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闯红灯被车撞责任是谁的有些⼈因为赶时间去上课上班、去搭车、赶飞机等,等待⼏⼗秒的红绿灯也会失去耐⼼,所以有些⾏⼈看到路上没车经过,就会贸然涉险闯红灯。
但是,本分遵守交通规则的机动车驾驶员开车时,因⽆法预见或者⽆法躲避直接撞到闯红灯的⾏⼈,就会撞上⾏⼈,导致损失。
相信⼤家都很想要了解,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看看下⾯由店铺的⼩编为⼤家带来⾏⼈闯红灯被撞是谁的责任的详细内容吧。
⼀、⾏⼈闯红灯被车撞责任是谁的⾸先,⾏⼈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应根据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来确定。
但是,实践中,⾏⼈闯红灯被撞的,⼀般⾏⼈负全责或主要责任,机动车⼀⽅⽆责或负次要责任。
并且,机动车承担的赔偿责任具体如下:1、⾏⼈闯红灯被撞的,机动车⼀⽅⽆责的,⼀般只需要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2、⾏⼈闯红灯被撞的,机动车⼀⽅承担次要责任的,⼀般承担10%-30%的赔偿责任。
这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之间发⽣交通事故,如果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的赔偿责任。
⼆、确定各⾃的责任后,驾驶员要按照以下进⾏赔偿1、驾驶员什么车险都没有购买,连交强险都没有购买,车主需要⾃⼰掏钱包赔偿责任范围内的赔偿费⽤。
2、驾驶员只是投保交强险,先由投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范围内进⾏赔偿,不⾜部分由驾驶员⾃⼰赔偿。
3、驾驶员为⾃⼰的车辆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被认定次要责任的,基本由保险公司赔偿就⾜够了。
如果驾驶员有严重违法⾏为(⽐如酒驾、毒驾),商业保险是不赔偿。
三、⾏⼈闯红灯被撞死谁的责任1、⽆证据证明⾏⼈闯红灯,且事故位置在⼈⾏横道线上。
机动车全责,⾏⼈⽆责。
2、⽆证据证明⾏⼈闯红灯,⾏⼈偏离⼈⾏横道线。
机动车主责,⾏⼈次责。
3、有证据证明(路⼝有摄像头,或者第三⽅⼈证)⾏⼈闯红灯。
但是⾏⼈已经在机动车道上,⽽司机未加注意。
2020年交通事故案例学习与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2020年的交通事故案例,探讨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果和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交通安全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案例一:高速公路追尾事故案例描述:2020年某天,一辆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追尾了前方的小型客车,造成多人受伤和车辆损毁。
分析与教训:- 主要原因:货车司机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没有及时反应和刹车导致追尾事故。
- 教训:驾驶员应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并保持警惕,以便能够及时刹车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描述:2020年某晚,一名酒后驾车的司机在驾驶途中失去控制,撞上了道路边的树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车辆损毁。
分析与教训:- 主要原因:司机酒后驾车,导致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无法控制车辆。
- 教训:严禁酒后驾车,驾驶员应该有责任意识,并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案例三:行人闯红灯被撞事故案例描述:2020年某日,一名行人在红灯亮起时闯过马路,被一辆车辆撞倒,造成行人受伤。
分析与教训:- 主要原因:行人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过马路,导致被撞事故。
- 教训:行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交通信号灯,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结论通过对以上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交通事故往往是由于驾驶员的不规范行为、违反交通规则或缺乏安全意识所导致。
-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严格执法和处罚,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 行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交通信号灯,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为交通安全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不断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认识和思考今年是全国交通文明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三年。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交通民警结合我本人近几年工作经历以及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我一直认为行人闯红灯是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中最难根治的一项违法行为。
最近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短暂的工作经历,谈一下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认识共大家参考。
一、“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行人闯红灯”可以说是各项违法行为中违反人数最多的一项违法行为。
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经过多年治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有所减少,但距离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据。
尤其是国内中小城市中的行人闯红灯现象还比较严重。
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
其中因行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在“闯红灯”过程中极易受到机动车的侵害,一旦受到机动车的碰撞,非死即伤,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行人闯红灯的危害,一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二是影响交通秩序;三是严重威协别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行人闯红灯”行为产生的原因。
