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设计与统计常见错误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54
临床科研设计和统计分析错误辨析与释疑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咨询中心胡良平一、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常见错误概述两个变量之间进展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时,常见的错误有哪些?人们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或依赖关系时经常运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然而,他们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导致结论的可信度低,有时,甚至得出绝对错误的结论来。
这方面常见的错误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其一,脱离专业知识,盲目进展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其二,对资料中因“过失误差〞造成的错误视而不见,盲目进展统计计算得出违犯专业知识的结论来;其三,将数据直接录入计算机,调用统计软件快速得出计算结果,作出结论;其四,对于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计算结果,盲目给出专业上的“肯定结论〞,但结论经不起理论的检验;其五,对于在专业上有联络且成对出现的变量〔X,Y〕,当二者中至少有一个为非随机变量时,也进展相关分析。
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常见错误案例与释疑脱离专业知识盲目进展统计分析,或者无视因过失误差造成的错误,将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脱离专业知识,盲目进展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例1:某人在北京郊区调查居民被狗咬伤的情况,结果显示:各年龄组中被狗咬伤的百分率是不同的,即:年龄由小到大,被狗咬伤的百分率依次为:很小、较小、较大、很大、较大、较小、很小、较大。
原作者的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年龄与百分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56,P<0.0001,因此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故原作者认为:在所调查的市郊,被狗咬者的年龄与被狗咬伤的百分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用此直线回归方程来预测该地任何一位居民被狗咬伤的概率,以便提醒人们外出时携带必要的防身器械,要倍加小心,尽可能减少被狗咬的时机。
对过失的辨析与释疑:这是一件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啊!不会走的婴儿由大人抱在怀里,其被犬咬伤的发生率肯定很低;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通常都有大人在他们身边,因此,他们被犬咬伤的发生率比前者可能会高一点,但不会太高;只有那些整天到处乱跑,又没有很强抵御才能的3-6岁的孩子,被犬咬伤的时机最大;7-12岁的儿童,通常都有比拟强的抵御才能,因此,他们被犬咬伤的时机较前者会有所减少;依此类推,中青年被犬咬伤的发生率最低,上了年岁的老人,行动不便,他们被犬咬伤的发生率又会有所增大;而更老的体弱多病者整天呆在家中不出门,他们被犬咬伤的发生率几乎为零。
化验数据分析错误分析报告一、引言近日,本实验室发现了一些化验数据分析错误的情况。
为了保证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本报告总结了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错误情况通过分析实验室近期的数据记录,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情况:1. 数据采集错误:在实验过程中,化验员在采集数据时存在疏忽或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在记录数字时,可能写错了数值,或者在输入数据时出现了重复。
这些错误对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仪器校准问题:实验室仪器的校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但近期我们发现,部分仪器的校准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数据结果失真。
例如,pH计未及时校准或调整,导致酸碱度测试结果偏差较大。
3. 数据处理错误:化验员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存在一定的操作失误。
例如,在数据计算或数值转换时,出现了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的数据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错误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数据采集错误主要是由于化验员在长时间工作下出现的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
仪器校准中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或缺乏相关培训所致。
数据处理错误则可能是由于化验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匆忙操作,或者疏忽大意导致的。
2. 管理问题:实验室缺乏严格的数据记录和管理制度,导致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混乱和不规范。
仪器校准过程中的问题表明校准标准和流程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1. 强化培训:加强对化验员的培训,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处理和仪器使用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和专业知识水平。
2. 完善管理:建立严格的数据记录和管理制度,包括规范数据采集记录过程,明确仪器校准标准和流程,并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检查。
3. 引入质检机制:建立质量检查机制,定期抽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改进。
五、结论本报告通过对实验室化验数据分析错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医学科研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医学科研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研究人员在进行医学研究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医学科研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样本选择问题在医学科研中,样本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常见问题包括样本数量不足、样本来源不明确以及样本选择偏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样本数量:通过扩大样本量,可以提高研究的统计学效力,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严格筛选样本来源:确保样本来源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避免样本选择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 使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可以减少样本选择偏倚,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二、实验设计问题医学科研中的实验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常见问题包括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不当等。
以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1. 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实验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等因素,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使用随机分组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可以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控制实验变量: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实验变量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数据分析问题医学科研中的数据分析是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常见问题包括数据分析方法选择不当、数据处理不准确等。
