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2012初一生物学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种子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种子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②说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异同点。
(重点、难点)③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学会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植物,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生物进化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调查、观察常见的植物,课上利用实物和大量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学教材,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为什么种子植物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沿着这条思路,分析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逐层深入拓展,以达到突破本节课“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形态结构的异同点”这两个重难点。
对此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激活学生利用实物去进行探究,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
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对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进行调查、观察;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玉米秸、带有种子的松(柏)树枝条、石榴果实。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对它们进行分类、计数并描述其生活环境。
形态较为高大,适合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从植物的结构特点上着手分析。
种子植物的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便于支撑枝干、运输水分。
(二)过渡:同学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它们它们都开花吗,分别有哪些器官?松树:根、茎、叶、种子石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教师提问:两类植物中,不开花的是哪类植物,开花的是哪类植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两类植物。
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表格比较绿色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的发展变化,归纳总结生物发展进化一般规律。
3.关注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爱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通过描述绿色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说明生物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教学过程:备注(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他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作用。
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导入近日,青岛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到了浒苔侵袭,这也是浒苔灾害连续15年影响青岛,灾害规模为历史之最。
其中6月26号黄海浒苔分布面积约60594平方千米,覆盖面积1746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教师设疑:浒苔是一种什么植物?它有哪些特征?它对海洋自然生态和渔业养殖造成哪些影响?设计意图:实时报道,贴近生活,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关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设疑三个问题紧扣学习目标,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观察分析常见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说出下列植物属于哪个类群?各自有什么结构特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植物各类群的比较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幼嫩的茎和叶柄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自身因素是叶片面积的大小;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3. 叶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表皮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一般不含叶绿体。
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有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运输水分和养料。
4.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上,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氧气和二氧化碳)。
5.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6.蒸腾作用的应用:(1)大树底下好乘凉。
(2)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植物吸收的水分约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的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表达式:3.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4.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在农业上的应用: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大棚种植还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
二、有关实验分析1.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天竺葵的实验)(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材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
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难点: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录像、几种藻类植物标本和图片、蕨类植物的用途的录像,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
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滴管等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的课件。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明确它们的进化关系,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等。
二、重点难点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植物的进化关系。
二、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和实物投影仪、准备实物材料及用具:水绵、海带、紫菜、葫芦藓、肾蕨、放大镜、镊子等。
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学生:收集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四、引入新课老师提问:同学们看一下图片你知道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看同学们是否能找到答案?以此引入新课。
五、探究新知(一)藻类植物:“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描绘的就是藻类植物。
问题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探究:藻类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呢?可以从它的形态结构方面找出原因。
(出示海带、紫菜和水绵,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问:藻类植物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藻类有根茎叶)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根茎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比如它的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是假根,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2.藻类植物的体型大小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体型较小,很多藻类是单细胞的。
得出结论: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都是单细胞,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疏导组织运输营养和水分,也没有机械组织的支持,所以藻类植物一般都个体微小,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
(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葫芦藓和肾蕨,还有刀片、放大镜等工具,分组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的外形,颜色,测量高度,把孢蒴切开观察孢子等等。
学科:生物 年级:七年级 课时:1 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主备课教师: 审核:
七年级生物 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一、学习目标:
1、概述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学会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
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学习过程
(一)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孢子植物)
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合作交流,科海泛舟】(种子植物)
1、列举几种你熟知的种子植物:
2、描述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四)、比较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图片和种子植物图片(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对二者进行比较。
回答: ① 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②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知识梳理,总结巩固】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____________
孢子植物: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种子植物:
_____________ 四、【基础达标,查漏补缺】
1. 有“植物界中的大熊猫”美誉的、我国最珍贵的裸子植物是( )。
A. 银杏 B. 银杉 C. 水杉 D. 台湾杉
2. 裸子植物已分化出了( )。
A.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B. 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C. 根、茎、叶、种子等器官
D. 只分化出了根、茎、叶 3. 从本质上讲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 )。
A. 果实
B. 种子
C. 孢子 D . 假果
4.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果皮对种子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帮助传播种子 B. 数量多 C. 种类多 D. 分布广泛 5. 根据下列依据分类。
(1) 是否开花:有花植物________。
无花植物________。
(2) 生殖特点:孢子植物________。
种子植物________。
(3) 生活环境:水生植物________。
陆生植物________。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E. 被子植物 五、【能力提升,勇攀高峰】
1. 蕨类植物叶的背面经常出现一个个褐色的斑块隆起,这是( )。
A. 虫子产的卵
B.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C. 蕨类植物的种子
D. 蕨类植物的孢子 2. 裸子植物大都耐干旱,以下哪些特点与此无关?( )
A. 生长缓慢
B. 根系发达
C. 叶针形或鳞片状
D. 输导组织发达 3. 平时我们常见的粮食作物、水果蔬菜、花卉等大多是(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4、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输导组织
B .只有根状茎
C .植株较高大
D .受精离不开水 六、【教学反思,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