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 第二章 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38
幻灯片1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叶敏编著幻灯片2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话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第3章数字交换机的话路部分●第4章程控交换系统控制部件的组成特点●第5章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第6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第7章交换技术基础●第8章电话通信网●第9章信令方式●第10章部分有关通信网简介幻灯片3第1章绪论● 1.1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史端乔交换机●西门子式自动交换机●旋转制和升降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电子交换机●程序控制交换机●数字交换机● 1.2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模拟交换机●数字交换机●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幻灯片4● 1.3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图中所示的中继器和用户电路包括收号器都受中央处理机控制。
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
幻灯片5● 1.4 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技术上的优越性●能提供许多新的用户服务性能●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灵活性大●便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有可能采用公共信号系统●便于利用电子器件的最新成果,使整机技术的先进性得到发挥●经济上的优越性●交换设备方面●线路设备方面●维护和生产方面幻灯片6● 1.5 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给一般用户的服务●给各种用户交换机用户的服务●在管理和维护上的新业务● 1.6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幻灯片7● 1.7 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 1.7.1 当前世界通信产业发展的特点●世界通信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世界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7.2 当代通信技术综观●传送网技术●接入网技术●ISDN技术和ATM技术●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智能网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支撑网技术●因特网技术●下一代的通信技术幻灯片8第2章话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 2.1 时间分割多路复用原理幻灯片9幻灯片10● 2.2 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是这样规定的:传送限带连续信号时,只要传送信号的单个抽样值(脉冲)的序列就足够了。
第2章 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2.1 数字交换网络一、数字交换电话交换系统的任务就是在各条用户线之间、用户线和中继线之间或中继线与中继线之间建立起语音信号临时通道(接续)。
这一工作是由交换网络最后完成的。
交换网络可以说是交换系统中占用设备最多也是最为复杂的设备。
交换网络是能实现各个用户间话路接续的四通八达的信息通路,它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
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接线器(S 接线器)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线器(T 接线器)。
二、时隙交换网络多路复用:是指在同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而互不干扰的一种技术。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方式:频分复用(FDM )时分复用(TDM )码分复用(CDM )传输系统旋转开关112233低 通x 2(t )低 通x 1(t )x 3(t )低 通低 通x 2(t )低 通x 1(t )x 3(t )低 通三、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对于多路数字电话系统,国际上有两种标准化制式,即PCM 30/32路制式(E体系)和PCM 24路制式(T体系)。
我国规定采用的是PCM 30/32路制式,一帧共有32个时隙,可以传送30路电话,即复用的路数n=32路,其中话路数为30。
抽样频率为8 kHz,则抽样周期125μs。
每个时隙占125us/32=3.9μs。
32个时隙构成一个“帧”,16帧合成一个“复帧”,一个复帧占125μs*16=2ms。
(1) 时隙分配。
在PCM30/32路的制式中,抽样周期为1/8 000=125μs,它被称为一个帧周期,即125μs为一帧。
一帧内要时分复用32路,每路占用的时隙为125/32=3.9μs,称为一个时隙。
因此一帧有32个时隙,按顺序编号为TS0、TS1、……、TS31。
时隙的使用分配为①TS1~TS15, TS17~TS31为30个话路时隙。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现代交换技术》第1章概述1、交换的基本概念:交换广义定义:(1)在公共网络的各终端用户之间互相传递语音、文本、数据、图像、视频的信息。
(2)以电话交换来说明交换的概念:电话交换是电信交换中最基本的一种交换业务,也称语音交换、电路交换。
最早,电话的发明:1876年Bell A.G.,基于点对点之间的通话。
之后,产生一群用户之间互相通话的需求。
(3)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交换节点需要控制以下四种接续类型:1)本局接续:是本局用户之间的接续。
比如在电话交换系统A中,电话用户1要打给电话用户22)出局接续:是本局用户与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
比如电话交换系统A中的电话用户1要打给电话交换系统B中的电话用户3时,电话用户1的语音需要从电话交换系统A发出,送入中继线a。
3)入局接续:是入中继线与本局用户之间的接续。
比如由中继线b来的语音需要经过电话交换系统B才能到达其下属电话用户。
4)转接接续:是入中继线与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
比如电话交换系统A的电话用户打给电话交换系统B的电话用户,需由中继线a、b在电话交换系统C中进行接续。
2、当前交换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交换方式,基本过程包过建立阶段,信息传送阶段,连接释放阶段。
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方式。
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和移动网(PLMN)核心,程控中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
优点: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固定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
缺点: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没有差错控制措施,可靠性有所欠缺。
因此电路交换适合于电话交换、文件传送、高速传真,不适合突发(burst)业务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二)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
第一章交换的概念·1.1 交换的概念通信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先导和带动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新业务不断涌现,电话通信和数据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它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一个有效的通信,能够让用户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可与任何其它用户互相传递信息。
为了实现一个有效的通信就需要采用交换技术。
所谓交换,就是通过交换局的交换设备在通信网络大量的终端用户之间,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建立连接,相互传送话音、数据、图像等信息。
任何一个主叫用户的信息,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中的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发送到任何一个或多个被叫用户。
1.1.1 通信系统基本模型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 1-1 所示图 1-1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信源和信宿信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
根据信源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模拟信源 ( 如模拟电话机 ) 和数字信源(如计算机)。
模拟信源可通过抽样和量化变为数字信源。
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端,即收信者。
(2) 发信终端和收信终端发信终端用于将信源发出的信号变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收信终端完成与发信终端相反的变换。
具有发信与收信功能的常见终端设备是调制解调器或数传设备。
(3) 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指连接发信终端和收信终端之间的传输系统。
按传输媒介不同可将传输信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如光纤通信使用有线信道传输,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使用无线信道传输;按传输信号型式不同将信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如载波通信使用模拟信道传输, PCM 通信使用数字信道传输,(4) 交换节点通信系统不仅要完成信息的传送,而且还要完成信息的交换。
信息交换功能是由交换节点实现的,交换节点的主要设备是节点交换机,如电话通信系统中的程控数字交换机,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分组交换机、 DDN 节点机,宽带通信系统中的 ATM 交换机、帧中继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交换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