1本人认为主观方面的原因有:首先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闯红灯者无视自身生命安全,去闯信号灯,与机动车抢道,等待他们的结果必然是非死即伤。
到时,最伤心的还是他们的父母妻儿。
其次是自私和侥幸心理作祟。
过马路闯红灯者只图自己节省时间,去和正常行驶的车辆抢道,忽视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伴随有侥幸心理,认为机动车不会撞到自己。
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但自己遭受损伤,也给事故对方当事人带来损失,可谓害人害己。
第三个原因是缺少社会公德、蔑视法律。
因一己之利,违反社会公德,冒犯法律,应受法律的严惩。
客观方面的原因有: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不够严厉。
闯红灯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闯红灯发⽣交通事故的话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划分责任的,并不是说闯了红灯发⽣交通事故之后就需要负全责的。
如果是在对⽅也违反了交通规则的话,对⽅也是需要承担交通事故的责任的。
关于闯红灯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的问题,下⾯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闯红灯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1、⼀般情况下,闯红灯出车祸责任划分:(1)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要按当事⼈的违章⾏为和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及违章⾏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认定当事⼈的交通事故责任;(2)⽆法查明交通事故原因的,按实际情况来认定事故责任;(3)责任认定完毕后,要制作责任认定书,并按规定宣布和送达当事⼈。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的⾏为对发⽣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的责任;(⼀)因⼀⽅当事⼈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或者两⽅以上当事⼈的过错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为对事故发⽣的作⽤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均⽆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均⽆责任。
⼀⽅当事⼈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责任。
⼆、闯红灯之后怎么处罚1、闯红灯的处罚:扣6分,罚款200;2、所以要求⼤家在⾏车过程中⼀定要注意信号灯。
路⼝、斑马线、停⽌线等都要注意。
还有⼀定要加⼤跟车间距特别是跟在⼤车后⾯。
3、⾃⾏车闯红灯可以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元以下罚款;4、⾏⼈、乘车⼈、⾮机动车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元以下罚款。
如果在及时车辆的过程中闯红灯的话,⼀般就是进⾏罚款200元,同时要扣除机动车驾驶证分数六分的。
如果闯红灯发⽣交通事故的话,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责任。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行人横穿马路被撞责任怎么认定道路安全是人人都要遵守的,不管是司机还是个人,都应该规范行车、规范行走,才能保障交通安全,但是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因为赶时间,不在人行道上行走而是随便选择了离自己较近的路就直接横穿过去了,这样是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了行人横穿马路被撞责任怎么认定的相关内容。
一、行人横穿马路被撞责任怎么认定1、机动车全责,行人无责事故位置在人行横道线上,且没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行人没有责任,机动车负全责。
2、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行人偏离人行横道线,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
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
但是行人已经在机动车道上,而司机未加注意,这种情况下也是机动车主责,行人次责。
3、机动车次责或无责,行人主责或全责、同责有证据证明行人闯红灯,行人突然闯入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急刹车都无法避免事故。
这种情况下,行人是主责、全责还是同责,要看机动车司机有没有过错。
如果机动车司机有打电话走神、醉酒驾驶、超速行驶等行为,行人就不可能负全责。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可见,实践中,由于法律认为行人在道路上相对出于弱势地位,因此即使认定为行人负全责,发生事故后,机动车司机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即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也要对超过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二、行人闯红灯罚款要交多少1、交警在交通高峰期开展行人闯红灯专项整治,高峰期行人闯红灯一律处以50元罚款。
行人在高峰期闯红灯,罚款由平时的20元上升到50元。
高峰期间首先保障车辆通行,所以提高罚款震慑行人。
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与处罚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红、黄、绿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进与停留,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
然而,在实际交通中,仍然存在不少交通参与者无视交通信号灯的违规行为。
本文将就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进行探讨。
一、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的分类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闯红灯,即在信号灯红灯亮起时,车辆或行人继续通行的行为;二是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或违法变换车道的行为。
1. 闯红灯行为:闯红灯行为是指在信号灯红灯亮起时:车辆未停车等待,或行人未进行停留等待,而继续通行。
