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294.01 KB
- 文档页数:4
_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②大小:平均值半径: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3.纬度的分割: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量测方式:相连度数向南减小则为南纬;相连度数向北减小,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推论方式:相连经度数向东减小,则为东经;相连经度数向西减小,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e就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就是东半球,以西就是西半球;°e以东就是西半球,以西就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至°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至°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赤道(0°):以北就是北半球,以南就是南半球;赤道以南就是南纬,以北就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纬线高、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8.五拎分割:(p12_图1.20)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拎: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14.图例:地图上则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以表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则表示山低、水深的数字。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经•系辞》中。
2、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3、人类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影响。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长袍,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①____,较小比例尺是_②______。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教材第10页)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西班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4、经线和纬线(横纬竖经)5、南北纬及南北半球的划分①0 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完整版)XXX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初一上册地理复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两级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且只有一个交点(除两极点)。
主要的经纬线包括本初子午线、18°经线、赤道、回归线(23.5°)和极圈(66.5°),度数范围为°--180°WEE和°--90°WEE。
地图地图是用比例尺和符号等方法将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缩小到平面上的图形表示。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可以用一般表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法(指向北)和经纬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表示。
比例尺可以用数字式(1:xxxxxxx)、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和线段式表示。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点,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地球上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4个省(自西向东为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这种地理位置导致冬季南北温差大,为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分别是:北端为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南端为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东端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西端为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地理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下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赤道的球体,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的形状是一个______,指示方向。
赤道长约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赤道的度数是度。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0°—30°为,30°—60°为,60°—90°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都是状;长度都,都指示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属于经,用“W”表示。
和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的现象和地方时。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和五带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表面,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现象。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的现象。
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变化比较明显。
第三节、地图1、地图三要素:、、与注记。
2、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是、、,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选用的比例尺应;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3、方向:在地图上,通常是“”。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课地球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第二课经纬网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北N南S东E西W6经度和纬度7半球划分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从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西到160°E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
(简记:三六九,低中高)9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课地球自转10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1自转方向:a侧视图自西向东 b 北极上空俯视图逆时针 c 南极上空俯视图顺时针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
13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大。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认识地球1、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特点经线纬线形状半圆圆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
两极是一点。
方向表示南北表示东西度数范围0°—180°0°—90°分布规律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在中间,向东(右)为东经,用“E”表示。
向西(左)为西经,用“W”表示。
赤道即0°纬线在中间,向北(上)为北纬,用“N”表示。
向南(下)为南纬,用“S”表示。
5、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
即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至160°E 为西半球。
6、0°纬线就是赤道。
南、北纬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都是赤道。
即赤道以上为北半球,赤道以下为南半球。
7、如何判断东西经线:看数字变化规律,东经向东(右)越来越大,西经向西(左)越来越大。
如何判断南北纬线:南纬向南(下)越来越大,北纬向北(上)越来越大。
8、重要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南回归线——南纬23.5°,北极圈——北纬66.5°,南极圈——南纬66.5°,北极——北纬90°,南极——南纬90°。
9、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10、东西经、南北纬的判断:从数字来变化来看,经度数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纬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纬度数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帮助荷兰人发展的功臣是风车。
4.阿拉伯人服装的特点是白色长袍,作用防沙隔热,阿拉伯人的着装与当地的气候有关5.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6.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7.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8.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9.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10.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达方式:①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小的比例尺大,分母大的比例尺小。
13.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略。
14.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15.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是:访问互联网站16.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 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赤道既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级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 半圆 圆形(两极成点)长度 一样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纬线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东西 数量 无数条线圈间关系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平行,除了两极点经纬线的关系 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互垂直,且只有一个交点。
(除两极点)经度纬度定义 给每一条经线标注度数 给每一条纬线标注度数标注起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以西(W )以东(E ) 赤道以北(N )以南(S ) 主要的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 赤道,回归线(23.5°)极圈(66.5°)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20°W 和160°E ) 南北 (赤道)特殊线 东经+西经=180°为经线圈 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度数范围0°--180° 0°--90°二.地图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a.一般表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表示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c.经纬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2.比例尺:a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b 表示形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c 大小比较: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3.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例如:铁路 山峰 运河 等。
