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知识讲练——滴定操作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28.62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化学酸碱滴定实验步骤与计算知识清单在高三化学学习中,酸碱滴定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化学酸碱滴定实验的步骤,并提供相关的计算知识清单。
一、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酸碱滴定实验前,需要准备好以下实验器材:烧杯、滴定管、容量瓶、酸碱指示剂、酸或碱溶液等。
2. 样品的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待测溶液。
3. 实验操作(1)使用容量瓶将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定量移至烧杯中。
(2)加入酸碱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变色点,选择所需的酸或碱溶液进行滴定。
(3)滴定过程中,先滴几滴溶液到指示剂变色点附近,然后缓慢滴定,同时轻轻摇晃容器。
(4)当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立即停止滴定。
记录滴定消耗的酸碱溶液体积。
4. 结果计算根据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的消耗量和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二、计算知识清单1. 滴定的计算方法(1)计算滴定的当量关系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设定酸和碱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标准溶液的浓度。
(2)计算反应平衡式根据滴定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写出反应平衡式。
(3)计算滴定试剂的浓度根据滴定试剂的浓度和实验中滴定的体积,计算出滴定试剂的摩尔浓度。
(4)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试剂的浓度、滴定试剂和待测溶液的滴定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2.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所滴定的溶液的pH范围来确定。
常用的指示剂有苯酚蓝、溴酚蓝、甲基橙、溴酚绿等。
3. 酸碱滴定中的常见错误(1)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操作不准确、试剂浓度计算错误、指示剂选择错误等。
(2)误差的控制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试剂浓度、正确选择指示剂等。
4. 酸碱滴定的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应干净无杂质。
(2)滴液过程要缓慢、均匀,以免误差过大。
(3)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要明显清晰。
(4)滴定操作后要彻底洗净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计算知识的掌握,相信高三化学学习中的酸碱滴定实验将更加准确、高效。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计算步骤详解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滴定的计算步骤,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是通过滴定管滴定溶液的酸碱度,确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与滴定剂中的酸碱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定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二、酸碱滴定的计算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待测溶液和滴定剂,并将滴定管冲洗干净。
2. 滴定过程:将待测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开始滴定。
滴定过程中,要慢慢滴加滴定剂,同时轻轻摇晃滴定瓶,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3. 记录滴定体积:在滴定过程中,要记录滴定剂滴入的体积。
一般来说,滴定开始时滴定剂的体积为零,滴定结束时滴定剂的体积为滴定终点体积。
4.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三、举例说明以测定硫酸溶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例,来详细说明酸碱滴定的计算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好待测硫酸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作为滴定剂。
将滴定管冲洗干净。
2. 滴定过程:将待测硫酸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作为指示剂,开始滴定。
滴定过程中,慢慢滴加氯化钡溶液,同时轻轻摇晃滴定瓶,直到溶液由无色变为乳白色。
3. 记录滴定体积:在滴定过程中,记录滴定剂滴入的体积。
假设滴定开始时滴定剂的体积为0 mL,滴定结束时滴定剂的体积为20 mL。
4. 计算硫酸溶液的浓度:根据氯化钡溶液的浓度和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硫酸溶液中硫酸钠的浓度。
假设氯化钡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则待测硫酸溶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0.1 mol/L) × (20 mL/1000 mL) = 0.002 mol/L。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酸碱滴定的计算步骤是比较简单明了的。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计算解题技巧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在酸碱滴定计算解题中,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分析酸碱滴定计算解题的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题目一:已知一定体积的0.1mol/L硫酸溶液需要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性点,计算硫酸溶液的体积。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酸碱滴定计算题目,需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的等当关系来解答。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氢氧化钠的浓度和滴定体积计算出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因此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也是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一半。
最后,根据硫酸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硫酸溶液的体积。
题目二:已知一定体积的0.1mol/L硫酸溶液需要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性点,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解析:这道题目与前一道题目类似,但是需要计算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硫酸的浓度和滴定体积计算出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因此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的两倍。
最后,根据氢氧化钠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酸碱滴定计算解题的技巧。
