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63.19 KB
- 文档页数:4
事故案例贵阳市建工局一公司爆破工程事故一、事放概况及经过1958年5月29日19时45分,贵阳市建筑工程局第一公司爆破工程时发生误爆,造成炸死炸伤241人的特别重大惨案,其中炸死10人,重伤19人,轻伤212人。
第一建筑公司六队修建的交通修配厂橡胶分厂,施工现场有一座高6.2米、宽19术、长18米的水成岩小石山,影响主厂房施工,他们用“中型洞室药包法”把山炸掉。
确定爆破时人员须撤离500米以内的警戒区、以升红旗为点炮,以降旗为撤除警戒。
装硝铵炸药200千克,黑火药150千克,装炮时用手电照明,设置三个爆破点,采用导火索经左、右道和主洞室右下方合并拉出洞口,共合并为15根导火索,但由于施放的三个药包的位置与洞口距离各异,致导火索露出洞口的长短不一样长,导致炸药包不能同时爆炸。
5月29日18时59分由工长唐某点地,19时17分第一炮响。
经约5分钟,爆破工和工地领导干部误认为三个爆炸点已同时爆炸,即进入爆破现场观察爆破效果。
但对三个药包是否全部爆炸未作检查,观看爆炸的工人、农民及家属,见爆破人员已进人现场,就陆续拥入现场,部分工人准备清理现场,在距第一炮响16分时,突然响了第二炮,造成当场伤亡241人的惨祸。
二、事故原因分析1.这次爆破明显违反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中规定放炮后要经过20分钟后,才可以进入现场检查。
这次炮仅响5分钟,警戒红旗还没降下来,爆破人员就违章进入了现场。
2.这次爆破准备工作十分不认真,现场没有组织指挥,响了第一炮后仅7分钟就降下红旗,撤了警戒,这是造成事故扩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3.从技术方面分析,由于黑火药和硝铵炸药性质不同,不应混装,且在起爆方法上未采用电起爆也是错误的。
同时使用爆破器材缺乏试验制度,如对引线的燃速和引线并连一起是否产生短路,三个药包能否同时爆炸,均作了错误的判断,导致“炮声一响就万事大吉”的麻痹思想,使安全措施处于毫无准备的状态,实属盲目瞎干。
爆破事故案例爆破作业是一项危险的工程活动,如果不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就可能发生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起爆破事故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某工地爆破事故。
某工地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施工单位对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了一起严重的爆破事故。
事故发生时,施工单位未对爆破区域进行充分的警戒和隔离,也没有对周边人员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全保护。
爆破作业人员在进行引爆前,未对爆破点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确认,致使爆破点周围存在未爆炸的炸药,最终导致了爆破事故的发生。
事故中,多名工人受伤,严重影响了工地的正常施工秩序,也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案例二,某隧道爆破事故。
某隧道施工中,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爆破作业。
由于施工单位在爆破作业前未对隧道内部的岩石结构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也未对爆破参数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计算,导致了爆破作业的失控。
在爆破过程中,岩石崩塌导致了隧道内部的严重损坏,也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被迫停工整顿,重新进行隧道的修复和加固工作,给工程进度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两起爆破事故案例,都是由于施工单位在爆破作业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所导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引以为戒,加强对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爆破区域进行充分的警戒和隔离,对周边人员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全保护。
爆破作业人员在进行引爆前,应当对爆破点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确认,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进行。
同时,在爆破作业前,也要对爆破区域周边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总之,爆破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需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爆破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爆破作业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案例)分析爆破作业事故及其预防措施(案例)2015年7月6日10时30分,岭官路改建工程二工区K530+121m涵洞处进行爆破作业,但未事先通知监理人员,导致爆破飞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对这起事故的分析:一、事故情况分析1、事故经过在未通知监理人员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进行了违规爆破作业,导致蒙华铁路MHSS-5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号混凝土拌和站厂区板房、动力电源线和其他财物被破坏。
此外,一只藏獒也因此死亡。
2、事故原因及性质直接原因是爆破作业时未按照要求进行覆盖和防护,只开凿了3个炮孔,而未减少装药量或在炮孔上方放置沙袋等防护物。
间接原因是二工区及所属施工队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违反了《爆破作业规程》及指挥部《爆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规定,未按照流程进行申报和审查批准,盲目实施爆破作业。
事故性质属于典型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3、处理建议建议对负有主体责任的二工区及其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等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以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防范措施1、爆破作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申报和审查批准。
