1)对吊筐做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在使用前加强对吊筐完好程度进行确认。
2)吊装作业时下方设置警戒线,由专人监护,防止坠落伤人。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二):梯子滑倒发生摔伤1。
事故、事件描述:2000年某日,刘某按领导安排清理走廊高处墙壁卫生,在使用扶梯的过程中,因水泥地面光滑,梯子摆放角度不适宜,又无人把扶监护,登梯过程中梯子失稳滑移倾倒。
将刘某双膝磕伤,被送进医院检查,幸未造成骨折。
2。
原因分析:1)扶梯摆放不规范,角度不适宜而失稳。
2)无人扶梯监护。
3。
推荐采取的防范措施:1)使用扶梯时角度要适宜,防止扶梯打滑而摔倒。
2)加强安全管理,特殊作业必须要有监护人,作业前要安全提示。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三):吊运脚手杆坠落险伤人1。
事故、事件描述:2007年3月底,某区进行短停检修,各楼层均有施工作业,检修人员用四楼电葫芦进行木杆子吊运,准备在四楼搭架子作业。
检修人员在一楼固定好挂钩后,便离开现场,此时岗位操作工并不知情,当木杆子吊到三楼时,有一根木杆松动脱落,坠落到一楼地面,幸亏当时一楼现场人员离事发地较远,没有发生事故。
2。
原因分析:1)施工人员对吊运作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淡薄。
监护不利,没有设警戒线、警示牌。
2)岗位操作工对本岗位施工作业监护管理不到位。
3。
推荐采取的防范措施:1)专人吊运,专人监护,作业期间拉警戒线。
2)吊运物必须要绑固牢靠。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四):误踩钉板扎伤脚1。
事故、事件描述:2000年某天夜班时,甲某巡检施工现场由于天黑视线不好,一脚踩中地面上一个带钉子的木板,被钉子扎伤。
安全责任制警示案例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
某化工企业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反应釜超温超压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
经调查发现,该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和建档,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事故发生后未立即报告。
案例二:某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
某建筑工地因脚手架坍塌导致3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经调查发现,该建筑工地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和建档,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事故发生后未立即报告。
案例三: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某煤矿因通风系统不完善、瓦斯治理不到位导致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8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经调查发现,该煤矿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和建档,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事故发生后未立即报告。
以上案例表明,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当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及时报告和处理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事故。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精选)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精选)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时刻都需要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分享一些真实的安全经验案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安全意识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潜在的危险。
案例一:楼道火灾逃生这是一起发生在某市居民楼的火灾事故。
一天晚上,公寓楼内的某个住户不慎将一份未熄灭的烟蒂扔进了垃圾桶中,引发了火灾。
由于楼道内的烟雾很大,许多住户感到困惑和害怕。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火灾的危险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住户们应该保持冷静,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毒烟雾。
