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写作背景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变色龙主题赏析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以下是对《变色龙》主题的赏析:
1. 讽刺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2. 揭示人性的弱点: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五次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本性。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读者对他的丑恶行径产生深深的厌恶。
3. 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在小说中,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在奥楚蔑洛夫的威势下战战兢兢,这反映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所处的悲惨境地,他们在强权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任人宰割。
4. 呼吁社会正义:尽管《《变色龙》的故事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品呼吁人们要敢于维护正义,与社会的不公和丑恶现象作斗争。
《变色龙》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讽刺意味,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让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反思。
变色龙(俄语中,这个词有“易变心的人”,题目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作用)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此处指生意萧条)地敞chāng 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2.“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dǎi住它!哎哟……哎哟!”3.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
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4.“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5.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
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pī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变色龙》写作背景简介
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认为,契诃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对于无产阶级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不可能开出疗救病态社会的药方,但他立足于现实,以他的优秀作品忠实地记录了那时的俄国社会生活,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正是当时社会生活中一般小市民的生动写照,富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
作者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的同时,刻画了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揭露他们猥琐庸俗、顺应时势的痼疾,不仅映衬了沙皇警官的专横和善变,而且展现了小市民的劣根性,促使人们正视严峻的现实,认识这种弊病蔓延发展的严重后果,客观上显示了这种劣根性不改造,社会就无法长进的思想意义。
契诃夫小说两篇②《变色龙》预习、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善于以平凡小事反映社会本质的特点,理解主人公的社会意义。
2.学习以对比与细节刻画人物、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当时俄国社会背景,鄙视作品主人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故事梗概】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巡街时看到一只小狗恐惧地跑来,后面跟着一个人——首饰匠赫留金,只见赫留金一把抓住小狗还不住地摇摆自己的手指,旁边围了一群人。
警官挤入人群,欲问出原委,赫留金说小狗咬了他的手指并想让奥楚蔑洛夫惩罚小狗的主人。
当警官正要下令调查时听到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立即转变了态度开始质问赫留金并说他栽赃,有群众表示肯定,赫留金极力辩解。
就在这时,跟随的巡警微微否认这一观点,警官便破口大骂那只小狗且为赫留金说情,可巡警又表示不确定,奥楚蔑洛夫主张把小狗以自己找到的名义送回。
就在这时,将军家的厨师来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改变态度说这一定是条野狗,一定要拖走弄死,但厨师话锋一转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警官顿时间套起了近乎,满脸溢笑地逗小狗并让厨师带回,厨师走后,奥楚蔑洛夫满脸恐吓状地扬言要收拾赫留金,裹紧大衣,径自走了。
【作者介绍】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是他的早期讽刺小说代表。
小说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
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
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媚上欺下的奴才。
本文的警官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积累词语】无缘无故异想天开【理解内容】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文章哪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于映潮《变色龙》教学设计于映潮《变色龙》教学设计(通用5篇)《变色龙》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之下。
那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于映潮《变色龙》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于映潮《变色龙》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的主题,解释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人物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勇敢机智,那谁能告诉老师他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般变化。
)是的,他善于变化,因而每次都能巧妙运用,从而战胜妖魔。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善于变化”,也就是善变,就像蜥蜴一样,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这种人,那就不叫人喜欢了,甚至还会惹人讨厌,进而会令人憎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小说《变色龙》。
二、走近作者,介绍背景1、走近作者学生展示搜集的契诃夫的相关资料。
2、介绍背景《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是历史上最反动的、最黑暗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
