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现象
- 格式:docx
- 大小:268.53 KB
- 文档页数:13
济南市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现象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2.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手影:平面镜成像B. 摄影:光的直线传播C. 投影:光的折射D. 倒影:光的折射4.晚上,小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板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 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B. 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C.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D.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5.关于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C.照镜子时,当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人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6.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每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B.入射角为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D.改变板EF与平面镜的夹角,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7.“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作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④旅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 成实像的是③④B. 成虚像的是①④C.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D.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②③8.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B.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假如光在同种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D.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 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 l,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判断10.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 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1.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A. 30°B. 35°C. 45°D. 55°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D.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13.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C. 先变短再变长D. 先变长后变短1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B.C.D.15.2016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折射C. 光的反射D. 光的色散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度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17.如图是小茹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转动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光的多少,这利用了光的()A. 反射B. 折射C. 色散D. 直线传播二、填空题(共3题;共7分)18.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υ1和υ2,则υ1________(选填“>”、“=”或“<”)υ2.紫外线除了能杀菌以外,还有________的显著特点,因此生活中制成了验钞机。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中考物理专题复:光学专题一、知识梳理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感化: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2 光现象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2.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B. C. D.【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
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A、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火箭“飞天”是应用力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B、日晷能够记录时刻,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测量时间的工具,不是探测地震的仪器,故B错误;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增大了压力,是为了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C错误;D、古代发明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2 光现象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放大的“金鱼”B. 墙上的手影C.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D. 雨后的彩虹【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2.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
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A. 竖直上移玩具鸟B. 竖直下移平面镜C. 人向平面镜靠近D. 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解:A、竖直上移玩具鸟,玩具鸟相对于平面镜的位置发生变化,因为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C. 人向平面镜靠近 D. 像与镜间放一木板这三种情况中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故BCD都错,A正确。
点睛: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进行分析。
3.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4.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四讲光现象(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四讲光现象(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四讲光现象(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光现象【考纲要求】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命题趋势】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点精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镜中的花朵B.小孔成像C.水中“断"笔D.仙鹤的倒影【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镜中“花朵”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水中“断笔”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仙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F: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AI:平面镜的应用;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4)当从上面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并且从物体射来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人眼逆着光线看,就看到了此时的物体.【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B、因为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正确;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故C 正确;D、小猫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小猫看到“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D正确.故选A.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A:漫反射;AU:紫外线.【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紫外线能验钞;(3)根据光的反射分析;(4)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它们的异同点主要从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面的差异、对平行光的反射效果等方面分析.【解答】解: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了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C 错误;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4.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D.【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选:D.5.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C.我们先看见是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考点】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93:声速;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2)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主要依据;(3)光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4)雷声是声音不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解答】解:A、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雷雨天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C正确;D、雷声是声音不是电磁波,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6.G20杭州峰会朝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实/虚)像.【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分析】(1)解答本题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平静的水面好像一面镜子,所以桥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解答】解:激光和普通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所以看上去是直的;扇形光电背景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故答案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7.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解答】解: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5°.如图所示:.8.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空气(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 40°.【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在同一种介质内,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故入射角为90°﹣50°=40°;下面的那条线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为90°﹣70°=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下方为透明物质,上方为空气.故答案为:空气;40°.9.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反射形成的.【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分析】①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而“倒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并且成的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解答】解:(1)“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即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沿直线传播;反射.10.合肥市的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挖掘地铁隧道的过程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激光准直系统,其工作原理与乙(选填“乙”“丙"或“丁")图所示的原理相同,图丙中,当人靠近镜子时,人的脸在镜中的像将会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当光在不均的透明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发生折射.【解答】解:甲图中,挖掘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技术,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乙图中,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手掌,不能继续向前传播,所以在墙上出现了手掌的影子;丙图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丁图中,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乙;不变.三.计算题(共1小题)11.如图a为学校升旗时的旗杆,小朱同学借助一块平面镜就测出旗杆大致高度,如图b,先把一小块平面镜m水平放置在你和旗杆间水平地面上的适当位置O点,当你从平面镜中恰能看到旗杆A点的像A’,测出这时平面镜和你及旗杆间的水平距离l和L,再测出你的眼距地面的高度(近似为身高)h,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可算出旗杆的高度.(1)请在b图中作出人眼从平面镜中观察到旗杆A点的像的光路图.(2)请推导旗杆高度H=h.【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AI:平面镜的应用.【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A的像点,连接像点与眼睛的连接线确实入射点和反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2)由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解答】解:(1)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所以先作出A的像点A’,连接CA’,与平面镜的交点E 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E与C点连线为反射光线,再连接A也入射点E连线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由图知,Rt△ABE∽Rt△CDE,所以=,即: =,所以H=h.答:(1)见上图;(2)推导过程见上.四.解答题(共5小题)1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G 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BC 两支蜡烛(填字母).(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垂直.(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在实验中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5)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实验时,小明应选G作为平面镜.(2)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实验时镜面与桌子必须垂直;(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故答案为:(1)G;确定像的位置;(2)BC;(3)垂直;(4)虚;(5)10:35.14.