在不具备爆破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禁止违规和非法爆破作业。
2、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要求,确保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保障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爆破作业事故现场情况照片图10张。
在涵洞硬基开挖爆破作业点及拌和站驻地板房区,由于爆破作业不当,导致许多严重后果。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板房和电源线都被飞石砸坏,甚至有一只藏獒因为被石头砸中而丧生。
这些照片揭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进行这样的爆破作业时,必须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正确的爆破技术、适当的爆破时间和地点,以及正确的安全设备和培训。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涵洞硬基开挖爆破作业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在进行这样的作业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工人和周围的人员。
这可能包括建造防护结构、限制进入区域的人员和车辆,以及确保所有人都受到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矿山事故案例解析5篇本文档旨在通过分析5个矿山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1. 案例一:坍塌事故事故概述2019年某矿山在进行地下开采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导致5名矿工被困,最终2人遇难。
事故原因1. 地质条件复杂,未进行全面地质勘查。
2. 开采方案不合理,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3.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
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查,全面了解矿区地质条件。
2. 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3. 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
---2. 案例二:爆炸事故事故概述2020年某矿山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1. 爆破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资质。
2. 爆破作业前未进行充分安全评估。
3. 爆炸物品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1. 确保爆破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2. 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制定爆破作业方案。
3. 加强爆炸物品管理,确保储存、使用安全。
---3. 案例三:中毒事故事故概述2018年某矿山在进行井下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原因1. 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2. 现场监测设备不足,未能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浓度异常。
3. 作业人员未配备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预防措施1. 优化井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2. 增加现场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气体浓度。
3. 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4. 案例四:物体打击事故事故概述2017年某矿山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1. 施工现场未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2. 作业人员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监督。
预防措施1. 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龙首矿采矿四工区李某爆破伤害事故案例分析龙首矿采矿四工区李某爆破损害事故案例分析2022年11月2日18时50分,龙首矿采矿四工区李某(男,39岁)在爆破作业过程中,被误点着的炮爆破飞石击中身体,造成李某爆破损害。
一、事故经过2022年11月2日夜班,龙首矿采矿四工区采矿二班作业人员完成了1313分段716采场17分层W02#进路和联络道口炮眼的装药工作后,预备进展爆破作业。
当班班长李某安排戒备地点和实施戒备人员的工作,并安排劳务人员曹某处理掉李某截掉的100mm导火线切头,然后去715H采场放戒备。
岩爆工李某在班长李某的监护下,首先在716H采场分层联络道口进展了放炮作业,然后与班长到西2#进路去点炮。
此时,劳务人员曹某已经将西2#进路炮点着(曹某将班长李某安排自己处理的100mm导火线切头,误认为安排自己去西2#进路点炮)。
19时15分,当岩爆工李某来到西02#进路预备点炮时,发觉压顶及拉底炮导火线已经在燃烧,于是,李某就转身往外跑。
当岩爆工李某刚跑到分层道上盘西帮时炮响,被爆破飞石击伤,造成开放性腹腔脏器损伤、肝裂开。
二、事故缘由1、劳务人员曹某无爆破证私自点炮,严峻违章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缘由。
2、作业班长李某安排无爆破证的劳务人员曹某处理截下的100mm导火线,违章指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缘由。
3、岩爆工李某在放炮前切断100mm导火线,违反了原《龙首矿爆破安全治理规定》第五章第三十六条:导火线切头不大于5厘米的规定。
李某违章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缘由。
4、工区治理人员对职工安全训练不够,职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执行不力,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缘由。
