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28 KB
- 文档页数:8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与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事故不仅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针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提醒人们重视安全生产,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案例一:矿井透水事故在某矿山发生了一起矿井透水事故,导致多名矿工被困在井下,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该矿山存在以下安全管理问题:1. 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矿山未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矿井透水等潜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机制,导致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置事故隐患。
2. 人员培训不到位:矿工对矿井透水事故的应急处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时,他们没有正确处理,导致逃生行动不顺利。
3. 缺乏安全设备和监测系统:矿山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等,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来提前发现矿井透水等异常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矿山管理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矿山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每位员工都能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安全意识。
2. 加强员工培训:矿山对每位矿工进行了矿井透水事故处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更新安全设备和监测系统:矿山配备了一批先进的安全设备,并建立了全面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矿井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经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该矿山事故率显著下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案例二:化工厂爆炸事故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厂区严重受损。
经过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主要包括:1. 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工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物料不当混合和操作不当引发爆炸。
2. 安全设施设备缺陷:工厂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存在严重的缺陷,如爆炸物料的储存容器泄漏,消防设备破损等。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一、引言矿山事故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矿山事故的发生对矿山企业和相关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矿山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宝贵的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该矿山是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重伤。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山管理层对瓦斯浓度监测不够严格,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此外,矿工的安全意识较低,对瓦斯泄漏的风险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 案例二:金属矿山坍塌事故该矿山是一座金属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坍塌事故,导致多人被困。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山的巷道支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巷道结构不稳定。
此外,矿山管理层对巷道支护的监督不力,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教训总结1. 加强安全管理矿山企业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矿山管理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
2. 完善安全设施矿山企业应加强对矿山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对于瓦斯浓度监测设备、巷道支护设备等关键设施,要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新。
3. 提高应急能力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加强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矿山管理层和矿工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4.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
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山,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其安全生产。
四、结论通过对矿山事故案例的分析与教训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
矿山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矿山施工中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在矿山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事故时有发生。
以下将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矿山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矿山施工的安全水平。
案例一:坍塌事故事故经过在某矿山的露天开采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边坡挖掘作业。
由于未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过度挖掘导致边坡失去稳定性。
在一次强降雨后,边坡突然发生坍塌,将正在下方作业的三名工人掩埋。
原因分析1、施工方案执行不到位: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循经过审批的边坡挖掘设计方案,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过度挖掘,破坏了边坡的原有平衡。
2、地质勘察不充分:在施工前,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勘察不够详细,没有准确评估潜在的地质风险。
3、缺乏有效的监测预警:没有建立完善的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未能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无法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4、应急救援准备不足:当事故发生后,救援设备和人员不能迅速到位,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教训与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规范作业。