以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进行数据清洗和校验:在数据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3. 结果解释和讨论: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结果解释和讨论,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四、伦理问题医学科研中的伦理问题是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
常见问题包括伦理审查不合格、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等。
以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1. 提前进行伦理审查:在研究开始前,需要进行伦理审查,确保研究设计和实施符合伦理要求。
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错误类型分析假设检验是统计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用于判断样本数据对某个总体假设的支持度。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两种类型的错误,即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
本文将对这两种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降低错误率。
1. 第一类错误第一类错误也被称为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或α错误。
它指的是在原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拒绝原假设的错误判断。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通常会设定一个显著性水平来进行决策,常见的显著性水平有0.05和0.01。
当结果的p值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时,我们将拒绝原假设。
然而,这种判断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存在一定概率犯下错误。
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通常用α表示。
当我们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时,即α=0.05,意味着有5%的可能犯下第一类错误。
如果显著性水平设定得较低,例如α=0.01,那么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将更小,但同时也会增加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2. 第二类错误第二类错误是在原假设为假的情况下,接受原假设的错误判断。
与第一类错误相反,第二类错误常用β表示。
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与样本大小、效应大小和显著性水平等因素有关。
当样本大小较小时,相同效应大小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较高;当效应大小较小时,相同样本大小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也较高;而当显著性水平设定较低时,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也会增加。
3. 降低错误率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希望尽可能降低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提高假设检验的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增加样本容量通过增加样本容量,可以降低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较大的样本容量能够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减小抽样误差,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在样本容量不足时,可能会导致犯下更多的错误。
3.2 提高显著性水平设定较低的显著性水平可以降低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低的显著性水平会增加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因此需要权衡选择适当的显著性水平。
3.3 增大效应大小提高研究中的效应大小可以降低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研究设计问题:研究设计不完善可能导致结果不可靠或无法解释。
解决方法包括仔细考虑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确保样本代表性等。
2. 数据收集问题: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或缺失数据。
解决方法包括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工具、培训数据收集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等。
3. 数据分析问题: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统计方法选择不当、假设检验错误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前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等。
4. 结果解释问题:结果解释可能存在主观偏见或缺乏科学依据。
解决方法包括基于现有理论和研究背景进行结果解释、与同行进行讨论和审查、进行结果的复制和验证等。
5. 发表问题:研究成果发表时可能遇到学术不端行为或出版困难。
解决方法包括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进行严格的论文写作和修改、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等。
总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但通过认真思考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
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及应用误区用于比较均值的t检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单组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二类是针对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三类则是针对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
后两种设计类型的区别在于事先是否将两组研究对象按照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相似配成对子。
无论哪种类型的t检验,都必须在满足特定的前提条件下应用才是合理的。
若是单组设计,必须给出一个标准值或总体均值,同时,提供一组定量的观测结果,应用t检验的前提条件就是该组资料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配对设计,每对数据的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成组设计,个体之间相互独立,两组资料均取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并满足方差齐性。
之所以需要这些前提条件,是因为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计算出的t统计量才服从t分布,而t检验正是以t分布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检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方差分析与成组设计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相同的,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t检验是目前医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医学论文中最常见到的处理定量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