三、防范措施1、组织工区全体职工仔细学习、落实《龙首矿爆破安全治理规定》和《龙首矿爆破戒备安全治理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安全防范力量,严格根据安全操作规程进展作业,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违法爆破案例分析报告在本次违法爆破案例分析报告中,将对一起涉及爆破行为的案件进行详细分析。
该案件发生在某县城的一个化工厂,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将从案件背景、爆破过程、调查结果以及相关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案件背景该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品的厂家,其产品主要用于工业制造和科研领域。
据初步了解,该厂曾存在安全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事发当天,当地居民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随后看到了一片火光冲天,厂房瞬间被夷为平地。
许多员工和附近居民被困在火海中,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的悲剧。
二、爆破过程经过现场调查和目击证人的证言,爆破过程可以大致还原如下:事发当天,凌晨两点左右,一辆装有爆炸物的卡车进入了厂区,但并未引起警觉。
随后,案发者在厂区内利用某一时间点将车载爆炸物引爆,造成了厂房的倒塌和爆炸现场的大面积损毁。
根据初步推测,爆破案嫌疑人是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人。
三、调查结果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警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查案发现场、分析爆炸残留物、收集证人证言等。
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案发厂区存在安全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包括监控设备失效、入厂登记制度松懈等;2.案发当日厂内安保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拦截可疑车辆;3.爆破案嫌疑人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熟悉爆破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4.案发当日监控录像显示,院内曾有不明车辆进出,但由于录像系统失效,未能录下具体细节。
四、相关建议基于对案件的分析与调查,以下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1.厂区安全管理应进行全面评估,修复或更换失效的监控设备,并加强入厂登记制度等安保措施;2.完善厂区的周边安保设施,加强巡逻和监控力度;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可疑行为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4.与当地警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提高案件侦破速度。
五、结论本案件是一起严重的违法爆破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案件的发生揭示了化工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6 重大事故分析与事故的模拟5.6.1 重大事故原因分析5.6.1.1 雷管生产爆炸事故案例案例一:2006年7月8日某公司导爆管雷管装配生产线发生爆炸事故,当场造成二人死亡,三人受伤。
生产线装模、装盒工位的抗爆装甲基本破坏,生产线除爆炸点工房的门窗玻璃遭到破坏外,工房结构没有受到损坏。
1、事故简要过程上午8时开班生产秒延期3段压索3000发,半秒延期2段压索4000发,至中午11时午餐休息,约12:30分开始生产后,生产秒延期3段压索,当天生产现场共有9人。
14:20分左右2号装盒工位操作工装完一盒雷管之后,侧身从挡板内抽取成模雷管过程中不慎掉落至地面撞击发生爆炸,殉爆了防险隔板内的雷管,造成1号工位、4号工位、压合工位室外操作台相继出现殉爆。
(参与爆炸的雷管总数推算为2060发左右)。
2、事故伤亡和损失情况由于部分工位雷管超量(单次最大爆炸药量约为0.5kgTNT当量,超过300发雷管定量),造成退模装盒和装模操作工2人死亡,内传工1人重伤,压合1人和装索1人轻伤。
3、事故原因分析由于2号装盒工位操作工侧身从挡板内抽取成模雷管过程中不慎掉落至地面撞击引起爆炸,殉爆了1号工位、4号工位、压合工位室外操作台上的雷管。
4、事故教训由于生产线部分工位雷管超量,扩大了事故后果。
建议:(1)企业要有效地组织均衡生产,严格定员定量,杜绝生产过程超量,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完善生产操作记录,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换岗人员的操作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3)降低防险隔板内的存药量;提高防护钢板的高度,防险隔板与连接角钢应采用满焊的方式;在每个抗爆隔间钢板顶部增加金属挡网。
(4)进一步完善修订安全技术工艺规程,细化各工序的操作步骤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制定室内外危险品传送定量规定。
(5)调整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流水作业生产线,避免工序间的交叉和危险品生产传送逆行;避免人员相对集中。
案例二:1、事故简要过程:2004年10月9日14时20分,位于鹤岗市兴山区鹤岗十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四车间(毫秒延期电雷管生产线)发生爆炸事故,死伤13人(死3人,伤10人),生产工房、工装器具及有关设施破坏较严重,直接经济损失约23.6万元。
案例:1、2008-10-16宁夏爆破事故(16名死亡人员和48名受伤人员其中重伤12人)——小爆破点燃残留炸药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小爆破引发地下残留的炸药同时爆炸,最终酿成惨剧。
被砸穿的屋顶三轮摩托车被砸得面目全非。
在距离爆破现场数百米的地方,飞石砸出了一个大坑。
曾经成功爆破“天下第一爆”的惠州港移山填海爆破工程、“中国第一爆”广州体育馆整体爆破拆除工程、“亚洲第一爆”的宁波镇海150米高烟囱双向折叠爆破工程的广东宏大爆破工程有限公司为什么这次会“失手”?事故原因初步查明为小爆破引发地下残留的炸药同时爆炸,最终酿成惨剧。
