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ZJ091408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总学时:54一、说明(一)《化工原理》的课程性质: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化工原理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的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
(二)《化工原理》教材及授课对象:教材:化工原理编者:王志魁等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三)《化工原理》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开设本课程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中的基础知识、工艺原理、从化学到化工生产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运用经济技术观点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地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打下基础。
(四)《化工原理》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是流体动力学、传热、吸收、精馏等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
考试要求分二个层次:掌握、了解。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严格按平时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期末成绩占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教学目标:掌握物料衡算的概念;掌握压强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教学重点及难点:单位换算一、化工原理课程研究内容、特点和学习要求二、单位制度及单位换算第二章流体流动主要教学目标:掌握流体静力学;掌握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稳定流动时的;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启发式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教学重点及难点:能量衡算;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第一节流体静力学一、流体的压力二、流体的密度与比体积三、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一、流量与流速二、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三、连续性方程式四、柏努利方程式五、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第三节管内流体流动现象一、粘度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三、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第四节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一、直管中流体摩擦阻力损失测定二、层流时摩擦阻力损失计算三、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计算四、流体在非圆形直管内的流动阻力五、局部阻力损失第五节管路的计算一、简单管路二、复杂管路第六节流量的测量一、测速管二、孔板流量计三、转子流量计第三章流体输送机械主要教学目标: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启发式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教学重点及难点:离心泵的选择与安装第一节离心泵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二、离心泵主要部件三、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四、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五、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六、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安装高度七、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第二节其它化工用泵一、往复泵二、正位移泵三、非正位移泵第三节气体输送机械一、离心通风机二、鼓风机与压缩机三、真空泵第四章沉降与过滤主要教学目标:掌握非均相分离的方法,理论计算关系式,了解分离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启发式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教学重点及难点:沉降、过滤计算第一节概述一、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二、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第二节重力沉降一、沉降速度二、降尘室三、悬浮液的沉聚第三节离心沉降一、离心分离因数二、离心沉降速度三、旋风分离器第四节过滤一、悬浮液的过滤二、过滤基本方程式三、恒压过滤四、过滤设备第五章传热主要教学目标:掌握间壁式换热方式;掌握热传导基本方程、平面壁和圆筒壁的;掌握总传热方程及传热系数、稳定传热的平均温度差;了解对流传热机理、对流传热方程;熟悉强化传热途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讲授与自学结合教学重点及难点:传导传热计算;总传热方程及传热系数第一节概述一、传热过程的应用二、传热过程第二节热传导一、傅里叶定律二、热导率三、平壁的稳态热传导四、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第三节对流传热一、对流传热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二、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三、对流传热的特征数关系式四、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第四节传热计算一、热量衡算二、传热平均温度差三、总传热系数四、稳定传热的计算第五节辐射传热一、基本概念二、物体辐射能力与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三、克希霍夫定律四、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第五节换热器一、换热器的分类二、间壁式换热器三、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四、系列标准换热器的选用步骤五、间壁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的途径第六章吸收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吸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吸收操作线方程,最小液气比计算;了解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的概念;掌握用摩尔分率和比摩尔分率表达的相组成;了解吸收机理;展我双膜论要点和强化吸收途径;掌握吸收的基本运算关系式。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码:27A22301 学分: 5.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104 其中讲课:72 实验或实践:32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推荐教材:陈敏恒,潘鹤林,齐敏斋,《化工原理》(少学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目:1.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著.《化工原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 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第一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3. 丛德滋,丛梅,方图南,《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
化工单元操作是组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完成一定加工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为主的操作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化工原理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常规工艺、常规管理和常规业务打好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如下:1)能正确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并具有设备选型及校核的基本知识。
2)熟悉主要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
3)熟悉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要领。
4)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化工原理课程中三大单元操作的分类和过程速率的重要概念的内涵;使学生通过对课程性质的了解,把基础课程的学习思维逐步转移到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上,在经济效益观点的指导下建立起"工程"观念。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010年01月22日目录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二、设计要求 (3)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3)四、论述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及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8)五、换热过程中的有关计算(热负荷、壳层数、总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压强降等等) (10)①物性数据的确定 (14)②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14)③传热面积的计算 (16)④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6)⑤换热器的核算 (18)六、设计结果概要表(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等) (22)七、主体设备计算及其说明 (22)八、主体设备装置图的绘制 (33)九、课程设计的收获及感想 (33)十、附表及设计过程中主要符号说明 (37)十一、参考文献 (40)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1、生产能力:17×104吨/年煤油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设计条件:煤油:入口温度140o C,出口温度40 o C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o C,出口温度40 o C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二、设计要求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2、要进行工艺计算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4、编写设计任务书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用420*594图纸绘制装置图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
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