探究平面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需要的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刻度尺及火柴.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采用的器材为玻璃板,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物像的大小.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个特点去分析,很容易得出第三空的答案.【解答】解: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物像的大小,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玻璃板另一侧没有蜡烛,所以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烧痛.故答案为:玻璃板;刻度尺;不会.15.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圭表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选填“光沿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凝华.【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华.【解答】解:(1)依题意可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圭表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答案为:(1)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2)光沿直线传播;(3)凝华.16.阅读《光的全反射》,回答:光的全反射如图1所示,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里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进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β大于入射角α.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90°),折射角会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玻璃,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奇景如图2所示,就是因为光的在空气层中多次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所以在海面上方的空气出现下冷上暖的现象.由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景物的光线先由密的空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空气层,并在上层发生了全反射,光线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人的眼中.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看到的“景物”比实物抬高了许多.人们利用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制成了光缆,用于通信等方面.光在均匀透明的玻璃棒中传播,即可在弯曲的玻璃棒的光滑内壁上,借助于接连不断地全反射,可以将光从一端传导到另一端,即使棒的截面直径很小,甚至到微米数量级,传导的效果也不变,这种导光的细玻璃丝称为光导纤维如图3所示.光导纤维束已成为一种新的光学基本元件,在光通信、光学窥视及光学特殊照明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在此方面贡献突出,被世界誉为“光纤通讯之父”.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海市蜃楼情景中,人眼看到的空中的“景物”是虚像(选填“实”或“虚").(3)请你写出光纤的一些具体的应用手术时用的内窥镜.【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1)由材料“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可得出答案;(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3)光在光导纤维中,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解答】解:(1)由材料“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可知,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2)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高些的虚像.(3)手术时用的内窥镜利用了光纤.故答案为:(1)大于;(2)虚;(3)手术时用的内窥镜.。
专题02 光现象一、单选题1.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
则A.像是实像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详解】D.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仪表在挡风玻璃上的像是竖直的,根据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2.浙江大学柏浩研制出一种神奇织物,给白兔身体披上该织物,如图甲所示:用红外照相机拍摄得到的照片上,兔子身体“隐形”了,如图乙所示,兔子身体“隐形”是因为该织物A.呈洁白色 B.隔热性好 C.导热性好 D.密度较小【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点睛】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制成遥控器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3.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5.2 生活中的透镜【答案】C【解析】【详解】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虚像是不有成在屏幕上的,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光现象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1.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2.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手影:平面镜成像B. 摄影:光的直线传播C. 投影:光的折射 D. 倒影:光的折射4.晚上,小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板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 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B. 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C.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D. 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5.关于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C.照镜子时,当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人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6.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每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B.入射角为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C.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D.改变板EF 与平面镜的夹角,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7.“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作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④旅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 成实像的是③④B. 成虚像的是①④C.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 D.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②③8.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B.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假如光在同种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D.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 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 l,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A. 变大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10.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 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1.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A. 30°B. 35°C. 45°D. 55°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D.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13.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 C. 先变短再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1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B. C. D.15.2016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度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17.如图是小茹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转动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光的多少,这利用了光的()A. 反射B. 折射 C. 色散 D. 直线传播二、填空题(共3题;共7分)18.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υ1和υ2,则υ1________(选填“>”、“=”或“<”)υ2.紫外线除了能杀菌以外,还有________的显著特点,因此生活中制成了验钞机。
1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_;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_(选填“S点”、“S点下方”或“S点上方”)20.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三、作图题(共2题;共10分)21.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请补画出法线和界面位置,并请标出折射角.2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A′B′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7分)23.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________的位置②如何比较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__,重复实验.(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________.(对称/不对称)(4)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实/虚)像.(5)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24.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⑴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⑵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⑶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⑷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①小刚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②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③小红跟小明也做了这一实验,但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小红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2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目的是________,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_.(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3)实验开始时,先让激光笔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测得入射角为________.(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B面绕轴ON 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5)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应该采取的操作是A. 向纸板喷烟或雾B. 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 C. 使激光垂直纸板面入射.26.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M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时如a图,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度数为________°,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将 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2)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纸板F面绕轴ON 向后折,如b图,则在纸板F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 ________(存在/不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 (4)探究了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后,把纸板EOF向后倾倒(如图c),而入射光线仍然紧贴纸板照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在纸板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27.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图中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六、综合题(共1题;共15分)28.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秒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光速c=3×108m/s)问:(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不符合题意. 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不符合题意.D、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平面镜大小无关.2.【答案】D【解析】【解答】解: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故B错误;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故C错误;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2)太阳光照射到卷层云中的冰晶时,发生色散.3.【答案】C【解析】【解答】解:A、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 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4.【答案】C【解析】【解答】解: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是亮的.故选C.【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越少感觉越暗;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5.【答案】D【解析】【解答】A.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变弱,即折光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A不符合题意;B. 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如果竖直安装,则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阻力,而且车内物体在挡风玻璃里成的虚像在车的前方影响驾驶员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