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爆破事故案例案例一、1998年“6.10”爆破事故1998年6月10日四点班,采三队施工的己18-17-23101采面,当班跟班干部工会主席韩文清,因八点班煤没有出完,溜子没有推过,当班的任务是收尾干剩余的工作,再从采面10#-5#柱采23m,于18时30分开始放炮出煤,19时40分炮放完。
该班放炮员杨付兴检查后认为无事,就坐在4#柱休息。
约21时班长沈三庭过来,对杨说炮已放完,机尾处巳开始过溜子,没啥事了,杨付兴于21时40分就提前升井了。
到22时45分,溜子推到7#-6#柱段时,因6#柱中间有一个底眼炮没有放响,影响过溜子,沈三庭就用手镐刨煤,刨响瞎炮,崩伤沈三庭右手及面部,送往总医院。
事故原因:1、放炮员没有认真进行放炮后检查,瞎炮没有及时发现,给事故埋下了隐患。
2、当班班长沈三庭身为班长,明知放炮后留有瞎炮,却违章处理,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跟班干部管理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对现场违章现象没有制止。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规程规定,放炮后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三人必须一同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瞎炮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
2.严格劳动纪律,放炮员必须待采面煤出完后,溜子推过去,确认无瞎炮等情况存在时,方可经当班第一安全责任者签字后升井。
否则,必须在现场执行交接班制度。
处理意见:1、对放炮员杨付兴给予开除矿籍留矿使用一年之处分:2、建议免去青果三队当班跟班干部韩文清工会主席职务。
案例二、2000年“1.14”爆破事故2000年1月14日八点班,采一队施工的己17-22030采面,接班后经检查无其它情况,符合打眼条件,打眼工李平生等四人配合放炮员打眼装药,分两段作业,即一组自机尾向下打眼,另一组自机头向上打眼,李平生等二人分在第一组,7时20分,? 当自机尾向下打25.5m(该处巷道采高最低,只有1.1m,距断层4.5m,上班此处为斜子,底眼下扎,没有起爆)处底眼时,打响瞎炮,将打眼工李平生面部、头部崩伤。
露天煤矿爆破事故案例分析这是2013年发生的一起爆破事故,某露天煤矿一采区1440岩石平台正常穿爆作业时,突然发生炮孔炸药非正常、非控制性急爆,碎石及爆炸冲击波将8号挖掘机和13号自卸翻斗车驾驶室损坏,导致挖掘机司机死亡,自卸车司机受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壹佰陆拾万元。
事故发生后,该矿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安全生产事故,于2013年6月15日17时许向当地安监局报告,当地安监局随即报告上级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
接到报告后,分局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于2013年4月16日会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当地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展开事故调查工作。
同时,事故调查组邀请了市公安局、爆破专家和市防雷中心专家赴事故现场进行爆破原因调查分析。
(一)矿井概况该露天煤矿面积为1.8553km2。
0.6Mt/a的露天煤矿进行开采,属乡镇煤矿。
事故发生前,该矿六证齐全,均在有效期内,属正常生产露天煤矿。
(二)事故地点概况事故发生地点是某露天煤矿一采区山顶的第二作业平台,标高1425米,第二作业平台上方约15米处,有第一作业平台,第一作业平台为不规则平台,标高1440米,长度约为250米,宽度约为30米,事故发生前,该矿为降低第一台阶高度,在第一平台沿边缘走下,布置钻孔约100个,孔深8-9米,孔排距为4*4米,煤孔装药约50KG(公斤),本次共装药为5T,液压挖机和自卸车在第二平台进行装运扎实作业,距离爆破平台边缘倾斜距离约20米。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2013年6月14日上午11时左右,某爆破公司张某将爆破物品拉倒该露天煤矿爆破现场,组织煤矿爆破小队开始卸车,在卸车过程中,张某因腰部扭伤,向某爆破公司项目部经理张建某请假后回家,张某离开前未对作业现场做出任何停止装药爆破等相关知识,张建某也未安排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监督指导,煤矿爆破班长黄某带领人员向炮眼装药,同时装入了导爆管,大约16时30分完成装药封孔工作,并对起爆电雷管进行了连线。
露天煤矿爆破事故案例分析这是2013年发生的一起爆破事故,某露天煤矿一采区1440岩石平台正常穿爆作业时,突然发生炮孔炸药非正常、非控制性急爆,碎石及爆炸冲击波将8号挖掘机和13号自卸翻斗车驾驶室损坏,导致挖掘机司机死亡,自卸车司机受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壹佰陆拾万元。
事故发生后,该矿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安全生产事故,于2013年6月15日17时许向当地安监局报告,当地安监局随即报告上级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
接到报告后,分局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于2013年4月16日会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当地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展开事故调查工作。
同时,事故调查组邀请了市公安局、爆破专家和市防雷中心专家赴事故现场进行爆破原因调查分析。
(一)矿井概况该露天煤矿面积为1.8553km2。
0.6Mt/a的露天煤矿进行开采,属乡镇煤矿。
事故发生前,该矿六证齐全,均在有效期内,属正常生产露天煤矿。