其次,他们应该迅速撤离楼道,避免乘坐电梯而选择使用楼梯逃生,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电源中断而停止运行。
在火灾安全演练中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多数公寓和住宅都会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住户们应该全力参与并熟悉路线和步骤。
这种紧急情况下的熟练逃生训练将有助于提高逃生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伤风险。
案例二:网络欺诈警示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网络欺诈。
以下是一起网络欺诈案例。
某人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声称他的银行账户有异常,需要点击链接进行核实。
该邮件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的样子,内容看上去非常真实。
该人感到紧张,点击了邮件中的链接,并输入了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结果,他的银行账户很快就被盗刷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我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邮件和链接。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打开网银或者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来核实账户情况,而不是点击邮件中的链接。
此外,还可以安装防护软件来过滤和拦截垃圾邮件和网络欺诈信息。
总结安全意识和措施的重要性是几乎无需强调的。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意识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并了解如何应对和预防这些危险。
无论是火灾逃生还是网络欺诈,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警惕和勇敢的态度,积极采取行动,并时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100例事故案例案例1 刹把击中头部致人死亡一、事故经过:某年1月12日0:13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接单根作业,当班学习副司钻罗某操作刹把,上提方钻杆过程中将大方瓦带出,罗某即下放钻具,由于下放速度过快,猛压刹把,同时强挂低速离合器,刹把弹起击中罗某右面部太阳穴,罗倒地死亡。
二、事故原因:1、罗某的安全意识差,操作刹把姿势违反SY5974-94《钻井作业安全规程》要求操作刹把时身体直立,距刹把0.3米的规定。
2、井队执行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司钻擅离岗位,学习副司钻操作刹把时未在场监护。
3、井队设备管理混乱,大方瓦未上锁销,绞车平衡梁中心销子磨损严重。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1、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员工执行各项制度的自觉性。
2、严格执行《钻井作业安全规程》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3、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案例2 违章移动清洗机造成触电死亡一、事故经过:某年7月10:05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正常钻进时,当班外钳工黄某和张某一同在振动筛处搞卫生。
黄某先将移动式水压清洗机从一号泥浆泵尾部的地面上拉至钻机水柜外的地面处,然后用水枪冲洗振动筛,张某用棉纱擦洗振动筛,并由钻工胡某在双联泵处负责开关电源及监护。
黄某在冲洗设备过程中,为便于冲洗振动筛的各个部位,手握水枪,反复拉动高压水管线以便移动水压清洗机,导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左橡胶轮掉落,胶轮外侧铁夹板正好压住移动式水压清洗机电源线(中型橡套移动电缆)。
在清洗过程中,因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在工作运转中不停抖动,致使该滚轮外侧铁夹板外缘与电源线形成抖动切割状态,进而磨破电源线的防护层和绝缘层产生漏电,电源经过铁夹板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至高压水管线金属网传输至水枪,黄某被触电击倒。
监护人胡某见状立即急跑到配电房关闭电源,黄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1、违章操作:使用过程中未停机移动水压清洗机,而用拉动高压水管线来移动水压清洗机。
施工作业人员在1.7m简易支架上作业,失去平衡发生准高处坠落事故案例一2000年8月11日上午11时左右,A公司工人王某在1. 7m简易支架上进行钢筋绑扎作业,身体失去平衡,自简易支架上后仰坠落至水泥地面,后脑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死者在进行作业时,按规范正确佩戴安全帽,坠落在水泥地面上时,安全帽仍在头上戴着。