2、加强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察,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
3、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安装有效的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设定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确保救援设备和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案例二: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经过在某地下矿山的掘进工作面,由于通风系统故障,瓦斯积聚达到了爆炸浓度。
当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引爆瓦斯时,造成了严重的爆炸事故,导致多人伤亡和设备损坏。
原因分析1、通风系统故障:通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导致通风量不足,无法及时排出瓦斯。
2、瓦斯检测不到位:瓦斯检测仪器不准确或检测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未能及时发现瓦斯积聚。
3、电气设备管理不善:电气设备存在失爆现象,产生的火花成为了引爆瓦斯的火源。
4、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矿山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通风、瓦斯检测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177.5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矿山事故案例解析5篇本文档旨在通过分析5个矿山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1. 案例一:坍塌事故事故概述2019年某矿山在进行地下开采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导致5名矿工被困,最终2人遇难。
事故原因1. 地质条件复杂,未进行全面地质勘查。
2. 开采方案不合理,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3.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
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查,全面了解矿区地质条件。
2. 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3. 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
---2. 案例二: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20年某矿山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1. 爆破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资质。
2. 爆破作业前未进行充分安全评估。
3. 爆炸物品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1. 确保爆破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2. 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制定爆破作业方案。
3. 加强爆炸物品管理,确保储存、使用安全。
---3. 案例三:中毒事故事故概述2018年某矿山在进行井下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原因1. 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2. 现场监测设备不足,未能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浓度异常。
3. 作业人员未配备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预防措施1. 优化井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2. 增加现场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气体浓度。
3. 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4. 案例四:物体打击事故事故概述2017年某矿山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1. 施工现场未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2. 作业人员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监督。
预防措施1. 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案例: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该煤矿位于山区,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事故发生在一个深部工作面,当时有30名矿工在工作。
蓦地间,瓦斯爆炸发生,导致工作面坍塌,矿工被困在井下。
事故发生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迅速上升,救援人员难以进入井下进行救援。
事故原因:
1. 瓦斯检测不及时:事故前,瓦斯检测设备存在故障,无法及时监测到瓦斯浓度的变化。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对矿工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无法及时排除瓦斯,导致瓦斯积聚。
教训与改进:
1. 加强瓦斯检测:煤矿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瓦斯检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建立瓦斯浓度报警机制。
2. 加强安全管理:煤矿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3. 改进通风系统:煤矿应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确保其能够及时排除瓦斯,保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
以上是一个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如下:案例一: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2010年3月,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井下。
经过全力救援,最终有115人获救。
处置要点:1.迅速组织营救被困人员,尽可能减少被困人员伤亡。
2.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封堵水源,防止水继续进入井下。
4.加强现场安全监管,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2008年9月,山西襄汾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造成28人死亡,33人受伤。
处置要点:1.迅速疏散附近居民,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2.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全力搜救被困人员。
3.加强现场警戒,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4.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伤亡人员。
案例三:河南新密市东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4年9月,河南新密市东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5人死亡,13人受伤。