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就是为嘲弄、讽刺、鞭挞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文本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课文资料】契诃夫简介契诃夫(1860~1904),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生于一个杂货商人家里。
其父破产后,他在艰难竭蹶(资财匮乏)中读了不少书,观察了社会生活,深感市侩习气、庸俗作风的可恶。
1880年,他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
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
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
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
1890年,他去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
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
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新娘》等。
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契诃夫不仅是世界文学中短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而且是戏剧创作的革新家。
《变色龙》的写作背景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观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认为,契诃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对于无产阶级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不可能开出疗救病态社会的药方,但他立足于现实,以他的优秀作品忠实地记录了那时的俄国社会生活,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正是当时社会生活中一般小市民的生动写照,富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
变色龙主要内容是什么《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为了大家有更多的了解,下面店铺整理了变色龙主要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变色龙的写作背景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代表作有小说《草原》《套中人》·,戏剧《樱桃园》等。
《变色龙》(选自《契柯夫短篇小说选》)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契诃夫一生中写了几百篇中、短篇小说和许多剧本。
他常常通过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变色龙主要内容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徐杰《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4.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5.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
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1 人教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板书文题、作者)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
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
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
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变色龙》写作背景
《变色龙》写于黑暗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1884年)。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报复民意党的暗杀活动,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动高压政策,狂叫“要让全俄国冻结起来!”秘密警察和特务遍布全国,各级政府可以任意逮捕政治犯,这使本来就黑暗的俄国,沉入了更黑暗的地狱。
本来就软弱的知识分子,面对恐怖和高压更加软弱,绝大多数陷于苦闷绝望或苟且偷安的状况,少数走向堕落和反动。
资产阶级在俄国一开始出现就缺乏革命性,现在更是依靠和封建统治者妥协、勾结以求生存和发展,一些资产阶级暴发户们则是洋洋得意,飞扬跋扈。
如同汪洋大海的小市民阶层满足于眼前的温饱和安宁,继续躲在自己的安乐窝里过着庸俗麻木的生活。
未觉醒的人们比比皆是。
整个俄罗斯象是一片荒地,一潭死水,工人阶级的觉醒尚待经历一个艰难的历程。
契诃夫清醒地观察着这一切,研究着这一切。
他深深感到悲愤的是,专制独裁的高压政策使一些人变得比以往更粗野,更贪婪,更冷酷,而更多的人则变得更愚昧,也更奴性十足。
契诃夫比其他同时代的作家的高明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认识到高压政策必定产生出更多的大大小小的走狗──如奥警官之流,而且还进一步认识到,即使是那些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那些屈膝受辱的人,骨子里也包含着欺压别人的病毒。
可不是吗?独眼鬼在奥警官面前揭发赫留金,众人嘲笑赫留金,而赫留金
自己呢,他在奥警官面前得意地表白“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自己的亲属里有跟专制政权挂得上勾的,该是他多大的荣耀啊!契诃夫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病苦的揭露,真算是入木三分了。
如果我们参照他的小说《套中人》、《普里希别夫中士》、《胜利者的胜利》、《醋栗》、《第六病室》、《我的一生》和《夸大狂病例》等,我们会对这一点理解得更清楚更深刻。
在《夸大狂病例》里,作者描写一个退职的警察,他发狂的爱好就是把人和动物关禁闭。
他总爱将自家喂养的猫、狗、鸡等关进箱子里一些时间,还把螳螂、蜘蛛什么的放入瓶里,他的口头语是:“蹲一会儿禁闭吧,老兄!”更令人发指的是,当他手头有钱的时候,他喜欢到农村去雇用愿意受禁闭的人。
压迫成了他的癖好;契诃夫在《变色龙》里无论是写奥警官还是写围观者,写赫留金等人,都是为着揭示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是产生最丑恶的人性──压迫──的社会和时代。
契诃夫的一系列小说都是为着概括这样一个实质:高压和皮鞭不仅造就走狗和奴才,而且还将压迫的毒菌传染给奴才。
也就是说,压迫已不再是最高统治者或权势阶层所独享的特权了。
最高统治者实行高压和恐怖手段的目的,就是为着造成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他的独裁专制制度的义务卫道士,或至少成为具有压迫比自己更弱者的心理的人。
不用说,这样的人越多,最高统治者的宝座越稳,因为需要劳神对付的人少了。
契诃夫对奥楚蔑
洛夫之流自然是充满着仇恨和鄙视的,然而作者写作的目的决不仅仅为着激起人们仇恨大小走狗,我想他该是有着更深的目的,即让人们用书中众多的麻木、庸俗、愚昧的角色当镜子照照周围的人,也照照自己,进而深思一番:是什么东西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丑恶?是什么东西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如此丑恶?和鲁迅一样,伟大的作家痛揭社会病苦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人们只有痛感社会病重,病重到已近垂危,才能思索变革社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