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的性状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498.41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材质量标准中文名西红花汉语拼音Xihonghua英文名STIGMA CROCI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
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
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橙红色。
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
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直径26~56μm,表面有稀疏纹理。
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梭形或类方形,直径2~14μm。
(2)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3)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经紫色缓缓变为红褐色或棕色。
(4)取本品粉末20mg,加甲醇4ml,超声处理1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西红花对照药材2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西红花苷-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5: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5)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 B),在458nm与432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85~0.90。
检查取本品25g,作干燥失重与总灰分。
干燥失重取本品2g,精密称定,在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2.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G)。
总灰分不得过7.5%(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K)。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花类中药)历年真题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药材浸水中,水被染或黄色,柱头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的是A.西红花B.红花C.金银花D.洋金花E.款冬花正确答案:A解析:西红花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柱头成喇叭状,有短缝,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红花染成金黄色。
西红花的水试现象为重点,也可作为多选题出现。
知识模块:花类中药2.花粉粒极面观呈三角形,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具有该粉末特征的药材为A.丁香B.红花C.西红花D.金银花E.洋金花正确答案:A解析:花粉粒的性状、大小、表面及萌发孔数在花类药材鉴别中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丁香花粉粒极面观三角肜,赤道面观双凸镜形。
另为双子叶植物一般3个萌发孔。
单子叶植物药材花粉粒多为单个萌发孔如西红花、蒲黄等。
知识模块:花类中药3.取粉末少许加硫酸一一滴,酸液渐变成蓝色、紫色、红褐色或棕色,该法是检查A.挥发油B.西红花苷和苷元C.黄酮D.生物碱E.色素正确答案:B解析:此现象是检查西红花苷和苷元。
知识模块:花类中药4.花粉粒极面观呈三角形,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具该粉末特征的药材为B.洋金花C.红花D.西红花E.金银花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丁香花粉的显微鉴别特征。
丁香的花粉显微特征是:①纤维梭形,两端钝圆,壁较厚。
②花粉粒众多,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角端各有一个萌发孔,无色或淡黄色。
③草酸钙簇晶极多,直径4—26μm,往往成行排列。
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知识模块:花类中药5.辛夷来源于A.豆科B.菊科C.茄科D.木兰科E.桃金娘科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来源考查。
辛夷来源于木兰科。
知识模块:花类中药6.西红花的药用部位A.花B.柱头C.花柱D.花瓣E.花蕾正确答案:B解析: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三个柱头,丁香、辛夷是花蕾入药,洋金花是花入药,红花是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药用西红花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邵显跃崔东柱傅跃进姚根伟摘要介绍了药用西红花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其中大田繁殖球茎包括选地整地、适时早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室内培育包括装匾框上架、抽芽前管理、开花前管理、花期管理及采收加工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药用西红花;特征特性;田间栽培;室内培育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以其花丝(花柱和柱头)入药,具消肿止痛、活血化淤、养血通经等功效。
