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知晓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7
全麻术中知晓的现状与预防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耿万明综述苏跃审校一、术中知晓的概念及发生率术中知晓也即在全麻下手术过程中发生意识的恢复。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Hutchinson首次报道了术中知晓[1]。
由于当前的全身麻醉基本为静脉吸入复合式麻醉,即多种不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
镇静催眠、镇痛、肌肉松弛为主要的三个部分。
如果出现术中知晓,表示镇静催眠作用消失即麻醉过浅,而肌松、镇痛作用还可存在。
在这种状况下,患者可存在意识,可听见周围环境的声音,但是无法控制肢体的任何运动,包括例如睁眼、咳嗽。
同时,伴或者不伴有对疼痛的感知。
全麻术中知晓是全麻罕见的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0.1-0.2%[2]。
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美国每年有两千万人接受全麻手术,将有两万至四万人发生术中知晓。
这个数目足以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3]。
国内也有类似关于术中知晓的调查及分析,颅内肿瘤手术知晓率为1%,非心脏非脑科手术知晓率2%,心脏手术知晓率高达6%[4]。
可见国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
二、术中知晓的不良影响术中知晓可以给因手术而实施麻醉的患者带来近期乃至长期的不良影响。
包括:噩梦,失眠,恐惧,幻觉重现,创伤性精神紧张性障碍,有的患者甚至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有些可能发展为创伤后精神紊乱综合征[5-8],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需要给与药物治疗或心理疏导。
还有些病人有术中做梦的情况,其发生率比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还要高,尤其是曾经接受过全麻并且有过术中知晓经历的患者再次接受全麻时就有很大的可能发生术中做梦的情况,而且以年轻健壮、围术期有焦虑现象及女性居多。
大多数人做梦的内容类似自然睡眠时所做的梦,心情比较愉快,且大都与手术无关[9-10]。
三、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那些患者容易发生术中知晓呢?J Gibson和SANDRA 列举了以下几种因素:术前未用镇静剂、麻醉诱导时使用了超短效的静脉诱导剂、困难插管或插管时间延长、肌肉松弛剂过量、设备失灵、手术种类(妇产科,支气管经检查或心脏外科)肥胖体形、麻醉师缺乏经验,麻醉师忽视术中知晓的危险性、高原地区的麻醉、吸入麻醉剂浓度监测失灵、女性患者(可能与女性对麻醉镇静催眠类药物代谢快有关)、心肺功能不稳定及既往有过术中知晓经历的患者[11-12]。
术中知晓名词解释
术中知晓名词解释是指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的解释。
术语是医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能够准确描述病情和手术过程。
在手术期间,医疗人员需要相互配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理解和正确使用术语是至关重要的。
在手术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各种医学词汇,例如解剖结构、器械名称、手术步骤等。
这些术语可以描述大部分手术的过程。
有些术语可能只在特定的手术中使用,因此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进行词汇的梳理和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医疗人员需要相互沟通和配合,以确保正确地使用术语。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必须清楚地理解彼此的语言和术语,以避免误解和错误的操作。
这就是为什么术中知晓名词解释变得至关重要的原因。
术语不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还在手术后进行记录和标注。
手术记录是医疗人员用来记录手术过程和结果的文档。
这些记录需要包含所有术语和操作的详细描述,以便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了解手术的具体情况。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还需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手术的过程和意义。
这意味着医生必须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术语,以便患者和家属可以知道术语的含义和手术过程。
这也是术中知晓名词解释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术中知晓名词解释对于顺利完成手术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应该对术语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核实。
在手术过程中,医疗人员应该相互沟通和配合,以确保正确地使用术语。
在手术后,手术记录应该包含所有术语和操作的详细描述,以便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了解手术的具体情况。
术中知晓指南解读
术中知晓指南解读是指在进行医疗手术前,医生或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一份指南,目的是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知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术中知晓指南的解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前准备:解读指南会提供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禁食禁水时间、是否停用某些药物、什么时候到医院等等。
患者需要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南要求进行准备。
2. 术中过程:指南可能会简要介绍手术的具体过程,包括使用的麻醉方式、所需的器械和设备等。
患者可以通过阅读指南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对手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麻醉风险与并发症: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指南会明确告知患者麻醉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
患者需要理解这些风险,并在术前与医生讨论。
4. 手术风险与并发症:指南会列出手术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伤及周围组织等。
患者需要知晓这些风险,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自己的病情和手术的预期效果。
5. 术后护理:解读指南也会提供一些术后护理的建议,例如如何处理伤口、如何饮食、如何使用药物等等。
患者需要按照指
南的要求进行术后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总的来说,术中知晓指南的解读对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其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和相关风险,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保障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吴新民、于布为、叶铁虎、张炳熙、佘守章、王焱林、岳 云(执笔)根据ASA的最新调查,病人对麻醉最为担心的问题为:失去记忆、术中知晓、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和死亡等。
而ASA最新提出的麻醉目标为:避免术中知晓、维持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最佳的麻醉恢复质量、避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避免围术期死亡。
由此可见,预防术中知晓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术中知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术中知晓(intraoperative awareness):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全身麻醉下的手术中知晓。
在本共识中,术中知晓被定义为:全麻下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conscious)的状态,并且在术后可以回忆(recall)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
意识被定义为病人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下处理外界信息的一种状态。
麻醉科医生判断病人的意识是否存在,通常是观察病人对各类刺激是否有目的的反应。
例如,对指令反应的睁眼和对疼痛刺激的体动。
但是,如果使用了肌肉松弛药,则病人的这种有目的的反应将很难被观察到。
记忆可以分类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本共识中,知晓定义为回忆,因此,本共识中的术中知晓只限定为外显记忆,而不包括内隐记忆;也不包括全麻诱导入睡前和全麻苏醒之后所发生的事件。
术中做梦也不认为是术中知晓。
回忆指病人能够提取(retrieve)他(她)所存贮的记忆。
通常在全麻期间发生的事情或事件由病人自己主动回想和报告,或经医生用规定的调查用语提示后引出。
术中知晓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研究表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病人,对术中唤醒试验的知晓率仅为16.7%左右。
确定一个病人是否发生了术中知晓,除听取病人的陈述外,还需要与参与该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医生核实;并需一个由若干专家组成的小组来鉴别知晓或可疑知晓。
外显记忆指病人能够回忆起全麻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