EEWW18090S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
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降水的分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平均状况。
世界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点: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和大小 ①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2.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如登高望远、地球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看远处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要求理解并掌握地球仪的概念: 相关的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正圆球体 B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C 、地球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2、关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B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C 、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 D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在地球仪上,赤道周长和经线长度( ) A 、一样长 B 、赤道周长是经线长度的二分之一 C 、赤道周长是经线长度的2倍 D 、赤道略长 4、地球上( ) A 、存在着一根硕大的地轴 B 、有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C 、有经线和纬线 D 、有时区划分的标志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6.放在桌子上的地球仪,能接触到桌子面的地方是( ) A 、南极点 B 、南回归线 C 、北极点 D 、南极圈 二、非选择题 6.人们仿照着 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 把它缩小,就制成了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 和 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后两句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8.请在图1-1的方框内填出一组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
二、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知识点:1基本概念:课本第5页:什么是地轴、南极和北极、经线和纬线, 北纬和南纬6页,经纬网8页2.经线和纬线的比较:从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间关系,数量方面比较3.特殊的经线和纬线特殊的纬线有哪些?特殊的含义特殊的经线有哪些?特殊的含义4.经度和纬度:从起始度数、方向确认、最高度数、排列规律等方面考虑,能根据经纬度排列规律标注经纬度。
5.经纬网的作用一、选择题面对手中的地球仪,请你解答下面几个问题1、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 )A. 东方B.南方C. 北方D.西方2.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都叫( )A. 北回归线B.经线C. 纬线D.本初子午线3.赤道是( )A.0°经线B.0°纬线C.90°经线D.90°纬线4.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哪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西半球 20°W 和160°E 经线圈B.东半球 20°W 和160°E 经线圈C.西半球 20°E 和160°W 经线圈D.东半球 20°E 和160°W 经线圈5.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A. 北回归线B. 北极圈C. 南回归线D.赤道6.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的是( )A. 90°S ,60°S ,30°N , 60°NB. 90°N , 60°S , 30°N ,60°NC. 90°N ,30°S , 60°S ,90°SD.30°S , 60°S , 80°N , 90°S7.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仪上,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B .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C .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D .纬线都是半圆8.假如你沿赤道绕地球步行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 )A .800天B .80天C .1200天D .2400天9.下列四个地点中,同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东半球的是()A.67°N,28°EB.18°N,172°EC. 10°N,10°WD. 40°S,32°W10.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经线一直向北飞行,最终能到达()A.北京B.赤道C.北极D.南极1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1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1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14.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以北为温带,则该点的地理位置是(),160°E ,160°E ,180°,20°W15.一个人丛10°N的纬线上往北走1千米,往东走1千米,再往南走1千米,最后往西走1千米,他回到了()A、原出发地的正西B、原出发地C、原出发地的正东D、原出发地的正南二、非选择题16.在地球仪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________线,它与地轴_________,并环绕地球一圈,其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_______,到两极成_________。
17.在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________线,它是连接__________并且与_________垂直相交的半圆。
18.将下列各项的代码填写在图1-3中相应的横线上。
A.地轴B.经线C.北极D.赤道E.南极F.北回归线G.南回归线H.北极圈I.南极圈19.读地球的部分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你在图中描画出0°经线和赤道。
(2)如果每条经线的间隔是15°,那么A点的经度位置是(),C点的经度位置是()。
(3)如果某飞机从B点一直向正北方向飞行,它能经过的地点应该是A D C三点中的()点(4(5)B点在A点的方向,C点在B方向。
(6)图中的哪个地点没有填入?为什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定义、绕转对象、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时差),还使我们有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感觉。
二、地球的公转:A定义、绕转对象、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形成四季,产生了五带B、地球公转的一些特征及四季的产生: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轨道平面是椭圆,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永远保持66.5°的夹角,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这个交角叫黄赤交角),正是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转,也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C、记住两分两至日的日期、阳光直射哪条纬线,随着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和产生的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半球季节的划分D、什么是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和昼夜长短变化。
E、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划分界线、各自的气候特征,特殊的地理现象典型例题:一、选择题1、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A.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C.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转 D.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2.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3.以下正确表示北半球冬季的三个月是()A.11月、12月、1月 B.12月、1月、2月C.1月、2月、3月 D.10月、11月、12月4.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5.下列节日中,唐山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 A .“五一”劳动节 B .“六一”儿童节 C .“八一”建军节 D .“十一”国庆节 6.某地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北侧是北寒带,南侧是北温带,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20°W ,23.5°N B .20°W ,66.5°NC .160°E ,66.5°ND .160°E ,23.5°N7.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 .热带B .南温带C .北寒带D .北温带8.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9.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 )A .热带和北温带B .热带和南温带C .北温带和南温带D .北寒带和南寒带二、非选择题10.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_____不停地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小时。
11、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_。
1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___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
13.地球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___,而且它的空间指向___________。
14.人们根据_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每年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_________季,6、7、8三个月是南半球的_________季。
16.图1-6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 位置时,日期是___________前后。
(2)当地球公转到B 位置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__上。
(3)当地球公转到C 位置时,北半球处于___________季。
(4)当地球公转到D 位置时,唐山的节气是___________。
此时昼夜长短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图1-8,根据要求将图中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有正午太阳照在头顶现象的是_______带,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的是_______带和_______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