处置要点:1.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全力搜救被困人员。
2.加强现场警戒,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4.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伤亡人员。
案例四: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透水事故2019年12月,山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21人死亡,13人受伤。
处置要点:1.迅速组织营救被困人员,尽可能减少被困人员伤亡。
2.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封堵水源,防止水继续进入井下。
4.加强现场安全监管,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案例五:山西孝义市山西柳林县孝义煤焦有限公司贾家沟矿难事故2018年10月,山西孝义市山西柳林县孝义煤焦有限公司贾家沟矿发生矿难事故,造成15人死亡,2人受伤。
处置要点:1.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全力搜救被困人员。
2.加强现场警戒,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4.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伤亡人员。
总之,在矿山事故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加强现场警戒,采取有效的排水、灭火等措施,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伤亡人员。
矿山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矿山火灾是矿山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研究和分析矿山火灾事故案例对于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选取一起矿山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预防措施。
二、背景介绍选取的案例煤矿火灾事故。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矿井,主要开采煤炭资源。
事故发生在2024年12月,造成了8人死亡和20多人受伤。
三、事故原因分析3.1.电气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前,矿井使用的一台高压电缆出现了故障,导致电力系统短路,引发火灾。
据初步调查,这台电缆因长时间运行而损耗严重,绝缘层出现破损,从而引发了火灾。
3.2.救援不及时:事故现场距离紧急救援队的驻地较远,导致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较长。
事故发生后,由于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现场的人员无法自行逃生,造成了生命的损失。
四、事故应对措施分析4.1.停产维护机电设备:矿井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老化和损耗严重的设备,应及时替换,以杜绝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
4.2.提高现场救援速度:针对距离紧急救援队驻地较远的矿井,可在矿井内设立救援点,配备救援人员和应急设备,以缩短救援时间。
同时,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3.加强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矿井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矿井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同时,应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于事故风险的认识和避免事故的意识。
五、结论本案例分析了一起矿山火灾事故,通过对事故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得出了预防矿山火灾的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救援速度和加强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运输事故案例:2000年6月13日3时45分,平朔公司安太堡露天矿龙班由于7069号卡车刹车油管断裂着火,发生前车溜车撞后车,造成一起运输死亡事故,死亡1人。
统计属别:原煤生产发生地点:1300至1360运输坡道事故类别:运输事故性质:责任事故严重级别:一般事故死者简况:狄某,40岁,卡车司机,入矿前安全培训一、事故经过简况2000年6月13日夜班,采矿部龙班工人景志刚驾7069号卡车在采场1739号电铲装车往1360土场排土作业,工作至凌晨3点45分,该车在1300至1360运输坡道处,由于刹车油管断裂,造成发动机突然起火。
景志刚见状立即按下驾驶室内卡车发动机自动灭火器装置并熄火,同时急忙下车提一具手提式灭火器进一步灭火(当时火几乎扑灭)。
在提取第二具灭火器时,车开始向后溜滑。
此时景志刚一边追车,一边喊叫,并用手电筒光亮示意后车避开危险。
跟在其后运行的7027号卡车司机狄某见前车溜行过来,便采取躲开措施倒车。
当景志刚追上溜车见后车被撞,急忙爬上7027号卡车驾驶室抢救司机,受伤司机狄某终因伤势过重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7069号卡车发动机左侧一根刹车油管接头处断裂,导致前后刹车压力释放,造成前车溜车撞后车(运输大卡车向后车溜72米),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7027号卡车司机载货运行至1300坡道中,由于驾驶经验不足,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发现前车溜过来,判断失误,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1、1300至1360运输坡道路面局部不平整,路面有岩石块,7069号卡车溜车中左轮辗压而改变方向,是造成事故的环境原因。
2、7069号卡车发动机左侧一根刹车油管接头处断裂,液压油雾喷至发动机机体上而起火,7069号卡车司机在坡道上未按规程停放灭火,从而溜车,是造成事故发生的行为原因。
3、7069号卡车刹车油管接头处断裂,前后刹车压力释放并溜车,该卡车带“病”运转,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设备缺陷原因。
三、事故责任和处理(一)狄某驾车见前车着火向后溜车,判断失误,采取躲避措施不当,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因其死亡不予追究。
(二)当班1739铲组工长,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对道路障碍物清理不及时,对本次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予以撤销工长职务,并扣罚其四个月安全奖及浮动工资3000元。
(三)龙班值班经理、总工长,平时对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力,对本次事故有一定责任。
分别扣罚其两个月安全奖及浮动工资;同时免去龙班值班经理的职务,免去龙班总工长的职务。
(四)部门副经理、工会副主席,对本次事故负有安全教育不够的责任。
扣罚各自当月安全奖及浮动工资800元。
(五)部门副经理、主任工程师、经理,对安全工作抓得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对本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扣罚其各自两个月(6、7)安全奖及浮动工资。
(六)7069号卡车司机虽在本次事故中不负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但在此次事故中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予以扣除当月全部安全奖及浮动工资,并退回劳务公司。
(七)根据平煤安字[96]第176号《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全奖惩办法》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扣罚采矿部当月浮动工资总额4万元。
(八)给予分管采矿部工作副总经理扣罚其两个月安全奖和当月浮动工资1000元。
(九)给予其他10名矿领导成员分别扣罚600元或500元的处理。