20世纪80年代初,建德市三都镇首先引进西红花球茎进行试种,至2009年全市西红花种植面积已逾266. 67hm2o据调查统计,西红花平均可收球茎9 750kg/hm2,最高的可收30t/hm2以上,平均可采收花丝干重11. 25kg/hm2o西红花靠球茎繁殖,繁殖率低,繁殖速度较慢,种植规模难以快速扩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西红花球茎及花丝价格逐年上涨,种植效益较好。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Ko1特征特性属莺尾科植物,靠球茎繁殖。
球茎外形扁圆,近似水仙或大蒜蒲形态;叶基生,长线形,叶脉白色,叶缘稍反卷;花顶生,花被6片,紫兰色,雄蕊3枚,雌蕊1枚,花柱3支,花柱伸出花被部,呈深红色,柱头先端略膨大呈喇叭形,具有浓郁香味[1]。
西红花在建德市地区种植分为大田繁殖球茎和室内培育开花2个阶段。
一般11月中旬球茎移栽大田至翌年5刀屮旬球茎起土为大田繁殖球茎阶段。
西红花较耐寒,忌雨涝积水,适宜在冬季温暖、最低温度在-10〜-7°C以上的地区种植。
从球茎起土收获至球茎移入大田为室内培育开花阶段,通常分为全休眠期、同化叶分化期、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4个生长发育阶段。
6月为全休眠期;6月底至7月下旬为同化叶分化期,室温保持23〜28°C,不能超过30°C,否则同化叶停止分化;8刀至9刀屮旬系花芽分化期,要求室温保持24〜27°C,相对湿度80%;9月中旬末至10月下旬初系引盛期, 即球茎开始抽芽,室温保持23〜16°C,相对湿度80%; 10月底至11月中旬末系开花期,最适温度为15〜18°C,相对湿度75%,若室温超过20°C 容易产生死花、烂花,因此开花期如遇高温高湿天气应采取预防措施[2,3]。
西红花的性状特点【中药名】西红花【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英文名】Crocus Sativus。
【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
地下茎球形,自球茎生叶片9~15片。
无柄,叶片线形,长15~20厘米,宽2~24毫米,叶缘反卷,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细毛。
基部由4~5片鞘状鳞片包围。
花顶生,直径2.5~4厘米:花被不分化,6片,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长4~6厘米;雄蕊3,花药大,黄色,基部箭形;雌蕊3,子房下位,心皮3合生成3室,花柱细长,黄色,顶端3深裂,伸出花被外,下垂,紫红色,柱头顶端略膨大面漏斗状,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一侧具一裂隙。
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长约3厘米,直径约1.5厘米。
种子多数,球形。
【产地分布】原产希腊和中东。
现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引种成功。
【采收加工】 10~11月下旬,晴天早晨日刚出时采花,然后摘取柱头,随即晒干,或于55~60℃烘干。
【药材性状】弯曲的细丝状,暗红色,顶端较宽,向下渐细似喇叭状,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柱,顶端边缘显不整齐齿状,体轻,质松软,干燥后质脆易断。
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并散出色素,水染成黄色。
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冲泡或浸酒炖。
用治经闭、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
【药理研究】抗凝血,兴奋子宫,抗肿瘤,改善记忆性障碍,兴奋肠道平滑肌。
药理试验证明,本品有兴奋子宫、活血与止血、抗肾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抗自由基氧化、促进视网膜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含胡萝卜素和苦味素,系其药理活性物质。
还含挥发油成分。
胡萝卜色素为西红花的主要色素,含量约2%,主要系西红花苷元与各种糖所组成的各种糖苷。
苦味素主要为西红花苦素。
另含番红花苷1~4、反式和顺式番红花二甲酯、α-番红花酸、α-菠固醇、番红花苦苷等成分。
中药鉴定学:花类中药——西红花的鉴别 【性状鉴别】 川黄柏 ① 呈板⽚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3mm~7mm. ② 外表⾯黄棕⾊或黄褐⾊,较平坦,⽪孔横⽣,嫩⽪较明显,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的粗⽪。
③ 内表⾯暗黄⾊或黄棕⾊,具细密的纵纹。
体轻,质较硬,断⾯深黄⾊,裂⽚状分层,纤维性。
④ ⽓微,味苦;粘液性,可使唾液染成黄⾊。
关黄柏 通常较川黄柏薄,厚约2mm~4mm.外表⾯深黄棕⾊,具不规则的纵裂纹,时有暗灰⾊的栓⽪残留,栓⽪厚,有弹性,⽪孔⼩⽽少见,内表⾯黄⾊或黄棕⾊。
体轻,质硬,断⾯鲜黄⾊或黄绿⾊。
均以⽪厚、断⾯⾊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川黄柏横切⾯ ① 未去净外⽪者,⽊栓层由多列长⽅形细胞组成,内含棕⾊物质。
栓内层细胞中含草酸钙⽅晶。
② ⽪层⽐较狭窄,散有纤维群及⽯细胞群,⽯细胞⼤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
③ 韧⽪部占树⽪的极⼤部分,外侧有少数⽯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晶。
④ 射线宽2~4列细胞,常弯曲⽽细长。
薄壁细胞中含有细⼩的淀粉粒,粘液细胞随处可见。
关黄柏与川黄柏相似,不同点是:关黄柏⽊栓细胞呈⽅形,⽪层⽐较宽⼴,⽯细胞较川黄柏略少,射线较平直,硬韧部不甚发达。
关黄柏粉末:呈绿黄⾊或黄⾊。
① ⽯细胞众多,鲜黄⾊,长圆形、纺锤形或长条形,直径35µm~80µm,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钝尖,壁厚,层纹明显。