闯红灯行为严重危害道路行车秩序和安全,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或违法变换车道行为: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或违法变换车道行为指的是车辆在转弯、变道或调头时,未按照规定使用转向灯或违法变换车道。
这种行为容易给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困惑和危险情况,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于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相关法律责任如下:1. 闯红灯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未按规定停车等待信号灯的,将被追究交通事故责任。
根据事故的轻重,该驾驶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等处罚。
如果因闯红灯行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涉及损失较大或者致人死亡,驾驶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2. 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或违法变换车道行为的法律责任:车辆在转弯、变道或调头时,如果未按规定使用转向灯或违法变换车道,造成交通事故的,车辆驾驶人应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根据交通违法行为的性质与情节,该驾驶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扣分等不同形式的处罚。
若涉及严重交通事故或违法行为累计达到一定标准,将可能吊销或者终止其驾驶证。
三、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的处罚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对于交通信号灯违规行为,相关处罚办法如下:1. 闯红灯行为的处罚: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驾驶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扣分等处罚。
闯红灯出车祸责任划分标准 ⼤家都知道闯红灯是⼀种⼗分危险的⾏为,同时在我国也属于交通违章⾏为当中的⼀种。
实践中,因为当事⼈闯红灯的⾏为⽽发⽣车祸的情况不在少数,那么此时该如何对事故责任进⾏划分呢?下⾯店铺为你介绍闯红灯出车祸责任划分标准。
闯红灯出车祸责任划分标准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的违章⾏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认定当事⼈的交通事故责任。
(⼆)⽆法查明交通事故原因,按下列规定认定事故责任: 1、当事⼈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2、当事⼈⼀⽅有条件报案⽽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3、当事⼈各⽅有条件报案⽽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机动车、⾏⼈发⽣交通事故的,机动车⼀⽅应当负主要责任,⾮机动车、⾏⼈⼀⽅负次要责任。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完毕后,应当制作责任认定书,并按规定宣布和送达当事⼈。
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当事⼈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应在接到责任认定书后⼗五⽇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书⾯申请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
申请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的,应携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决定书》原件,并提出书⾯申请或填写申请表。
上⼀级公安机关应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三⼗⽇内做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并告知当事⼈享有的权利 闯红灯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适⽤的法律法规 闯红灯违法⾏为是依据代码为1302的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的道路交通法第38条第1种⾏为、第90条,《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 38、40、41、42、43条 第三⼗⼋条 机动车信号灯和⾮机动车信号灯表⽰: (⼀)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的直⾏车辆、⾏⼈通⾏; (⼆)黄灯亮时,已越过停⽌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 (三)红灯亮时,禁⽌车辆通⾏。
[行人闯红灯罚款标准]行人闯红灯罚款怎么交按照平日规定,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的行人要处罚100块,带头闯红灯的行人需要罚款50元,跟随大队闯的行人则罚款20元。
但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就不论先闯后闯,一律罚款50元。
深圳对行人闯红灯处罚标准是国内最高的,根据新的处罚标准,最高罚款100元,最低20元。
其中,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的、不服从劝阻执意闯红灯者及闯红灯被处罚过两次以上者将面临100元的罚款;“带头闯红灯”的行人将被重罚50元,跟随带头者闯红灯的罚款20元。
此外,在执法期间,交警对现场查处的行人直接开具处罚单,原则上不现场收缴罚款。
所有交通违法信息已经进入全国统一的交通违法系统,请被处以罚款处罚的群众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到银行或自助终端缴纳罚款,避免出现滞纳金或影响个人诚信及办理车驾管等业务。
行人闯红灯被查处后,最难执行的是罚款,这也是导致“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的处罚标准实施后,深圳交警将通过“移动警务通”将每宗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记录上传到交通违法系统。
处罚前,民警将通过“移动警务通”查询当事人历史违法记录,并根据查询情况执行相应处罚标准。
规范执法,最大限度限制交警的自由裁量权,避免“砍价”行为发生。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机动车应负全责,除非行人故意才不承担责任。
行人闯红灯,不是故意,一般来说没有人愿意去找死的,所以只能理解为重大过失,但是司机还是要承担责任,但可以减轻司机的责任,此时行人一方往往承担的是70%左右的责任。
一般司机都买的有第三责任事故险,虽不能完全承担,但也能减轻一部分,剩下的就只能由司机承担了,谁让是机动车呢,机动车有谨慎驾驶的义务啊。
