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及年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及伴发疾病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
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李雅丽;何鹏义;周晶;王珊珊;居勒德孜·海拉提;木胡牙提【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NAFLD in Xinjiang Urumqi region.Methods A total of 2574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clud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FLD and non-NAFLD group) and compare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index and related diseases prevalence.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the risk factors of NAFLD.Result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NAFLD was 36.13%.The prevalenc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female.The prevalence of 60-69 group was the highest.In NAFLD group,age,body metabolism index,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waist circumference,hip circumference,waist hip ratio,alanine aminotransferase,uric acid,fasting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triglycerides,total cholesterol,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pared with control group,hyper-total cholesterol,hypertriglycerides,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yperlipidemia,hig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regulate or diabetes,obesity,hyperuricemia and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prevalence rate in NAFLD group were higher.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sex,age,SBP,ALT,FBG,UA,TC and HDL-C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NAFLD.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in urumqi had a raise trend,which is related to thesemetabolic disorders including obesity,dyslipidemia,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hypertension,hyperuricemia and etc.%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574例体检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及相关疾病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NAFLD总患病率为36.13%,在60~69岁组最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腰围、臀围、腰臀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较非NAFLD组高.NAFLD组高TG、高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LDL-C、高血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高于非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SBP、ALT、FBG、UA、TG及LDL-C与NAFLD密切相关,为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地区NAFLD的患病率较高,较前有增加趋势;与肥胖、血脂异常、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相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7(020)005【总页数】5页(P574-578)【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作者】李雅丽;何鹏义;周晶;王珊珊;居勒德孜·海拉提;木胡牙提【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VIP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患者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的临床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现状
刘洪满;李欣;王晶晶;左斯尧;黄政基;何淑梅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无长期大量饮酒史,脂肪在肝脏过度堆积引起,病变主要在肝小叶,病理特征由轻到重依次为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上以肝脂肪变和NASH最为常见。
该病大部分呈慢性良性过程,但并不完全处于静止状态,严重时可出现相应的肝内及全身并发症〔1~5〕。
NAFLD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并逐渐被广泛认识。
【总页数】4页(P567-570)
【作者】刘洪满;李欣;王晶晶;左斯尧;黄政基;何淑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
【相关文献】
1.肝细胞核因子受体4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现状 [J], 涂梦恬;李良平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移植的研究现状 [J], 孙晓叶;沈中阳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现状 [J], 何诗华;胡国信
4.TNFα/NF-κB信号通路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 [J], 孙婷婷;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李倩; 郭英君; 常占杰
5.蒙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 [J], 吴哈达;萨日娜;陈福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357例健康体检者B超筛查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富顺县居民健康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的年龄、性别差异。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富顺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资料共计2357例,分别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及患者腹部b超监测结果,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357例受检人员共检出脂肪肝509例,其健康人群脂肪肝检出率为21.6%,其中男性390例,检出率为25.78%;女性119例,检出率为14.1%;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x2=43.6,p1/2,肝内血管结构不清,无法辨认[3]。
1.4 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2 结果2.1 脂肪肝检出情况2357例受检人员共检出脂肪肝509例,其健康人群脂肪肝检出率为21.6%,其中男性390例,检出率为25.78%;女性119例,检出率为14.1%;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x2=43.6,p<0.01)2.2 脂肪肝患者年龄别分布表1显示21—30岁人群及31—40岁人群,脂肪肝检出率无明显男女差异(p=0.183和0.104),41岁之后在各个年龄段男女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各年龄段之间的比较:21—30岁人群与31—40岁人群、31—40岁人群与41—50岁人群以及41—50岁人群与51—60岁人群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6、0.000、0.003);而51—60岁人群与61—70岁人群以及61—70岁人群与70岁以上人群相比其脂肪肝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175、0、661)。