② 纤维鲜黄⾊,直径16µm~38µm,常成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晶,形成晶纤维。
③ 草酸钙⽅晶极多,直径12µm~24µm~30µm. ④ 淀粉粒细⼩。
⑤ 粘液细胞可见,呈类球形,直径32µm~42µm. 川黄柏不同于关黄柏的特征是:⽯细胞⼤多呈分枝状,呈圆形者直径40µm~128µm,孔沟不明显。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红花与西红花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又名:红蓝花、杜红花、刺红花、草红花、淮红花。
原植物红花原产埃及,现我全国各地有栽培,主产河南、山东、新疆。
本品药材性状: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
表面红黄色或红色。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
质柔软。
气微香,味微苦,并具特异香气。
水浸液呈金黄色,花仍为红黄色。
规格等级,商品红花按产地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怀红花:产于河南的汲县(卫辉)、新乡、延津,此为主产地,沁阳县(怀庆)亦有产,故名怀红花,豫东各县如鄢陵、扶沟、太康等县所产,以前向安徽亳州集散,统称怀红花;本品花色赤红,味较辛,卫辉红花总瓣较大,用布包;(2)川红花:产于四川的简阳、遂宁、南充(顺庆)等地,南充货色如胭脂较优,简阳货色赤红,质尚佳,永川产品色红白间有,质最次,用细麻布包;(3)云红花:产于云南的巍山、彝族自治县,集散于大理,昭通、永胜、开远亦有,本品色黄;(4)杜红花:产于浙江慈溪、余姚及宁波压赛堰等地,江苏海门、启东、南通、淮阴等处均有栽培,亦称杜红花,但其质较次于浙江产;本品色黄,香味较浓,其包装不一,若数量少,一般装火油箱;(5)草红花:产于东北、山东、陕西等地,性硬,色次;另有金红花(江苏产)及新疆红花等。
本品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功能:活血痛经,散瘀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有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扩张或收缩血管,降压,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缺氧,抗炎,抗盆腔粘连,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兴奋子宫,免疫抑制,保肝,镇静,镇痛等作用,对红细胞功能、对心肌收缩、对主动脉钙内流有影响,并有收缩支气管作用。
临床应用于冠心病,中风病,糖尿病并发症,非终末期尿毒症,顽固性大咯血,流行性出血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扁平疣,鼻炎,静脉注射外渗,注射引起的静脉炎,外伤,冻疮,烧伤等。
伪品西红花报告更新日期:2010-07-08 点击:安天海张洪昌胡敬哲西红花是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l的干燥柱头。
由于货源有限和价格昂贵,所以时有伪品流入市场。
1 有关资料样品来源于某地药材公司。
报告书时间为1998-08-10。
编号981498。
鉴别依据以《中国药典》为主。
2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仪(岛津210),显微镜(Olympus)。
3 鉴别实验3.1 性状:本品为线形,不分枝,长1~3cm,通体暗红色,有的上部略宽,顶端整齐无齿状并有明显切制痕迹。
质轻,无臭,味微咸。
3.2 显微鉴别:本品粉末橙红色,镜下观多方形,粉红色色素分散周围,表皮细胞条形,平直,乳状凸起少见,表面纤细纹理隐约可见,螺纹导管1~2条,无草酸钙结晶。
3.3 其它鉴别:见表1。
4 讨论西红花作为贵细药材常见于掺伪,全部为伪品实属少见。
此外,本伪品显微鉴别分析有植物的条状薄壁细胞和螺纹导管,与正品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是由其它花柱经染色而成。
西红花甲醇提取物在紫外光谱458 nm和432 nm有最大吸收,但本品甲醇提取物在以上波长处无最大吸收。
表1 西红花鉴别[1]鉴别项目及方法规定反应实际反应水浸(《中国药典》) 黄色直线下降呈云状分散硫酸鉴别(《中国药典》) 显蓝色,经紫色变红褐红或棕色呈淡黄色,最后变黑色吸收度比值(《中国药典》) 458nm与432nm吸收度比值0.85~0.90 吸收度比值0.75紫外吸收光谱[1] 458nm和432nm有最大吸收无最大吸收色素[1]氯仿中不呈明显黄色呈明显黄色吸收度(《中国药典》) 不低于0.5 0.02作者单位:安天海张洪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药品检验所157011;胡敬哲黑龙江省海林市结核病防治所157100 参考文献1 蔡启庆.进口药材质量分析研究.(出版社不详),1988∶49。
西红花文章目录*一、西红花的概述*二、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三、西红花的分类*四、西红花的药方选录*五、西红花的服用方法*六、西红花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西红花的概述1、西红花的概述西红花,中药名。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引入栽培种。
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有栽培。
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
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2、西红花的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3、西红花的性状形态弯曲的细丝状,暗红色,顶端较宽,向下渐细似喇叭状,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柱,顶端边缘显不整齐齿状,体轻,质松软,干燥后质脆易断。