虽然看起来对司机不合理,但是生命无价啊,当时的立法原意也是提醒机动车驾驶者要谨慎驾驶,出事后不管你是否有责任都要承担一部分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处责任认定规定很多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很多的事故的发⽣以及很多的⽣命的逝世,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是需要按照交通规则进⾏办事,交通事故的发⽣也是需要进⾏责任的认定,以下就由店铺⼩编对于该⽅⾯的知识进⾏介绍。
道路交通事故处责任认定第⼀,《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责任是:处理交通事故现场、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损害赔偿进⾏调解。
⽽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犯罪嫌疑⼈的刑事责任作出认定的规定。
第⼆⼗四条规定了具体的⾏政处罚标准,如对造成重⼤事故,负次要责任的,或者造成⼀般事故,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处⼗⽇以下拘留或者五⼗元以上⼀百五⼗元以下罚款。
该办法第⼆⼗⼆条也规定:当事⼈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五⽇内,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即对该具体⾏政⾏为不服者,可依该条之规定,向上级⾏政机关寻得⾏政救济。
因此,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政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之间或者责任⼈与受害⼈之间的⾏政违法⾏为所作出的⾏政责任认定书。
依据它,公安机关对责任⼈予以⾏政处罚,对道路交通民事侵权案进⾏⾏政调解。
⽽且,刑事诉讼法第⼗⼆条明确规定:未经⼈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都不能确定有罪。
即说明,对刑事责任的认定,只能由⼈民法院决定,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体现。
所以,公安机关不能依据⾏政法规对犯罪嫌疑⼈(被告⼈)刑事责任作出认定,法院也不能依据⾏政机关作出的⾏政责任认定书认定被告⼈的刑事责任。
第⼆,责任认定不是证据问题,⽽是法律问题对法律问题,只能由法官通过庭审以裁判的形式获得解决。
从另外⼀个⾓度讲,如把责任认定书当作证据使⽤,在实践中,作出该责任认定的警察,通常都是对该案进⾏刑事侦查的警察,本案也是这样,即该认定书的承办⼈(鉴定⼈)和本案的侦查⼈员都是相同的两位警察。
这就有违刑事诉讼法第⼆⼗⼋条,担任过本案的证⼈、鉴定⼈的,不得作为侦查⼈员的规定。
路口交通安全事故与责任分析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道路交通规模的扩大,路口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安全隐患。
然而,路口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交通参与者的不当行为或未达到应有的交通安全意识所导致的。
本文将对路口交通安全事故及其责任进行深入分析。
一、路口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路口交通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遵守交通信号灯:部分驾驶员在路口处未能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驶,存在闯红灯、忽视黄灯等行为,从而造成交通混乱和事故的发生。
2. 交通规则不守法:有些驾驶员或行人存在违章行驶或行走的现象,例如违反交通标线、逆行、不礼让行人等,这些违法行为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 驾驶技术不过关: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和判断力,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行驶决策,导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4. 交通设施不完善:一些路口缺乏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得交通流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调控,从而埋下了事故隐患。
二、路口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析对于路口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一般按照事故发生的当事人的违规行为以及过错程度来进行判断。
1. 主要责任方:如果交通事故是由某一方明显的交通违法或者过失导致的,那么该方将承担主要责任。
例如,在交通信号灯红灯亮起时,某驾驶员仍然加速冲过路口,与正常通过路口的车辆发生碰撞,那么该驾驶员将承担主要责任。
2. 共同责任:在事故中,如果多方人员存在交通违法行为或者互相的过失,那么各方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一辆车在路口右转时未打转向灯,而另一辆车在超速行驶的情况下急刹车,导致碰撞发生,那么两个驾驶员都存在违法行为,双方应分担责任。
3. 无责任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路口交通事故可能并非交通参与者的过错所致,例如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事故,此时可以认定没有责任方。
三、加强路口交通安全的对策为了减少路口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完善交通信号设施:对于交通繁忙的路口,应配置完善的交通信号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时间设置,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行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析
作者:乔文博胡峰华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车流量变大,行人的通行难度日渐增大,这便导致了闯红灯现象的高频发生,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
所以在时候进行责任划分时便会出现争议,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与国家法规,对其进行分析。
以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闯红灯;交通事故;责任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的高度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情况日趋复杂,国民车辆总数目日渐增加,这便增加了交通违规的可能性,这也就“中国式过马路”的由来。
但是,近年来国民素质迅速提高,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日常的教育与宣传,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中国式过马路”也不再像之前那么频繁。