四、防范措施(一)对所有卡车的刹车油管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发现问题或超期服役,立即更换。
(二)对所有的卡车司机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对所有的运输干道进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规程要求的,要立即整改。
塌方事故案例:一、事故采石场基本情况(一)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是以开采建材石灰岩而成立的非煤矿山企业,位于恩施市舞阳办事处窑湾居委会翁家湾公媳坡。
该采石场始建于2002年7月,由原州委办公室干部杨勤儒自2002年6月8日申请采矿手续,经逐级按程序上报。
2002年7月23日,恩施市国土资源局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422801021006-6),杨即组织生产。
2003年4月杨勤儒与贺孝友达成协议,于2003年4月26日将该采石场转让给贺孝友,依法办理了相关转让手续。
恩施市国土资源局在核发采矿许可证时,未对该采石场设计正规的开采方案,贺孝友成立了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并任法人代表,同时申办了采矿许可证(证号42280100320066)、安全合格证(证号恩施市安监矿字舞2003第1号)、工商营业执照(证号4225012000233)等三证,缺税务登记证。
(二)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贺孝友:男,46岁,初中文化程度,恩施市舞阳办事处窑湾居委会翁家湾组人,任恩施市立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十三项目经理部经理。
(三)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采石场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拥有4台打砂机、1台破碎机。
该公司拥有职工26人,实行分班作业.其中管理人员5名,工人21名。
安全员兼开票员谭兴元,生产负责人兼接待员许祥富,爆破员田祥孟,出纳员周祥春。
该公司开办的采石场开采的岩层为二叠系嘉陵江组深灰色、紫红色层板状灰岩,细晶结构.层位稳定,产状320度,倾角38度。
设计年产量1.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3年。
采石场无正规开采设计方案,未按《乡镇露天矿(场)安全生产规定》实施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为露天逆向掏采,作业面伞檐岩体隐患突出。
二、事故发生经过2003年1l月19日,舞阳办事处国土资源所吴长国所长到采石场检查,仅口头对违规掏采进行了制止,没有强制其停产整改。
2003年11月22日上午8时许,生产技术负责人许祥富安排翁远江(翁为带班班长)等5名工人作业,要求先将21日放炮后上面松动的石头排除后再开始作业,翁未听从生产技术负责人的安排,就开始在底部作业.许也未加以于涉。
这5名工人具体分工为:李正祥用铁锤锤石头,翁远江、周远再往板车上装石头,杜宗平、谭世才用板车往碎石机边转运石头,另外两名工人张胜权、张胜财在砂机旁打碎石。
生产作业进行到10时50分左右,张胜权突然看见采石场右北角顶部往下掉泥块,与此同时,采石场右北角掉泥块旁的伞檐岩体及周围岩石随即垮落,李正祥迅速跑到采石场右边坎上,杜宗平向外跑到砂机边,这2人撤离即时没有受伤;翁远江、谭世才刚开始往外跑就被垮落的岩石当场砸死;周远再仅向外跑2m多就被垮落的岩石击中背部当即倒地,送州中心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发生原因及性质(一)直接原因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于2003年10月28日在采石场右北角中下部违规放炮掏采,形成伞檐岩体隐患,11月21日下午又在此伞檐岩体的右下方再次违规放炮掏采,使伞循失去支撑,而采石场在伞檐岩体隐患更加突出的情况下,仍未及时排除,继续于11月22日9时多在伞檐岩体下面石料堆上盲目放解炮,对本身存在构造裂隙的伞檐岩体造成振动,使伞檐岩体与基岩脱离而坍塌。
造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规掏采,构成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所致。
(二)间接原因(l)按照《乡镇露天矿(场)安全生产的规定》,未制门具休的引采方案,现场管理不到位。
(2)安全教育不到位,职工安全素质低F,违规掏采。
(3)舞阳办事处国土资源所虽然事发前一天到该采石场现场检杳.仅口头要求采石场顶部要排险,而未强令停业消除隐患,存在严垂的饥理不到位。
(三)事故性质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四、整改措施(一)恩施市民业建材有限公司制定规范的整改方案,报l仃国土资源局、安全监管局审批后实施整改,待采石场排除隐患、配套设施整改到位、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由恩施市安监局、国土资源局舞阳办事处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舞阳办事处辖区内采石场安全隐患突出,业主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舞阳办事处应对辖区内采石场进行一次全面整顿,隐患突出的停产整改,非法开采的进行全面取缔,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三)舞阳办事处辖区内工矿商贸企业众多,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任务重,建议单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使之更好的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协调好公安派出所、国土资源所、安委会办公室的关系,规范采石场民爆物品供应,七里坪公安派出所今后不得再向已经由有关单位下达关闭、限期整改、停业整顿通知的采石场继续批供民爆物品。
(四)舞阳办事处辖区内无证非法开采的采石场相当普遍,其他乡镇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恩施市国土资源局应以舞阳办事处为重点,对全市采石场开展一次认真清理整顿,彻底取缔无证非法采石场。
(五)恩施市近期采石场事故频发,应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加强采石场安全管理,按《小型采石场安全评估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将采石场安全隐患监督整改到位。
物体打击事故:一、事故经过湘东区湘东裕升联营采石场为露天开采矿山,采场断面高约60余米。
由于接连下了两天雨,直到9月15日下午天气才转阴(9月15日上午下小雨),矿长肖增盛、生产矿长邓光友决定断面排完险后,在地面打底板,9月15日下午便开始生产。
2006年9月16日(阴天)上午8点左右,生产矿长邓光友在矿办公室召开进班会,并进行当天上午作业分工安排。
根据分工:邓光友负责矿山安全监管;冯万明、刘春生、彭秋明3名石工在采场外侧打底板(准备中午放炮);周景洪、周敬芳2名石工在采场内侧打解眼(靠高山一侧有两块较大的石头,铲车无法搬动,需要放解炮);同时,铲车在采场内侧装车。
约10分钟左右,进班会完毕,职工们按各自分工开始生产作业。
上午10点30分左右,在采场内侧打解眼的石工周景洪突然听到断面上部有响动,忙仰头向上察看,只见一块重约0.5kg的石头从断面顶部(顶部未排表土,有泥石)掉下,滚落到断面中部(离地约30余米高)分成3?4小块向地面飞落下来。
在周景洪抬头仰视的时候,他头上戴的安全帽随即朝后掉落到地,也就在这一瞬间,一块重约0.1kg的石头刚好击中他的头部,周景洪当即倒地。
其他工友见状,急忙进行抢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约上午10点45分左右,区中医院急救车赶到事故现场,经医师检查,发现周景洪已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1、湘东区湘东裕升联营采石场严重违反《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1996)和《开采设计方案》要求,采场断面高约60余米,未形成台阶;断面上部未清表土,头两天又下了雨,泥石比较松动,石工在高山未排险的情况下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生产矿长兼安全员邓光友,劳动组织不合理,安排未经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人员上岗作业(石工:周景洪、冯万明、彭秋明;铲车司机:向时军等均无上岗证);在没有清除断面浮石,彻底排除险情的情况下指挥生产,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