t检验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现有的医学期刊多在统计学方面作出了要求,研究结论需要统计学支持;传统的医学统计教学都把t检验作为假设检验的入门方法进行介绍,使之成为广大医学研究人员最熟悉的方法;t检验方法简单,其结果便于解释。
简单、熟悉加上外界的要求,促成了t检验的流行。
但是,由于某些人对该方法理解得不全面,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
将这些问题归类,可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不考虑t检验的应用前提,对两组的比较一律用t检验;将各种实验设计类型一律视为多个单因素两水平设计,多次用t检验进行均值之间的两两比较。
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而且,在实验因素的个数大于等于2时,无法研究实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大小。
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方法误用一、等级资料用卡方检验代替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主要用于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研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研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1. 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陈述: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必须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并把握好问题陈述的准确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可能没有充分思考或表达出他们所期望回答的具体问题。
缺乏明确定义和有针对性的问题陈述会导致研究方向模糊不清,从而影响后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样本选择偏差:样本选择是很多实证研究中容易忽视但重要的环节。
如果样本被选取方式不正确、样本数量较少或者样本代表性差,就会导致结果失真。
例如,在社科统计类实证研究中,如果没有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则得到结论可能无法推广到整个受众群体。
3. 方法与工具选择不当:在设计科学实验与调查时需要合理地选择方法与工具。
如果使用的测量、调查技术非常传统并丧失了适应现代需求及因素考虑,则无法获得准确、全面以及可信度高的数据结果;反之也轻则成本浪费,重则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求。
因此,在选择方法和工具时应充分考虑研究的目标、问题以及被调查对象特点。
4. 可解释性和一致性缺乏:一个好的研究设计需要能够提供解释结果并进行一致性说明。
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或模型而言,如获得一致甚至相反的结论,则可能导致妥当解决问题上产生了困扰。
这在某些领域中(例如医学),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误导,并且在统计学上产生挑战。
5. 时间与资源管理不当:在规划和执行研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时间压力和资源限制。
如果没有合理地管理时间表和资源分配,就容易造成延迟进度、拖长项目周期或漫无边际的投入金钱等问题,从而使得研究失去可行性。
二、对策建议1. 明确研究目标与问题陈述:确保在开始任何形式的研究之前明确定义你所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并清楚地陈述你要回答哪些具体问题。
这有助于指导研究设计以及提供清晰的方向。
2. 优化样本选择:合理使用随机抽样方法,考虑到样本的大小与代表性,确保所选样本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受众群体。
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现代调查工具和技术改善样本选择过程。
医学统计论文15篇医学科技论文统计学误用分析医学统计论文摘要: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1]。
随着现代医疗信息化,大量的医疗数据及生命现象,均需要借助统计学和计算机去探寻规律。
因此,医学统计学在医疗大数据和循证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医学各专业学生都应培养统计学思维,掌握一些统计学方法及应用技能。
关键词医学统计统计论文统计医学统计论文:医学科技论文统计学误用分析1统计学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1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误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设计3组以上的均数比较,如果总体比较有差异,需进行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或LSD法。
但部分研究者却将资料进行拆分,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导致第Ⅰ类统计学错误发生率(假阳性率)增加,从而掉进了一个常见的“统计陷阱”,使所得结论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SNK法与LSD法虽然并非等价,实质是一致的。
SNK法一般用于经方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时才决定进行的两两事后比较,而LSD法可用于方差分析不足以具有统计学意义时也能进行两两比较[1]。
比较两种方法在SPSS的输出结果形式,SNK是“分堆”比较,一目了然,对于组别数较多的研究更为好用,但没有具体P值,而LSD是在进行“两两”比较时,能给出具体的P值。
1.2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的重新调定χ2检验或秩和检验3组以上整体比较有差异时,需应用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这时检验水准应由原0.05调定为0.0167,否则会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的发生率。
特别当P值处于0.0167~0.05时,按照P<0.0167的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按照P<0.05的标准,却有意义,与事实相悖,出现假阳性,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这种分割法有时很保守,当行列表资料分组多且为有序时可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也称线性趋势检验(testforlineartrend)或定序检验(Linear-by-Lineartest)[2]。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学心得与常见错误分析李转见;韩瑞丽;孙桂荣;刘小军;陈其新;康相涛【摘要】Based on the authors′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of Biostatistic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xpound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basic concepts and thoughts of statistics, grasping the main line of hypothetical test, specifying the using conditions for the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PSS, with emphasis on application of readily understood case teaching and analysis on common errors. This study may be helpful for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related specialized courses in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学进行了探讨。
主要从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抓住假设性检验的主线,明确分析方法的使用条件以及SPSS的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强调浅显易懂的案例教学和常见错误分析来提高教学效果,旨在为提高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