但是由于闯红灯所造成的事故的严重性,如何对其进行定责,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就是针对由于行人闯红灯而引发交通事故时,对于如何劃分责任范围进行分析,以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闯红灯的行为动机
闯红灯作为一种极为不文明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也是对机动车驾驶员的负责,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而闯红灯的行为动机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危险认知度不高
侥幸心理是闯红灯的首要推手,根据“成本与收益”理论,闯红灯行为的成本是交通事故的风险,而收益是节省的短暂时间与心理上不用经历等待的焦急[1]。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成本便会被闯红灯者忽略,也就是对危险的认知度不够高。
这种情况主要源于人群的侥幸心理,所以提高群众的危险认知是解决闯红灯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素质有待提高
“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种拥有较久“渊源”的陋习,虽然近年来这种现象逐年减少,但是仍然难以杜绝,而在这其中,行人素质不够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经过长期的宣传与教育,年轻一代均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公德意识与交通意识。
但是老一辈由于早已习惯这一陋习,同时长期也是其的“践行者”,这便导致了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杜绝这一现象。
提高国民素质才是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2]。
(三)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
由于中国日渐增加的车流量,在一些大型城市的主干道,一年四季的二十四小时都是处于堵车状态,所以交通部门与规划部门在进行道路规划时,不得不首先解决这一主要问题。
这便形成了中国式的路权分配问题,由于过分偏向机动车,行人的路权被高度挤压,对于自行车和非机动车则更甚。
在一些车流量较大或者路况较复杂,交通状况不太好的路口和路段,红绿灯的设计基本满足了较大车流量的交通调度问题,但是牺牲的是行人,自行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时间。
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之后,短暂的通行时间根本无法满足较大人流量时通过路口[3]。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性格急躁或者赶时间的行人,便会铤而走险选择闯红灯,这也就为交通事故买下了隐患[3]。
二、案例分析
案例:2017年3月8日四川成都发生一起因为行人闯红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
事后调取监控录像显示,事发当时有几名行人集体闯红灯,走在人群最后的一名女子被经过的奥迪车撞击,当场死亡,而经过反复观察发现,该车在斑马线前有加速行为。
这一案例集中体现了闯红灯的严重后果,行人存在闯红灯行为,而机动车存在在斑马线前加速的行为。
根据《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
所以毫无疑问该机动车也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那么这起事故该如何定责呢: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行人没有过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而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行人的过错程度,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然而即使机动车一方没过错的,也应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所以在该案例中,该行人首先存在闯红灯的现象,则该行人将会承担主要责任,机动车承担次要责任[4]。
三、法规分析
通过对该法规的分析解读可以发现,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在进行责任划分时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由于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输工具,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发生交通事故时,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即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那么不承担民事责任。
简而言之,就是在行人遵守交通秩序,正常通行,遭遇交通事故,则机动车负主要责任;而如果行人闯红灯在先,则机动车适当免责[5]。
但是在分析法庭判决中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还是遵循弱者优先原则,大多数判决中,即使行人闯了红灯,机动车主仍然需要负担一定部分的责任。
这也体现了法中有情的理念。
但是无论如何判决,闯红灯都是一种极其不安全且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在以后的立法中,可以考虑加大闯红灯行为惩罚力度,即增大闯红灯的违法成本,这也不失为控制闯红灯行为的手段[6]。
四、总结
闯红灯作为长期以来中国交通的陋习之一,虽然近年来该现象逐渐减少,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杜绝这一现象,基本是不可能的。
本文已经分析过,导致闯红灯现象频发的原因主要是:行人素质有待提高,路权分配不合理,等待时间超过忍耐极限。
所以社会各界仍然应该共同努力,不仅仅要加强宣传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与交通法规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相关路段的规划,改善路权分配问题,使行人获得更佳的通行体验。
这样就能在根本上杜绝闯红灯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参考文献:
[1]赫英杰.公民何以守法[D].内蒙古大学,2017.
[2]付志荣,李金后.大学生闯红灯行为因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8(17):146-148.
[3]刘凯峰,周妍.基于生存函数的闯红灯因素分析[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20(01):65-71.
[4]何飞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理解与适用分析[J].法制博览,2017(24):200-201.
[5]李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现在与未来[J].道路交通管理,2017(10):25-26.
[6]刘志婵.行人闯红灯行政处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