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总线结构
- 格式:docx
- 大小:13.85 KB
- 文档页数:1
计算机总线技术本文主要讨论总线的分类及其结构,并介绍几种常用的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总线的基本概念一、总线的分类按照总线在系统机构中的层次位置上,一般可以分为: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按照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总线又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
根据总线的传输方向又可以分为单向总线和双向总线。
1. 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1)片内总线片内总线是在集成电路的内部,用来连接各功能单元的信息通路。
(2)内部总线内部总线又称为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模板和模板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
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人们平常所说的微机总线就是指系统总线,如STD 总线、PC 总线、ISA 总线、PCI 总线等。
尽管各种内部总线数目不同,但按功能仍可分为数据总线DB 、地址总线AB 、控制总线CB 、和电源总线PB 四部分,如图1.2所示。
①数据总线DB 用于传送数据信息。
②地址总线AB 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
地址总线位数决定了CPU 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
③控制总线CB 控制总线包括控制、时序和中断信号线,用于传递各种控制信息,如有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由CPU 发出的信号,以及中断请求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等发给CPU 的信号。
④电源总线PB 用于向系统提供电源。
(3)外部总线计算机系统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外设之间的信息通路,称为外部总线。
如RS-232-C 总线,IEEE-488总线等。
2.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计算机的内部总线一般都是并行总线,而计算机的外部总线通常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两种。
比如IEEE-488总线为并行总线,RS-232-C总线为串行总线。
并行总线的优点是信号线各自独立,信号传输快,接口简单;缺点是电缆数多。
串行总线的优点是电缆线数少,便于远距离传送;缺点是信号传输慢,接口复杂。
二、总线的模板化结构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和教育改革扩展性,计算机的各部件采用模板化结构,再通过总线把各模板起来,称之为总线的模板化结构。
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及外部总线举例一、内部总线1.I2C总线I2C(Inter-IC)总线10多年前由Philips公司推出,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
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
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
2.SPI总线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 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
Motorola公司生产的绝大多数MCU(微控制器)都配有SPI硬件接口,如68系列MCU。
SPI总线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所以,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3.SCI总线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
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二、系统总线1.ISA总线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标准是IBM公司1984年为推出PC/AT机而建立的系统总线标准,所以也叫AT总线。
它是对XT总线的扩展,以适应8/16位数据总线要求。
它在80286至80486时代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现在奔腾机中还保留有ISA总线插槽。
ISA总线有98只引脚。
2.EISA总线EISA总线是1988年由Compaq等9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总线标准。
它是在ISA 总线的基础上使用双层插座,在原来ISA总线的98条信号线上又增加了98条信号线,也就是在两条ISA信号线之间添加一条EISA信号线。
在实用中,EISA总线完全兼容ISA总线信号。
3.VESA总线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是 1992年由60家附件卡制造商联合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简称为VL(VESA local bus)总线。
第1章 总线组成和总线功能一.微型计算机总线主要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外部设备和主控设备之间数据传送的数据通道,通常用n ........D D 0表示,n 表示数据宽度,如ISA 总线宽度是16位,PCI 总线和数据宽度是32位。
总线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基本上反应了总线数据传输能力。
2.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是外部设备与主控设备之间传送地址信息的通道,通常用n ........A A A 10,表示。
地址总线的宽度,表示了该总线的寻址范围。
如PC/AT 机以及现在的常用计算机,在实模式下地址总线有16位地址线,则计算机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寻址空间为MB 1024210=空间,在微机中,I/O 地址采用统一编码。
在PCI 总线中,内存空间、I/O 空间、配置空间是从地址总线的译码空间中划分出的三个区域,由于PCI 总线有32条地址线,寻址能力达GB 4232=字节。
3.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专供各种控制信号传送的通道。
总线操作的各项功能都是由控制总线完成的。
在ISA 控制总线中,控制信号有总线允许、DMA 传输、中断请求、I/O 控制、存储器读写等。
ISA 控制总线可分为: I/O 总线操作:外设与主控设备建立联系,数据在外设与主控设备之间流通,如硬盘读写、数据显示、数据传输等。
I/O 总线操作常用IN 和OUT 语句。
DMA 总线操作:用DMA 方式在外设与存储器之间传送数据而封锁主控设备参与,由DMA 控制器控制总线占有权。
中断控制:外设通过中断线向主设备提出服务请求信号,主设备根据中断优先级进行响应。
控制总线是总线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数据总线看宽度,表示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规模。
地址总线看位数,它决定了系统的寻址能力,表明计算机构成的规模 控制总线看特色,表示该总线的设计思维,控制方式及技巧。
4. 电源ISA 总线及PCI 总线电源由+12V ,-12V ,+5V ,-5V 。
一、总线的概念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有关部件的一组信号线,是
计算机中用来传送信息代码的公共通道。
面向总线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简化了系统结构,便于系统设计制造;
②大大减少了连线数目,便于布线,减小体积,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③便于接口设计,所有与总线连接的设备均采
用类似的接口;
④便于系统的扩充、更新与灵活配置,易于实
现系统的模块化;
⑤便于设备的软件设计,所有接口的软件就是
对不同的口地址进行操作;
⑥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总线的逻辑电路有些是三态的,即输出电平有
三种状态:逻辑“0”,逻辑“1”和“高阻”态。
在单总线结构中,CPU与主存之间、CPU与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主存之间、各种设备之间都通过系统总线交换信息。
单总线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方便,扩充方便。
双总线结构又分为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和面向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
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中一组总线是CPU与主存储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公共通路,称为存储总线。
另一组是CPU与I/O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公共通路,称为输入/输出总线(I/O总线)。
外部设备通过连接在I/O总线上的接口电路与CPU交换信息。
随着对微机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微机的体系结构已不再采用单总线或双总线的结构,而是采用更复杂的多总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