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六下 比例尺的实际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3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四单元比例的应用部分(解析版)编者的话:《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四单元比例的应用部分。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比例的应用,包括比例的一般应用题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内容,内容和题型较少,更多有关比例应用题的内容请参考编者《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部分基础篇》与《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部分提高篇》,一共划分为四个考点,建议作为本章重点进行讲解,欢迎使用。
【考点一】根据对应边的比,列方程解决问题。
【方法点拨】该类题型主要考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要以对应边的比为等量建立方程求解。
【典型例题】将下图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
解析:解:3.2∶1.6=4.8∶x3.2x=1.6×4.8x=7.68÷3.2x=2.4【对应练习1】下图中小平行四边形按比放大后得到大平行四边形,求大平行四边形的高。
(单位:分米)解析:解:设大平行四边形的高为x分米。
3.2∶1.2=12.8∶x3.2x=1.2×12.83.2x=15.36x=15.36÷3.2x=4.8答:大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8分米。
【对应练习2】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右边的图形,右边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单位:厘米)解析:解:设右边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0∶12=50∶x20x=12×5020x=600x=30答:边长方形的宽是30厘米。
【对应练习3】将下图的三角形一定的比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的值。
《比例尺》说课稿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
二、说教材:《比例尺》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个知识点。
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
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
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三、说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又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时我将遵循感知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拓展概念的教学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导入,探究中建构,运用中理解。
据此,我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以下四点: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3、在比例尺多角度的理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比例及比例尺的实际应用(解析版)1.在一幅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5厘米,两地实际相距多少千米?【解析】5÷1 3000000=5×3000000=15000000(厘米)15000000厘米=150(千米)答:两地实际相距150千米。
2.合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规划京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省会合肥,终至安庆市,途经庐江,目前前初期运营列车平均时速为144千米/时。
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合合安高铁全线的距离是5.9厘米,那么列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一位小数)【解析】5.9÷13000000=17700000(厘米)17700000厘米=177千米177÷144≈1.2(小时)答:列车行完全程需要1.2小时。
3.配制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的比是1∶20。
(1)200克糖可以配制多少克糖水?(2)500克水中应加糖多少克?【解析】(1)解:设200克糖需要x克水1∶20=200∶xx=200×20x=40004000+200=4200(克)答:200克糖可以配制4200克糖水。
(2)解:设500克水应加糖x克。
1∶20=x∶50020x=500x=500÷20x=25答:500克水应加糖25克。
4.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宣城到合肥的距离为10.5厘米。
宣城到合肥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解析】10.5÷1 2000000=10.5×2000000=21000000(厘米)21000000厘米=210千米答:宣城到合肥的实际距离是210千米。
5.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6页,第二天看42页,这时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之比是2∶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解析】(16+42)÷2 23=58÷2 5=145(页)答:这本书共有145页。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掘数学知识的美和实用价值;•形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比例尺。
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计算比例尺的方法以及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的理解;•计算比例尺的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和对策。
2.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和实际问题,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4. 课前导学在开始学习比例尺之前,通过课前导学,引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知识,为下课作好准备。
5. 完成练习、讨论答案、展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综合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和检测途径1. 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数学试题;•实物比例尺。
2. 检测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检测;•设计评价方案,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情感和品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和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答案、组织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形成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苏教版六年级下《比例尺》《苏教版六年级下<比例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地图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工具。
当我们打开一张地图,想要了解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和路线时,比例尺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比例尺》这一章节就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神奇的概念。
比例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比如说,在一张地图上,用 1 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的 100 千米,那么这张地图的比例尺就是 1:10000000。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将庞大的实际世界缩小在一张纸上,方便我们观察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尺,我们先来看看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比例尺通常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
数值比例尺就是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用一个比来表示,比如 1:50000。
而线段比例尺则是在图上用一条线段,并标明线段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比如,一条线段被分成若干段,每段标上 1 厘米,然后注明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 5 千米。
那么,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呢?比如说,我们要规划一次旅行,在查看地图时,就需要根据比例尺来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从而合理安排行程和时间。
又比如,建筑师在设计房屋图纸时,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来绘制,以便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在学习比例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如何根据比例尺来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如果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要求图上距离,我们就用实际距离乘以比例尺。
例如,实际距离是 200 千米,比例尺是1:5000000,那么图上距离就是 20000000 厘米除以 5000000,等于 4 厘米。
如果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要求实际距离,我们就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比如,图上距离是 5 厘米,比例尺是 1:100000,那么实际距离就是 5 乘以 100000 等于 500000 厘米,也就是 5 千米。
在计算过程中,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单位的换算。
