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滤波器
- 格式:ppt
- 大小:450.00 KB
- 文档页数:13
ads波导腔体滤波器设计
ADS软件可以用于波导腔体滤波器的设计。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设计过程:
1. 确定滤波器的参数,包括中心频率、通带带宽、阻带带宽和衰减。
2. 在ADS软件中新建一个“layout”工程,在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波导宽度。
3. 将波导布满整个布局区域,并在中央添加两个矩形缺口,调整宽度和长度以达到带宽要求。
4. 运用仿真和优化工具进行电磁仿真和优化。
如果需要更精细的仿真结果,可以引入三维电磁仿真软件。
5. 通过布局编辑器进行布局优化和参数调整,如增加爬行线和扇形盖板、调整缺口形状等。
6. 通过ADS软件的“加工输出”功能将布局数据输出到CNC机器进行加工。
7. 完成加工后,进行测试和调试。
如果滤波器不满足要求,可以返回到步骤3到步骤6进行优化。
以上是波导腔体滤波器设计的基本流程,当然具体细节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滤波器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优化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 36•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进展武警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张怿成 刘方毅 孟志豪综述了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小型化研究现状。
首先介绍了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的基础理论,其次总结了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小型化的实现方法和存在不足,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引言: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 )滤波器是一种新型结构器件,既具备了传统金属波导高品质因数、高功率等优点,又兼容了微带滤波器结构体积小、易集成的特点,在当今频谱环境日益紧张的通信系统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有利于减少射频前端的体积,且便于和天线、功分器等微波器件相集成,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
本文阐述了SIW 滤波器小型化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基片集成波导基础理论一般结构的SIW 谐振腔由金属层和介质层构成,腔体边缘周期性排列的的金属过孔可以等效为传统金属波导的侧壁,介质层通常选用Rogers RT/duroid 5880等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 基片集成波导模型2005年,FengXu 在[Xu F,Wu K.Guided-wave and leakag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 Techniques,2005,53(1):66-73]中给出了基片集成波导与金属波导的等效关系式:(1)且SIW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可由下式确定:(2)其中m=1,2,3…, p=1,2,3…, ε为相对介电常数, μ为相对磁导率。
2 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小型化方式SIW 滤波器的小型化技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模切割技术、多层折叠技术、加载技术。
2.1 基于模切割技术的SIW小型化2005年,东南大学的洪伟教授在论文[Hong W,Liu B,Wang Y,et al.Half 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A New Guided Wave Structure for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Application[C]//Join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ra-red Millimeter Waves a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raherz Electronics,2006.Irmmw-Thz.IEEE,2007:219-219]中提出了将全模SIW 沿中心线进行切割形成HMSIW ,其切口可等效于虚拟磁壁,既保留了前者的波导特性,又缩小了一半体积,其结构和场分布如图2所示。
介质波导滤波
介质波导滤波器是一种利用介质波导传输电磁波的滤波器。
它通常由两个或多个介质波导段组成,这些波导段之间通过耦合器或交叉线等结构相互连接。
在介质波导滤波器中,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时,会受到波导壁的限制和散射,从而在波导中形成一系列的谐振模式。
这些谐振模式具有特定的频率和带宽,因此介质波导滤波器可以通过调整波导的结构和尺寸,以及耦合器的位置和大小等参数,来控制和优化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和带宽等性能。
介质波导滤波器具有高Q值、低插入损耗、低交叉极化、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awr波导滤波器设计篇一:AWR微波实验报告实验一A整流器非线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非线性二极管整流器工作原理2. 学会AWR对电路进行非线性分析及非线性调节二.实验原理所有整流器类别中最简单的是二极管整流器。
在最简单的型式中,二极管整流器不提供任何一种控制输出电流和电压数值的手段。
为了适用于工业过程,输出值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
通过应用机械的所谓有载抽头变换器可以完成这种控制。
作为典型情况,有载抽头变换器在整流变压器的原边控制输入的交流电压,因此也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输出的直流值。
通常有载抽头变换器与串联在整流器输出电路中的饱和电抗器结合使用。
通过在电抗器中引入直流电流,使线路中产生一个可变的阻抗。
因此,通过控制电抗器两端的电压降,输出值可以在比较窄的范围内控制。
本次试验要求设计一个非线性二极管整流器,添加测量项,调节电阻,观察电压的变化情况,从而去分析二极管的非线性。
三.实验步骤1、完成非线性二极管整流器电路图如下2、设计模拟频率如下3、添加图表,往图表中添加测量项Vtime,ACVS.V1,V_Meter.VM1,并分析电路4、添加图表,往图表中添加测量项Vtime,ACVS.V1,V_Meter.VM1,并分析电路5、使用Simulate/Tune tool调节MAG及R参数观察Graph1和Graph2变化观察得调节MAG会使得测量项ACVS.V1,V_Meter.VM1的幅值变大,而调节R电路特性变化不大。
四.实验总结通过此次试验,学会如何向工程中添加原理图,并成功绘制符合元件参数的原理图。
学会添加图表,往图表中添加非线性测量项。
学会使用Tune tool调节电路中元件的参数,从而观察到改元件参数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实验一B 集总元件滤波器线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感输入式集总元件滤波器工作原理 2.学会调节参数及优化电路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电感输入式集总元件滤波器,已知L1=L4=15nH,L2=L3=30nH,C1=C3=8pF,C2=10pF,输入输出端特性阻抗均为50Ω,工作频率100~1000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