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会存在两种以上的流体参加换热,但它的基本原理与前一种情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化工原理》重点介绍各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和相关汁算,内容包括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吸收、蒸馏、干燥以及附录。
1.以流体流动(动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相关单元操作;2.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换热器及蒸发单元操作;3.以质量传递为基础阐述吸收、精馏传质单元操作,4.具有热量、质量同时传递特点的干燥操作。
5.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为主线,强调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蒸馏、吸收、蒸馏和吸收塔设备、干燥、蒸发。
考试要求:一、流体流动(以柏努利方程为主线)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管内流动的规律,并应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解决流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2、掌握连续性方程式及其应用;3、掌握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及其解题计算;4、掌握流体阻力、流量、雷诺系数等之间的关系;5、掌握流动类型及其判断依据;6、掌握管路计算方法;7、掌握主要流量测量手段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8、了解管路串、并联的阻力、流量的关系。
二、流体输送机械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管路系统对输送机械的要求。
1、掌握常用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2、掌握常用泵的使用操作要点,如串并联、开启、关闭等;3、了解常用泵和风机的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
三、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沉降和过滤两种机械分离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与特性。
1、掌握沉降分离的原理、沉降过程及影响因素;2、掌握斯托克斯公式;3、掌握除尘设备的基本原理和选型;4、了解各种机械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四、传热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传热规律,并运用其去分析和计算传热过程的有关问题。
1、掌握传热的基本方程式;2、掌握各种传热、导热系数的定义、单位及其差异;3、掌握单、多壁圆筒热传导速率方程及其应用;4、掌握列管换热器的计算;5、掌握强化换热的手段;6、了解傅立叶定律和辐射速率方程;7、了解边界层和保温层基本概念。
2019年化工原理文献在2019年的化工原理研究中,我们探索了许多令人兴奋的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展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我们研究了新型催化剂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和合成高效的催化剂,我们能够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这些催化剂的研发不仅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能源转化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我们发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够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
我们致力于提高化工过程的能源效率。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化工过程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转换方法,利用新型材料和反应器设计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
这项研究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望实现化工过程的高效能源利用。
我们还关注了化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通过改进反应条件和设计更安全的反应器,我们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指导,使其在保证生产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安全和环境要求。
我们还研究了化工原理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发现化工原理可以用于药物合成和纯化过程中的优化。
这项研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有望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
2019年的化工原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通过优化催化剂设计、提高能源效率、关注安全环保以及拓展新兴领域的应用,我们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化工原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更加绿色、高效的化工过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管国锋, 赵汝溥. 化工原理(第3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2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3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3时钧等.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4卢焕章.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25吴俊.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6王卫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7马江权, 冷一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2版).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1 8付家新, 王为国, 肖稳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9李芳. 化工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0任晓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1申迎华, 郝晓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2陈均志, 李磊. 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3王国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4朱有庭, 曲文海, 于浦义.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5王静康. 化工过程设计: 化工设计(第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6师树才译. 化工过程设备手册.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17柴诚敬, 张国亮.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8伍钦. 传质与分离工程.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9江体乾. 化工工艺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20化学工业部第六设计院译. 传热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21邓敦夏译. 流体流动手册.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22匡国柱, 史启才.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第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23经文魁译. 实用精馏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24路秀林, 王者相. 塔设备.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971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摘要:1.971 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概述2.具体参考书目列表3.对参考书目的简要评价正文:一、971 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概述971 化工原理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主要考察化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科目,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这些参考书目都是在化工领域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书籍,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化工原理。
二、具体参考书目列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971 化工原理参考书目:1.《化工原理》(第五版),陈锋、黄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化工原理》(第四版),王长军、吴振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3.《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吴振宇、陈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4.《化工原理实验教程》,黄蕾、陈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5.《化工热力学》(第三版),吴振宇、陈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三、对参考书目的简要评价1.《化工原理》(第五版):该书是一本经典的化工原理教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合作为化工原理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2.《化工原理》(第四版):该书内容较为简洁,适合作为化工原理的辅助教材,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学习。
3.《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该书针对化工原理的学习要点,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解答,有助于考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化工原理实验教程》:该书是一本实验教程,包含了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对于提高考生的实验技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5.《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该书主要介绍了化工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适合对化工热力学感兴趣的考生进行深入学习。