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并散出色素,水染成黄色。
气特异,味微苦。
4、西红花的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归心经、肝经。
5、西红花的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的柱头。
6、西红花的产地分布原产希腊和中东。
现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引种成功。
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1、西红花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主要含胡萝卜素和苦味素,系其药理活性物质。
还含挥发油成分。
胡萝卜色素为西红花的主要色素,含量约2%,主要系西红花苷元与各种糖所组成的各种糖苷。
苦味素主要为西红花苦素。
另含番红花苷1~4、反式和顺式番红花二甲酯、α-番红花酸、α-菠固醇、番红花苦苷等成分。
2、西红花的功效作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3、西红花的毒副作用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忌服。
西红花的分类西红花商品有干红花和湿红花两种: 干红花(生晒红花):为弯曲的细线形,橙红色,无光洋或微有光泽。
柱头红棕色,长约2.5~3cm,基部窄,向上则稍宽大并内卷成筒,直径约1.5mm,边缘不整齐,呈细齿状,内方有一裂缝长1.5~2cm。
有时带有部分橙黄色花柱。
质轻,易折断。
入水则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散出橙黄色色素,染水成黄色。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湿红花:性状与干红花相似,但全体呈棕红色,其油润光泽,摸之有油润感,易粘成团。
余与干红花相同。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红花与西红花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又名:红蓝花、杜红花、刺红花、草红花、淮红花。
原植物红花原产埃及,现我全国各地有栽培,主产河南、山东、新疆。
本品药材性状: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
表面红黄色或红色。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
质柔软。
气微香,味微苦,并具特异香气。
水浸液呈金黄色,花仍为红黄色。
规格等级,商品红花按产地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怀红花:产于河南的汲县(卫辉)、新乡、延津,此为主产地,沁阳县(怀庆)亦有产,故名怀红花,豫东各县如鄢陵、扶沟、太康等县所产,以前向安徽亳州集散,统称怀红花;本品花色赤红,味较辛,卫辉红花总瓣较大,用布包;(2)川红花:产于四川的简阳、遂宁、南充(顺庆)等地,南充货色如胭脂较优,简阳货色赤红,质尚佳,永川产品色红白间有,质最次,用细麻布包;(3)云红花:产于云南的巍山、彝族自治县,集散于大理,昭通、永胜、开远亦有,本品色黄;(4)杜红花:产于浙江慈溪、余姚及宁波压赛堰等地,江苏海门、启东、南通、淮阴等处均有栽培,亦称杜红花,但其质较次于浙江产;本品色黄,香味较浓,其包装不一,若数量少,一般装火油箱;(5)草红花:产于东北、山东、陕西等地,性硬,色次;另有金红花(江苏产)及新疆红花等。
本品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功能:活血痛经,散瘀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有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扩张或收缩血管,降压,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缺氧,抗炎,抗盆腔粘连,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兴奋子宫,免疫抑制,保肝,镇静,镇痛等作用,对红细胞功能、对心肌收缩、对主动脉钙内流有影响,并有收缩支气管作用。
临床应用于冠心病,中风病,糖尿病并发症,非终末期尿毒症,顽固性大咯血,流行性出血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扁平疣,鼻炎,静脉注射外渗,注射引起的静脉炎,外伤,冻疮,烧伤等。
简述藏红花和红花的鉴别要点
藏红花和红花是两种常见的植物,它们在外观、生长环境和用途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下面将从植物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等方面详细介绍藏红花和红花的鉴别要点。
一、植物特征
1. 藏红花:藏红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
叶子线状披针形,花朵呈钟状,花瓣呈深红色,花蕊黄色,花期较短。
果实为蒴果,种子呈三角形。
2. 红花:红花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较浅。
叶子呈羽状复叶,花朵呈簇状,花瓣呈鲜红色,花蕊黄色,花期较长。
果实为蒴果,种子呈椭圆形。
二、生长环境
1. 藏红花:藏红花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山区,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寒冷、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
2. 红花:红花主要生长在低海拔地区,喜欢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三、用途
1. 藏红花:藏红花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消肿止痛等方面。
此外,藏红花还可以用于食品烹饪和染料
等领域。
2. 红花:红花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舒经散瘀、理气止痛等方面。