案例二2001年12月30日上午10时左右,A公司工人李某在1. 7m的脚手架上进行钢筋尺寸测量时,不慎自脚手架上后仰坠落,导致头部受伤,后经医院紧急抢救,生命无危险,但脑部受损伤。
伤者在进行作业时,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
【事故原因】以上两个案例都存在如下共同点: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时,距离坠落基准面的高度都不足2m,但却都发生了坠落事故;操作者本人都按要求佩戴安全帽,然而结果却造成一死一伤。
原因一:忽视了准高处作业的特殊性——可能坠落。
20年来,《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为高处作业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含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又进一步为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如何进行安全防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安全管理者对基准面2m以上的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技术有法可依,操作者有章可循。
然而,准高处作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安全防护,却没有任何规范或标准明确地提到。
于是,在部分管理人员视准高处作业为一般的普通平地作业,仅仅要求操作人员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操作者所使用的简易操作平台仅仅是满足立足之用,并无可靠防坠落措施。
其实,准高处作业与高处作业有着共同点——有坠落的可能,其共同点恰恰又是准高处作业与普通平地作业的不同点。
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准高处作业既非普通平地作业,又非高处作业。
如果视准高处作业为高处作业,提高安全防范要求,既无法可依,又不符合实际,对正常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视之为普通作业,就会降低安全防护要求,也不符合实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当然会发生上述事故。
安全经验分享小案例故事平安阅历共享小案例故事(精选16篇)平安阅历共享小案例故事篇1图省事跌落罐车,造成手臂骨折1.事故经过:20xx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那时我在湛江油库工作,当晚我库站要发运一列油罐车到南宁。
油罐车装好油后,库站需要对罐车进行计量,当时计量员为了贪图便利,未按规定作业程序从罐车的楼梯通道上罐顶,而是直接从过道跳到车顶,由于车顶上有残油,导致该计量员滑倒,从罐车车顶摔下掉到铁轨上,手臂当场就被摔断了。
2.缘由分析:(1)油罐车车顶有残油,未作风险识别。
(2)该计量员不根据油罐车规定作业程序作业,贪图省事,在无任何平安措施的状况下,违规作业,酿成惨祸。
3.防范措施:在油站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对油罐车接卸油时,要仔细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平安规程谨慎细心的操作,杜绝违规作业,做到万无一失。
平安阅历共享小案例故事篇2煤气软管烧化出火情1.大事经过:20xx年11月15日,油库一名员工在家中用煤气炉烹煮食物,开火后便离开厨房到客厅看电视。
10分钟左右,厨房内冒出白色浓烟,并散发出刺鼻的焦味,随即,该员工捂住鼻子跑进厨房,发觉煤气连接软管处泄漏燃烧,赶忙将煤气罐阀门关闭,用水浇灭着火部位。
此时厨房内铁锅、案板、窗户等均被烧坏。
2.事故缘由:①由于厨房面积小,煤气炉输气软管摆放位置离炉灶火苗圈太近,在火苗的高温炙烤下软化脱落,最终导致煤气泄漏引发火灾。
②该员工对家庭用火平安意识差,使用火炉等明火煮东西时,应留意看管,防止干烧起火,同时要留意开火不要过大。
3.防范措施:①使用煤气、石油液化气等明火煮东西时要留意看管,防止煮物溢出、干烧等状况。
②煤气炉输气管摆放位置应与炉灶火苗圈保持肯定的平安距离,气源与火源不行近距离接触,防止炉子非正常出火。
③如闻到家中充满煤气等特别气味时,不要开灯、不要点燃火种,应首先切断家中的煤气,同时立刻开窗散气,并查找漏气源。
④因煤气泄漏发生火灾时应保持冷静,首先切断气源,切记"断气即断火'。
安全小事故案例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看似微小,但却可能
带来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安全小事故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办公室绊倒。
小明是公司的一名职员,某天在办公室里走路时,不小心被桌子底下的电源线
绊倒了,结果摔倒在地,造成了手部受伤。
这个事故看似微小,但却给小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提醒我们办公室内要保持整洁,避免电源线等物品散落在地面上,以免发生绊倒事故。
案例二,厨房烫伤。
小红是一位家庭主妇,有一天在厨房做饭时,不慎把手伸进热水里,导致了手