(二)事故地点概况事故发生地点是某露天煤矿一采区山顶的第二作业平台,标高1425米,第二作业平台上方约15米处,有第一作业平台,第一作业平台为不规则平台,标高1440米,长度约为250米,宽度约为30米,事故发生前,该矿为降低第一台阶高度,在第一平台沿边缘走下,布置钻孔约100个,孔深8-9米,孔排距为4*4米,煤孔装药约50KG(公斤),本次共装药为5T,液压挖机和自卸车在第二平台进行装运扎实作业,距离爆破平台边缘倾斜距离约20米。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2013年6月14日上午11时左右,某爆破公司张某将爆破物品拉倒该露天煤矿爆破现场,组织煤矿爆破小队开始卸车,在卸车过程中,张某因腰部扭伤,向某爆破公司项目部经理张建某请假后回家,张某离开前未对作业现场做出任何停止装药爆破等相关知识,张建某也未安排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监督指导,煤矿爆破班长黄某带领人员向炮眼装药,同时装入了导爆管,大约16时30分完成装药封孔工作,并对起爆电雷管进行了连线。
爆破作业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案例)2015年7月6日10时30分许,岭官路改建工程二工区K530+121m 涵洞处开挖硬基实施爆破作业,爆破飞石造成蒙华铁路MHSS-5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号混凝土拌和站厂区板房、动力电源线和其他财物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一、事故情况分析1、事故经过2015年7月6日10时30分许,岭官路改建工程二工区所属施工队在K530+121m涵洞处开挖硬基,在工区、施工队均未事前通知爆破监理郑白欧到达现场旁站监督的情况下,爆破员、安全员等现场人员违规爆破作业,爆破飞石造成蒙华铁路MHSS-5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号混凝土拌和站厂区办公室(站长室)、宿舍(5号宿舍)、实验室(标养室)各一间板房及房间物品(床、被子)损坏、动力电源线被砸断、一条藏獒被砸死等严重后果。
2、事故原因及性质(1)直接原因:该涵洞处开挖硬基爆破作业属浅层爆破,按照“多打炮孔、少装药,并做好覆盖、防护”要求,至少应开凿6个以上的炮孔,装药封堵炮孔后,还应在炮孔上方放置沙袋等覆盖、防护物,而现场爆破人员仅开凿3个炮孔,既未减少装药量,也未在炮孔上方放置沙袋等覆盖、防护物。
(2)间接原因:二工区及所属施工队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违反《爆破作业规程》及指挥部《爆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未按作业流程向爆破监理上报《爆破作业工序许可表》,未经爆破监理审查、批准,未经爆破监理现场勘察,在不具备爆破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实施爆破作业。
(3)事故性质:该事故属于典型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3、处理建议建议岭官路业主项目部、监理部对负有本次事故主体责任的二工区及其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等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防范措施1、爆破作业要严格遵守《爆破作业规程》及指挥部《爆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按规定流程进行申报,在未经爆破监理批准、未通知爆破监理旁站监督等不具备爆破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禁止违规爆破作业,禁止非法爆破作业。
爆破事故案例爆破作业是一项危险的工程活动,如果不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就可能发生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起爆破事故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某工地爆破事故。
某工地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施工单位对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了一起严重的爆破事故。
事故发生时,施工单位未对爆破区域进行充分的警戒和隔离,也没有对周边人员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全保护。
爆破作业人员在进行引爆前,未对爆破点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确认,致使爆破点周围存在未爆炸的炸药,最终导致了爆破事故的发生。
事故中,多名工人受伤,严重影响了工地的正常施工秩序,也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案例二,某隧道爆破事故。
某隧道施工中,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爆破作业。
由于施工单位在爆破作业前未对隧道内部的岩石结构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也未对爆破参数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计算,导致了爆破作业的失控。
在爆破过程中,岩石崩塌导致了隧道内部的严重损坏,也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被迫停工整顿,重新进行隧道的修复和加固工作,给工程进度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两起爆破事故案例,都是由于施工单位在爆破作业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所导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引以为戒,加强对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爆破区域进行充分的警戒和隔离,对周边人员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全保护。
爆破作业人员在进行引爆前,应当对爆破点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确认,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进行。