解比例及比例尺【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认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梳理】一、解比例1、比有四项,知道三项,就可以求出未知的一项。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
2、解比例步骤:①、先写出比例;②、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乘法方程;③、最后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比例尺的意义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关公式:①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②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③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可以相互转化。
3、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这类比较简单的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①、将千米转化为厘米时要在千米那个数的末尾加上5个0;②、在求比例尺的结果时要注意0的个数,多数一数、想一想,细心。
三、比例尺的应用(1)注意比例尺的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一般比例尺的单位是厘米,而题目往往会给出以千米做单位的比例尺。
如40:1千米4000000:1=厘米。
(2)因为图上距离是比例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例的后项,所以当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时,表示设计图纸大于实际物体,如比例尺是1:10(经常在精密仪器、化学领域中出现);当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时,表示设计图纸小于实际物体,如比例尺100:1(比如设计一栋教学楼)。
【特色讲解】题目类型一:解比例【例题1】x :2002:80=,那么x 是( )A .800B .5C .80D .5.0练习1:在3112=a 中,a 的值是( ) A .2 B .4 C .6 D .8练习2:解比例:1:23=x ,=x ( ) A .6 B .5.1 C .7.0 D .9题目类型二:比例的应用【例题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7: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7:2 B .21:6 C .49:4 D .2:7练习3:一个长cm 4,宽cm 2的长方形按1:4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2cmA .32B .72C .128练习4:如果4332⨯=⨯B A ,()0均不为、B A ,那么A ( )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题目类型三:比例尺【例题3】把一块三角形的地画在比例尺是50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三角形的底是12cm ,高8cm ,这块地实际面积是( )A .2480mB .2240mC .21200m练习5:图上距离10厘米的地图上,比例尺是1000:1,表示实际距离( )米。
“比例尺的实际运用”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六年级(下)49页的“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让学生在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比例尺的应用价值,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导入
流程2:教学例7a
流程3:教学例7b
流程4:教学例7c
流程5:教学例7d
流程6:教学“试一试”a
流程7:教学“试一试”b
流程8:完成“练一练”a
流程9:完成“练一练”b
流程10: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流程11: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a
流程12: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b
流程13: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流程14:全课总结
流程15:布置作业
流程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比例尺,知道了比例尺的意义,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比例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流程2:教学例7a
教师: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例7
教师:在这张图上,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呢?
教师:你能先说一说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这个比例尺就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把千分之一,也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还表示图上1厘米就相当于实际10米。
流程3:教学例7b
教师:理解了这个比例尺的意思后,想一想,可以怎样求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呢?就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试一试。
流程4:教学例7c
课件出示学生的一些做法
教师:这是一些同学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先看这一种,想一想为什么可以用5去乘8000?
教师:比例尺1:8000就表示图上1厘米就是实际8000厘米,现在图上有5厘米,就表示5个8000厘米,所以用5乘8000等于40000厘米,再把40000厘米换算成400米。
教师:再看这种,为什么是5乘80呢?
教师:因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所以可以直接用5乘80,得到400米。
流程5:教学例7d
教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
教师:是的,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比例尺1:8000这个比相等,那么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我们也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实际距离。
请看:
课件出示: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教师:接着可以列出怎样的比例式呢?
课件出示5:x=1:8000
教师:你想的是这样吗?
教师:你能接着算下去吗?请你在课本50页上接着算一算。
流程6:教学例7e
教师: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完整的解答过程。
教师:算出来x等于40000厘米,但实际距离通常不用厘米作单位,所以最后的答案要换算成米作单位。
流程7:教学“试一试”a
教师:现在告诉你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是医院,你能先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吗?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求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呢?下面就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图上标一标。
流程8:教学“试一试”b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算……
课件出示:
教师:算出图上距离后,我们就在图上明华小学正北方3厘米处标出医院的位置。
课件出示图。
流程9:完成“练一练”a
教师:请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张梅镇汽车站附近的平面图。
课件出示练一练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分别量出汽车站到镇政府和敬老院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各是多少?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
教师:可以这样算……
课件出示:
教师:实际距离通常不用厘米作单位,所以最后的结果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流程10:完成“练一练”b
教师: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你能在图上表示出幼儿园的位置吗?那么赶快行动吧!
教师:先要算出幼儿园在汽车站正西方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然后再这样标。
课件出示图。
流程11: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a
教师:请大家继续看课本51页第4题
教师:要在中国地图上量出上海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想一想,该怎么量?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流程12: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b
教师:在测量两和城市的图上距离时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正确找到表示两个城市位置的点;二是要测量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在地图上量一量,然后算一算吧!
流程13: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教师:同学们,利用比例尺可以既计算出两个地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也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实际距离,看来比例尺的用处还真不小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题
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第5题
教师:想一想,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远?然后自己先确定比例尺,在图上把你家的位置表示出来。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完成后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好,我们开始行动吧!
流程14: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比例尺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说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流程15: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课堂作业是练习十一的第2题,请大家做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