首先,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酸碱滴定的摩尔比,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要根据滴定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所用溶液的物质的量。
最后,根据所用溶液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体积。
除了以上的技巧,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来应对更复杂的酸碱滴定计算题目。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溶液的质量,我们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和质量计算出溶液的体积。
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物质的量。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计算题目。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综合计算方法与技巧三人教版方法与技巧(一)关于过量计算:一般要分析反应物中哪种物质过量。
此类型题一般要用讨论法解题。
(二)关于多步方程式计算;应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综合计算,主要是理清各反应方程式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找出起始物质和目标物质之间的关系,直截利用关系量解题。
(三)关于讨论型计算:、1.可能结果范围讨论计算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质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延伸。
⑴写方程式、找完全点。
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的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计算找出二者恰好反应的特殊点。
⑵确定范围、计算判断。
以恰好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找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
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依据,确定计算关系求算。
2.不定方程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分析得出一个方程或者方程组,然后分不同情况进行讨论,不仅要依靠数学方法,还要在化学概念的范围内加以推断,尝试得出正确结果。
(四)关于缺省数据型计算:这类型题要求学生能够理清计算原理或公式,善于挖掘试题中的关系,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寻求突破口,才能找出缺省的数据。
【例题精讲】1.关于过量计算:例、(04南京)Na2S2O3·5H2O(俗称海波)是照相业常用的一种定影剂。
工业上制得的Na2S2O3·5H2O晶体中可能含有少量的Na2SO3和Na2SO4杂质。
为了测定某海波样品的成分,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样品,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30mL,充分反应后滤出硫,微热滤液使生成的SO2全部逸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样品的质量/g 7.54 15.08 35.00二氧化硫的体0.672 1.344 2.688积/L硫的质量/g 0.8 1.6 3.2 (22322 3 24mol)(1)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全解:——定量测定实验【核心突破】1.掌握定量测定型实验数据的4种测定方法(1)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沉淀干燥的标准是两次测定的质量差小于0.1 g。
(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①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②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a.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b.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上图(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3)测气体质量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题组训练】1.(2019·潍坊联考)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测定某铁硫化物(Fe x S y)的组成,并探究反应后D装置所得溶液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
实验步骤:步骤Ⅰ如图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步骤Ⅱ旋开滴液漏斗活塞与旋塞,并点燃酒精喷灯;步骤Ⅲ当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加热,继续向烧瓶中滴水一段时间;步骤Ⅳ实验结束后,将D中所得溶液加水配制成250 mL溶液;……请回答:(1)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后还需继续向烧瓶中滴水一段时间,其目的为_继续生成O2,驱赶装置内残留的SO2,使生成的SO2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__。
(2)在C、D装置之间不需要防倒吸装置的理由是_SO2中含不溶于NaOH溶液的O2__。
(3)取25.00 mL步骤Ⅳ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双氧水,再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4.66 g。
则Fe x S y的化学式为FeS2。
(4)有同学认为可将装置D改为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通过测定反应前后干燥管的增重来计算硫元素的含量。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分析届届届届届届1.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 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已知:lg2=0.3,K sp(ZnS)=3×10−25mol2/L2。
A.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B.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C. 该温度下K sp(CuS)=4×10−36mol2/L2D. 向100mL 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由图甲可以判断:T1>T2,且反应的△H<0B. 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C. 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2+,可先向溶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再调节pH≈4D. 图丁表示用0.1mol/L的盐酸滴定20mL 0.1mol/L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4.如图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由图甲可以判断:对于反应aA(g)+bB(g)⇌cC(g),若T1>T2,则a+b=c且△H<0B. 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C. 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4D. 图丁表示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5.如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 sp(FeS)>K sp(CuS)B. 图乙表示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C. 图丙是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5.00 mL盐酸的滴定曲线D. 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n(N2)/n(H2)变化的曲线,则转化率:αA(H2)=αB(H2)6.Hg是水体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计算题解析与答题技巧详解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在解答酸碱滴定计算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滴定计算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是通过酸溶液和碱溶液之间的滴定反应来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在滴定过程中,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反应的终点,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酸亚铁等。