爆破方案未考虑地下情况2140作业平台的爆破声刚一停,随后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怒吼,“像地震一样”,大山开始晃动,那一刻,在2149作业平台负责起炮的爆破员谢志才和胡振强等4位爆破人员所在的钢板房炸开了花,事后搜救人员使用电焊工具才得以将拧成麻花的铁板房分离开。
“无非是药量大了”,但让姜志武感到不解的是,他们执行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规爆破任务,即使是使用硐室爆破法的2149作业平台,往常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威力。
同样感到意外的不只姜志武,甚至包括负责此次爆破工程的广东宏大爆破公司总经理郑炳旭。
让这位高级爆破工程师“很意外”的是,只使用了3吨炸药的“小爆破”为何引发了一场大灾难。
监测显示,此次爆破引发了2.4级地震。
事实上,爆破引发的飞石早已冲破了事先设定的200米警戒线,一直飞奔到距爆破中心一公里远。
即使是距事发地点大约5公里远的大峰矿厂区,亦感受到威力,临街大多窗户玻璃被震碎,七零八落,“像刚打完仗一样”。
广东宏大爆破公司总经理郑炳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爆破方案并没有考虑到地下的情况。
对地下有无盲炮存在,事先并不了解。
而据媒体公开报道,此前的2007年12月20日,被称为宁夏和中国煤矿第一爆的硐室爆破工程,在大峰矿羊齿采区成功爆破。
根据当时的爆破方案设计,该次爆破总体积达到632.9万立方米,总装药量5500吨炸药。
龙首矿采矿六工区赵某爆破伤害事故案例分析龙首矿采矿六工区赵某爆破损害事故案例分析2022年1月12日13时30分许,龙首矿采矿六工区轮换工赵某(男,31岁)误入615H采场爆破拉底作业的爆破区,被炸成重伤。
一、事故经过2022年1月12日白班,龙首矿采矿六工区轮换工肖某、张某在615H 采场分层联络道口用爆破法进展拉底作业。
13时30分,他们掏好炮窝,装好炸药后,张某就到614采场方向放爆破戒备,肖某进入615H采场向该采场上盘溜井口撬大块的安全员兼队长赵某等四人通知后,点燃导火索并到16行方向戒备。
此时,在615H采场10#进路作业的凿岩工赵某走出采场,误入爆破区,造成头部外伤,右眼失明和双腿严峻炸伤而高位截肢的重伤事故。
二、事故缘由1、爆破工肖某放炮前进入615H采场向队长赵某进展了通知,身为安全员兼队长的赵某应负有爆破戒备的责任,而他忙于和某他三人处理大块矿石,爆破戒备消失疏漏,导致赵某误入炮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缘由。
2、爆破工肖某虽然通知了赵某,但是对戒备责任交代不明确,没有引起赵某足够的重视,对爆破戒备消失疏漏有肯定影响,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缘由。
三、防范措施:1、仔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队长、班长对当班的爆破工作负直接的治理责任。
2、加强爆破戒备,全部通往爆破区域的道路必需有专人戒备,并且要求在戒备区域悬挂戒备线标志牌或红色指示灯,爆破工必需确认戒备严密无漏时方可点炮。
3、加强爆破材料的治理,严格执行爆破材料治理制度,必需做到由爆破工专人专管,工区每天对爆破治理状况要安排专人进展检查。
四、事故教训:爆破作业在矿山生产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项危急性比拟大的工作,它需要一些素养高、责任心强的人去完成,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和违章现象。
在这起事故中,身为安全员兼队长的赵某,在承受肖某嘱托的同时就有了不行推卸的戒备责任。
而他却忙于生产、忘了安全,导致他人误入炮区,酿成事故,这能用一句“遗忘了,疏忽了”来开脱自己的责任吗?不能,这是纯粹的玩忽职守,是在草菅人命。
工程施工火药爆炸事故案例一、案件概述某工程项目位于某市郊区,该工程为一处新建公共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进度紧张。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施工单位在进行地基处理时使用了火药爆破技术。
然而,在进行火药爆破作业中,发生了严重的火药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经过1.施工单位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采用了火药爆破技术。
作业人员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火药爆破的准备工作,并在爆破点附近进行了安全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
2.然而,由于施工单位在进行火药爆破作业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导致了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爆炸过程中,大量的火药产生了强烈的爆炸力量,导致了工地周围建筑物的坍塌和破损,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3.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和清理工作,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协调处置。
4.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事故调查工作,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事故原因分析1.操作不当在火药爆破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出现了操作不当的情况,导致了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作业人员对于火药爆破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够熟悉,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作业,导致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2.安全措施不足在进行火药爆破作业时,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措施,导致了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进行火药爆破作业前,施工单位没有对作业区域进行充分的安全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导致了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监管不力在事故发生前,相关部门对于施工单位的火药爆破作业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检查,导致了施工单位在进行火药爆破作业时不够规范和安全,出现了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事故教训1.加强安全培训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于火药爆破作业的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对于火药爆破技术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熟悉度,确保施工人员在进行火药爆破作业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火药爆炸事故的发生。