同时,在爆破作业前,也要对爆破区域周边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总之,爆破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爆破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矿山事故案例解析5篇本文档旨在通过分析5个矿山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1. 案例一:坍塌事故事故概述2019年某矿山在进行地下开采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导致5名矿工被困,最终2人遇难。
事故原因1. 地质条件复杂,未进行全面地质勘查。
2. 开采方案不合理,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3.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
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查,全面了解矿区地质条件。
2. 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3. 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
---2. 案例二: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20年某矿山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1. 爆破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资质。
2. 爆破作业前未进行充分安全评估。
3. 爆炸物品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1. 确保爆破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2. 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制定爆破作业方案。
3. 加强爆炸物品管理,确保储存、使用安全。
---3. 案例三:中毒事故事故概述2018年某矿山在进行井下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原因1. 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2. 现场监测设备不足,未能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浓度异常。
3. 作业人员未配备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预防措施1. 优化井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2. 增加现场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气体浓度。
3. 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4. 案例四:物体打击事故事故概述2017年某矿山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1. 施工现场未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2. 作业人员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监督。
预防措施1. 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工程爆破事故案例根据爆破事故的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两方面。
人为因素包括爆破技术和施工设计上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经验与应变能力欠缺,爆破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有关管理人员把关不严、越权审批等。
非人为因素则有雷电、起爆材料质量等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年12月~2001年10月期间,发生在国内74起工程爆破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事故70起,占94.6%;非人为因素4起,占5.4%。
这就表明,人为因素是产生爆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而非人为因素往往与它有关联。
下面列举部分与爆破施工有关的工程爆破事故,作为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
5.3.3爆破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必要的操作技术,在装药施工中炸死自己1987年6月10日,广东宝安县将石村某采石场(未办理合法证件)雇请五华县民工(没有爆破员证),使用私下从邻县买来的火雷管、导火索和2号岩石炸药,进行浅孔药壶爆破采石。
用竿头已开裂的竹竿装药。
捅响雷管,引爆炸药,造成3人被抛离孔口12-25m,当场死亡。
5.3.10在浅孔中用炸药进行几次扩药壶,未等孔壁冷却,随即进行装药作业,因孔壁高温引起早爆,造成人员伤亡。
1.1987年8月28日,广东保安县观澜镇某3人进行3次扩壶后,随即在7min内往孔内装2号岩石炸药36卷(5.4kg),约1min后药壶爆炸,一人炸断胳膊送医院抢救,30天后伤重不治死亡;另两人受轻伤。
2.1994年2月21日中午,深圳市松港镇某采石场的无爆破员作业证人员何某和韦某在几次扩壶后,进行装药填塞作业。
在填塞过程中炮孔突然爆炸,两人当场炸死。
5.3.11进行浅孔控制爆破,爆区表面未认真进行覆盖防护,又未清场,爆破飞石伤人1986年12月6日中午,某爆破公司在深圳市华侨城进行浅孔爆破开挖水沟。
装药填塞后爆破岩体上面用沙土袋、钢板等进行了覆盖,但岩体侧面临空面未进行任何防护,爆前又未认真清场和进行安全警戒。
起爆后有4块飞石飞进50M外的工棚,将正在休息的一工人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