部烫伤。
这个事故虽然发生在家庭环境中,但也提醒我们在厨房操作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接触到热水或热油,以免发生烫伤事故。
案例三,工厂机械事故。
张师傅是一名工厂的操作工人,有一天在操作机械时,不慎将手指夹到了机器
的缝隙中,导致手指受伤。
这个事故提醒我们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机械设备,避免发生类似的机械事故。
案例四,交通意外。
小李是一名上班族,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走神而不慎撞到了前方的车辆,造成了车辆损坏和轻微的人身伤害。
这个事故提醒我们在驾驶时要集中注意力,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距,避免发生交通意外。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看似微小的安全事故,但却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安全细节,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_共10篇范文一:安全经验分享案例数则安全经验分享案例数则未作风险识别,维护加油机碰坏顾客车辆1.事件经过:2007年我在北海小组工作期间,一次进行加油机日常维护中,认为加油机维护时间不长,抱着侥幸心理。
未按要求事先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制定防护措施,设立作业区域,就对加油机进行检查维护。
打开加油机的盖板随手就靠在旁边的立柱上,也就是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忽然刮来一阵风把盖板吹倒,盖板碰到了在旁边等候加油的小车。
最后对顾客进行了补偿,事件才得到了很好解决,我也从中受到了深刻教育。
2.原因分析:(1)对加油机维护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抱有侥幸心理,未树立“安全无小事”观念;(2)未按要求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制定防护措施,设立作业区域;(3)作业时无监护人。
3.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无小事”观念;(2)加强知识安全学习,作业前要严格按要求做好防护工作;(3)作业时一定要有监护人员,监护人要全程监护并坚守岗位。
井下水泵工坠井事故1.事件经过:东北某金属矿山发生一起老井下水泵工坠井事故。
水泵工就是井下看护抽水泵的工人,一天他没有带打火机无法点亮自己的电石灯,还凭经验摸索进入井下的电梯间,由于电梯间没有关门,又因电梯间的灯由于故障没有及时维修,导致这名老工人坠井身亡。
2.原因分析:⑴进入井下必须带打火机等照明设备,水泵工没有遵守,违章作业;⑵井下电梯间灯光、防护门等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3.经验教训:⑴一个事故不是一个原因独立造成的,它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在某一个环节、时段发生的必然结果;⑵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得到及时整改,要重视隐患整改,每整改一个隐患就会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检查操作井磕伤脚面1.事情经过:2011年1月29日我在加油站检查操作井,手扶操作井边沿儿蹲身下井时,就在前脚进入操作井内的瞬间,后边的右脚从井边沿儿滑落,右脚面磕到井口边儿,红肿出血。
2.原因分析:(1)动作过快,过于粗心和自信,右手还拿着照相机;(2)操作井深度偏高,大于我的腿部跨度;(3)操作井边沿儿窄,宽度不到15cm,与鞋底接触面小;(4)操作井边沿儿上用柴油渡过,经查是卸油时发生溢油,油站在处理操作井边儿时用带油的拖把擦拭,处理不彻底。
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5篇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分享一一、案例某次ups厂家来人检修,因为新设备的接线(电池至ups)是直接接上去的,而以前旧设备接线是有插头的,因此需要把插头剪掉。
在剪之前,拉掉电源的开关,直接用剥线钳就剪开了。
结果,只听见砰;的一声,伴随一阵烟,一道弧光,剥线钳坏了,还好,人没事。
很明显电缆上有电,剪电缆时造成短路了。
二、案例分析1、厂家来人检修,监护的人想当然了,以为已经断掉电源开关,电缆上应该没有电了;2、没有进行验电。
作为仪表工,很少把自己与强电紧密的联系起来。
认为空开分了,就没电了,没有考虑空开也有坏的可能。
三、经验分享传统的经验是有用的,有时候对我们的检修帮助很大,但是,在强电回路中检修时,我们还是要认真履行操作规程,否则轻则拖延我们的检修时间,重则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分享二一、案例经过2008年8月20日,某油田施工队在城市污水管网改造中,作业人员在新老污水管网进行对接的过程中,由于向老污水井外侧对接未通,两人贸然进入井内查看情况,随即导致两人昏迷,另外三位施工人员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进入井内实施抢救,也导致当场昏迷,经消防员施救终因中毒时间过长,五人全部抢救无效死亡。