此外,红花还可以用于食品烹饪和染料等领域。
通过对藏红花和红花的植物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等方面的鉴别,可以清楚地区分它们。
藏红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高寒山区,主要用于中药和食品染料等领域;而红花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低海拔地区,也主要用于中药和食品染料等领域。
在鉴别时,可以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红花和西红花的鉴别要点红花和西红花是两种常见的草药,它们在中药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虽然它们的名字很相似,但是它们的性质和功效却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
本文将介绍红花和西红花的鉴别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草药。
一、形态特征红花和西红花在形态上有一些区别。
红花的茎秆较细,高度一般在20~60厘米之间,叶子为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叶面光滑。
花序呈圆锥形,花瓣为红色或淡红色,花径1.5~2厘米。
西红花的茎秆较粗,高度一般在20~50厘米之间,叶子为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叶面粗糙。
花序呈伞形,花瓣为淡紫色或淡黄色,花径1.5~3厘米。
因此,从形态上可以进行初步的区分。
二、气味和口感红花和西红花在气味和口感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红花气味芳香,味辛,有微苦味;西红花气味芳香,味甜,有微苦味。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可以通过气味和口感来进行鉴别。
三、化学成分红花和西红花的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
红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倍半萜类、生物碱等成分;西红花中含有红色素、黄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成分。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可以通过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
四、药理作用红花和西红花在药理作用上也有一些不同。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解毒消肿等作用;西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调经止痛等作用。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可以通过药理作用来进行鉴别。
五、应用领域红花和西红花的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
红花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等症状;西红花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痛风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可以根据应用领域来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红花和西红花在形态特征、气味和口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材质量标准中文名西红花汉语拼音Xiho nghua英文名STIGMA CROCI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
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
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橙红色。
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
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直径26〜56卩m,表面有稀疏纹理。
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梭形或类方形,直径2〜14卩m。
(2)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3)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经紫色缓缓变为红褐色或棕色。
(4)取本品粉末20mg,加甲醇4ml,超声处理1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西红花对照药材2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西红花苷-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W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卩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5: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5)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 B),在458nm与432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85 〜0.90。
检查取本品25g,作干燥失重与总灰分。