The sun illuminates the path of life, the moon illuminates the path of the soul.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爆破工岗位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单位:掘进某区二、工种名称:爆破工三、事故发生时间:1990-1-7四、事故发生地点:-320m北大巷五、事故类别:爆破管理六、伤亡情况:死亡姓名伤害程度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参加工作时间工种籍贯培训情况吕__ 死亡 30 男小学 1989.3 爆破工合格七、事故经过7日中班,某矿北大巷出勤7人,打眼装药完毕,人员撤到94.9米处,开始放4个掏槽眼,16时45分炮响后,从迎头飞来矸石(230220160mm)打右帮反弹经间隔1.5m的两车之间击中吕__头部,事故发生后,矿组织抢救,因伤过重于1月7日17时24分死亡。
规程规定:安全规程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爆破工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并必须在安全地点起爆,起爆地点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
作业规程规定:每次爆破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带领专人在通往爆破地点的通路上,距放炮点100m以外的安全地点设立警戒线,并设立专人在警戒线外担任警戒任务。
八、经济损失该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
九、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吕__程在未撤到安全地点的情况下,为图省事,距放炮点94.9m处,开始放4个掏槽眼没在100m以外的安全地点设立警戒线,也没设立专人在警戒线外担任警戒任务。
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1、吕__在爆破前,没有在规定的安全地点设立警戒线违章爆破作业。
2、吕__在爆破前,没有采取有效的自保措施,并未观察周围的安全隐患问题,造成迎头飞来矸石(230220160mm)打右帮反弹经间隔1.5m的两车之间击中头部事故发生后,矿组织抢救,因伤过重于1月7日17时24分死亡。
(三)间接原因1、职工互保联保意识差,没有提醒吕程注意安全并及时制止其违章行为。
爆破意外事故案例分析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爆破意外事故案例分析 2008年5月31日14时50分左右,某市一采石厂在填装爆破炸药过程中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三人死亡二人重伤,其中二人当场死亡,一人因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其他二人全身炸伤面积80%致残。
一、事故经过
当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该厂爆破员朱某和安全员贡某二人从爆炸物品临时存放点领取217公斤乳化炸药和12枝电雷管,分二趟送到爆破作业面,当时该作业面五名打眼工正在使用电动90型潜孔钻(电压:380伏)钻打第6个炮眼,安全员贡某随即离开监护现场。
这时,爆破员朱某开始将带来的炸药和电雷管向已打好的5个炮眼填装炸药和电雷管,当装到第5个炮孔时,发现打眼工移机继续打第7个炮眼,朱某将炸药和电雷管装进第5个炮眼(未填塞)后,便离开作业面现场下山补领电雷管。
14时50分左右,该作业面第5炮眼突然发生意外爆炸,现场五名打眼工当场被炸死炸伤。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爆炸原因难以确定。
二、现场勘查
调查组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查,并对现场乳化炸药和电雷管残骸取样,送交国家民用爆破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检验,检测检验结果产品均为合格。
事故调查组委托爆破专家组又对爆炸事故现场进行了分析认证:现场使用的是电雷管,此种雷管除外力直接撞击或高温高压气体冲击才能起爆外,主要是外来电流的诱爆。
根据专家组分析,由于机械钻机的三根三相电线离已装药的炮眼贴近,在移动中产生感应电流,并作用于电雷管或电雷管连接脚线,感应电流作用于电雷管发生爆炸。
三、原因分析
用于爆破作业的民用爆破器材(雷管、炸药),由于本身的易爆性和爆炸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填装炸药、起爆和爆破后处理不当,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够,违规违章或人为失误等原因,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毁坏的危险。
该作业面共钻打炮眼(800×9CM)7个,每个炮眼间距为1.2M以上,炮眼呈单行排序不规则,炮眼间距不一致。
爆炸时,第7个炮孔仍在钻孔作业。
钻机电源线选用户外绝缘导线,电线为移动式临时绝缘导线,沿作业地面铺设。
爆炸后经查确认,装药填塞完好的4个炮眼未炸,未作填塞的第5个炮眼为爆炸点。
经安监、公安等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的事故技术组对现场勘查确认,意外事故是因严重违规违章交叉作业所致。
其一,事故肇事者爆破员朱某明知爆破预装药危险作业区域严禁任何作业和人员在场的严格规定,但仍然进行预装药危险操作,严重违反了国家《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其二,打眼作业负责人熊某从事打眼作业多年,对打眼与预装药同时交叉作业的违规违章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在爆破员预装药时仍然盲目冒险进行钻孔作业;其三,安全员兼监炮员贡某明知严重违规违章作业的事故隐患未排除,既没有强行制止,又擅离职守;其四,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打眼和
预装药同时交叉作业的严重违规违章等事故隐患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力,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强、安全意识淡薄。