二、案例分析1、两名施工作业人员未做工作前安全分析,贸然进入污水井作业造成死亡事故;3、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
三、经验分享2、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3、强化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和自救、互救知识。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分享三一、案例经过6月1日河北省邯郸市滏恒股份有限公司,炔敌稗车间2号氨解釜进行丁炔氯氨解反应,23:40,氨化岗位操作工董某向存有丁炔氯的氨解釜进行第一次通氨作业,作业前氨解釜记录仪温度显示为40.6℃,通氨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开启氨解釜搅拌器;23:50,通氨结束时,温度显示为43.0℃高于技控指标3℃,压力为0.45mpa。
安全经验分享事故案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戴手套违规操作被缠绞拽掉两指
一、事故经过
2009年3月17日,某机械厂车工孙某正在加工轴类零件,因为零件比较脏,孙某戴着帆布手套进行操作。
这批零件光洁度要求较高,为达到要求,孙某每加工完一件就要用砂布包轴用手握住并左右推行的方法在转机中对轴进行打磨。
当对第14个工件进行打磨时,右手手套被卡盘缠绞,孙某本能地把手往回抽,但两指被拽掉,手腕骨折。
二、原因分析
因为怕脏孙某戴手套操作转动设备形成习惯性违章行为,在转机中,又采用较危险的手握砂布包轴打磨法,因长时间打磨零件多次,反复熟练操作中渐渐掉以轻心,一不留神,戴手套握砂布的手过于靠近转动的卡盘,造成伤害事故。
三、防范措施
1、严禁戴手套操作转动设备。
2、严禁转机中用手拿砂布包轴打磨零件。
3、职工在工作中要自觉克服习惯性违章行为。
强1-50-22井中频柜漏电事件
一、事件经过
2011年1月29日下
午13:20左右,强三站
员工王忠诚巡检发现强1-50-22井中频柜(2011年1月25日投用)输入、输出电流表无显示,准备开柜查看,他按照操作程序先使用试电笔对中频柜外壳进行验电,电笔显示外壳带电,立即向作业区调度汇报,经电工到现场检测电压在190V以上。
随后,由供应商对漏电中频柜进行了更换。
二、事件原因
此台中频柜质量存在缺陷,部分电气元件浸漆烘干时间不足,绝缘性差,造成漏电。
三、防范措施
1、相关主管部门严把质量关,保证使用的产品安全可靠。
2、电气设备、设施安装符合安全要求,确保接地良好。
3、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接触电气设备前先进行验电操作。
防触电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2004年12月21日10点42分,石油化工厂电气车间104电工班值班电工丁某接到水气车间工艺人员通知,要接一台临时电焊机。
丁某按要求作完风险辨识,填写完临时用电票后,即和班长潘某共同去接线,检查接线设备良好后,丁某即到42变低压10号柜备用抽屉去接线,确认备用抽屉空开处于分断位置,然后将零线接到柜子零母线上,在用扳手进行螺丝坚固过程中,扳手打滑碰及带电母线,造成短路,产生弧光致使丁某面部、手部、膝部被灼伤。
削减措施
1.用电要注意安全,穿过墙壁的线路要有绝缘管保护,严禁用铜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非电工人员禁止乱接电,临时线路过马路要加护管用土埋上,电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手持电动工具必须配备漏电保护器,否则不准使用。
不准使用自制电褥子。
2.做好对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全密封母线端部不密封的情况进行警示标识,防止不熟悉设备人员要作业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
防触电事故案例
一、事情经过:2008年8月,李某与王某去处理氨压机现场应急
停车开关。
动力电源空开拉开后。
李某与王某去现场控制箱检查,打开柜门后发现应急开关固定螺丝松动,开关按下接触不上,发现问题后,王某用手去紧固定螺丝,发现有电,没有马上进行检查。
原来动力电源断开后以为没有电。
但是应急开关电源是仪表电源供电,仪表电源开关并没有拉开。
二、原因分析:
1、没有执行操作规程,进行停电、验电。
2、安全意识淡薄,监护人监护不到位。
三、防范措施:
1、工作中监护人要认真进行监护,发现违章行为立即制止,并
停止工作。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违章操作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2009年10月22日,茨6计站长徐某和站上工人王某到某井更换抽油机底角螺丝,所带的扳手小,不合适,又不愿意回站上去取合适的扳手,就用管钳拧螺帽,由于管钳内牙磨损严重,在紧螺丝过程中管钳发生滑脱,王某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头部撞到抽油机护栏上,多亏安全帽挡了一下,没有造成伤害。
原因分析:
1、违章使用管钳代替专用扳手
2、操作之前没有充分识别操纵中的危害
3、安全意识淡薄
防范措施:
1、更换抽油机底角螺丝操作必须选用合适的工具;
2、操作之前仔细想想,操作时可能出现后果;
2、加强技术学习,增强安全操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