干燥失重取本品2g,精密称定,在105C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2.0%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G)。
总灰分不得过7.5%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K )。
西红花的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目的:探究西红花的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
方法:利用收集资料分析对比科学实验等方法,对西红花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经过对西红花深入探究,发现西红花正确真伪鉴别方法以及西红花药理作用的使用。
结论:西红花的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十分重要,而本文研究也十分有效,值得宣传和推广。
标签:西红花;药理作用;真伪鉴别西红花一种鸢尾科植物,具有悠久的历史。
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柱头为暗红色呈线形,上端扁平较宽,顶端边缘呈不整齐齿状。
体积较轻,三分枝,大约长约3厘米。
质地松软,光泽滋润,气味特异,味道微苦。
花柱及柱头供药用,是一种名贵传统药材和藏药,目前主要种植于江浙地区,而华北、西北和华东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作为药材使用时必须放置于阴凉封闭干燥容器内,且避光保存。
贮藏期间,应有专人保管,经常检查,一般贮藏期不宜超过二年。
西红花有祛痰泻热、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解郁安神等作用,主要用于胃病、肝脾、月经、产后瘀血、发热、祛斑、神经衰弱等疾病。
1.西红花的药理作用根据以往收集资料分析实验表明,西红花药材中的主要成分有藏红花酸、藏红花素约1.6%,藏红花酸二甲酪、藏红花苦素、挥发油为0.5%~1.2%,此外还含有桉脑、蒎烯、多种维生素和硫胺素等化合物等,具有强化记忆、增强效率、保肝利胆、抗肿瘤、改善肾脏等药理作用,具体如下:1.1强化记忆增强效率通过对收集资料分析对比,对大白鼠与小白鼠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西红花对白鼠的学习、记忆力是否有影响。
经过实验证明大白鼠组口服无提取物单剂量的西红花发现大白鼠的学习、记忆、贮存、检索等并无影响。
小白鼠组口服西兰花提取物发现可以增强小白鼠学习跳跃、记忆、检索等功能,尤其西红花的乙醇提取物可以减少小白鼠损伤贮存等功能。
此外收集以往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西红花提取物不仅对学习记忆贮存检索等有效,还具有镇静缓解作用,可以减少运动神经的敏感性,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1.2保肝利胆西红花化学成分中酸钠盐、酸酯具有保肝利胆的功效,能够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增加以及促进脂肪新陈代谢,降低异常增高的球蛋白和总胆红素,改善体内微循环,增加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西红花可用于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治疗。
西红花的性状特点
【中药名】西红花
【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英文名】Crocus Sativus。
【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
地下茎球形,自球茎生叶片9~15片。
无柄,叶片线形,长15~20厘米,宽2~24毫米,叶缘反卷,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细毛。
基部由4~5片鞘状鳞片包围。
花顶生,直径2.5~4厘米:花被不分化,6片,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长4~6厘米;雄蕊3,花药大,黄色,基部箭形;雌蕊3,子房下位,心皮3合生成3室,花柱细长,黄色,顶端3深裂,伸出花被外,下垂,紫红色,柱头顶端略膨大面漏斗状,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一侧具一裂隙。
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长约3厘米,直径约1.5厘米。
种子多数,球形。
【产地分布】原产希腊和中东。
现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引种成功。
【采收加工】10~11月下旬,晴天早晨日刚出时采花,然后摘取柱头,随即晒干,或于55~60℃烘干。
【药材性状】弯曲的细丝状,暗红色,顶端较宽,向下渐细似喇叭状,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柱,顶端边缘显不整齐齿状,体轻,质松软,干燥后质脆易断。
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并散出色素,水染成黄色。
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冲泡或浸酒炖。
用治经闭、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
【药理研究】抗凝血,兴奋子宫,抗肿瘤,改善记忆性障碍,兴奋肠道平滑肌。
药理试验证明,本品有兴奋子宫、活血与止血、抗肾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抗自由基氧化、促进视网膜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含胡萝卜素和苦味素,系其药理活性物质。
还含挥发油成分。
胡萝卜色素为西红花的主要色素,含量约2%,主要系西红花苷元与各种糖所组成的各种糖苷。
苦味素主要为西红花苦素。
另含番红花苷1~4、反式和顺式番红花二甲酯、α-番红花酸、α-菠固醇、番红花苦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