3 讨论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酒、运动不足、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脂肪肝的发病有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国人健康,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因此尽早发现和干预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上海某社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上海某社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情况1. 患病率通过对上海某社区老年人进行大规模的筛查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0%,女性患病率为15%,总体患病率为17.5%。
该患病率高于全国老年人的平均水平,表明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群体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问题较为突出。
2. 年龄分布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老年人进行年龄分布统计发现,该病病发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占比超过80%。
随着年龄的增长,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也在增加。
3. 相关症状除了脂肪肝本身的表现外,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老年人常常伴随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同时还伴有疲劳、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存在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
二、上海某社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分析1.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老年人中普遍存在高油脂、高热量、高糖分的饮食习惯,长期摄入这类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多,从而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2. 生活方式近年来,上海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日益丰富的社交生活、缺乏运动锻炼,以及长时间的久坐,都成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体重增加、脂肪堆积,促进了脂肪肝的产生。
3. 环境因素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海的气候潮湿,潮湿的环境会导致身体的湿气过重,加重了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4.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老年人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孤独、失落等情感问题往往会引发慢性疾病的发生,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
心理健康的不稳定导致了身体的内分泌紊乱,进一步诱发了脂肪肝的发生。
三、预防和干预建议1.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指导他们合理饮食、规律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减缓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2024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摘要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但依从性较差,而减肥药物及代谢手术在儿科应用中受限。
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治,要重视早发型肥胖、早期识别肥胖相关并发症,实现个体化及多学科综合管理。
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控,需结合我国国情,根据肥胖流行的地域、年龄及性别差异,利用大数据及云平台,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家庭-学校-医院联动管理的新型防控策略。
目前肥胖这一复杂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极具挑战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但会导致多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问题,而且75%~80%肥胖可延续至成年,极大地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寿命[1]。
美国儿科协会2023年1月刚刚制订了《儿童青少年肥胖评估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欧洲儿科内分泌协会也正在召集包括我国专家在内的全球专家制订儿童肥胖相关指南,可见儿童^胖已成为全球医学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近年来,肥胖发病率显著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2020年全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体重指数(BMI)增幅水平已位居全球前列[2]。
1992年,全国6岁以下儿童肥胖和超重患病率仅为3.9%,6~17岁儿童为5.7%,而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报告》,6岁以下、6-1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患病率已分别增加到10∙4%和19%[3l4]。
我国儿童肥胖的流行存在地域、年龄段及性别差异[5]。
肥胖患病率最高为北方,8~13岁儿童达到18.8%~23.6%,同时西部3~6岁男孩也达到了18.1%~28.6%[6]。
近十年,我国东部地区(浙江、上海)儿童肥胖、超重上升率全国最高[7]。
同时,儿童肥胖发病率存在城乡差异,既往很长一段时间,城镇儿量巴胖率高于乡村,近年来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在一些东部省份,乡村儿童肥胖率已经超过了城镇,预测2025年乡村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将全面超过城市,出现〃城乡逆转〃[8]。
脂肪肝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分布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积聚过多,导致肝脏功能异常。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性别差异方面,男性患脂肪肝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这主要与性激素的作用有关。
雄性激素能够促进脂肪酸合成和抑制脂肪酸氧化,从而增加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
此外,男性通常更容易饮酒、吸烟和饮食不健康,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女性在雌激素的保护下,更容易将脂肪储存在其他部位,如臀部和大腿,减少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年龄分布方面,脂肪肝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研究发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
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变化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率逐渐下降,脂肪酸的氧化能力也减弱,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
此外,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运动、饮食高糖高脂等问题,这些因素也增加了脂肪肝的风险。
除了性别差异和年龄分布,脂肪肝的发病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量的脂肪摄入和缺乏运动导致体内脂肪积聚,增加了脂肪肝的风险。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也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
此外,遗传因素、饮食结构、药物使用等也可能影响脂肪肝的发展。
针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首先应该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适量的体重,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及时干预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改善饮食结构、减轻肝脏负担等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肝脏功能。
总之,脂肪肝的发病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分布的特点。
男性和中老年人群更容易患上脂肪肝,这与性激素水平、代谢率下降、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