总之,以上参考书目对于学习971 化工原理课程具有很好的帮助。
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进行学习。
817化工原理参考书目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是学习化工原理的重要工具和资源。
下面介绍了一些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化工原理参考书目,希望对化工学习者和从事化工领域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化工原理》丛书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编著这套丛书是一本经典的化工原理教材,由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编著。
全书内容生动、全面,涵盖了化工原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原理、过程控制与仪表、化工装备原理等。
书中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胡淑芬编著这本书的特点是将化工原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和应用化工原理的方式。
全书包括化工原理基础知识、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化工过程模拟与设计等内容。
书中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配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计算机软件应用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并能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实际工程设计。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李华编著这本书是化工原理实验指导的重要参考书,由李华编著。
书中包含了常见的化工原理实验及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
书中不仅介绍了实验基本原理,还注重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并配有大量实验操作图和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帮助读者真实地体验和理解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学习指南》郭伯峻主编这本书是化工原理学习的指南,由郭伯峻主编。
全书内容全面、生动,按照化工原理的学习难度和复杂程度分为多个章节,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的能量和热力学、物质的传质与流动等。
书中主要以图表和实例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工原理应用与案例分析》刘翔、李建国编著这本书是一本强调化工原理应用和案例分析的参考书,由刘翔、李建国编著。
全书内容生动且实用,结合了实际的化工工程案例,对化工原理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应用。
书中介绍了化工原理在石油化工、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化工原理》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上册参考书
1 Warren L McCabe, Julian C Smith, Peter Harriott.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
2 杨祖荣,刘丽英,刘伟. 化工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邹华生,钟理,伍钦. 流体力学与传热.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 黄少烈,邹华生. 化工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 化工原理,上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6 柴诚敬,张国量.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 陈涛,张国亮.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祁存谦,丁楠,吕树申. 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 姚玉英,黄凤廉,陈常贵等. 化工原理,上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0 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 化学工程手册. 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1 Christie J Geankoplis.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Unit Operations, Thir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3
12 Robert S Brodkey, Harry C Hershey. Transport Phenomena A Unified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1988
13 Donald Q Kern. Process Heat Transfer.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14 Simth H K. Transport Phenomena, Oxfrd: Clarendon Pr., 1989
15 邓颂九,李启恩. 传递过程原理.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16 林瑞泰. 沸腾换热.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7 J R 巴克霍斯特,JH 哈克. 化学工程(卷IV)习题解答汇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18 柯尔森等著. 丁绪淮等译. 化学工程(中译本)卷II单元操作. 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19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20余国琮等. 化工机械工程手册(中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1钱颂文,朱东生,李庆领等. 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2 Peter R H.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dbook. Six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001
23 Peters M S, Timmerhaus K D.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7
24 Perry R H, Green D W. 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7
25 Berd R B Stewart W E, Lightfoot E N. Transport Phenomena. New York: Wiley, 1960
26 Streeter V L, Wylie E B. Fluid Mechanics. Eigh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85
27冯宵.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8 Kuppan T 著,钱颂文,廖景娱,邓先和等译.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9 蒋维钧,余立新.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0 王运东. 传递过程原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1 戴干策,陈敏恒. 化工流体力学,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2 大连理工大学编. 化工原理,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3丛德滋,丛梅,方图南. 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4 何潮洪,冯宵主编,化工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下册参考书
1 Porter M C. Handbook of S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 York: McGraw-Hill, 1979
2 陈涛,张国亮,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二版,化工出版社,2002
3 伍钦,钟理,邹华生,曾朝霞,传质与分离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 Warren L McCabe, Julian C Smith, Peter Harriott.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
5 Christie J Geankoplis.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Unit Operations, Thir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3
6 Robert S Brodkey, Harry C Hershey. Transport Phenomena A Unified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1988
7 Donald Q Kern. Process Heat Transfer.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8 Simth H K. Transport Phenomena, Oxfrd: Clarendon Pr., 1989
9 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 下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11 Berd R B Stewart W E, Lightfoot E N. Transport Phenomena. New York: Wiley, 1960
12 杨祖荣,刘丽英,刘伟. 化工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3 黄少烈,邹华生. 化工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 陈东,谢继红. 热泵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5 冯宵.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6 姚玉英,黄凤廉,陈常贵等. 化工原理,下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7 祁存谦,丁楠,吕树申. 化工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8崔克清. 化工单元运行安全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9 大连理工大学编. 化工原理,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 丛德滋,丛梅,方图南. 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1 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村.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2 柯尔森等著. 丁绪淮等译. 化学工程(中译本)卷II单元操作. 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3 Christie J Geankoplis, Transport Process and Unit Operations, Third Edition, New Jersey: A Simon & Sechsuter Company,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