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氨 铵盐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第二节氨铵盐(A组)1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一充满氨气的烧瓶作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标准状况)A.0.045 mol/L B.1 mol/L C.0.029 mol/L D.0.45 mol/L2.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A.NH4Cl溶液、NaOH溶液、碱石灰 B.饱和氨水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 D.NH4Cl固体、碱石灰、消石灰3.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和碱石灰的干燥管,最后得到的气体有①NH3②H2O③CO2④O2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后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下列离子中的A.NH4+ B.Cu2+ C.CO32- D.Cl-5.在以下气体组中通常情况下不能共存,且均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H2、H2S、SO2B.NH3、CO2、HCl C.N2、Cl2、CO2D.NO、CO2、O26.1L 0.1mol/L氨水中,所含微粒的物质的量是A.0.1mol NH3分子 B.0.1 mol NH3·H2O分子 C.共有0.1mol NH3分子和NH3·H2O分子 D.共有0.1mol NH3分子、NH3·H2O分子和NH4+ 离子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和硫酸钠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Ba(OH)2溶液 B.NaOH溶液 C.AgNO3溶液 D.BaCl2溶液8.在下面的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A.NH3+H3PO4=NH4H2PO4B.4NH3+5O2=4NO+6H2O C.2NH3+3Cl2=6HCl+N2D.NH3+NaH=NaNH2+H2二、填空题9.人们常说“雷电发庄稼”,这是因为雷电时,由于放电,N2会发生下列一系列反应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生成的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与土壤中矿物质形成易溶的硝酸盐而供作物吸收。
氨铵盐教学教案氨铵盐教学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氨铵盐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氨铵盐教学教案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节在化学键的基础上,介绍了氨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此基础上又介绍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在介绍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氨溶于水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因了可递反应的知识。
在介绍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的共性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然后采用讨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检验铵离子的方法。
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关于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讨论式的写,先提出问题引导学习思考,再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本节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运用结构理论指导氨的性质的`学习,对于本节的实验,可根据实验特点和教学实际可采用“验证式”、“探究式”、“边讲边实验”等方式。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从其结构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喷泉”实验说明极易溶于水。
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的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
第二节:氨铵盐
1、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制法
3、使学生了解铵盐的性质
4、使学生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氨的化学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分配:2课时
作业:课后习题,天津练习册
第二节:氨铵盐
氨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因此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氮,但植物只能以氨、铵根离子、硝酸根的形式吸收。
这一节我们就学习氨、铵盐的知识
一、氨
1、分子结构
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
a 键角107018 ,呈三角锥形,N在锥顶,H在锥底,属于极性分子。
特点
b 氨分子中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易形成配位键,NH3+H+=NH+4
2、物理性质
展示喷泉实验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O、NO2、SO2、X2)
②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700,(HCl 1:500,SO2 1:40)
③易液化:—33.50C或7⨯105Pa (CO2 1⨯105Pa,—78.50C.①②③
SO21⨯105Pa,—1000C )
④密度: 17g/mol 比同体积的空气轻,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注意:能做喷泉实验的有:HCl,CO2 + NaOH,等等。
3、化学性质(解释上述喷泉实验显红色的原因)
①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 + OH—
生成一水和氨为主要反应,
②与酸的反应
HCl
HNO3
NH3+ CO2+H2O
H2SO4
CO2CO(NH )2
[实验1-3] 浓盐酸+浓氨水,冒白烟.以此检验氨气的存在.。
(凡挥发性的酸与氨反应同)
③还原性
a、4NH3+3O2(纯氧) 2N2+6H2O
b、4NH3+5O24NO+6H2O
c、3Cl2+8NH3=6NH4Cl+N2
d、2NH3+CuO N2+Cu+3H2O
4、用途
①重要的化工产品,制化肥。
②制硝酸,铵盐、纯碱。
③有机合成
④制冷剂
二、氨水(氨的水溶液)
1、成分:因为NH3+H2O NH3·H2O NH4++OH—
所以NH3、H2O、NH3·H2O、OH—、NH4+、H+
说明:氨水的浓度通常是指含氨的多少,例如:0.1moL/L的氨水是指NH3、NH3·H2O ,NH4+的总和。
氯水中所含的分子:Cl2、HClO、H2O、离子:H+、OH—、Cl—、ClO—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易分解
NH3。
H2O NH3↑+H2O
问:在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有何现象?(此法可制氨气)
(2)弱碱性
NH3·H2O NH4++OH—(少部分发生电离1.3%)
HCl
H2SO4
NH3·H2O + MgSO4
Al2(NO3)3
三、铵盐(一般为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1)受热易分解
NH4HCO3
NH4Cl = 实验分解的相应的酸和氨
(NH4)2SO4
NH4NO3 N2O↑+ 2H2O
NH4NO3 2N2↑+O2↑+4H2O(5000C)
(2) 铵盐与碱反应
NH4++OH—NH3↑+H2O
A、在溶液中加热进行上述反应
B、不加热生成一水和氨
例如:(NH4)2SO4+NaOH 2NH3↑+Na2SO4+2H2O
NH4NO3+ NaOH NH3↑+NaNO3+H2O
四、氨气的制法
=2NH3
(1)工业制法: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实验室制法
药品:NH4Cl (s) (不用NH4HCO3NH4NO3(NH4)2SO4 )
Ca(OH)2 (s) (
装置: 固+ 固气(与制氧气装置相同)
原理:2NH43↑+ CaCl2 + 2H2O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棉花作用:便于集满)
验满: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现象试纸变蓝。
b、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现象有白烟。
干燥:碱石灰(CaO + NaOH )
五、NH4+离子检验:
NH4+ + OH—NH3↑+ H2O
六、有关计算:
1、350L标准状况下的NH3溶于1L水中(所得容液密度p = 0.924g/ml)求所得氨水中NH3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解: w(NH3) = m(NH3)/[m(NH3) + m(H2O)]⨯100%
m(NH3) = 350L / 22.4L·mol—⨯17g·mol—
m(NH3) + m(H2O) = 350L / 22.4L·mol—⨯17g·mol—+1000ml⨯1g·ml—
w(NH3) = 21%
C(NH3) = n(NH3) / V[NH3(ag)]
n(NH3) = 350L / 22.4L·mol—
V[NH3(ag)] = [m(NH3) + m(H2O)] / p[NH3(ag)] C(NH3) = 11.4mol/L
m(NH3) = n (NH3)⨯17g·mol—
m(H2O) = 1000ml⨯1g·ml—
p[NH3(ag)] = 0.924g/ml
注:也可以用质量分数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若将此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C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解: 0.91g/cm3⨯V⨯25% / 2Vp = (0.91g/cm3 / p)⨯12.5%
因为0.91g/cm3 / p <1所以答案为C
3、将2a%的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B )
A、等于a%
B、大于a%
C、小于a%
D、无法确定
解: (2a%⨯Vp1) / (p1V + p2V ) = [2p1 / (p1 + p2)]⨯a%
因为p2<p1所以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