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79 KB
- 文档页数:1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寇准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冬,契丹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帝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
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帝问准,准曰:“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遂请帝幸澶州。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家未尝燕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无子,以从子随为嗣。
赠中书令、莱国公,后又赐谥曰忠愍。
(选编自《宋史·寇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B.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C.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D.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注释《春秋》的书。
寇准传文言文翻译注释1. 文言文翻译《宋史寇准传》《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文章《宋史·寇准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③供帐,大为具待④。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⑤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
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③严:敬重。
④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⑤《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3分)
(1)闻准入相(2)及准出陕(3)咏徐曰
【小题2】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标明停顿(共3处)。
(3分)
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1)听说、听到(2)等到,到了(3)慢慢地(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
【小题1】寇公 / 奇才 / 惜 / 学术不足尔。
【小题1】寇准是一个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的'人。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时注意结构或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对“寇准”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宋史·寇准传阅读附答案宋史寇准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年龄》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参谋,年少者常常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何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因而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痛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摆布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抉择。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因而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贺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痛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痛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轨制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中举者之称。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帝久欲相准,悉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①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帝难之,欲还内。
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
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②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逐请幸澶州。
③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
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木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注)①狃:niǔ,轻侮15.解释下列加点字。
(1)契丹内寇(2)乃阳若不知16.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A.发放B.开封C.施行D.启示(2)机不可失,宜趣驾。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宋史寇准传》是一篇长篇的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没有读过。
以下是它的原文翻译,一起来了解吧。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原文宋史·列传四十(寇准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淮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
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
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
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
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
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原文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高考语文文言文宋史寇准传阅读题原文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帝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
帝难之,欲还内。
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狃我也狃:蔑视,看不起B、明日同列以闻明日:第二天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发:发兵D、是时,契丹内寇寇:侵犯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出奇以挠其谋焚膏油以继晷B、请毋还而行乘马从徒,安坐而食C、出遇高琼于屏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D、帝乃议亲征投闲置散,乃分之宜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大举入侵的时候,寇准请皇帝亲临澶州,而同僚们却因为害怕,一味想着退兵。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也。
生于后晋天福二年,卒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年五十六。
准少孤,事母至孝,举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
准性刚毅,有节操。
初,唐庄宗时,准以布衣谒庄宗于行在,庄宗奇其才,授以监察御史。
后唐明宗时,准累官至枢密副使。
唐明宗崩,李从珂篡位,准以直言极谏,得罪李从珂,被贬为莱州司户参军。
后晋高祖即位,召准还京,授右补阙。
后汉乾祐二年,准以直史馆召入翰林,迁翰林学士。
时契丹犯边,准上疏请讨,帝以其言为忠,遂命准为枢密使,兼知枢密院事。
准请亲征,帝从之。
准以疾固辞,帝不许。
准遂率师北伐,大破契丹,收复幽州。
时真宗即位,准以功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
准在相位,以直言敢谏著称。
时王钦若、丁谓等奸臣当道,准屡次上疏,极言其奸,帝虽不听,然钦若、谓等亦不敢轻举妄动。
准又请帝罢去丁谓,帝从之。
准因事丁谓,得罪权贵,被贬为潭州刺史。
后复召还京,迁户部尚书。
准性刚直,不避权贵,故常得罪于朝。
时真宗欲立刘氏为皇后,准以为不可,上疏极谏,帝不从。
准曰:“陛下若立刘后,臣愿先死。
”帝怒,欲斩准,赖太子力救,得免。
后准又上疏,言刘后不宜立,帝不得已,遂立郭皇后。
准在位,常以国事为重,虽得罪权贵,亦不顾。
时契丹犯边,准请帝亲征,帝从之。
准遂率师北伐,大破契丹,收复幽州。
准因功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
准在相位,以直言敢谏著称。
时真宗欲立刘氏为皇后,准以为不可,上疏极谏,帝不从。
准曰:“陛下若立刘后,臣愿先死。
”帝怒,欲斩准,赖太子力救,得免。
后准又上疏,言刘后不宜立,帝不得已,遂立郭皇后。
准在位,常以国事为重,虽得罪权贵,亦不顾。
时契丹犯边,准请帝亲征,帝从之。
准遂率师北伐,大破契丹,收复幽州。
准因功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
准在相位,以直言敢谏著称。
时真宗欲立刘氏为皇后,准以为不可,上疏极谏,帝不从。
准曰:“陛下若立刘后,臣愿先死。
”帝怒,欲斩准,赖太子力救,得免。
《宋史—寇准传》、寇准《江南春》、《苕溪渔隐丛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答题。
【甲】寇准传(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
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徴也。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贬准为道州司马。
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
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乙】江南春②寇准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丙】读(寇准)《江南春》,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③庙堂,决澶渊④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盖人之难知也如此!(选自《苕溪渔隐丛话》,有删改) 【注】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此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
诗人在澶渊之盟后不久,就被王钦若排挤罢相。
晚年复相,又被丁谓排挤去位。
后贬死雷州(今广东海康)。
③端委:朝服端正宽大,这里指朝服。
④澶渊:地名,辽犯宋兵临澶州城(澶渊郡),宋军在寇准带领下战胜辽,后结澶渊之盟,宋辽百年无战事。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或.教准增年/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B.通.《春秋》三传/政通.人和《岳阳楼记》)C.年十九,举.进士/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真宗得风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E.多临.轩顾问/临.溪而渔(《醉翁亭记》)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①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2寇准文言文练习——寇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节选自,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者”是对古代成年男子的称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都表明成年。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幸擅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
帝难之,欲还内。
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
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②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幸澶州。
③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契丹内寇(_______)(2)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_______)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B.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C.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D.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帝大骇,以问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B.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谁为陛下画此策者为击破沛公军D.琼随立于庭下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王曰:“若是其甚与?”③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答案]宋史·寇准传阅读及答案文言文,完成4-7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宋史·寇准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少英迈,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耶?”后中第,授大理评事。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帝幸澶州。
帝难之,欲还内。
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参知政事王饮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逸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niǔ,因袭,拘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B.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C.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D.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寇准,字平仲,华州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
”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
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因请帝幸澶州。
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宋史寇准传》是一篇长篇的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没有读过。
以下是它的原文翻译,一起来了解吧。
宋史寇准传文言文翻译原文宋史·列传四十(寇准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淮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
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
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
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
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
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
文言文阅读·寇准传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
他日,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
帝怒,罢知青州。
真宗即位,尽以军事委准,准号令明肃,士卒喜悦。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上还行宫,留准居城上,使人视准何为。
准方与杨亿饮博,歌谑欢呼。
帝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明年,罢为刑部尚书。
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准请间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
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
”已而谋泄,罢为太子太傅,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
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
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道雷州,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
谓欲见准,准拒绝之。
闻家僮谋欲报仇者,乃杜门使纵博,毋得出,伺谓行远,乃罢。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在雷州逾年。
卒,归葬西京。
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众因为立庙,岁时享之。
注:匽,厕所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逊嗾上其事嗾:唆使B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薄:迫近C 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谨:恭敬D 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窜:逃窜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寇准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3)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4)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5)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6)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A(1)(2)(4)B(1)(5)(6)C(2)(3)(6) D(3)(4)(5)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准才智过人,少年得志,十九岁就中了进士。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4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每期会赋役(适逢、正赶上)②事决乃退(才) 4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答: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46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细翻译)。
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