酸碱滴定计算题主要涉及到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滴定终点的判断和计算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
以一道典型的酸碱滴定计算题为例,题目如下:已知某酸溶液的体积为25.0 mL,滴定时用0.1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到终点时消耗了15.0 mL的NaOH溶液。
求该酸溶液的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写出反应的平衡式。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反应的方程式为:酸+ NaOH → 盐 + 水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得知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在滴定到终点时,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即酸的摩尔数等于碱溶液的摩尔浓度乘以滴定液的体积。
在本题中,酸的体积为25.0 mL,碱溶液的体积为15.0 mL,碱溶液的浓度为0.100 mol/L。
因此,酸的摩尔数为0.100 mol/L × 0.015 L = 0.0015 mol。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酸的摩尔数和体积来计算酸的浓度。
酸的浓度等于酸的摩尔数除以酸的体积。
在本题中,酸的摩尔数为0.0015 mol,体积为25.0 mL,即0.025 L。
因此,酸的浓度为0.0015 mol/0.025 L = 0.060 mol/L。
通过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和要求。
其次,要熟练掌握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高三化学酸碱滴定的计算与实验操作化学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它是通过滴定剂的反应与被滴定物质完全反应,从而准确测定被测物的浓度。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掌握酸碱滴定的计算与实验操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计算的步骤,并指导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
一、酸碱滴定计算的步骤酸碱滴定计算主要包括滴定方程式的写法、计算反应的摩尔比例和计算浓度的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步骤。
1. 滴定方程式的写法滴定方程式是指在滴定反应中,酸碱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般来说,酸与碱反应会生成水和盐。
例如,HCl与NaOH反应生成H2O 和NaCl。
滴定方程式的写法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计算反应的摩尔比例在滴定反应中,酸与碱的摩尔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配比关系,我们可以利用摩尔比例计算滴定反应中酸碱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比例的计算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比较得出。
3. 计算浓度的公式在酸碱滴定计算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被滴定物质的浓度。
根据摩尔比例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浓度:浓度(mol/L)= 摩尔数 / 体积(L)二、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酸碱滴定实验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的步骤。
下面将指导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滴定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
在实验前,确保这些器材干净无杂质,并按照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试剂。
2. 准备滴定溶液根据实验需求,准备滴定溶液,并使用容量瓶准确配制出所需体积的溶液。
3. 滴定操作步骤(1)使用滴定管量取被滴定液,并滴加到滴定瓶中。
(2)加入几滴指示剂,通常使用酚酞指示剂或溴酸酚酞指示剂。
(3)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溶液到被滴定液中,同时轻轻摇动滴定瓶。
(4)当颜色发生变化时,继续滴定溶液,直到颜色完全转变。
4. 记录滴定溶液的体积记录滴定溶液滴加到被滴定液中的体积,注意精确到滴定管尺度上的最后一位数字。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知识讲练——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产率的相关计算温故知新]1.化学平衡常数(1)意义: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
K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可逆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另可用压强平衡常数表示:K p=p p(C)·p q(D)p m(A)·p n(B)[p(C)为平衡时气体C的分压]。
(3)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①同一可逆反应中,K正·K逆=1。
②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n倍,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衡常数K间的关系是K′=K n或K′=n K。
③几个可逆反应方程式相加,得总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各分步反应平衡常数之积。
2.转化率、产率及分压的计算 反应物转化率=反应物的变化量反应物的起始量×100%产物的产率=生成物的实际产量生成物的理论产量×100%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常用的气体定律同温同体积:p (前)∶p (后)=n (前)∶n (后) 同温同压强:ρ(前)ρ(后)=M (前)M (后)=V (后)V (前)=n (后)n (前)[真题感悟]1.(2019·海南,14)由γ羟基丁酸生成γ丁内酯的反应如下:在298 K 下,γ羟基丁酸水溶液的初始浓度为0.180 mol·L -1,测得γ丁内酯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在50~80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 -1·min -1。
(2)120 min 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为________。
滴定才做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技巧温故知新】1.明确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见量化摩,遇问设摩”。
2.掌握两种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如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关系式法: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真题感悟】[2019·全国卷Ⅱ,26(3)]成品中S 2-的含量可以用“碘量法”测得。
称取m g 样品,置于碘量瓶中,移取25.00 mL 0.100 0 mol·L-1的I 2KI 溶液于其中,并加入乙酸溶液,密闭,置暗处反应5 min ,有单质硫析出。
以淀粉为指示剂,过量的I 2用0.100 0 mol·L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反应式为I 2+2S 2O 2-3===2I -+S 4O 2-6。
测定时消耗Na 2S 2O 3溶液体积V mL 。
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S 2-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答案 浅蓝色至无色 (25.00-12V )×0.100 0×32m ×1 000×100%解析 达到滴定终点时I 2完全反应,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浅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根据滴定过量的I 2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和关系式I 2~2S 2O 2-3,可得 n (I 2)过量=12×0.100 0V ×10-3mol ,再根据关系式S 2-~I 2可知,n (S 2-)=0.100 0×25.00×10-3 mol -12×0.100 0V ×10-3mol =(25.00-V 2)×0.100 0×10-3mol ,则样品中S 2-的含量为(25.00-V2)×0.100 0×32m ×1 000×100%。
夯基提能】1.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W g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 mol·L-1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CO2,再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出草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2O2-4+Ca2+===CaC2O4↓,过滤出CaC2O4后,用稀硫酸溶解:CaC2O4+H2SO4===H2C2O4+CaSO4,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V0 mL。
取出V1 mL用a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滴定,此时发生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若滴定终点时消耗a mol·L-1的KMnO4V2 mL,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本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2O2-4+Ca2+===CaC2O4↓CaC2O4+H2SO4===H2C2O4+CaSO4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由方程式可以得出相应的关系式5CaCO3~5Ca2+~5CaC2O4~5H2C2O4~2MnO-452n1(CaCO3)aV2×10-3 moln1(CaCO3)=2.5aV2×10-3 mol样品中n (CaCO 3)=2.5aV 2×10-3×V 0V 1mol则w (CaCO 3)=(2.5aV 2×10-3×V 0V 1)mol ×100 g·mol -1W g ×100%=25aV 0V 2WV 1%。
2.电解铜的阳极泥中含有3%~14% Se 元素,该元素以Se 单质、Cu 2Se 形式存在,还含有稀有金属及贵金属。
称取5.000 g 电解铜的阳极泥样品以合适方法溶解,配成250 mL 混酸溶液,移取上述溶液25.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 0.010 00 mol·L -1 KMnO 4标准溶液[只发生Se(+4)转化为Se(+6)]。
反应完全后,用0.050 00 mol·L -1(NH 4)2Fe(SO 4)2标准溶液滴至终点,消耗15.00 mL 。
计算电解铜的阳极泥中Se 的质量分数(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 MnO -4 ~ 5Fe 2+0.000 150 0 mol 0.000 750 0 mol 2MnO -4 ~ 5Se +40.000 250 0 mol 0.000 250 0 mol -0.000 150 0 mol =0.000 100 0 molw (Se)=0.000 250 0 mol ×79 g·mol -1×105.000 g×100%=3.950%。
3.碱式次氯酸镁[Mg a (ClO)b (OH)c ·x H 2O]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微溶于水的无机抗菌剂。
为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1.685 g 碱式次氯酸镁试样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 溶液,用足量乙酸酸化,用0.800 0 mol·L -1 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离子方程式为2S 2O 2-3+I 2===2I -+S 4O 2-6),消耗25.00 mL 。
②另取1.685 g 碱式次氯酸镁试样,用足量乙酸酸化,再用足量3% H 2O 2溶液处理至不再产生气泡(H 2O 2被ClO -氧化为O 2),稀释至1 000 mL 。
移取25.00 mL 溶液至锥形瓶中,在一定条件下用0.020 00 mol·L -1 EDTA(Na 2H 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Mg 2+(离子方程式为Mg 2++H 2Y 2-===MgY 2-+2H +),消耗25.00 mL 。
(1)步骤①需要用到的指示剂是__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淀粉溶液(2)关系式:ClO -~I 2~2S 2O 2-3n (ClO -)=12n (S 2O 2-3)=12×0.800 0 mol·L -1×25.00×10-3 L =0.01 mol , n (Mg 2+)=0.020 00 mol·L -1×25.00×10-3 L ×1 000 mL25.00 mL=0.02 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 (OH -)=2n (Mg 2+)-n (ClO -)=2×0.02 mol -0.01 mol =0.03 mol ,m (H 2O)=1.685 g -0.01 mol ×51.5 g·mol -1-0.02 mol ×24 g·mol -1-0.03 mol ×17 g·mol -1=0.180 g ,n (H 2O)=0.180 g 18 g·mol -1=0.01 mol ,n (Mg 2+)∶n (ClO-)∶n (OH-)∶n (H 2O)=0.02 mol ∶0.01 mol ∶0.03 mol ∶0.01 mol =2∶1∶3∶1,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为Mg 2ClO(OH)3·H 2O 。
解析 (1)根据实验①中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有I 2参加反应,根据I 2的特性可选择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2)根据实验①中消耗的Na 2S 2O 3的物质的量结合关系式ClO -~I 2~2S 2O 2-3求得n (ClO -),根据实验②中消耗的EDTA 的物质的量结合关系式Mg 2+~EDTA 可求得n (Mg 2+),利用电荷守恒可求得n (OH -),根据固体的总质量以及求出的n (Mg 2+)、n (ClO -)、n (OH -)可求得n (H 2O),从而得到n (Mg 2+)、n (ClO -)、n (OH -)、n (H 2O)四者之比,最后得到物质的化学式。
1.利用守恒法计算物质含量,其关键是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有两种: (1)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
(2)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
2.多步滴定常分为两类(1)连续滴定: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定。
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
(2)返滴定: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物质返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
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